2009年3月30日

對稱的重要性

大師B. K. S. Iyengar在幾十年前完成,最近中譯本的「瑜伽之樹」(The Tree of Yoga),不知大家看了沒?若是看過的朋友一定心中跟我有相同的想法:大師在書中給的資訊太多,需要一段時間慢慢消化。

是的,每本大師的著作都是他集幾十年教、學經驗而成的精華,豈是我們後生小輩在短短幾天內可以馬上融會貫通到身體力行的?不過,多看幾次,多反覆揣摩大師心意,還是可以略知一二的。

像在本書中,大師提到肌肉與骨骼的關係。他說,「練習體位法要有一些常識:肌肉與骨骼調整對位,器官要跟連結組識調整對位,身體內部要跟身體外部調整對位,身體後部要跟身體前部調整對位,還要把器官都歸位到對的位置上。所有這些在練習時都要觀察到」。

這句說法就是很典型的艾氏說法:身體每個部位都要與另一邊的部位對稱。因為若是不對稱,就會發生很多肌肉、關節甚至組織上的問題,沒有做到這幾點,想要透過瑜伽體位法來改善身體病痛, 是更不可能的。

每個動作都有對稱的部位

大師認為「骨骼是中心,肌肉是中心的兩翼,應該像鳥的翅膀一樣在骨骼兩側平均展開。如果一邊的翅膀被切掉,小鳥只剩一個翅膀是無飛的。同理,只用一邊的肌肉,這些部位就無法健康,也不能治療疾病。每個部位的肌肉都必須平均分配,使翅膀或肌肉能均衡地分佈兩側,這樣才能治病」。

但是,您或許會問,很多動作是左右不對稱的,要如何做到兩邊對稱呢?比如:大三角式,兩腿打開,身體傾向一邊,自然就會造成我們側彎的那條腿成為重心所在,也會比較用力。還有,側邊倒去的腰會比較短,另一邊的身側會比較拉長,不是嗎?

對於這點,大師的說法是「很多人外側那條腿只是晾在那兒:從腳到大腿斜斜擺著。膝蓋和大腿是遠離中心線的」。也就是說,我們即使在不對稱的動作中,也都要注意到自己兩腿的內側、外側是否都用力?是否是遠離中心線,鬆垮垮地晾在那兒涼快?內側的腰是否沒有用力延展而任意讓它變短呢?

隨時注意一舉一動

還有,即使是不對稱的動作,我們一定會換邊做。也就是本來右腳當支點,當重心的,下一個動作會換成左腳為重心,這時就會運動到另一側的相對應的肌肉和骨骼,這就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做好「對稱」動作的機會。

可是,我們在瑜伽體位法中培養對稱的觀念和覺知,更重要的是要把這個觀念應用到現實在活上。注意自己走路時,是否右腳比較有力,所以右腳可以提起來,但左腳比較沒力,容易在地上拖著左腳跟走路?

我們平時一坐下來,是否習慣右腿就翹到左腿上?背包是否總是習慣揹在某個肩膀上?講電話時,是不是不自覺得把頭歪一邊好夾住聽筒?這些都是在生活上、明顯的不對稱的動作。我們一天做個幾次、幾十次下來,它帶來的傷害不會比瑜伽動作做錯了的傷害小呢!

因此,在這邊還是要提醒各位,不管在瑜伽墊上的練習,或是在日常生活上,多多觀照自己是否遠離中心線,偏離最好的位置了呢?記得要時時留意小動作!

0 留言:

  © Blogger Templates Spain by Ourblogtemplates.com 2008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