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29日

呼吸速度透露的祕密

有意識地延緩呼吸好處多多,但也需要經過學習

呼吸頻率透露的祕密?您可曾注意到自己的呼吸頻率?

一般的人呼吸是每分鐘15次。也就是說,大約吸氣2秒、吐氣2秒。當然,有的人的呼吸速度比這個還快,平時就是以淺式呼吸,小小的喘著氣。


我們每一個吸氣,心臟就得工作,像幫浦一般的造血,好讓進來的氧氣帶著血液進到身體。因此,呼吸頻率愈快,我們心臟的負荷就愈大。而且,呼吸愈快,我們就愈不容易放鬆,腦中的雜念就愈多。那麼,呼吸的頻率該多快,我們才會比較健康呢?Yogi Bhajan說,平均每分鐘8次的速度,人才能維持健康。換言之,大約一個吸氣要4秒,吐氣也是,才讓減輕因短、淺的呼吸帶來的身、心壓力。


您會發現,若是我們注意自己的吸與吐的速度,要做到每8秒一回,其實不難。難就難在,我們很多時候是沒有注意自己的呼吸的,於是,就讓短淺的呼吸再次上身。


因此,我們要學習如何有意識的呼吸,好讓自己經常處在比較好的呼吸狀態。何謂有意識的呼吸呢?有意識地控制呼吸的頻率,就這麼簡單。您可以數著自己一分鐘吸與吐的次數,或注意每幾秒吸氣和每幾秒吐氣,來達到有意識呼吸的目的。


但是,不要為了刻意放慢呼吸的速度,而讓自己覺得緊張、不適。有意識的呼吸應在舒服且有效的狀態下進行的。可以用漸進式的練習,逐步地拉長自己吸與吐氣。


每分鐘平均呼吸速度不同,代表不同的狀態。從書上擷錄出一些重點,讓各位明白為何放鬆且延緩的呼吸這麼重要。


若用每分鐘15次的呼吸,你都不知道神每分鐘造訪你15次。因為你根本不知道呼吸的重要性。
平均每分鐘呼吸11次的人,比較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心情,以至於掌握自己的物質世界。


用每分鐘8次的速度呼吸,可以影響你的副交感神經,所以你會覺得更放鬆。不但可以從壓力中解脫出來,更可以加強自己各方面的覺知。你不但可以更接近神,身體的自療系統也已被啟動。可以達到身心比較平衡的境界。若是你延長呼吸的速度到每分鐘7次,會是個更有效率、更正面且更接近神性的人。這個情況下,您所處的環境也會被你所掌控。再放慢你的呼吸頻率,你可以活得更久一點、更健康一點和更富有一些。若可以讓自己的呼吸深長到平均每分鐘5回合,你絕不會貧困。因為,呼吸愈長,你看到的機會會愈多,也能掌握更多好運,以及有無限的力量。


倘若你的呼吸可以再深、長到每分鐘4次時,腦下垂體與松果體就會和諧地運作,讓你可以輕鬆地進入冥想狀態。每分鐘可以輕鬆地呼吸3次的人,可以輕鬆地改變自己的煩惱和問題。若是可以用吸氣7秒、止息7秒及吐氣6秒的速度,練習31分鐘的話,可以創造一個安靜的、自我平衡的及直覺的生命。有的人經過長時間練習,可以做到每分鐘一個呼吸(吸氣、止息與吐氣都各20秒),可以平衡我們的左、右兩腦,直覺的大門已被開啟,知曉很多不為人知之事,人是清明且接近宇宙無限的。在身體層面上,若用這個速度練習呼吸31分鐘,你可以控制每個細胞。」


以上這段話,講的是我們在有意識且放鬆的狀態下的呼吸速度,而且可以用固定頻率呼吸至少11分鐘以上。所以,它不是很努力地延展吸與吐,但勉強的只能做2,3分鐘喔~~


呼吸,除了要好好的練習,更要在平時觀察自己的速率,才能活在有意識的呼吸,以及有意識的覺知之流中。

Read more...

2010年12月24日

瑜伽裡的背後意義

要放下多少過往,才能做到這個前彎動作呢?背代表背後、過去?

多年來的教與學,我從學生們身上學到非常多。尤其從他們的身體語言,可以得知其個性、生活型態與心理狀態。


我不會通靈,也不看面相、手相,但是這些簡單的經驗,幾乎沒有例外過。


絕大多數的人都是肩頸很緊張、僵硬。即使來練習瑜伽,仍舊把平日狀況帶來。因此,練習了好一陣子,是稍微放鬆一點點,但是,仍舊被肩頸酸痛困擾著。


也有很多人,帶著下背不舒服,想要來減輕下背不適來接近瑜伽。可是,練了好一陣子,狀況時好時壞。為什麼?因為舊習難改嘛!!


在瑜伽裡,人體的背面(Back),有另一個意義,指的是我們每個人的過往,過去式。


誰沒有過去呢?誰過去沒有肉體的傷害或情感的受傷呢?這些我們以為已經過去的事,其實,並沒有真的消失,它們是一直累積在我們的身體、情緒體與能量體之內。


被過去式困擾的人,常會有邁不出去的感覺。曾經被朋友背叛過的人,要去相信真正的情誼,是不容易的。曾在愛情上被狠狠的傷害過的人,要相信世上有真愛,也要克服一些障礙。


但是,人生是不斷要活在當下,面對未來的。不能一直被過往的人或事困擾。我們不單是在理智上學著要克服障礙,同時也要在身體上破除壓力與束縛。


現在,有愈來愈多科學家或是一般人開始明瞭,身體與心理是互相影響的。身體累積的壓力與不滿、不安,一定會在身體上找到出口。身體長久的不適,也一定造成心理的困擾。


因此,要真的放下過去式,不單是在心理、大腦層面的過關,在身體上更是要斷絕這些壓力。


這就是我們學瑜伽時,要面對的事。


瑜伽體位法不是在展現自己的長處,而是真心的面對自己的弱點。如何以臣服的但有毅力的態度,與我們不想要面對的問題為伍。


就拿肩部來說,最粗淺的,也為大家認知的,在身體心理學上,它代表的是我們的責任感。責任感愈強的人,通常肩膀都很僵硬。下背問題,也代表著我們不願面對的問題。而這些都是日積月累下來的成果。


要如何能放下沈重的負擔,減輕肉體上的或心理上的負荷呢?除了多練習肩頸放鬆的動作之外,學習如何以敞開的心胸,放掉過去,接受現在,迎接未來,是很重要的。還有,要學著去信任。


也就是說,能夠多開展心輪,讓心輪多包容與接受人與事,更可以幫助自己放下肩上的重擔。


當心輪比較敞開時,比較能信任家人、同事或朋友有能力面對他們自己的問題,我們就不會把太多屬於別人的問題,揹在自己身上。同時也相信自己有克服困擾的能力,不用時時處於緊張、繃緊的狀態。自然而然,肩膀的壓力會少很多。


在瑜伽動作練習上,肩膀放鬆與胸肌延展幾乎是同時發生的,這絕不是巧合,而是本來就可以從身體能量的調整,來處理目前遇到的狀況。


但是,多年積習豈是如此容易改變的?在練習瑜伽時、在日常生活中,要帶著更多覺知、練習、接受與臣服的心,才能一步步放下過去,迎向更輕鬆自在的自己的。

Read more...

2010年12月15日

靜坐的好處

靜坐可以降低心臟病發生率 降低血壓和慢性病的疼痛

英文中的冥想(沉思的方法,meditation)在中文有稱為打坐、靜坐,也有稱做禪修(mindfulness meditation)。自古以來,東方的儒家、道家,與佛家都講求靜坐的工夫,藉由靜坐淨化思想、昇華心靈,現代醫學也證實打坐可以提升專注力、有效處理壓力,甚至可以減輕慢性疾病。愈來愈多的西方人嘗試冥想,發現好處實在太多了。


冥想可以使人的思考清晰、情緒穩定,並且更有耐心。紐約一位媒體記者凱薩琳‧麥高文(Kathleen McGowan)曾撰文描述冥想帶給她的改變。凱薩琳回憶自己年輕時有一種無法忍受他人對自己指指點點的壞脾氣。在參加社區靜坐課程後,她的整個人生觀都改變了。她發現她的思緒變得清晰,脾氣變好了,忍耐度也大幅改善。凱薩琳每日早晨打坐10分鐘,大約經過1個月的時間,赫然發現搭地鐵時,她已不再用手肘推擠其他的乘客了。凱薩琳表示,剛開始學靜坐時,並沒有想要尋求開悟。她認為如果冥想可以幫助她思考清晰,改善她的脾氣和耐心,就足以對她有所啟發了。

冥想是有效的放鬆方式。靜坐中,你的心跳、血壓和膽固醇都會下降。長期規律的靜坐可以讓你有更好的睡眠品質。1979年,麻州大學醫學中心強卡巴辛(Jon Kabat-Zinn)博士創設了減壓門診,以其研究出的一種什麼都不想的靜坐方法,證明靜坐可以減輕慢性病疼痛和焦慮混亂症。該門診專門治療各種長期性疼痛、高血壓、心臟病、癌症、氣喘、肌纖維酸瘤與壓力有關的腸胃病、睡眠失調、焦慮恐慌症等等。

沒有疾病的人需要靜坐嗎?專家研究終身靜坐的和尚發現,長期的靜坐練習已經改變了靜坐者頭腦的認知能力。如果你是個對過去的事耿耿於懷,又時常擔心將來會發生什麼事的人,靜坐可以在潛移默化中改變你對事物的認知力,讓你更長時間保有好的心情。從靜坐者的經驗中得知,每天靜坐1小時,持續8週,靜坐者會有很強的免疫力反應,和正面思考相連的腦部組織較發達。

給初學者的建議:
打坐雖然帶來如此多的好處,可是對多數人來說可能不如想像中的容易,需要練習。專家建議開始練習打坐時,需要一位合格的指導者在關鍵處說明與指導,另外加上持續練習的熱情。初學者可以嘗試以下簡單的原則:坐在軟墊上,將雙腿盤起,盡量保持背部挺直,若感到不舒服時,背部可找東西倚靠著,全身放鬆,眼睛可選擇微閉、半閉或張開。淨空思想,也就是什麼也不要想;要做到當你的思緒和各式想法或觀念不斷湧現時,你能不受影響,不去想它們;同時盡量避免讓你的思緒受到環境的干擾或刺激。

這的確不是件容易的事!剛開始可能無法專心,也無法集中注意力,沒有關係,不要覺得沮喪,你應該高興你已經注意到自己分神的情況,只要將思緒拉回來就好了。藉由每天持續的練習,思緒就不會那麼紛亂,慢慢就能做到淨空思想了。日常生活中,時常保持好的心態,注意事物中好的一面,萬事隨緣,也有助於心境穩定。

Read more...

2010年12月11日

呼吸與能量興起

懂得呼吸就知道如何有效且迅速地啟動能量。

火呼吸有三種
一直以來,我們習慣稱快速振動肚子,鼻吸鼻吐的呼吸法叫「火呼吸」Breath of Fire。但到最近,聽說大師GuruCharan他有另一個版本的火呼吸,大家有點迷糊了。

我回來翻書。發現這本Praana, Praanee, Praanayam(可譯為氣、呼吸者與呼吸練習法)中,作者提到,火呼吸有三種。

一種是我們經常練習的快速振動下腹部的呼吸練習,腹部保持彈性與放鬆的振動。第二種是讓氣體外速進與出鼻腔,重視橫隔膜的放鬆與振動。最後一種是骨盆腔底部的振動呼吸法。

當昆達里尼能量升起時
去年底在中國福州上課時,每天早上都有小組聚會,組員分享前一日的心得與經驗。那天,我到得早,在等小組長進來時,有一位來自新疆的美麗小姑娘面有難色的告訴我一件事。

她說,「今天早餐之後,我回房躺在床上休息,想小睡一下,但是聽到身體裡有一個轟隆隆的巨大聲響,沿著我的背脊發出來。因為聲音很大,能量也很強,我覺得我的身體被震動全身顫動,牙齒也不停打顫。它的力量強到我以為我的兩排牙齒要飛出去了。

我很緊張,但全身不能動,想叫我的室友把我扶起來,也叫不出口。結果我就讓這個可怕的聲音和振動好一會,直到我自己可以掙扎起身。」

她問我「這是怎麼回事?我該怎麼辦?」

Read more...

2010年12月5日

冥想中的蓮花點

在瑜伽的冥想練習中,我們是注視一個點來幫助我們專注。從瑜伽的練習一直到佛教打坐,都是採用這種one-pointed的練習。只不過是,這個專注的點要放在哪兒好呢?


有時候,我們練習專注的看著火苗,有時我們專注的看著上師的照片,更有時候我們專注在自己的呼吸上。也就是說,專注點可粗分為兩大類:自體之外的,以及身體上的點。


最近我在練習一個冥想,是專注的看著自己的「蓮花點」(Lotus point meditation)。所謂的蓮花點,指的是蓮花的最底端,也就是,蓮花的根部;位置在自己的鼻尖。白天時,蓮花綻開花瓣浮在水面上,而它的根是沈在其下的污泥之中的。在我們的身體中,鼻尖就是滋養出污泥而不染的蓮花的「錨」,換言之,此處是靈性發展的出發點。


當我們專注看著鼻尖時,眼睛是微睜的,像佛像一樣,微睜雙眼向下看。雖然說是看著鼻尖,但其實是透過鼻尖,看到自己內心最深的地方。


眼睛微睜的冥想法有好處,但也有困擾。好處是:閉上雙眼的冥想,很容易讓我們陷入昏沈而進入夢鄉或進入妄想世界,眼看鼻尖比較沒有這個問題。但是眼睛微開很容易被外界打擾,更不容易保持專注,這是初學者遇到的最大困擾。


為什麼要練習眼觀鼻呢?若是各位對自己身體或能量夠敏銳的話,會發現這個姿勢更能啟動能量往上,直達腦下垂體,刺激松果體。在昆達里尼瑜伽的說法是:它可讓下層能量較易提升到眉心輪,甚至到達頂輪,在頂輪上方流出甘美的液體(Amrit,不是真正的液體,而是能量經頂輪流出後的一種說法),代表頂輪的千瓣蓮花的頂輪,便成為一個花瓣朝下,也就是倒轉過來的蓮花,覆蓋在自己頭頂。這也是為什麼有人稱頂輪是「倒轉的千瓣蓮」的說法。


曾有人問昆達里尼瑜伽上師Yogi Bhajan,冥想中要專注在哪一點比較好呢?他的回答是,「每一個冥想點都有它的目的,也都很有用。不過,最有效的還屬專注於眼觀鼻。」另有一說法是,當雙眼凝視鼻尖多時後,甘露會如雨下。


在身體上來說,專注於此可以強化神經系統與腦部,對視神經也有正面的影響。


在實際練習上,除了微眼雙眼不易保持專注外,注視鼻尖還有一個小困擾:自己會變成鬥雞眼嗎?兩眼會平均地看在左、右兩鼻尖上嗎??這樣練習會造成不適嗎?


Monica保留這個問題給想要深入練習者自己去觀察。因為自己深刻的體會絕對比書上說的,或別人的經驗深刻。一次練習沒保握,多練習幾次就會找到自己的答案了。

Read more...

2010年11月26日

完全腸道清淨法

完全腸道清淨法

1.完全腸道清淨法是一個不尋常而嚴肅的瑜珈練習,由於在白天練習及練習時的困難度而對身體潔淨有極大幫助,因此要很專心認真的對這個清淨法徹底了解。

2.完全腸道清淨法是一種喚起個人靈性的瑜珈練習,它不應當被視為僅是一種清潔身體的清淨法,而應當被視為一種改善身體健康的重要練習,因此想要創造出對健康的覺知,這個練習應該被重視。

3.練習完全腸道清淨法的前一天應攝取輕食,晚餐也應該提早到傍晚食用。

4.練習當天早上不可進食;如果早上不喝茶生理時鐘就無法正常的人,這種情形可以喝茶。

5.可以在早上沐浴後保持愉快心情練習完全腸道清淨法。

6.完全腸道清淨法的每一個體位法都應完全了解其重要性再練習。

7.五個體位法各做八次之後,喝兩大杯煮過微溫的鹽水(加入岩鹽與豆蔻)。

8.喝水的速度要快,不要慢慢喝或到處走動。

9.持續重複步驟7及8練習體位法及喝溫鹽水,一直到有強烈的便意出現再去上廁所。

10.以上提到的步驟持續重複,直到排便時排出清水,此時大約上廁所七、八次。

11.完全腸道清淨法完成之後,必須要進行洗胃法及洗鼻法。

12.練習洗胃法時,先快速喝下七至十杯溫鹽水,再從口中像噴泉般將剛喝下的水全部吐出。

13.每一個清淨法完成時都要作紀錄。

14.完成所有的清淨法之後,練習者不應該說話或到處走動,應該以睡姿在固定的地方休息。

15.經過30到40分鐘的徹底休息之後,練習者應該食用酥油小米粥並飲用特製的草藥。

16.食用過酥油小米粥並喝過草藥之後,練習者應該徹底休息2~3小時,避免使用電風扇及空調

17.晚餐只食用稀釋過的小米粥,不添加酥油或油脂。

18.練習的當天禁止其他飲食,如果口渴,可以喝微溫的檸檬蜂蜜水。

19.傍晚以後可以一般的自來水洗澡。

20.練習當天不攝取其他飲食也不應有性行為。



練習完全腸道清淨法應該攜帶的物品

1.瑜珈墊
2.毛巾一條
3.洗手皂
4.穿著寬鬆衣服;並多準備一套換洗衣服
5.鋼杯一個
6.帶邊框的鐵製餐盤
7.湯匙一支

一人份酥油小米粥的作法

1.去殼小扁豆 100克
2.小米 50克
3.純酥油 150克
倏法是加入鹽、薑黃、薑,並以阿拉伯茴香調味,小心熬煮不要燒焦,煮成稀飯但不要太稠,練習者可以隨自己的需要而食用。


草藥作法

1.無花果 2個
2.杏仁 2個
3.大顆黑葡萄 4顆
4.乾漿果 4個
5.小豆蔻 4個
6.黑胡椒 4粒
7.黏稠的茴香 50克
8.棕櫚糖 ) 50克
9.新鮮的薑 30克
10.羅勒葉 25片
11.檸檬 1顆
12.蜂蜜 2湯匙
把前10項材料加入六杯水熬煮,直到濃縮為一杯水,過濾後依個人口味加入適量的檸檬及蜂蜜再飲用。



哪些人可以練習完全腸道清淨法?

糖尿病患者
藥物控制下的高血壓患者
慢性結腸炎
便秘
消化不良
脹氣和胃酸過多
皮膚病
過敏症

哪些人不可以練習完全腸道清淨法?

心臟病患者
心血管繞道手術患者
胸腔疼痛
睡眠疾病
腰椎炎
癲癇、痙攣
嚴重的風濕病、關節炎
懷孕婦女
髖關節置換手術、人工髖關節手術
未滿十八歲

Read more...

2010年11月18日

Kosha的概念

Kosha的概念很有趣,我很喜歡,印度的這套理論, 解釋了人非只有這個層皮肉骨而已,Kosha是指鞘、殼、層,
常看到的說法五個kosha概念就是如同俄羅斯娃娃,一個套一個, 或是像洋蔥剖面,一圈一圈的。

由外而內:
Annamaya Kosha: 肉身,也就是骨肉血組成, anna這個字是面包,食物的意思
Pranamaya Kosha: 氣身,精微體,包括prana, Chackra,能量
Manomaya Kosha: 意身,意識,我們的智能、思緒、想法、情緒、欲望,Mana就是在處理我們接受所有信息Vijananamaya Kosha: 智慧身, jana是智慧的意思, 更高於mana,包括Ahamkara小我、自我,和Buddhi智慧,有人解釋做本能體, 也就是存在自身原本的直觀。
Ananadamaya Kosha: 神身, ananda就是福賜,喜樂,極樂,這裏翻作神身,也無不可。我覺得極樂層的翻譯也不錯

了解這套系統的目的是什麽?這讓我們了解我們是超越是我們五個感官所覺知的,這是多有趣的概念。 讓我們知到還有無限的可能性。 更重要的是, 讓我們有探索前進的方向。 你可以有機會超越不同層次,進入或接近其他的層次。

在經典的瑜伽派別練習法,是有分別的, 對這幾層體有高低之分, 認為肉體是低下需要掙脫往最高層極樂層。但是Tantra系統很有趣, 身為非二元論, 事事沒有高低好壞, 所以認為這五層體,一樣重要,沒有誰好誰壞,沒有認為肉體就不好,畢竟我們需要這肉體讓我們繼續探索繼續經歷。 只是有些層次是比較難到達或經歷的。 所以, 有人認為這五層也許就不該是以如上圖那樣的洋蔥剖面有內外圈之分, 而是如同草席編織的織線一樣,彼此交錯,少了一條都不行。 這很有趣吧~

Tantra哲學的部分。而是一種進化,經歷不同層次, 進而體驗到最終的一層Kosha(層), Andamaya Kosha極樂層。 Tantra追求的是經歷,這是動詞, 也就是可以在那個當下去臨在,去真實體驗,所以瑜伽的練習就不是"在做",而是你就成為瑜伽, 你就是瑜伽。

Read more...

2010年11月16日

關於斷食

斷食,可說是世間最古老且最自然的治療機制。除了現代人類之外,所有動物在生病時都會自然而然的斷食。斷食的清滌過程十分奇妙,淨化感覺直達身體的每一個組織與細胞。

在24小時管制食物攝取時,酵素停止進入胃部而輸入腸與血管內,循環並吞食體內各種廢物包括死的及受損的細胞、不受歡迎的細菌、新陳代謝的廢物及污染物。體內整個營養管道都做了一次大掃除,自下消化道排泄出來的物體令首次斷食的人大感驚愕且憎惡,卻也因此使斷食成為終身習慣。

斷食也重新建立了血液氫離子濃度指數的平衡;當酸素在血液中增加到過了頭的地步時,血管就會將酸素的凝結物留在各種關節之中,形成刺,就產生疼痛。斷食可以讓酵素進入關節中溶解這些凝結物,因而保存關節潤滑液而恢復關節的機動性。

關於斷食計劃的建議,對從未嘗試過斷食但有意從中獲得健康效益的人,以下是一些起步時應牢記在心的提示:

1.斷食是清除整個體內累積的毒素並清滌血管的唯一有效途徑,也是一項個人切身之事,而且身體是無法被欺騙的。

2.第一天很容易,至少需要24小時的時間,身體才能排毒並開始將毒素注入血管中加以排除。

3.第二與第三天最艱難,因為血管中的毒素是平常的十倍,會感覺疲弱無力,身體僵硬、頭昏也許還有些噁心。這並非由於營養不足,因此不可犯下一般初次斷食者常有的錯誤:過早停止斷食去吃東西補充體力,一但吃了點食物,排毒的不愉快症狀就會消失-因為食物給身體發出信號叫它停止排毒而盡力去消化及新陳代謝。斷食頭三天越感覺不適,顯示組織內毒素越重,斷食也更有效率。

4.如果到第七天結束時仍然排出許多宿便,可以將計劃進行到十天,也可以停止斷食,自己進行斷食不可超過十天以上。

5.不要期望在第一次斷食中就能把毒物完全排淨,通常需要六次的七日斷食。

6.過於肥胖或有慢性病症的人第一次不要進行七天的斷食,因為體內毒素過多,七天斷食會使血液升高到危險甚至致命的程度。這類人應該在三至四個月之間分開進行幾次三日斷食,斷食與斷食之間的飲食應限於生蔬菜及水果類食物。之後才可進行七日斷食。

7.斷食後第一天只能吃流質類清淡食物,第二天也要吃素,第三天以後才能吃一餐肉類食物。斷食之後吃純酸乳酪有助於整腸及排便。

8.迷你斷食指的是24小時至3天的斷食,每周做一次24~36小時的斷食,可以使一週內的其他時間舒暢無比。

9.半斷食指的是生蔬菜及果汁的斷食,很適合過於肥胖或有慢性病症的人,同樣以七天為週期,每天只吃生蔬菜、水果或鮮榨果汁,可降低毒素,但不易排出宿便。

Read more...

2010年11月11日

練習瑜伽的十大好處

練瑜伽可以平衡情緒。練瑜伽讓腺體、荷爾蒙分泌平穩,可讓情緒更穩定。

淨化排毒。扭轉、流汗可以讓五臟六腑的毒素排出體外。

重新平衡神經系統。瑜伽可平衡交感與副交感神經系統,使你更平靜、穩定。

釋放身體與情緒的毒素,肌肉與組織的延展可讓壓抑的情緒被釋放出來。有不少人因為練習瑜伽,覺得心情輕鬆很多。

更有力量與柔軟度。瑜伽動作可以讓肌肉更有力、組織更有彈性。

透過瑜伽練習,可以自我成長。當你練習瑜伽之後,更了解身體,觀察與反對週遭事物的方式也會跟著不同。

可以結識更多志同道合的新朋友,拓展生活圈。

變得更有信心。藉由瑜伽動作可以打開身上脈輪的能量,讓能量更流通,也能把這個流暢的能量帶到生活其他部份。

把瑜伽帶入生活,成為打開自己人生新頁的工具。

你或許能展開新生活。有不少人因為練了瑜伽、愛上瑜伽,轉換工作跑道,成為瑜伽老師。

當然,練瑜伽的好處包括,身體更好,不容易感冒、消化、排泄系統更好、改善失眠、改善生理痛…等身體上的好處。在情緒上,變得更有耐心、更果決、更有信心且心情更平穩、喜悅。在靈性上,更有直覺力、更有靈性。


總之,練習瑜伽的益處比您想像的還多,就等您有耐心地一步步更深入探索。

Read more...

2010年11月6日

瑜珈練習的品質

練習的品質,等於結果的品質。覺知、呼吸以及溫柔對待自己,是有品質練習需要觀照的三件事。

1.覺知 : 覺知,是有品質練習最重要的一點。為了達到這點,我們需要專注。川流不息的思緒容易讓我們白白錯過正在經歷的事情,更無形中增加了心裡的壓力。對一切保持高度覺知,才能開始真實的生活。


2.呼吸 : 在練習體位法時,一定要維持平順穩定的呼吸,讓平順穩定的呼吸成為你整個練習的評量標準。深長平靜的呼吸可以幫助你維持覺知狀態,強化寧靜品質,即使是在一個非常有挑戰性的動作也一樣。

3.溫柔以待 : 若濫用身體或是粗暴的練習,會導致相反的效果,關節會磨損,肌肉會疲勞,能量會下降,溫和的練習才能持恆。

當我們可以溫柔對待自己,就不容易受傷。要時時覺知並傾聽自己身體的聲音。
請記得,如果你不尊重自己的感覺,你就無法用瑜珈幫助自己。

Read more...

2010年10月20日

肢體語言

若是您必須要經常面對客戶,或是經常對公眾演講,相信一定很注重自己的一舉一動,甚至很細微的小動作,希望能給對方好印象。有人甚至會去上肢體語言的課程,來矯正自己一些不必要的小毛病。


其實,與其花時間、花錢去學肢體開發或鍛鍊的課,何不試試瑜伽?因為瑜伽不僅可健身、穩定心情或是提升靈性,當然可以改善肢體語言。用什麼方法呢?很簡單,就是把瑜珈練習帶到生活中。


前陣子重讀「心靈瑜珈」這本由「喜瑪拉雅瑜珈派」大師韋達帕若堤的中譯本,讀到一段有關瑜伽與肢體語言的描述。在此引用供各位參考。


「瑜珈是心靈的科學,但是我們要從身體開始。因為我們的姿勢,比如站的方式,坐的方式,都和心有關係。瑜珈要我們注意平衡,不要偏左,不要偏右,隨時維持內在的重心。英文的心情(mood),是從梵文Mudra(手印、身印)演變而來的,Mudra的意思就是身體語言。西方人對肢體語言所做的研究都不新鮮了,所有瑜珈姿勢都是在訓練人們改變肢體語言。找到內在的重心,肢體語言就不同了,聲音也會改變,眼神也會不同。」


所以,現在各位更明白,為什麼每次都會說「把瑜伽體位法練習的成果,帶回日常生活中。」的另一個意義了吧?


當我們在動作練習一陣子之後,不但手腳靈活,也輕盈多了,肌肉可以更延展,身、心可以更放鬆,更重要的是,在動作練習中,仍能保持平順且深長的呼吸。若是這些辛苦練習的成果,只在每週一次或二次的瑜伽墊上展現,平日背還是駝著,牙根常不自覺的緊咬,呼吸仍是緊迫的….那麼,瑜伽的練習真的是白練了。


因此,在您行走時,請留意自己不是重壓腳根,但也不是飄在腳尖上的;在與人對談時,保持自己放鬆、穩定的呼吸,臉部表情自然就會跟著放鬆。平時更經常留意是否處在高壓、緊繃、僵硬的狀態,更是一個很好的練習。

日子久了,您會發現,自己隨時隨地都在「練瑜伽」。練習呼吸、練習放鬆、練習把背挺直、練習左、右平衡、練習腹部收緊…。在外表上,自然會產生很大的變化,不用別人告訴您,相信自己就會發現極大的轉變。


瑜珈是個很好用的法寶喔~

Read more...

2010年10月11日

為何要冥想

為何要冥想?

佛陀說,人需要四種糧食:1)食物:吃的食物這是給我們身體的糧食,2)睡眠:睡眠同時是身體和精神的糧食,沒有足夠睡眠的人,是會發狂的;3)希望: 有希望的人身體和心靈都是飽足的,沒有希望的人, 身心會開始雕萎;4)冥想:是心靈的糧食。 每日的冥想就是餵養心靈的糧食, 你的心靈得到餵養,心靈就會強健。

所以我們需要冥想,格西老師的著作當和尚遇到鉆石,講的就是他一個什麽都不懂得, 在寺廟著了22年的一個和尚,如何在紐約經營鉆石公司成功的經驗。 格西老師說他的老師告訴他兩個方法, 一個就是金剛經, 一個就是冥想。 冥想使他心靈強健。 在講座中, 我們做了幾個簡短的冥想靜坐練習。 格西說, 冥想不是什麽都不想, 冥想的是one object, 只對一個對象專註,這就是冥想。 格西舉很有趣的例子,就像戀愛中的相思, 思念著男朋友, 這樣的思念是如此的專一,甚至會廢寢忘時,這就是冥想。這樣的專一, 其實也像你專註的在看一片精采的dvd一樣, 專註的對象只有一個,這就是冥想的對象。


現今社會有許多的打擾, 就像發達的媒體,我們每天都離不開的電視, 網絡, 手機,email,facebook, 我們更需要專一的冥想練習, 因為這些紛擾很容易讓我們的心靈疲乏, 沒有每天的冥想靜坐練習, 就等於沒有餵養我們的心靈一樣。 這點我真的很有感受, 我可以一個月都不用網絡手機和電視嗎?一個星期沒網絡都覺得有什麽不對勁了。


格西還說, 每天的靜坐練習不用長, 只要五分十分鐘就好, 只要到你可以讓你的靜坐冥想達到一個甜美愉快的階段, 你就應該停止。 格西給我們的練習是冥想我們一生中最敬重的老師, 邀請他/她做在我們面前, 只是彼此對望著就夠了, 因為我們在彼此的眼中看到的都只有愛, 所以,冥想的練習應該是快樂的,有趣的, 所以你可以享受這個冥想的練習!

Read more...

2010年9月29日

瑜伽是超自然

讀到一位Anusara老師的blog寫道有關Optimal Blueprint的相關文章, 十分有趣!!


先來講講所謂的Optimal Blueprint 理想藍圖。 這是在John Friend在談身體順位所用的詞, 意思就是人體的原本的最佳設計, 在Anusara的Teacher Training Manual中說到:

"身體的結構和外部形態的形成取決於一張精細的能量藍圖。" "這裡想藍圖是為身體的潛能所設計的。 這種潛能可以嚷你的身體達到最佳順位和健康。 " "當身體外部和這張藍圖對齊時, 結締組織變得更強壯, 更有彈性。 體內能量的循環更加強, 能量流動就會更順暢。"

John Freind 比喻說理想藍圖就像是身體的天線一樣, 若是調整正確就可以聽到音樂, 若是調不對方向, 收到的就是雜音。


這樣的概念是很重要的, 這也是為什麼身心的順位是很重要的。 這裡提到幾個重點:

• 所有事物似乎都來自"空"。 根據Tantric philosophy, 神並沒有創造宇宙, 神"就是"宇宙。 而這一切都是來自"空"。

• 所以一切事物的產生都是依照某個規律。 可以稱做" invisible Matrix (無形方陣)", 在身體上就可稱為所謂的理想藍圖。

• 在體位法的練習中我們試著與理想藍圖對齊, 也和無形方陣順位, 當我們要學習解剖學時, 應該先有這樣的概念才不會迷失在實質的身體上。


另外, 老師還提到一個有趣的心得, 針對很多人腳會外轉的問題, 其實就是我們的骨盆的外旋肌群天生比內旋肌群強一點, 就像是John Friend在手冊中說過, 臀部肌肉總是強過大腿內側肌肉。 但是奇妙的是, 大腿內側的肌肉先啟動再加上內螺旋嶼外螺旋的平衡, 是最適合我們身體的構造的。 這說明著, 我們必須要"有意識的" 讓我們的身體進入正確的順位。 就像是一位老師說過的, "瑜伽不是自然, 瑜伽是超自然"。 若依著"自然"狀況, 外旋的力量總是強過內旋, 但是若是"超自然"是有意識的順著理想藍圖進入到最佳順位! 所以瑜伽真的可以幫助我們讓我們可以朝著更進步更高深的智慧前進!

Read more...

2010年9月28日

瑜伽與生活

關於瑜珈有很多解釋,身心靈合一,調身,調息,調心。

大部分人還是從瑜珈動作中進入瑜珈鍛鍊,關於"體位法",在瑜珈經裏的解釋這麼說:"體位法是一種穩定,舒適的姿勢",聽起來很簡單,但是有多少種姿勢,會讓我們覺得舒服與穩定呢?

什麼叫放鬆? 要如何用力? 什麼叫不費力的用力?

體位法有運動的效果,只要把各種運動項目前冠上"瑜珈"就會變成"xx瑜珈",然而當我們了解如何運動,再將運動家的精神放在體位法的練習上,就會發現瑜珈是無所不在。

摘錄"瑜珈體式與解剖"一書中與瑜珈有關的生理學原理給大家參考,助各位一臂之力:

個體差異原理: 由於每個人的身體和思想都是不同的,因此每個人對瑜珈體式練習的反應也不同。 練習時間的間隔長短取決於每一位習瑜珈者的環境---是不是初學者。大腦與身體聯繫的能力。疲勞程度。體內損傷與結痂組織的數量及年紀等等。 這些因素也是每個習瑜珈者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瑜類型所需要考量的。

超負荷原理: 根據原理,為了調整。改變並強壯身體,習瑜珈者需要給自己身體超常的壓力。可以延長體式定型的時間或增加體式練習的難度。 如果想將練習維持在現有水準,那就繼續保持現狀。

循序漸進原理: 每個人都有一個適合自己負荷程度。 休息和復原與增加體式練習時間或難度一樣重要。 如果習瑜珈者過快增加難度或時間,會更容易出現損傷且不容易進步。 不遵守循序漸進原理,就很容易出現過度練習。 如果感到疲勞或虛脫.會出現持續性肌肉疼痛.失眠或難以放鬆,這些都可能練習過度了。

適應原理: 身體會以高度特異的方式,來適應練習體式時時間延長或難度的增加。 身體在反覆的體式練習中逐漸適應,進而更加容易完成各種體式.帕塔比.喬伊絲說過:練習,再練習,一切都會達到.這個原則解釋了為什麼一些初學者剛開始練習時都會出現酸痛.但練習一段時間後,就感覺肌肉痠痛明顯減輕了。 當習瑜珈者對練習項目感到很輕鬆時,應該改變課程,並結合超負荷原理,增加力量.柔韌性,平衡性與穩定性。

用進癈退原理: 一旦停止體式練習,曾經獲得的力量。靈活。平衡。放鬆及優雅體態全都會慢慢消失。 聆聽並按照身體狀況,調整所需休息。

休息原理: 休息會使身體從"壓力反應"中解放出來,進入"放鬆反應"狀態。 簡言之,我們關閉了腎上線素的輸出。使身體回到正常的生理狀態。 當身體回到正常生理狀態時,消化系統可以有更好的消化。吸收並排泄;免疫系統可以好好的處理異物及病原體;肌肉系統可以放鬆並更新;筋膜系統可以釋放並鬆弛。 以上只是休息時部分生理變化的例子--那就像從加油站加滿油一樣。

以上原理我們在課堂上都做過分享與討論,練習瑜珈千萬別只是當個消費者,與老師同學交流是讓自己更精進的動力唷!
瑜珈讓我們面對自己,接受現有的能耐,做到當下可以完成的動作,別用腦袋挑戰身體,太鬆或太緊,不執著的練習,再練習,一切都可能達到。

祝福大家都有美好的瑜珈之旅

Read more...

2010年9月27日

關於淋巴

做瑜珈時,做雙手合掌上舉在頭頂合掌的基本動作時, 有提到這個動作可以按摩到腋下淋巴,延伸上背, 也把脊椎拉長,其實看似簡單,但是對於矯正駝背很有效,可以訓練到上背,連帶腹部也伸展開來。 本身有駝背的人會發現做這個動作其實沒這麼簡單, 因為耳朵的位置要剛好在肩膀的正上方, 雙手要貼在耳朵的兩旁,這樣整個腋下才可以拉開, 要能達180度,可以的話,手可以更往後舉,超過180度!

問題來了,淋巴是啥? 有啥功效??

淋巴系統是我們體內的清潔機器, 淋巴系統的排毒過程: 分散於全身的淋巴腺產生淋巴液,可以吸收死去的細胞, 多餘的體液及食物產生的毒素,將這些收集回淋巴結, 毒素從淋巴結被過濾出來,進入血液中,再經由皮膚, 肝,腎透過汗,排尿,排便排出體內。

所以淋巴排毒的運作不佳就容易導致代謝不良,容易疲勞,氣色不佳,過早衰老,易發胖,易水腫。

按摩及肌肉的收縮運動,可以擠壓淋巴管,加速淋巴的流動,有助於排毒,這也是為何坊間常推出"淋巴排毒" 的美容課程。身體的淋巴節有800多各淋巴結,介紹五的重要的淋巴結,也是重要的淋巴按摩區域:

**頸淋巴結:頸根部,從頸後凹處往下按摩,頸側往下按摩
**鎖骨淋巴結: 位於鎖骨,左側鎖骨是連接靜脈的地方, 最終所有淋巴匯集於此,隨靜脈排出
**腋下淋巴結:位於腋下
**腹股溝淋巴結: 位於鼠蹊部,下半部的重要淋巴結
**膝蓋後方淋巴結: 位於膝蓋後,通向腹股溝的淋巴會先通過這裏

按摩的手法可以是空掌輕拍,捏柔, 摩擦法,方向都是往心臟方向進行,記得千萬要輕柔!太心急用力都可能使淋巴發炎喔~~ 

其實瑜珈不管是在許多的體位法或是在收工的按摩拍打都是對淋巴最好的照顧。 像是上述的手上舉動作按摩到腋下淋巴,一些前彎的動作也可以刺激到腹部,鼠蹊淋巴, 扭轉的動作同時也按摩到頸部的淋巴,及腰間的淋巴

Read more...

2010年9月19日

陰性、陽性能量交會

不管是男人、女人,每個人都有陰性能量及陽性能量。同樣身為女性,每個人的陰Vs陽能量的比例都不同。再細分來說,我們的陰/陽能量時時刻刻都在變化,在自己面對心愛的人時,陰性能量較易流露出來,但面對主管或部屬時,陽性能量會自然的展現。


也就是說,我們沒有固定的陰陽能量的比例,端看自己的狀況。當然,過度陰柔固然不好,但太過陽剛也會讓人受不了。


就像太極的圖案,陰中帶陽,陽中帶陰,互有包容、互相融合,才是最佳狀態。


在瑜伽中,雖然沒有中國的太極和易經這麼強調陰陽調和的道理,但是,其重要性也是顯而易見的。倒底,在瑜伽世界裡,陰性能量和陽性能量是用什麼方式、存在於何處呢?


印度瑜伽士認為,陰性能量是位在海底輪(肛門與會陰之間),它能量的名字是Shakti。有時會叫Shakti power。所謂Kundalini(昆達里尼,或西藏人稱的「拙火」)能量就是Shakti能量。陽性能量位在頂輪,叫Shiva。


我們練習瑜伽,主要目的之一,是喚醒我們沈睡的Kundalini能量,讓它能透過中脈,穿過各個脈輪,達到頂輪,與陽性能量相會,在完成陰性能量與陽性能量交會後,不論在身體層面上和靈性層面上,都會有驚人的、突破性的發展。


可是,您或許會問,若是我的Kundalini能量一直蜷伏在下腹部,無法喚醒這個能量,是否代表我是屬於陰性能量過盛的人呢?或者,練習喚醒Kundalini能量,會不會讓我變得很 陰柔,男人不適合練習呢??


這個問題,有人向我的老師Sunder老師提問。我擷取老師的回答是:不要被陰性、陽性的字眼限制住了。會分陰、陽,就好像我們有左、右手,有上半身、下半身,是個簡單的二分法。打個比方說,Kundalini的能量就像南極,而頂輪/第三眼就像北極。


若是陰性的Kundalini能量穿過重重阻礙,往它的天命的方向(頂輪)流動,當有一天這兩股能量交會時,自然會產生合一的、不再分離的、完滿的能量。因此,練習啟動Kundalini能量,不用擔心會變得女性化,或是未使用到陽性能量。


用更白話的說法是:練習瑜伽Yoga的目的是Union,中文譯成連結、聯合,不但把自己的身心靈連結在一起,更希望能與宇宙心智連結,當然,也有把陰性、陽性能量交會一起的意思。這個「合一」的、「連結」的練習是我們的目標,在未達此目標前,我們還有很多進步的空間,但不用擔心若是身心靈沒有連結會如何?陰陽未結合是否會失衡。


應該說,不論我們練習到什麼程度,至少,我們已經開步向前走,總比一直處於「未開發」的懵懂階段好吧??

Read more...

2010年9月16日

關於呼吸

很多人跟我說她自己呼吸不順、氣吸不進去胸腔。我想這個現象應該是有一些人的問題,所以就談一談呼吸的這個話題吧!


哈達瑜珈經上有許多呼吸法,記得當時考呼吸教師證照時,必須熟記15種呼吸法,馬上抽籤現場即時教學考試,我會的呼吸法多得算不清,但是如何解這個一般人的呼吸問題?我列出一些思考方向〈請自己思考判別,找出自己的問題點,這樣才具智慧〉可能有一個或多個問題需要改善,呼吸在身體中是氣、是能量的流動,身上的每個細胞都需要含氧才會活化,呼吸提供細胞氧氣及能量,與食物提供身體營養同等重要。呼吸長、壽命就長、呼吸短淺、壽命就短。


1.增加胸腔的開展度:胸腔肋骨僵硬。
胸腔是呼吸很重要的部位,肋骨要能收縮開合呼吸量才會大。胸腔的開展度是四面八方,只做擴胸運動是不夠的,需要加上側伸展及背後肩胛的柔軟度。

2.呼吸管道阻塞:鼻塞、鼻過敏。
呼吸道塞住,氣息當然吸不進來。可以實行〝鼻腔清潔法〞〝頭顱清明呼吸法〞〈參閱塑身經絡瑜珈書〉

3.便秘問題:大腸與肺互為表理關係。
便秘的人也易鼻塞,〈肺與大腸互為表理〉所以要處理便秘的問題。可以做壓胃身印、強化腹部動作、多吃具纖維的蔬食、減低壓力。

4.壓力:身心無法放鬆。
壓力太大也會肌肉僵硬、呼吸短淺。

5.活動身體、增進循環:
呼吸是全身在呼吸,身體循環好,呼吸才會深長。例如用呼吸器的病人,氧氣再多也灌不進去。


※呼吸與瑜珈體位法的連結方式

1.從心呼吸:
馬上做一個實驗比較,1感覺呼吸從鼻子進出幾回,2感覺呼吸從心中間〈膻中穴,兩乳中間〉進出幾回。集中點在鼻子時,呼吸不容易深入,而且喉嚨、臉頰緊緊的;而集中點在膻中時,身體的氣能馬上通透充滿,體腔變大,身體內部藉著呼吸有膨脹α放鬆,開合感,身體內部都在呼吸。只有身體沒有呼吸,就如同一部很精密的機器卻沒插電。

2.穩定住核心肌群:
身體深層有一層筋膜,雖然呼吸時身體會膨脹、縮小,但是要一直覺得身體深層〈胸腔、腹腔、骨盆底〉有一股穩定的力量。這是結抗〈陰陽〉的原理,太過與不及都不對,中庸最好。

3.在瑜珈體位法中感受,動作+呼吸+意念:
瑜珈動作可以強化身體、解除深層僵硬緊繃糾結;配合呼吸可以將能量、養氣送入身體內部活化細胞;意念集中於伸展作用的部位,及整個身體各個部分內外的協調統合上。慢慢的會有集中禪定的感受,瑜珈就是一種動禪。

4.吸氣蓄勁、吐氣發勁:
就像打太極,在太極拳流動不停的動作中,吸氣續勁,吐氣定式發勁用力。瑜珈講求動作停留,在動作停留時感受呼吸能量的進出,在極輕微的身體深層有開合感。吸氣能量進來蓄勁,吐氣時體內空間變小,容易彎折扭身體,順勢發勁深入動作。

5.體位法的目的是將氣帶到身體深層,讓細胞含氧、身體機能活化:所以一定需要配合呼吸,不然氧氣送不到,身體反而缺氧。

6.其他:
以上這個呼吸方式是我目前認為最實用最好的方法,跟各位於珈同好分享,希望對您的瑜珈練習及教學有幫助。不同瑜珈派別有不同的呼吸方式,〈例如Ashtanga yoga用Ujjaii呼吸〉都是很好的呼吸功法,知識的學習要有智慧來運用,記得常懷著一顆開放的心、初學者的心來感受生活中周遭的一切事物,你就不會拒絕美好的恩典而和祂擦身而過。

Read more...

2010年9月11日

靜坐常見的困擾

好久沒和各位聊聊靜坐的話題了。


一直以來,我在很多練習靜坐的場合,看到不少人在靜坐中不但睡著了,而且還發出很大鼾聲,固然影響他人練習,但當事人事後通常非常無辜或懊惱,因為他們不是故意要在團體靜坐時發出聲響,影響他人的,因為他們也很想靜坐啊~~


這讓我想到,我在開始練習靜坐時,有很長一段時間,也是在和自己的瞌睡蟲抗爭。想要好好靜心,進入所「安靜而美好」的境地,可是,要不就是全身發癢,渾身不對勁,要不就是腦袋裡思緒太多太亂,根本靜不下來。但是,等到好像安靜一點時,卻發現自己是進入睡眠狀態,有時還睡得東倒西歪,每每被驚醒。


相信,很多人看到這段描述,會會心的一笑吧!是的,這是練習靜坐的必經過程。除非,您天生體質特殊,別有慧根,不然,正常的情形下,這些很糗的過程,是必然會經歷的。因此,若您嚐試練習靜坐時,有類似的情況發生,也不用太自責。


不過,若是您嚐試靜坐好一陣子,例如,半年來,您幾乎每天給自己20分鐘或者更多,可是若都一直停留在相同的情況,或許您要考慮一下自己是否需要調整一下了。


尤其是,若您靜佳時一直或是十次有九次都是沒多久就陷入「昏迷」狀態的話,這代表二個意涵:第一,您真的平常都太累了,睡眠品質不好或太少;還有,您平時的運動量不夠。不論是前者或是後者的原因,Monica都會建議您,一週至少運動2~3次,每次要讓自己流汗,增加排毒、改善體內循環。這樣不但睡眠品質自然就會改善,在靜坐中昏睡的情況也會好很多。


為什麼我會這樣說呢?平常運動量不夠的人,體內積存過多的毒素與雜質,這些成份都讓我們的身體沈重,平常我們在行走、開會、講電話….沒有特別的感覺,但只要一靜下來,這個沈重感就會抓住自己,把自己往夢鄉拉。


因為,我們的循環系統或交感、副交感系統的運作還不是那麼順暢時,通常我們身體靜下來時,大腦會誤判,以為這時是要準備進入睡眠,所以會「搭配演出」。這個情形不只發生在靜坐中,相信各位也有「看電視看到睡著」的狀況。兩者是很相近的:真的太累,或是大腦以為身體停下來就代表要準備睡覺了。


現代人有一個悲哀,就是想要「動」(運動、比賽、從事體力消耗的工作….)時,懶得動,或動不了。但要「靜」(靜坐、睡覺、全神專注….)時,也靜不了。古人講「身要常動、心要常靜」,在現代人中,幾乎是難如登天。我覺得動和靜之間要找到一個平衡點不容易,但是要如何「動如脫兔、靜如處子」更難。


動和靜之間,有間雞生蛋,蛋生雞的關係。是多動可改善靜心的品質?還是常保持安靜的心可讓自己更有活力??但我個人的經驗是:先從動開始,讓自己動起來,多運動,您會發現自己身體變好、心情開朗、更有行動力、更能保持心思在流動的狀態。


擔心動太多,會靜不下來嗎?其實不會的。我們的身體會有個機制,自動來平衡它。就像是平常不運動,突然和朋友去爬山,當晚一定非常好睡一樣。在我們維持「動」這個狀態後,身體反而會渴求停下來、靜下來,加上平時睡眠、飲食規律、正常,要進入靜心階段,事半功倍的。


做什麼運動呢?做瑜伽當然最好,太極、氣功、爬山、跑步、游泳….皆可。只要能讓自己保持每週至少2、3次,且能大量呼吸的運動,幫助排毒和代謝的都很好。


若是靜坐發現自己睡著了,怎麼辦?我建議各位,若是如此,就乾脆停止練習,安心的睡覺去吧~~雖然,這次的練習好像沒有什麼成效,但至少它平靜腦波,可有助於接下來的睡眠,未嚐不是件好事。因此,也不用因此而覺得不安或氣餒。

Read more...

2010年9月9日

臀部對身體有多重要

若不是上班族,也是屬於「坐坐族」。也就是,除了睡眠時間外,大部份的時間都是坐著的。


坐久了會有什麼問題呢?首先,坐久了,我們常會變換姿勢到我們習慣的不良姿勢上,例如:駝背、上半身往左傾,或往右傾、或是很自然的翹腳….。這些姿勢只要固定久了,就會造成脊椎變形的壓力,實在不可不慎。


但是,我們可能沒注意,久坐除了易引起姿勢不良的後遺症之外,還有,會累積過多的壓力和緊張在我們的臀部和下腰,所以,坐坐族常腰酸背痛的原因,就是坐太久了。


我們通常會注意到要把背挺直、脊椎延展,以及身體不要傾側,可是很少會發現,自己累積了多少沈重的負擔在臀部上。事實上,因為臀部的肌群很多,它是身上最重要的區塊之一,要負責「承上啟下」,在上半身和下半身之間,扮演重要的「承軸」角色,是走路、跑步的動力來源,更要提供坐時的「氣囊」效果。


因此,可以想見,臀部對身體有多重要。可惜的是,很多人想到臀部,會首先想到它的外觀。而沒有想到,這個忍辱負重、從來沒有聲音、也很少出狀況的部位,長久以來,並沒有得到適當的注意。


如上所說,坐姿維持太久,會累積很多壓力和負擔在臀部上,造成肌肉緊張而不知,老實的臀部很少有異見,頂多是坐硬板凳久了,屁股痛而已。但實際上,若是臀部累積過大的壓力,首先遭殃的不是別處,就是它的鄰居:下背。這就像台南一直缺水,台南人就會動腦筋到附近的嘉義、高雄取水一般。


所以,有很大一部份下背不適,其實是臀部肌肉太緊張方緣故。要消除下背的壓力,好好的對待自己的臀部是最好的方法之一。


如何保養臀部呢?很簡單,不要坐太久。最好可以每幾十鐘起身,走一走,全身動一動,保持筋骨的舒暢,臀肌的緊張可以適時得到抒解。當然,有空做一些瑜伽體位法,是非常有幫助的。


哪些動作對減緩臀部壓力最有幫助?以前彎類和扭轉類的動作,最能有效延展深層的臀肌,可釋放很深的緊張與壓力。當然,多做一些髖關節動作,像:快樂嬰兒式(Happy baby Pose)、鴿式….也都非常好。


在瑜伽體位法中,有一種類型的動作,英文叫Hips openers或Opening the Hips,直譯成中文,叫「打開臀部」頗為不雅,因此我們都不會直譯英文的說法。通常英文的Hips openers我們稱做髖關節動作。也就是說,做這些髖關節的動作,可以讓骨盆和臀部減壓,對經常下背痛的人,很有幫助。但是,可不要被字面的意思嚇到了,這系列的動作,不會因「打開」臀部,而讓屁股愈來愈大。相反的,因為臀肌得到適當的延展、減壓,臀部的線條只會愈來愈優,而不會愈來愈寬喔~~

Read more...

2010年9月1日

靜坐是有階段的

若是您曾試著練習靜坐,會發現靜坐比練習體位法難多了。而且,不論是老師帶領靜坐,或是自己練習,常有摸不著頭緒,不知如何開始,或是不知自己練習方向是否正確的苦惱。


是的,靜坐比動作練習難多了。也就是因為它不容易進入可是成長空間更大,才更需要我們投入時間和精神練習。


到底,靜坐有沒有途徑和法門呢?


當然有,不然東、西方千百年來不會有這麼多法門讓我們學習。


不過,不論您是用什麼鑰匙打開靜坐這扇大門,進入寶山後,最終的目的是一樣的,也就是到達最安靜、平靜、與宇宙能量連結的地步。


但在還沒有到達如此美好的境界前,是有幾個不同的階段,在黑暗中,有「座標」讓我們清楚自己的方向是否正確的。


在古老的「瑜伽經」中,把瑜伽的練習分為八個階段:持戒(Yama)、精進(Niyama)、體位法(Asana)、呼吸法(Pranayama)、收攝(Pratyara)、心意集中(Dharana)、禪定(Dhyana)、三摩地(Samadhi)。其中,最後四個名詞都是靜坐的不同次第。


但是,光看中文或是梵文,我們很難看懂其中意思的。Monica用白話文來解釋這四個不同的階段。


靜坐的第一個階段Pratyara指的是:我們把對外的感官,收攝回來自身之中,去感覺我們所有的感覺。在靜坐中所有的肉體上的:酸、麻、脹、癢、痛….。和心理上的不耐、不安、煩燥、覺得無聊、挫折、想逃開的念頭….。專注在感覺這些平常我們很少會注意到的小細節上,甚至可以稱它們是「小我的反應」、「內心喃喃自語」的狀態上。然後,想辦法安住在其中。這看來很簡單,其實,應該是初學者無法一窺堂奧的最大原因。


因為,我們不喜歡面對這些感覺,尤其絕大部份是不舒服的、讓人難耐的感覺。可是,如果能夠習慣這些肉體的、心理的感覺不斷浮現,進而學著不去應對它們,也就是說,不要應付這些感官的感受,讓這些感覺自來、自去的話,就是進到第二階段:Dharana,「心意集中」之中了。


心意集中,不是集中在這些不斷浮現的覺受上,您可以試著專注在一個點,例如:鼻尖、肚臍、呼吸或第三眼等向外或向內的點上,但保持對肉體、心理感受的覺知,保持放鬆的觀察但又同時集中心意,也是一個很大的挑戰。打個比方:像是在練習體位法時,我們如何讓身體處在又放鬆但又能反地心引力做出我們要做的動作呢?這需要不斷的練習,才能拿捏得恰到好處。


到了這個階段後,我們漸漸地,要學著把這些覺知、感受都放掉。這就像:我們可以聽到屋外的車聲、遠處有人講電話的聲音,但是我們不會對這些雜音,有什麼反應。我們對興起的念頭會有覺知(因為我們沒有睡著或陷入昏沈中),但那些感受好像事不關己,引不起自己的興趣,所以也不會去反應它們了。


到了這個階段,已經能體會靜坐美好的果實了,因為此時,不論身體、心裡、腦波、心跳,都處在安靜的、和諧的、緩慢的國度中。呼吸,好像不存在了;身體,也好像消失了….。


可是,這還不是瑜伽靜坐的最高境界,因為上述的反應都還屬於個人的、小我的層面,到達「三摩地」時,可以深刻地與自己的大我、宇宙浩瀚無垠的空間與時間之中,也能體會什麼是愛、什麼是大愛、宇宙之愛。這也是書上提到狂喜、極樂的世界,非言語能形容,只能自己親身感受。


這四個階段是有次序性地,隨藉自己練習的經驗累積而推進。在與靜坐初期遇到的挑戰奮戰的同時,請各位不要覺得挫折或氣餒,可是,也不要被靜坐打敗了。有一個小小的捷徑是:保持身體的練習:按時練習體位法、呼吸法,同時又保持靜坐的習慣,您會發現,因為淨化身體(注意飲食、經常運動和練呼吸法),可以讓靜坐的進展較為順利。另方面,因為有靜坐的練習,可以讓自己在體位法、呼吸法的練習更有深度和廣度。


祝各位在練習和精進的同時,保持愉快、享受的心。

Read more...

2010年8月21日

靜坐的四個境界

坐雖不易學,但還是有方向和階段的。
靜坐是有階段的
若是您曾試著練習靜坐,會發現靜坐比練習體位法難多了。而且,不論是老師帶領靜坐,或是自己練習,常有摸不著頭緒,不知如何開始,或是不知自己練習方向是否正確的苦惱。


是的,靜坐比動作練習難多了。也就是因為它不容易進入可是成長空間更大,才更需要我們投入時間和精神練習。


到底,靜坐有沒有途徑和法門呢?


當然有,不然東、西方千百年來不會有這麼多法門讓我們學習。


不過,不論您是用什麼鑰匙打開靜坐這扇大門,進入寶山後,最終的目的是一樣的,也就是到達最安靜、平靜、與宇宙能量連結的地步。


但在還沒有到達如此美好的境界前,是有幾個不同的階段,在黑暗中,有「座標」讓我們清楚自己的方向是否正確的。


在古老的「瑜伽經」中,把瑜伽的練習分為八個階段:持戒(Yama)、精進(Niyama)、體位法(Asana)、呼吸法(Pranayama)、收攝(Pratyara)、心意集中(Dharana)、禪定(Dhyana)、三摩地(Samadhi)。其中,最後四個名詞都是靜坐的不同次第。


但是,光看中文或是梵文,我們很難看懂其中意思的。Monica用白話文來解釋這四個不同的階段。


靜坐的第一個階段Pratyara指的是:我們把對外的感官,收攝回來自身之中,去感覺我們所有的感覺。在靜坐中所有的肉體上的:酸、麻、脹、癢、痛….。和心理上的不耐、不安、煩燥、覺得無聊、挫折、想逃開的念頭….。專注在感覺這些平常我們很少會注意到的小細節上,甚至可以稱它們是「小我的反應」、「內心喃喃自語」的狀態上。然後,想辦法安住在其中。這看來很簡單,其實,應該是初學者無法一窺堂奧的最大原因。


因為,我們不喜歡面對這些感覺,尤其絕大部份是不舒服的、讓人難耐的感覺。可是,如果能夠習慣這些肉體的、心理的感覺不斷浮現,進而學著不去應對它們,也就是說,不要應付這些感官的感受,讓這些感覺自來、自去的話,就是進到第二階段:Dharana,「心意集中」之中了。


心意集中,不是集中在這些不斷浮現的覺受上,您可以試著專注在一個點,例如:鼻尖、肚臍、呼吸或第三眼等向外或向內的點上,但保持對肉體、心理感受的覺知,保持放鬆的觀察但又同時集中心意,也是一個很大的挑戰。打個比方:像是在練習體位法時,我們如何讓身體處在又放鬆但又能反地心引力做出我們要做的動作呢?這需要不斷的練習,才能拿捏得恰到好處。


到了這個階段後,我們漸漸地,要學著把這些覺知、感受都放掉。這就像:我們可以聽到屋外的車聲、遠處有人講電話的聲音,但是我們不會對這些雜音,有什麼反應。我們對興起的念頭會有覺知(因為我們沒有睡著或陷入昏沈中),但那些感受好像事不關己,引不起自己的興趣,所以也不會去反應它們了。


到了這個階段,已經能體會靜坐美好的果實了,因為此時,不論身體、心裡、腦波、心跳,都處在安靜的、和諧的、緩慢的國度中。呼吸,好像不存在了;身體,也好像消失了….。


可是,這還不是瑜伽靜坐的最高境界,因為上述的反應都還屬於個人的、小我的層面,到達「三摩地」時,可以深刻地與自己的大我、宇宙浩瀚無垠的空間與時間之中,也能體會什麼是愛、什麼是大愛、宇宙之愛。這也是書上提到狂喜、極樂的世界,非言語能形容,只能自己親身感受。


這四個階段是有次序性地,隨藉自己練習的經驗累積而推進。在與靜坐初期遇到的挑戰奮戰的同時,請各位不要覺得挫折或氣餒,可是,也不要被靜坐打敗了。有一個小小的捷徑是:保持身體的練習:按時練習體位法、呼吸法,同時又保持靜坐的習慣,您會發現,因為淨化身體(注意飲食、經常運動和練呼吸法),可以讓靜坐的進展較為順利。另方面,因為有靜坐的練習,可以讓自己在體位法、呼吸法的練習更有深度和廣度。



Read more...

2010年8月20日

心理層面的淨化

有些朋友,在練習瑜伽之際,或是練完之後,會發現某些情緒被觸動。例如:憤怒、不耐、不滿….,會懷疑自己。自問說,練瑜伽不是會讓自己心平氣和嗎?為什麼我愈練愈生氣?


是的,有時候,我們做某一個動作時,會有某種正面的或負面的情緒出來。有的情緒很快就離開,甚至有些情緒在我們還沒感知時,就流走。但有的比較頑強,會停留比較久。


那是清理的一個過程。我們的情緒也需要被照顧和處理。練瑜伽就可能觸及這些不為自知的層面。


我們一般的觀念裡,都知道瑜伽可以淨化身體包括血液、肌肉、器官組織、腺體等,但是,絕大多數人不知道,經常練習瑜伽也有清除情緒困擾甚至業力(Karma)的好處。


當然,身、心、靈三者是同時且交換、互相影響的。一個身體健康的人,通常(不是全部)心情會比較開朗,比較穩定、沈著。相反地,一個心情經常陰晴不定,或是經常壓抑自己的人,通常(也不是所有)健康也不會太好。


從很多報導或醫學報告,我們知道:一個從不運動的人,開始規律運動後,心情也會有明顯的變化。


但是,Monica今天要談的不是情緒的表層而已。有些情緒被壓抑久了,會出現很多結,心結。不一定要透過心理醫生,也不一定要吃藥,也不一定用催眠的方式,規律的練習瑜伽,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尤其是練習昆達里尼瑜伽(Kundalini Yoga)。


前陣子,最近幾幾年住在中國大陸,教授昆達里尼瑜伽的Rebecca老師來台灣,提到大陸學生上課的一些狀況。她說,在大陸,因為長期被壓抑的社會結構,使得人們不單是情緒糾結很深,甚至所謂的Karma也比較沈重。


有時候,在練習靜坐的時候,會有學生狂哭或大叫。這種情形在台灣不多見,但在大陸還蠻普遍的。一旦有這種情況出現,大家都知道,那是一種情緒宣洩或壓力排除的方式之一,除非嚴重影響其他學員,否則老師不太會去制止這種情況。


是的,這就是瑜伽清理的目的之一,清出隱身在潛意識或無意識狀態裡的情緒,甚至所謂的Karma(我不特別強調Karma,因為「業力」這個字眼好像很嚴重,也有很多不同的解釋)。


為什麼我說練習昆達里尼瑜伽在處理情緒問題會更明顯呢?因為我們有很多動作是故意設計來讓我們與內在的情緒碰撞的。或是,動作是故意用來發洩內在負面情緒的。但是,瑜伽的發洩方式,不是肆無忌憚,一直讓自己停留在負面能量,或擴大那個負面情緒之中,我們知道某些情緒需要面對,以及處理。但是,會保持一個中立的心,不刻意強化那些不滿、生氣等情緒。


更重要的是,在昆達里尼瑜伽的練習中,我們會意識到自己在處理這些情,而不不只是把自己拋擲在大哭、大叫的情境。在淨化、清理的最後,我們會給自己注入新的、靈性提升的、充滿愛的能量,好讓自己不會一直停留在創傷或難過中,而有新的支撐力量,協助自己往上揚升。


因此,在練習過程中有情緒出現,請正面視之。不用強化負面能量,但也不用一味壓抑或漠視它的存在。畢竟,平衡和中立的心,是瑜伽一再強調和練習的。


祝各位練習順利、愉快。

Read more...

2010年8月14日

定、靜的練習

瑜伽練了一陣子了。不知各位在動作上的熟練和精進之外,還發現什麼改變嗎?


瑜伽的練習和很多其他運動或是靜心的法門很大的不一樣,是瑜伽很重視「控制」。這種控制不是刻意自虐式的自我控制,也不是壓抑式的控制,而是培養對自我的了解、釋放,以至於逐漸走向靜定的單點式(one point)練習。


以身體的練習來說好了,我們會用控制的方式來移動身體。所以,雖然有些動作好似舞蹈,但是瑜伽的體位法很講究在一個固定的點的停留,一方面訓練自己在那個動作上的定力(專注力)、內在深層肌肉的收縮或延展,以及在那個動作形成的姿勢為我們能量流通上帶來的變化。


因此,瑜伽的動作且停留,是有其目的的。初學者通常無法在一個點停留,除了身體上的原因(不適應深度延展,或是又延展又施力的感覺),還有一個很大的原因是:初學者很不適應「停下來」的空白。


因為一般人習慣「動」。即使坐辦公椅,身體長期保持一個不動的姿勢,但是心裡想法百花齊放。一旦在練習體位法時,被迫停在一個姿勢上,腦裡思緒還是萬馬奔騰,更加讓他覺得身體上的停駐是難以忍受的。


而瑜伽的練習,是從身體的練習,逐漸走向「心」的練習。也就是把動作中的身、心停留狀態,往更深的心思停駐帶。在瑜伽中,透過呼吸與靜坐來練習。但是,事實上,在很多情況中,我們可以很專注的做一件事,比如:傾聽音樂或是看大自然的景色,達到忘我的階段,那也是瑜伽靜心中,一個很高的層次。


一個未經訓練的心思,注意力傾向於被它碰見的事吸引,被喜歡的事物或當下的情緒、喜好拉扯。而訓練心思的目的,不在於讓自己對外在完全麻木、無感,而是讓我們以內在為導向。所以,是我們決定想什麼,而不是讓周圍發生的事物決定你的心念。


換句話說,沒有經過訓練的心思、意念,很容易隨著身邊事物起舞。與人爭吵之後,帶著惡劣的心情面對同事,更把壞心情帶回家裡,讓家人也捲入風暴中。或是心情太好,一時心花怒放,隨口答應別人,結果事後後悔不已….。相信我們都經歷過這些戲碼,只是,自己有沒有覺知會發生一連串的事件,其實,就是因為心思未經訓練而起。


還有,未經訓練的心念,就像過動兒似的,一直變來變去,非但一刻不停,而且把自己兜著轉,使自己迷失方向,更重要的是,我們會誤失很多來自內在的、直覺的聲音,而錯過很多機會。


因此,就像「巴坦加利的瑜伽經」裡,開宗明義地,一開頭說「現在,讓我們談談什麼是瑜伽。」接著他說「約束心靈的變化就是瑜伽。」是的,瑜伽不只是折成奇怪的形狀,也不是閉氣一分鐘,而是能看著自己心念的變化,而能讓它往我們希望的方向發展,這才是瑜伽的真義啊~


知易行難。這要透過不斷不斷的練習,帶著覺知、觀照心的練習。我也還有一大段距離要走呢!

Read more...

2010年8月10日

重點中的重點

有次上課時,練習到腹肌,一位同學很有自信的說「我常在健身房練腹肌,它還蠻有力的。」


可是,當我們在做船式(Boat Pose)時,他卻覺得非常吃力。


下課後,他跟我分享自己的心得是,「原來瑜伽練的是下腹腔,我以前大部份都訓練上腹部肌肉,難怪會覺得一樣練核心,但瑜伽動作更累人。」


是的。他的觀察很仔細,描述也正確。瑜伽練習的核心也好、臍輪能量也罷,或是訓練腹肌,主要集中在肚臍以下的下腹腔為主。當然,我們也有一些是訓練上腹部或腹斜肌的動作,但不管是收縮式的或延展式的核心練習,還是以下腹腔,也就是我們最沒力的那幾塊肌肉為主。


以我們最常做的經典動作下犬式為例,當我們上半身延展且向地面傾折時,與同樣是延展的雙腿自然形成一個約90度的角度,這個姿勢很容易就啟動我們核心或腹肌的力量。當然,在練習此動作時,還是要有意識地把肚臍、腹肌收緊,略收束起我們的海底鎖,效果更好。


西式健身訓練腹肌的動作以仰臥起坐為代表。不論是直著腿或是膝蓋彎屈的練習,各位會發覺這些動作以肚臍以上的訓練為主。我想,這可能跟理念有關吧!西式運動除了訓練心肺功能,讓心跳加快到一定的範圍,還有,肌肉的訓練和線條的美觀也是西方人重視的。


但是,您不會在任何一本瑜伽書看到有關「肌肉線條」這個名詞,或是「肌肉與脂肪比例」的字眼。因為,在傳統瑜伽觀念中,這些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透過動作的練習,達到身體淨化的效果,進一步進展到靜坐練習的層次。


所以,在不論是能量練習上或是淨化效果上,強化和鞏固下腹部顯然比上腹腔重要的多。


因此,船式、輪式、蛇式、各式平衡式….以至於廣義的來說,所有的瑜伽動作,都要運用到核心或腹肌或下腹腔的力量。


當您愈來愈有經驗時,會發現,想要鞏固核心,除了肚臍往內收縮之外,配合的會有提底鎖(Mula Bhanda)的動作。這兩個動作幾乎是同時發生的。只要同時啟動這兩個部位,不但讓我們核心更穩固、更Gounding、更有力量,更能讓能量集中,沿著中脈往上提升,是一個很重要的瑜伽練習法。


下次您在練習瑜伽動作時,可將「核心緊實」,或是「提起根鎖」這個動作加進任何姿勢試試看,您會發現,動作好做多了。而且經常練習、開發臍輪的力量,在這個寒冬中,就會看到成效了。


祝各位練習愉快。

Read more...

2010年8月2日

如何做平衡動作

平衡作用:

一、強化海底輪、生殖輪、臍輪,增強下盤穩定性,改善身體循環。
二、骨盤強化 。
三、加強對神經係統的控制力。
四、增強身心的平衡力、穩定度、定力、收攝與集中力、進而增強生活中調適平衡的能力。
五、心靈的集中和定力是禪定的基礎,幫助生命能量提升。




平衡注意事項:
要作好平衡方面體位法,不只要訓練下盤的穩定性,及相關部位肌肉的彈性、柔軟度、延長伸展度、關節活動域外,更需要調勻呼吸,集中意識,身心協調等等的定力訓練。



集中位置點訓練:
一、注視前方一點:體位法如平衡式、樹式、鳥式、知識式等等。
二、注視身體一點:體位法如肩立式、魚式、獅子式、勇氣式等等。
三、內觀一點: 脈輪淨化法、身印、鎖印等等。
四、正念: 安住至上、靜坐、禪定、梵咒等等。




平衡不易達成原因:
一、身體骨架問題。
二、足弓沒力,如扁平足。
三、沒有配合呼吸。
四、意念沒有專注集中。
五、肌肉、關節暖身不足。
六、腎氣不足。
七、脊椎與核心肌群力量不足。
八、大腿內外側肌肉不協調。
九、姿勢不正確。
十、除了集中點與施力點以外其餘肌肉需放鬆。

Read more...

2010年7月30日

喉鎖

而喉鎖是三把鎖中最易練習的一種,因為它不需要肌力控制,只要把頭擺對位置就好。

而不同派別在喉鎖練習上有不同的處理方式。在哈達瑜伽中,練習喉鎖通常都會將下巴往胸口的方向收,好像要把一個東西吞嚥下去的感覺。而在昆達里尼瑜伽的喉鎖練習,則只是保持下巴與地板平行,只一點點的收攝下巴而已。下巴如何收,會影響到能量的流通。

不論下巴收回來多一點,或少一點,都要把脖子往上延伸。喉鎖的主要目的是緊縮喉部的部份頸動脈,以防增強的腹壓將過多的血液湧進腦部,造成頭昏、不適與敏感的腦毛細管不需要的壓力。鎖頸將湧向腦部的過多血液分散到四肢與身體的其他部份,卻同時還能使腦部保持充足的循環。

而若是下巴收回多一些,能量會留在喉部以下的身體多一點。若是下巴只收一些些,會保持能量往上到眉心輪的方向,以刺激第六和第七輪和腦部的腺體。

不論下巴如何擺,要注意使肩膀放鬆,否則聳肩會使頸背僵直。

當根鎖、腹鎖與喉鎖同時進行時,我們會稱之為「大鎖」(Maha Bandha),通常是在呼吸練習法中的閉氣時,做大鎖的動作。它的好處是:改善血液循環、血壓、生理痛,且能讓腺體、神經與脈輪增加活力。

Monica在次強調,這些鎖是屬於比較進階的瑜伽練習。各位若是有興趣想學,請務必尋求老師的協助。在老師當面且正確的指導下來練習,才是最佳的練習法喔。

Read more...

2010年7月27日

腹鎖

上一週介紹了根鎖(Mul Bandha)的練習與好處。這次再跟大家談談另外兩把重要的「鎖」。

在談腹鎖(Uddiyana Bandha)和喉鎖(Jalandhar Bandha)之前,要談的是這三把鎖對應身體上的脈輪分別是:根鎖/海底輪、腹鎖/心輪、喉鎖/眉心輪。在能量上,根鎖是把我們海底輪、生殖輪與臍輪的能量集中往上提升。而腹鎖是讓能量從之前提到的下三輪提到心輪來。接著由喉鎖把能量從心輪送到眉心輪。

也就是說,根鎖只要對應的是我們一些物慾上的需求,在腹輪就從生存、吃、喝、性…這些基本需求,提升到「愛」、「人際關係」這個層面上。而喉輪更是昇華到直覺、靈性的層次了。

在練習上,根鎖在使用時,是把會陰、肛門集中、縮緊且往上提起。而腹鎖是將丹田(肚臍下方三指處,也是瑜伽的臍輪)往內收縮又向上提起。

也就是說,在練習腹鎖時,下腹肌肉是往內收緊的。若是我們在呼吸練習的吸氣之後使用腹鎖時,原本因吸氣腹部鼓脹的,會因此略往內收平,且感覺丹田往上提起(腹肌略上提),這個小動作連帶的會帶動橫隔膜被往上推移,胸腔稍稍往外提出。

而腹鎖大部份時候會與根鎖同時進行。也就是會陰、肛門與丹田同時收緊上拉,讓能量從下腹腔推移往胸腔的心輪流動。

練習腹鎖的好處是:副腎腺因在腎臟的頂端,當腹壁鎖住時,可自下垂的橫隔膜獲得最直接的刺激。腎的分泌物包括重要的性激素與可解除關節發炎的可體松。腹鎖可提供脊椎的一種內在引力而伸展並刺激脊椎與脊柱的神經節。

在腹部屏氣時,大幅度增加腹腔的壓力,而胸腔的壓力則維持正常,此一差別自然地將血液自腹部高壓部位往上推向胸腔正常壓力部位的靜脈中。這個有如抽水機功能的推進力量較任何心跳脈博都強大許多倍,而且擴展到整個循環系統。

僵硬腹部與緊張、僵硬的橫隔膜造成便秘、消化不良、呼吸短促、長期疲乏、失眠、頭痛、性慾低落、抵抗力弱與經常暴躁。因此經常練習腹鎖,有改善消化、排泄系統及其帶來的相關問題。



Read more...

2010年7月23日

根鎖

在瑜伽傳統中,人體上有三個很重要的大門,或是我們稱的「鎖」(Bandha)。那是一個提昇我們能量的關卡,若是懂得如何使用這些「鎖」,可以幫助我們不但在體位法上練得更精進,也更能精鍊我們的能量,使其更集中、更提升。

根鎖指的是:將會陰、肛門縮緊,再往上提起。要做這個動作,不需要使用大塊肌肉,而只是像憋尿一般,縮緊肛門附近的肌肉即可。不過,初學者常會因為不知位置對不對,或是不知如何使力,而出現整個下腹部或腹部都緊張的情形。還好,隨著練習的次數增加,會愈來愈能夠輕鬆自如地控制那幾個小肌肉的。

隨著不同派別,對於根鎖的重視程度和練習方式迴異。像有的派別在練習體位法時,會一直鎖著根鎖,好使能量能夠集中在核心。而在昆達里尼瑜伽的練習時,我們經常在呼吸練習法中,使用根鎖。最常見的是,在深吸氣之後,閉氣的同時,同時用根鎖、腹鎖與喉鎖,為的是讓能量順著中脈往頂輪的方向流動。

適當應用根鎖,可以替尾椎骨一帶相連的所有重要部位與功能,包括排泄、腸壁蠕動、前列腺功能、月經、睪丸、卵巢分泌功能、射經、排尿等,都提供極大的療效。因此,不論男性或女性,經常練習根鎖不但可以提高生殖器官的活力,也可以提升性能力。

練習根鎖也可防痔瘡。痔瘡是因為肛門括約肌微細的毛細管中的淤血所引起的。當括約肌每次收縮與放鬆時,都可將陳腐的血液排出,而吸入新鮮血液。這有助於將沈積的穢物向下並向外推進,完成最後的排便,而且在排泄後也補充了括約肌的新鮮血液與能量。

可是,根鎖固然好處多多,但也不建議一天到晚都緊縮會陰、肛門附近的肌肉,這樣練過頭,事實上不見得是好事。瑜加的練習是收縮->放鬆,如此來回練習,才能收其功效,因為放鬆時,新鮮血液會進入剛剛縮緊的區域,血液帶來大量的養份,就會為該區域帶來更新和療癒。而若一味的緊張、緊縮,不知放鬆,反而會造成僵化、僵硬,減緩該區域的活力呢!!

在一般實務上,根鎖會與腹鎖同時使用,有時連同喉鎖一起,「三把鎖」一起練習時,能量的集中和流動感會更明顯。而這些「鎖」的練習仍屬於比較進階的瑜伽練習,一般初學者不但比較難做到正確使用這些鎖,也比較難體會練習這些鎖有何好處。因此,也不必急著一定非要三級跳,趕著來練習較為進階的內容。因為時間到了,練習這些「鎖」是事半功倍,一點就通的了。

Read more...

2010年7月19日

腳姆趾

瑜伽有一些體位法,要用單手或雙手抓腳趾。這些用手抓腳趾的動作,有的是用手抓腳來保持平衡(單腳站立時),或是透過抓腳拇趾這個定點,保持一個穩定的姿勢,同時讓心情穩定。

就是腳趾或腳踝,像體位法中的凝視和冥想中的單點練習,有穩定心緒一般重要。

不過,各位有想過,為什麼要抓腳拇趾嗎?除了它比較好抓,且腳姆趾是身上重要的平衡點之外,還有什麼原因嗎?

其實,腳姆指的肉球上,有一個很重要的反射點,若各位有興趣去查腳底反射區的資料,會發現,那個點是我們大腦,尤其是腦下重體的反射點。也就是說,透過抓腳姆趾的肉球位置,來刺激腦下垂體的分泌。

或許您會說,「你這是按圖索驥,由答案來找問題」。不是的,上述的說法固然看來是中國養生法典裡的說詞,但在傳統印度瑜伽,好吧,在昆達里尼瑜伽的練習中,就會明白說:抓腳大姆趾來刺激腦下垂體。

由這點再次證明:中國和印度的養生術中,有很多地方是共通的。

不過,因為不同派別的練習,訴求重點不同,對於要不要抓踋姆趾,也有不同的說法。像昆達里尼、Ashtanga Yoga都會強調這個腳姆趾的點,但在Anusara Yoga則有不同看法,反而建議大家在練習這些動作時,抓腳板外側。

有不同的說法,要去了解為什麼人家要這樣說?才能判斷自己要如何做。在Anusara的觀點中,核心的力量非常重要,身體的內側與外側的平衡同樣重要。若是在動作中,強調緊抓腳大姆趾,會造成我們腿部內側(腳姆趾在腿的內側)較短,而外側較長,如此一來,我們本來就傾向內側較弱、較短的狀況,會更失衡。

為了改正這種「強者(腿的外側)恆強,弱者(腿的內側)恆弱」的習性,Anusara Yoga會建議大家在練習時,反而去抓腳板外緣,同時把腳大姆趾用力向前延伸,使腿部內側與外側能達到平衡。

而在Iyengar派別中,則不強調要用手抓腳,而反而會讓學生使用瑜伽繩,把它當成手的延伸。在練習時,同時保持腳內側與外側平衡施力的原則,用輔且工具瑜伽繩幫自己更輕鬆且深入的做好這個動作。

當然,要用什麼方法來練這系列動作,要在動作練習中各位去體會。

在了解不同派系如何練習透過手抓腳的平衡動作後,各位可依自己狀況有所選擇。若是目前自己的柔軟度還無法在前彎或平衡動作中,做到抓腳姆趾時,請不要刻意硬拗,尤其重要的是要把背挺直,維持骨盆的平整的順位(Alignment),從髖關節來前彎,才不會揠苗助長傷了脊椎,或讓腳的內外施力不均的狀況更明顯。

Read more...

2010年7月13日

呼吸之必要

每隔一陣子,就會跟各位再一次談論呼吸之道。因為呼吸是最常練習、最基本,但又非常重要的話題。


前陣子,讀了一本前幾年由外國人李丹寫中國武術和道家的養生觀的「養生之道」,書中內容很多,其中有部份是由道家的觀點來談呼吸,我覺得寫得很好,摘錄一些給瑜伽練習者參考,會發現其共通性。


在大自然裡,氣的離子化方式有三種:空氣自然地被太陽與其他宇宙光線輻射的短波電磁活動而離子化,衝擊了空氣的分子並給予粒子活力能量;此外,大量水分的運動與蒸發也將上面的空氣加以離子化;第三種自然離子化的方法是,廣闊開放空間上方不受阻礙的風的流動。因此,大氣中最強力的氣存在於海拔最高之處,那裡太陽與宇宙的輻射最強,風力也一致。若是水的形式,則存在於溪流與廣闊的湖泊。這也是為什麼你能在山間健行很長一段時間,仍然感覺神清氣爽的原因。


當呼吸時,自空氣中吸收陰離子能量的身體組織位於鼻腔與鼻竇的膜層上,這也是為什麼呼吸運動時,吸氣必須永遠用鼻子的原故。


鼻孔藉由輪流關閉一邊鼻孔空氣的進入,自動調節了左右兩邊鼻孔空氣的流通。一天下來,約每2個小時鼻孔會自動地戰邊輪流阻塞、流通空氣,而且左右腦功能的機制有著密切的關聯。當空氣進入右鼻孔時,身體就處於活躍狀態。當空氣經由左鼻孔進入時,身體則準備進行靜止的心智功能。


每個人在焦慮與沮喪時都會自發性地用鎖骨呼吸。相反地,習慣用這種方法呼吸的人就很容易患慢性焦慮症。下次你感覺焦慮或情緒緊張時,只要觀察自己的呼吸模式,就可輕易地證實焦慮與淺呼吸之間的關聯。然後用腹部深呼吸幾次,屏住呼吸幾秒,再長長地、慢慢地吐氣,你就會發現焦慮已經消失。


一次完全、深度的呼吸,應該自肺部下端而非頂端開始的平順、不間斷的擴張中,同時運用三種呼吸型態。深呼吸者首先要吸氣使橫隔膜向下擴張膨脹進入腹腔而將空氣吸入肺的下部。當橫隔膜完全擴張時,肋間肌就將胸腔開啟讓肺中段充滿空氣。當胸腔完全擴張時,呼吸者稍稍用力將鎖骨提高一點使空氣進入肺的上部狹小氣囊中,此時,肩膀會向上提而頸部收縮,因此,當吸氣完畢時,你應該盡量放鬆使肩頭下垂,頸部前伸。然後,輕柔地將胸中的「氣泡」朝著肚臍往下沈入,推向橫隔膜。


將每分鐘呼吸次數減少一半以上,大大加強了呼吸系統的效益,節省了心臟的勞力,也保存了重要的精力。道家不以生日來計算人的壽命,而是按呼吸與心臟的脈博來衡量,此刻所省下的每一次呼吸與脈博,都將延長你往後的生命。橫隔膜呼吸量大又促進血液的循環,不需心臟多費力就可將血液強力地循環到全身各部位,也就增加肺部的容量。在吸氣時,橫隔膜多伸展1mm肺的容量就增加250~300cc。一個統計是,一般人學呼吸6~12個月後,橫隔膜的伸展就平均增加4mm,也就是不到一年的期間,肺的容量就增加1,000~1,200cc。


經醫學測驗顯示,只要做15分鐘的深呼吸運動,就能分泌大量的胃液酵素以及其他主要胃液,能大大地增加消化道蠕動。此一效應發生在屏氣的階段,使得呼吸成為消化不良、便秘與其他病症的極佳療法。


綜合以上文句,有幾個重點:

1. 吸氣請用鼻子吸,吐氣則可視天候和自己身體狀況而定。

2. 右鼻通暢,新陳代謝好;左鼻通暢則情緒穩定。

3. 完全呼吸:吸氣讓下腹突出->肋骨略略外推->上胸腔略為上提。

4. 呼吸慢->心跳愈慢->心臟較不費力。

5. 只要做15分鐘深呼吸,可使胃液大量分泌。屏氣練習可改善消化不良、便秘等狀況。

Read more...

2010年7月4日

沒有時間和空間的

瑜伽的練習中,靜坐是很重要的一環,可惜,瑜伽書中對靜坐好處的描述,多偏重要身體和情緒層面的。像是:降低血壓、放鬆情緒、修護身心等等。可是對於更高層次的境界,介紹不多。


之前我在讀「在覺知中創造十大法則」一書,看到如下文字,覺得寫得太好了,摘錄下來,送給各位。


人有兩個部份的頭腦,或稱兩個心智部份。90%的心智或是較高的腦,以及10%的心智。要進入有意識的創造,必須在人的兩個心智間,建立一座橋。靜心的功用就是建這座橋。


一旦完整的心智清楚地知道你精確的處境,就可以界定你要去哪裡、如何到達?


「在覺知中創造十大法則」:祈禱是你對看不見的光之作用力講話的能力。它是你在現實中想要有什麼時,可以用來界定旅程的機會。而像是銅板的另一面,靜心是一個可以真正聽到完整的答案的地方,它是一種概念性的覺察,這種覺察並非只和地球層面共振。


簡單的說,祈禱是提出問題;而靜心是針對你的祈禱做出的答覆的一種完滿解釋。所以祈禱是發問,靜心是聽取。


若要挑選靜心的時間,早上和晚上各半個小時是最好的方法。但有的人一次可靜心三小時,有的人一次靜心無法超過三分鐘。也就是說,靜心需要依各人的情況有所不同。


假如你要用靜心尋求解答,那麼你可能每天至少靜心兩次,最好是早上和一天將結束的時刻。原因是,在一天快要結束時,是你馬上要進入另一個世界的時間。只要你進入靜心,你覺察不到時間的長短。你體驗到沒有時間的存在,因為時間是幻象。


早上如何起床?早上當鬧鐘叫醒自己後,下床找一個最舒服的姿勢,擺好姿勢,告訴你的高我,你要進入靜心狀態了,然後完全放鬆,進入靜心。當結束早晨靜心後,你不會想再回去睡覺,只會覺得願意以更光明的方式來面對這一天。


靜心和時間長短沒有關係。它和不間斷的練習有關。靜心的重點是讓自己有同時存在於所有世界的能力。為了存在於物質層面以外的任何世界,你必須要有一個出口點,那個出口點就是靜心。你可用它來遊歷,用來獲得你想要的,最重要的,可用它來了解你的整個世界。


假如腦袋裡的意念是雜亂的,而且找不到有什麼有吸引力的東西可想,那麼你的「創造」的覺知能量,就會移到一個比較慢的振動。


假如你用靜心界定你的存在意識的覺知,那麼你是同時在所有的層次中做,意思是你把高我、天使領域和指導靈都帶了進來。被執行的每件事,都是為了使你有一個你所能想到的最好的旅程。反之,假如你試著要在覺知中創造,卻又沒有使用靜心,會留下散亂的能量在那裡,也產生一些力量,使你無法得到你真想要的結果。

Read more...

2010年7月1日

老人瑜伽慢慢來

有朋友問,希望我多提一些銀髮瑜伽、孕婦瑜伽…的話題。殊不知,這些領域都是非常的專業,以銀髮瑜伽來說,我並沒有受過專業的訓練,只有從看書和少數一些互動上得到經驗,供各位參考。但是,若要談到老人復健,還是要請教醫護專業人員的協助。

老人可不可以練瑜伽?當然可以。只是,看老人們要「練」到什麼程度?還有,要看他們的身心狀況來決定如何進行。

首先,再次強調的是,瑜伽不是只有劈腿、倒立這些大家心目中的高難度動作,才是瑜伽練習。只要把背挺直,或是做幾個深長的呼吸,也都是瑜伽練習。換句話說,只要對老人好的動作,都可以做。

這句話聽來很簡單,做一些伸展就可以了。其實,並沒那麼容易,那要看這位老人家目前的身體和心理的狀態,選擇適合他的動作。像我八十多歲的老父親,要他像年輕人一樣把背挺直,那簡直是不可能的不可能。因為長年的脊椎側彎造成嚴重移位、變形,他已不可能好好伸個懶腰或是伸展背部了。我能幫他的,就是讓他坐在椅子上,拉著他的雙手,請他一邊配合口令深呼吸,一邊很慢地延展他的上半身。

即使這麼簡單的動作,都需要有人從旁協助,而且要一直鼓勵他,不斷地向外擴展。因為,老人家年紀大,手腳不靈光以後,會怕這個、怕那個。擔心自己做不到、擔心做什麼動作會讓他更不舒服,更擔心受傷。所以他只會愈來愈退卻、不想動、也愈害怕。除了協助他做放鬆和開展的動作外,在一旁的支持、關心、加油、打氣,給他很多心裡的安慰與支持,是不能少的。

若是您家的老人還沒這麼老,還可以自如地動手、動腳,那比較好辦,可以透過一些輔助工具,讓他在做一些動作時,沒有那麼難,但又可以達到訓練肌力和柔軟度的目的。

例如:在做勇士(英雄式)動作時,可讓老人坐在矮凳上,在骨盆有支撐後,兩腳一前一後打開,會比較容易。別小看坐在椅子上做動作好像沒有練到什麼,單就這樣,就可以延伸腿肌、活動髖關節,並放鬆下背肌群了。因此,這是我建議大概60、70歲的老人家做的動作之一。

若是老人狀況還不差,可以試著讓他們練習袩姿前彎的動作,但是請讓他們扶著牆或椅背來進行。也就是說,在做站姿前彎時,請他們儘量不要駝背,雙手延伸,再視他們前彎時可做到什麼角度,再在他們雙手之下,放一張有椅背的椅子,或是讓他們雙手壓在牆上,有個支撐後,再很有耐心地延展背肌與腿肌。

銀髮族可以練習的動作還很多,最重要的是要為他們量身訂做一套適合他們的動作。像是嚴重駝背的人,和腿肌沒力的老人,首要練習的動作會不一樣。而且他們也不可能做到「順位」(Alignment),所以不要把我們一般人練瑜伽的心態,放在老入身上,一定要配合他們的狀況,不要讓老人來適應動作喔。

再者,最好分段進行。老人像小孩,通常沒有耐性,尤其是對家人,所以不要一次讓他練習一個小時,最好是視他的狀況,一次20分鐘,甚至15分鐘,但是分多次進行。而他在努力與他老化的身體奮戰時,也請家人站在鼓勵的角度,為他鼓鼓掌,讓他有信心、有耐性面對自己老化的身驅。

對於老化的家人,有一句話Monica要送給各位,請多一點耐心,但有時侯要「殘忍」一點,請老人多多配合,一起動動手、動動腳。否則老人一直坐輪椅、長期臥床,可能會讓他好過一點,但這反而加速他們的老化喔~~

天氣好時,請將老人穿戴好,帶他們到公園,做一些深呼吸、動一動,曬曬太陽,就是很不錯的銀髮瑜伽了。

祝各位家中有老人的朋友,在陪伴他們的過程,順心、愉快。

Read more...

2010年6月30日

呼吸冥想 呼吸或冥想

在教呼吸法時,不但會示範給學員看,學員在練習時,也都會儘量跟著做。但有時發現需要在學員練習時,提醒大家要注意的重點,我會停下呼吸練習,開口說話。我發覺有好些同學不知是想專心聽我說話,還是看我停下來的關係,他們的練習也停了。有時教室會突然出現真空的停頓狀態。

請大家繼續練習。

其實,大家不知道,我們常會無意識的停止呼吸。甚至不知不覺中,呼吸變得短淺。但是,呼吸品質確實會影響我們的生活品質,甚至是靈性成長的品質,於是呼吸法就得要練習,練得呼吸舒坦放鬆且儘量又深又長。

呼吸做得好,會增強肺活量,大大改善血液的含氧量,當然會改善我們的生活品質,可是為什麼它與靈性成長有何關聯呢??

您可以試試,先坐正、伸展整個上半身,再連續做幾個非常深且長的呼吸,感覺每個細胞都吸收到氧分一樣,先讓身體甦活起來。接著感覺自己的身體,是否有種輕飄飄的擴大感?


再順著這種輕盈感,保持自己放鬆但又專注(可專注眉心、鼻尖或心輪)一陣子,再觀察自己的呼吸。只要前面幾個放鬆的動作做得徹底,到後面的階段,您會發覺,有時候呼吸似有似無,好像沒在呼吸,或是吸與吐是只一小口,好似又變回淺短的呼吸。


其實,這時的呼吸和我們一樣的淺式呼吸不同。當我們身體放鬆,腦部也跟著進入beta波時,呼吸的確會變慢、變短,但這不代我們的氧氣吸得少了,而是當我們在很放鬆的情形下,毛細孔會自然地打開,您知道嗎,毛細孔也會呼吸!!因此,我們少用鼻孔呼吸,而多用皮膚呼吸了。


真的厲害的大師,每一個呼吸都非常的長。在「心靈瑜珈」這本書中,作者韋達.帕若就提到,他一個深長的呼吸都超過1分鐘以上。各位知道一般人1分鐘交換幾次氧氣嗎?約6~10次左右。也就是說,大師一個呼吸,一般人要吸10次,可見我們的心肺有多忙碌。也因為器官忙著處理這些瑣事,難怪心靜不下來。


而我們一般練習所謂的呼吸冥想,到底是練習呼吸法?還是冥想呢?


其實,呼吸冥想的目的就是透過有意識的且規律的練習呼吸,讓全身保持放鬆且專注,也讓心識漸漸地穩定下來,進入冥想的階段。因此,說呼吸冥想法是身體與靈性的橋樑,一點也不為過。


將昆達里尼瑜伽帶到西方的Yogi Bhajan大師說「當呼吸改變,人的思維也會變」。相反地,若您想改變想法,透過呼吸法輕而易舉地就辦得到。比如說,當您覺得疲累無力時,可用比較快速地呼吸法幾分鐘,為自己打氣。但若憤怒時,可用深緩的呼吸幾分鐘,甚至10分鐘以上。您就會發現練完之後,就不會被原先的困擾卡住了。


在練習呼吸冥想法時,呼吸的節奏有非常多種,為的也就是改變我們大腦的模式,進入下一個深沈放鬆的階段。也就是說,當呼吸或呼吸冥想法練得有心得時,再進一步到冥想(或者,應該說,深度的冥想),只有一步之遙了。


不過一再強調,呼吸練習一定要找有經驗的老師練習。老師在學與教都需要有一段時日以上,且個人有深刻的經驗,才好來教學生。這是因為呼吸法是一個比體位法精微的練習,老師需要累積個人經驗和教學經驗,才能給不同狀況的學員正確的指導。

Read more...

2010年6月29日

再談靜坐

以前一直不太想在文章上說一些個人的靜坐(Meditation)或練功經驗。一來知道大部份的讀者沒興趣看這種形而上,與自己沒什麼關係的內容。二來覺得自己一些還不錯的經驗沒什麼好說的,因為比我更精進的前輩比比皆是,豈容小輩如此放肆?

我深刻的覺得地球能量的轉變愈來愈快,我們需要更快地提升自己靈性的層面。也因此想開放自己,和更多朋友分享一些自己小小的心得。也希望各位先進、前輩給予指教。


個人覺得,長期以來,我們在瑜伽也好、佛教或是禪宗也好的靜坐練習,非常偏重(請注意,我說偏重,不是說大家只在練習這個而已)「靜」和「止」的練習。我們要學著如何把雜念放下(不是摒除雜念,單是放下就夠難的了),很多人在靜坐上覺得無法突破而氣餒,最主要的原因就在於認為自己雜念妄念太多,再不一靜坐就容易陷入昏沈想睡的尷尬場面。有耐心的人,這樣的練習了半年一年還沒什麼進展,沒耐心的幾天就放棄了。


其實,靜也好、止也好,個人覺得那只是個入門的學習。但靜坐最終的目的不在於此。至於靜坐讓血壓降低、心情穩定、頭腦清晰等,更是持續練習之後的必然作用。我們靜坐,最高的目的是在與宇宙無限連結。


但這不表示,我們不需要練習靜或是止,而是說,讓心沈靜下來,定於一,是基本的練習。就好像練習瑜伽體位法,讓自己的手、腳和身體放在最符合人體結構的位置上,是基本的訓練,在這個基礎上,才好做更深入的練習。可是,人體解剖學卻不是體位法的全部。


宇宙無限意識的連結才是終點


與宇宙無限意識的連結上,在昆達里尼瑜伽練習是非常強調的。我們同學間彼此開玩笑說,「等要考試時,所有答案最後只要寫上,與宇宙無限意識連結,就對了」。


這麼耍賴的答案,老師當然不滿意。他說,要與宇宙連結,是有步驟和方法的。我們昆達里尼學半天,就是要知道方法與路徑。當然,也不是一蹴可及的容易。需要不斷的練習與揣摸。


您一定會問,我自己的事都處理不好了,幹嘛要去與高我或宇宙意識結合呢?這就好比,假設您知道您有個銀行當靠山,隨便愛領多少錢都可以,您會不會想常常去領錢呢?與宇宙無限連結,是站在一個更高點,看身邊的事物,您會發覺以前卡住的問題,再也不是問題。而且真的更容易開發潛能,甚至達到「知天命」的地步呢!


練習、練習、練習才是王道


當然,要讓自己眉心輪或頂輪開啟,甚至與宇宙無限意識連結,絕非三言兩語說完幾個重點,各自回家練習就能速成的。但是,很願意跟大家分享的是,當您在靜坐練習上,卡在無法讓自己端坐30分鐘不動念這個環節上時,請各位放開心,不要太拘於這個點,而用更大的眼光、全像式的來看整件事。也就是說,沒能完全靜下來不是一件讓人沮喪的事,相反地,我們每天的練習讓自己靜下來,同時觀照自己的心念在這個過程中,是不是一直苛責自己不夠好?建議各位放輕鬆,就好像去見一位再熟悉不過的老友,不用太拘泥於非要梳裝打扮才能出門。而是坐在那兒,看看這位老友今天會跟您有什麼互動?有雜念出來,不用尾隨即可。


這就像是,練瑜伽體位法,不是只有把兩腳架在脖子上,才算功德圓滿一樣。體位法的進步是多方面的,不會只有單一的姿勢或結果的呈現。


不過,話說回來,在能量啟動的情形下,就好比坐直昇機,在靜坐中會非常快就進入很安靜、很舒適甚至喜樂、與宇宙連結的狀態。如何做到這個地步?就是身體的淨化、心靈的鍛鍊,加上練習、練習、練習了。
您一定會問,我自己的事都處理不好了,幹嘛要去與高我或宇宙意識結合呢?這就好比,假設您知道您有個銀行當靠山,隨便愛領多少錢都可以,您會不會想常常去領錢呢?與宇宙無限連結,是站在一個更高點,看身邊的事物,您會發覺以前卡住的問題,再也不是問題。而且真的更容易開發潛能,甚至達到「知天命」的地步呢!
您一定會問,我自己的事都處理不好了,幹嘛要去與高我或宇宙意識結合呢?這就好比,假設您知道您有個銀行當靠山,隨便愛領多少錢都可以,您會不會想常常去領錢呢?與宇宙無限連結,是站在一個更高點,看身邊的事物,您會發覺以前卡住的問題,再也不是問題。而且真的更容易開發潛能,甚至達到「知天命」的地步呢!
我以前一直不太想在公開的文章上說一些個人的靜坐(Meditation)或練功經驗。一來知道大部份的讀者沒興趣看這種形而上,與自己沒什麼關係的內容。二來覺得自己一些還不錯的經驗沒什麼好說的,因為比我更精進的前輩比比皆是,豈容小輩如此放肆?


但這幾天的想法有些不同。我深刻的覺得地球能量的轉變愈來愈快,我們需要更快地提升自己靈性的層面。也因此想開放自己,和更多朋友分享一些自己小小的心得。也希望各位先進、前輩給予指教。


個人覺得,長期以來,我們在瑜伽也好、佛教或是禪宗也好的靜坐練習,非常偏重(請注意,我說偏重,不是說大家只在練習這個而已)「靜」和「止」的練習。我們要學著如何把雜念放下(不是摒除雜念。單是放下就夠難的了),很多人在靜坐上覺得無法突破而氣餒,最主要的原因就在於認為自己雜念妄念太多,再不一靜坐就容易陷入昏沈想睡的尷尬場面。有耐心的人,這樣的練習了半年一年還沒什麼進展,沒耐心的幾天就放棄了。


其實,靜也好、止也好,個人覺得那只是個入門的學習。但靜坐最終的目的不在於此。至於靜坐讓血壓降低、心情穩定、頭腦清晰等,更是持續練習之後的必然作用。我們靜坐,最高的目的是在與宇宙無限連結。


但這不表示,我們不需要練習靜或是止,而是說,讓心沈靜下來,定於一,是基本的練習。就好像練習瑜伽體位法,讓自己的手、腳和身體放在最符合人體結構的位置上,是基本的訓練,在這個基礎上,才好做更深入的練習。可是,人體解剖學卻不是體位法的全部。

Read more...

2010年6月28日

擇時擇地練靜坐

何地不宜靜坐?前幾天和朋友們去海邊玩。我們沿著步道邊走邊欣賞風景,颱風過後難得不下雨的日子,大家覺得能遠離市區偷得浮生半日,甚是愉快。


大家是有得有點累,加上海景太美。我們走到一個類似像觀景台的地方欣賞風景。有好幾個朋友很自然的就地坐下,開始靜坐。我剛開始也覺得這麼好的景色和天氣,能在戶外靜坐是件好事,因此也跟著大家坐下。但沒幾分鐘,我只好起身,落慌而逃。


為什麼呢?因為海邊的風非常大,正巧沒戴帽的我,還有身上的衣服單薄,抵不住海風像颱風一樣的吹,才放鬆準備要進入靜坐,就因受不了風寒,趕緊起身,想找避風之處。


這讓我想到一件事:靜坐雖然非常好,但也是要挑時間和地點的。不是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適合靜坐。以下是我從書上或個人經驗和大家分享,當然,每個人狀況不同,或許您就是個特例,因此參考參考即可。


一般來說,靜坐要在溫度合宜、不太冷、不過熱的地方進行。還有,也不宜在下雨天或大風天的室外進行。這個道理很簡單,因為在靜坐中,我們第一步是全身放鬆,才能進入所謂的專注的狀態。而人一旦放鬆,全身毛細孔自然會張開,這時若在大風、雨中靜坐,很容易因為毛孔張開而著涼。我那天穿的不夠,加上海風一吹就開始覺得頭痛欲裂了。


但若在空氣、溫度、各方面條件都好的情形下,在大自然裡靜坐當然是件好事、樂事。


還有,靜坐最好找個安全、安靜的角落,不被人、事、物打擾。當然不會在馬路邊靜坐。但若只是等車時短暫的靜心,那倒無妨,因為時間短,而且自己也不會真的非常的進入狀況,就把它當成靜心觀照自己就好。


何時不宜靜坐?


靜坐的地方要挑,那麼靜坐的時間也要挑嗎?


基本上,剛吃飽飯或是真的很累的時候,不宜靜坐。因為您會發現在那時靜坐特別容易昏沈想睡。如果在靜坐中一直打盹,我勸各位不要浪費時間了,乾脆躺下來睡個小覺,精神養足了再靜坐,才比較易進入狀況。


還有,心情起浮很大時,最好也不要靜坐。例如:剛和人吵完架,情緒還很亢奮或是激動時,當然不宜。若是因為某事非常沮喪時,靜坐的效果也較差。當然,您可能會問,我就是要透過靜坐來放鬆自己,改變情緒狀態,為何反而叫我不要靜坐?是的,若是您能很快地把剛剛的情緒放掉,進入放鬆且專注的冥想狀態時,那當然最好。可是您若試了一陣子,發覺自己的情緒仍舊無法平復,還是一直想著某件讓您放不下的事時,建議換個時候再靜坐吧。


另一種說法


我聽過另一種不宜靜坐的說法。是說,在地震、颱風等天候巨大變動之後,不要靜坐。剛剛發生這種巨大能量轉變的異動,不只大地能量還沒回到正常,人的情緒多少受到一些影響,因此最好避開這些時候。


談到大環境的變化,什麼時候最適合靜坐呢?一般來說,初一、十五都適合靜坐。至於初一能量強或是十五比較好,則看個人的敏感度囉~當然,每年的二分二(春分、夏至、秋分與冬至)都因季節交替而形成不錯的能量場。其他較適合靜坐的時間則有某某神的生日啦、某某星接近地球啦…這些資訊只要您有心,在網路上都可找到。


其實,靜坐可以隨時隨地練習,不一定要坐在地上盤腿才叫靜坐。在工作中,進入很專心又放鬆,同時觀照自己一舉一動的狀態,也可稱它為靜心。但若是特地要坐下來幾十分鐘以上的時間,就要稍微挑一下時間和地點了。

Read more...

2010年6月25日

腹與背

一體兩面,古時有句成語「腹背受敵」,是講一隻軍隊或一個人正面(明處)和背面(暗處)都被敵人夾擊,那是很讓人棘手的狀況。

現代人遇到兩軍交戰腹背受敵的情形不多了。可是在另一個層面,卻又天天腹背受敵。

怎麼說呢?這些年下來,很少遇到沒有下背問題的人。包括我自己在內,也偶有小恙。下背問題的原因非常多,要根治也不是那麼容易,但是要讓大事化小、小事化無,也不是沒有可能。

只要多做強化腹肌的動作,就可以減緩下背不適的問題。這個道理大部份的人都懂,可是很吊詭的是,下背部不適的人,通常腹肌特別弱,比一般人還差的多。雖然明知要多做腹部運動,來減輕下背疼痛,可是對他們來說,像要命一樣的不可能。

或許是因為腹肌太弱,造成原本就「體質不良」的人,一做腹部運動就哇哇叫,與其這麼痛苦練習,最快的方法就是選擇放棄。

腹與背,誰比較弱?

其實,不是有下背困擾的人有這樣的狀況,一般人也多有背比腹強的情形。不信的話各位捏捏自己的腹肌,再摸摸它背面的下背肌肉群,看看哪一邊的肉比較軟?哪一邊比較硬?通常是沿著下腰椎兩側的肌肉會結實得多,相對的腹肌多半較鬆垮。對吧?

好吧。既然知道要做腹部運動,要做什麼?怎麼做呢?練腹肌的方法百百種,大部份我們都會採用地板動作。也就是仰躺在地上做抬腿或是延展的動作。問題來了,下背就痛的人,做地板抬腿的動作簡直是要命的痛,做兩下就躺在地上「攤屍」,一點也達不到效果。那麼要怎麼做呢?

動作怎麼做?

一直以來,做地板抬腿的動作,有二種說法:一是,下背部儘量緊貼地板。一是,維持下背部原有的弧度,再來做任何抬腿動作。倒底哪一個才是正確的?才好做呢?

經驗是,地板抬腿若是直腿上下的話,下背的壓力會大增,除了腹肌練得很 強的人,或是知道怎麼做的人,不然真的事部功半。所以,要不就略彎兩膝,這樣可以略微放鬆下背,也就是膝蓋一彎曲,下背就能往地板方向放鬆,就不會讓原本就工作量過大的下背更累。

做地板抬腿動作,還有一個方法可以減輕下背壓力,在兩腿之間(不論大腿或小腿皆可)夾個瑜伽磚,強迫自己下半身用力,可以適度地減輕下背的壓力,做動作較沒那麼吃力。此外,將兩手手掌置於臀部下方,墊高屁股,也是讓下背朝地板放鬆,可減輕動作中的下背壓力。

也就是說,一般的情形下,腹肌弱的人,儘量不要直腿做地板抬腿動作。也儘量讓下背朝地板放鬆。除非是兩膝彎曲,否則下背是不會整個平貼地上,但刻意提醒自己下背退向地板,可以減輕下背的疼痛。

不過,話說回來,有下背困擾的人,不只是腹肌弱,下腰椎和骨盆也呈緊張狀態,因此,要他們在動作中把下背儘量往地板放鬆,幾乎是不可能的。面對這種腹肌又沒力、下背又緊的人,我通常會建議,先做一些簡單的脊椎動作,讓下背比較靈活、放鬆,再來練腹肌,才不會練了半天腹肌,都練到下背了,讓下背愈來愈痛。

Read more...

2010年6月22日

Mantra喚醒松果體

在之前的提過好幾次Mantra(多譯為梵唱或唱頌)的意義、怎麼唱Mantra這類的題目,多少對Mantra有一些介紹。

也就像大家一般知道的,我們唱Mantra是利用音頻振動自己的身體,與歌曲產生共鳴,達到按摩身體的效果,並向宇宙發音,跟天地調頻之意。加上Mantra的詞義多為讚美、崇敬上天或神祇的正念,因此多唱Mantra也有「轉念」的用意。所以多唱Mantra可以讓人更喜樂、更正面。

不過,多唱Mantra還有一個重點我只在Kundalini(昆達里尼)瑜伽書本中讀到,那就是透過聲音的振動和舌頭的刺激,我們梵唱時會刺激嘴內的上顎,小小的上顎有84個穴點,多是連接、通往腦部的重要通道。而用聲音或舌頭刺激這些穴點,經過傳導,刺激到腦中的下視丘。

下視丘有什麼重要呢?它負責管控我們體溫、睡眠等生理本能,以及情緒、憂鬱等。再經過下視丘,把化學成份送往更重要的腦下垂體,這個被稱為腺體的總管的腦下垂體通常會把訊息傳給身體各個部位。

在此,我們唱Mantra後刺激下視丘->腦下垂體,腦下垂體就再刺激松果體,讓松果體運作,分泌所謂的「甘露」出來,這是為什麼梵唱在生理上通常能為我們帶來愉悅的原因之一。

松果體又是什麼呢?這個小東西是腦的一部份,但隨著我們年齡的增長,我們愈來愈少用它,它不但不再增長,更慢慢萎縮了。而松果體有什麼重要呢?在靈修的人眼中,它代表的直覺、靈性,松果體發達的人,通常直覺力較強。

老師的話,透過靜坐,我們同樣是在刺激松果體。但當您長期靜坐沒有進步時,何不試試梵唱,因為唱Mantra同時也在刺激松果體。雙線進行,或許會有不同的進展。

長時間的梵唱,一直刺激上顎,間接刺激下視丘->腦下垂體->松果體這個平時做體位法很難刺激到的腺體,收到的效果遠比「延緩老化」還多得多。

有幾次很棒的靜坐經驗就是在全班合唱一個小時Mantra後發生的。有一次是Rebecca老師的早課上,因為整個能量場非常強,且震動頻率很和諧,我感受到Rebecca老師的母愛、大愛,忍不住淚如雨下,感動不已。

另一次,就是在前幾天,也是Rebecca老師帶的早課,在大夥梵唱、冥想(在Kundalini經常用梵唱來冥想,可見梵唱有多重要)到一個階段後,我居然到一個感受到天地大愛的極樂國度,再次地,喜悅之淚又泊泊而出。那種超越人世間能有的快樂,只有真正體會自己與天地宇宙合一,享受宇宙的包容、大愛之後,才能深刻體會得到。

當然,我還有幾次特別的梵唱冥想經驗,讓我真真正正體驗Mantra真的不是隨便唱唱,而是要心、語、意合一的唱。也就是用我口唱我心,用我口傳達意念。把感恩、讚美紮紮實實地、不斷地且大聲地複唱出來,您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因為它的效用遠比您知道的強更多。

另外,認識我的朋友都知道,我是個不能沒有Mantra過日子的人。一早起床到睡前,只要我在家時,不論是電腦或是音響,一定要播Mantra音樂。除了自己可以開心的跟著唱之外,這些振動頻率很高的音樂能量,是淨化空間最好的利器。也因此,我家不噴什麼淨化精油,但自認能量場還不差呢!各位不信的話,可以一試。

Read more...

2010年6月20日

靈性成長的階段

這是很多人在成長階段中,會遇到的瓶頸。為什麼不靜坐或是不成長還好,愈做日子愈不好過呢??

我自己也曾遇過這種質疑,也不只一次問自己,「修」的目的不就是要離苦得樂,但為什麼反向而行呢?

但累積了幾年經驗後,我的心得是:就是我們身體在排毒、轉好的時刻,會有所謂的「好轉反應」。比如,瑜伽學一陣子後,臉上突然冒大痘痘,或突然重感冒…。在靈性成長的道路上,也有類似的狀況。那個狀況是:我們對自己和對外界愈來愈敏感,會注意自己用什麼「心」來對應這個世界,同時,也會對這個反應有所批評。

舉個例吧!以前若是有人隨便抄車,讓路上行人、駕駛都很不方便,很可能您就會一直碎碎唸,唸那個駕駛真沒公德,甚至會當場罵出來。在「修」了一陣子後,或許您還是會因對方的舉動而不高興,但是多了一個反應:馬上會警覺到自己有那個「不高興」的心,以及「不高興」的反應,而會認為自己不應該有這些情緒,或是被這樣的小事打擾心情,而覺得自己好像很容易生氣,或是修了半天,修養沒有比較好?

其實,這些都是過程,讓我們從無明(不知所以)到清明的過程。若沒有經過這種剝離舊我的過程,怎麼會有新生呢?也就是說,我們從以前渾噩過日子,到後來會觀察、警覺自己的心,到最後「隨心所欲不逾矩」,是有很長一段過程的。

再一個例子是,我們沒開始靜坐時,不知道自己的心原來這麼紛亂,但一靜坐,才發現原來自己的心根本靜不下來。心很亂,是練習靜坐後,必經的階段。若因此而覺得沮喪、沒信心而放棄,那就放棄一個最佳學習的機會。

若我們「修」了一陣子,發現自己好像愈修愈回頭,請檢視一下:自己的方向或方法有沒有問題?想從台北去高雄,結果卻搭到往花蓮的車了?或者,我們需要的時間和毅力,好繼續走下去。

靈性成長這條路看來漫長,到底何處才是盡頭?Kundalini(昆達里尼)把靈性成長分為5個階段:初學者階段、成長階段、轉型階段(Shakti Pad)、突破階段、合一階段。我們開始學一個法門,初期因為什麼都不懂,會覺得很新鮮,但有一搭沒一搭地學。接下來,學了一陣子覺得它真的很好,會很勤奮地認真上課、買書、找時間自修…這是成長期。但認真學一陣後,會出現自我懷疑、不安、沒有信心…的階段,會不斷問自己:這個方法對嗎?我這樣投入對嗎?這條路走到何處才是盡頭呢?各式各樣的問號冒出之際,那就是到了自我質疑、挑戰的Shakti Pad階段了。

有的人會在這個時間放棄原先的想法,另起爐灶;有的人會在質疑與投入之間不斷擺盪,有時覺得很有信心,有時又懷疑自己…每個人的狀況不同,處理Shakti Pad的方式也各異。

此時,若是您有一個好的精神導師,帶著走出雲霧,還不夠,您還需要一個「成長團體」(Support Group)大家互相成長、打氣,那時您才會發覺:自己的疑問不是特例,原來大家或多或少都有類似問題。而且在大家彼此幫助之下,靈性成長之路會走得更有信心。

在突破那個轉型期後,就會進入找到自我的階段。那時您會很清楚自己要走什麼路?適合用什麼方式成長與學習?甚至可以用自己的經驗如何幫助他人?....最後就會走向與最高的大我合一的至高境界。

若是各位還在找方向,請給自己一些時間。若您懷疑自己走的對不對,請到跟您學同一個方法的團體看看,看他們是否有您想要的特質:沈靜、喜樂、愛心…就可以知道您是否與這個團體投契了。

Read more...

2010年6月18日

好轉反應 和 惡化反應

記得前陣子提到練瑜伽或其他功法,有「好轉反應」或稱「排毒反應」的問題。那時就有人問:我怎知那些出疹子、感冒等身體不適的情形是好轉反應呢?

提到一個重點:療癒起始於身心的最深層。他說「當病症趨於好轉時,你會發現,精神情緒的安康穩定早於身體症狀的良性變化;同時,精神也會變得比較好,不會像以前一樣容易疲倦(尤其到晚上)。而隨著情緒跟精竟的穩定,你也會發現到,之前干擾你心情的事件,影響力可能也不再那麼大了」。

換言之,有可能臉上還在冒痘痘,或是身上還有疹子,但是王醫師認為好轉反應的一個重要指標是:心情或情緒變得比較穩定,甚至晚上睡得少了。

那麼好轉反應有沒有順序呢?

在書中提到「當身體產生好轉反應時,順序會從上而下,從內而外;由較有生命力(vital force)的器官先顯現,其次才是較無生命力的器官。也就是說,毒素會從身體比較重要的部位(大腦、內臟)離開,慢慢來到比較末稍的部分。所以,發燒如果從手腳開始發熱,慢慢的胸口、肚子的溫度提高,然後才是頭部很熱,這樣就是病症在變嚴重的過程。相反地,如果頭部溫度慢慢的降低了,這就是身體在回復健康的現象」。

以上這點,也可給身為父母的朋友做參考。下次,您家小孩發燒時,您才會知道小孩的狀況是在惡化,要趕快就醫?還是病情趨於好轉。因為,不論在中醫的觀點或是自然醫學的觀點都認為,發燒不一定是件恐怖的事,尤其是小兒發燒,不一定非要用藥不可。但是這個時間點的拿捏,就要靠各位判斷了。

療癒也有時間性。王醫師在書中提到「通常來說,越晚出現的症狀,會越早出現在好轉反應。反之亦然」假設,您的狀況是先長痘子、再頭痛、最後出現發燒。照學理說來,會先退燒、頭不痛了,痘痘才慢慢好。

若是「身體的反應沒有按照逆推式的時間性在運行,那可能就是症狀在惡化中。不過,好轉反應也會因為毒素累積過多,身體會先由毒性最多的部分先開始反應」「自然醫學DIY」是這麼寫著。

以上這些資訊,希望能夠解答大家一直以來的疑惑。

Read more...

2010年6月12日

靜坐怎麼坐

雖然知道靜坐好處多多,但我知道很多人還沒有開始做,或是試了幾回就放棄。這當中原因很多,但我的深刻體會是,若是靜坐時,能多注意坐姿,坐在最好的位置上時,可以坐得住、坐得較久,靜坐的品質也會較好。

怎麼說呢?若是沒有放鬆的讓上半身坐正、坐直,且讓臀部、髖關節、大腿及膝蓋都能放鬆的話,進入靜坐一陣子後,整個身體會位移,地心引力的關係,會讓駝背的背愈駝,脊椎歪斜的更嚴重,甚至整個骨盆位置垮掉、大腿愈坐愈麻、腰愈坐愈痛…,我們單是應付這些身體粗糙的感覺都來不及了,遑論讓心安靜下來了。

因此,想要靜坐的第一步就是要讓自己坐得正、坐得穩且坐得舒服。

怎麼坐?

不論您是坐在地上或椅子上,請先讓兩邊坐骨平均地往下紮牢地板,把整個骨盆往上提起,讓下腰幾乎是垂直地坐著。若是無法拉直下背時,可以在臀部下墊個靠枕或是打坐用的樸團。很多人忽略這個小細節,會造成上述的駝背、下腰及髖關節與大腿緊張的狀況。

在確定坐骨與骨盆的位置後,深吸氣讓整條脊椎往上延展。但兩肩是自然往下、胸腔是略略打開的。把下腰往上提也是個重要,但常被忽略的小動作,沒有做好,當然坐不正、坐不穩了。

最後再把頭擺正、下巴平行地板,把臉部表情和整個身體的外在完全放鬆,好進入接下來安靜的片刻。

氣的流動

但是,內行人知道,單是上述這些動作還不足以把自己推動更好的靜坐狀況,您可以試試以下的方法。

1. 確實把坐骨往下後,感覺下背的延伸,讓瑜伽說的Prana(上行氣,在胸腔到上腹腔之間間流動的氣)可以順勢往下。

2. 讓丹田、肚臍往內,感覺下腰雖拉長但往後退一點。這不但有助打直下背,還有,當您做到以上這些時,會發覺自己會陰是略縮的,有助於讓下行氣(Aapna在肚臍以下流通的氣)往上。

3. 感覺自己坐在最高的位置上,確實保持脊椎拉長。而且把胸腔往外再打開多一些。可用幾次深長的呼吸幫忙,可確實感覺前後的差異。

也就是說,當您坐正、坐好時,上行氣與下行氣會在丹田附近交會,產生一股能量(或「氣」)從丹田推進往上。這股能量有助於穩定我們神經、思緒,很容易進入所謂的「氣功態」,較易讓心平靜下來。

我們一般會以為,靜坐或冥想,就是坐下,眼睛閉上,靜靜的坐一段時間就好。但是心愈想靜下來,就愈不容易做到。我自己的經驗是,注意自己坐姿,剛開始配合做幾個又深又長的呼吸,好吸進飽滿的宇宙能量,快速讓自己放鬆且穩定,進入靜坐通常都有「事半功倍」之效。

個人小小經驗,提供給大家參考。但最重要的是,持續的靜坐,即使從每天5分鐘,10分鐘開始,也勝過一直沒開始喔。開始靜坐冥想不代表就萬事ok,其實,還有太多要學或是自己體驗的,很難在這兒闡述。套句大師說的話,練瑜伽唯有Practice, practice and practice,才能把知識變為自己的經驗。

Read more...

2010年6月10日

保持自然的脊椎

整條脊椎變型不是只有出現在很少運動的人身上,連經常做瑜伽的朋友,也常忽略自己的習性帶來可能的傷害。

每每在教體位法時,老覺得自己是個喋喋不休的老太婆,一直重複相同的細節。我真的很不喜歡一直叨念同樣的事情,但是每次看到學員們老是一再做一些讓我頭痛的動作,怎能不心驚膽跳呢?

經常的「折脖子」或是「脖子斷掉」就是學員們最愛做的動作之一。「折脖子」最常出現在後仰類的動作,像是:蛇式、駝式…。「脖子斷掉」則是平板式、前彎類的動作中屢屢出現。

為什麼說這兩種情形都是不佳動作,甚至是危險動作呢?因為它們都會逐漸造成我們的頸椎位移,並給肩頸很大的壓力。換言之,從頭部延伸而下的頸椎,在沒有強而力有的肌肉和其他骨骼關節的保護下,孤單地承受不當的重量,也難怪瑜伽愈做愈緊張!

找到脊椎最適位置

記得多年前我在上師資訓練課時,老師們非常強調一個觀念:Neutral Spine。也就是找到我們脊椎自然、健康的位置。不要過度拗、折自己任何一段脊椎,而是以延展的方式找到自己最適角度。

以頸椎來說,所謂的Neutral Spine指的就是:在動作中保持自己的頸椎放鬆的延伸向上,並維持頭不過度前傾或後仰,沒有之前的「折脖子」或「脖子斷掉」的現象。

另一個觀察是:在任何一個動作中,去觀察,甚至用一隻手摸摸自己的後頸,一來查查看頸部肌肉是否緊張,還有,看看後頸是否保持「沒有皺紋」的情況。這裡說的「沒有皺紋」就是指頸椎沒有前傾或後仰,或做一些給自己帶來壓力的扭轉。

喉嚨後退、耳尖向後

所謂「給自己帶來壓力的扭轉」最常的動作就是:在做大三角式時,我們的頭倒底要怎麼轉?是轉而朝上看著上手嗎?還是下巴略有點收進來地轉頭朝上呢?這個答案其實因人而異。因為每個人的頸椎的弧度不同,要做到讓自己能舒適的延展,就要靠上述的Neutral Spine的原則,也就是在大三角形動作中,保持自己後頸是放鬆且沒有皺折的轉頭向上,才是最適合自己的頸椎位置。

那麼,在經常做、但也經常錯的蛇式中,我們的脖子要怎麼擺呢?

因為我們的脊椎是整體的,所以我們不會只折或彎某段脊椎,而是牽一髮動全身地,讓整條脊椎都參與動作。以後仰類的動作為例,當我們做蛇式時,除了讓肩膀放鬆下沈且往後,展開前胸時,不要刻意折壓自己的頸部向後,相反地,是讓脖子向上延伸,再讓喉部略略後收,最後再捲動自己的耳朵頂端向後一點,來完成頭、頸部的動作。

上述這些動作都不是很大的角度進行,而是在延展和放鬆的前提下完成的,因此,我們前胸往前往上打開的同時,頸椎是順著胸椎的弧度向上和向後延展的。此時若能鬆開一隻手去扶住後頸,也會發現我們的後頸是沒有皺折的。因為從我們的心輪拉出一條漂亮的弧線,就成了美麗的蛇式了。

相同的道理,在做每個動作中,請問自己:我的頸部是否緊張?我是保持Neutral Spine?至於要怎樣才能讓自己把頭和頸擺在最好的位置,只有透過不斷地努力和揣摸了。

Read more...

2010年6月9日

洗冷水澡有益身心

為何要沖冷水澡?

不同派別的瑜伽,對於如何淨身,有不同的做法。在Kundalini Yoga(昆達里尼瑜伽),很強調一早起床沖冷水澡的做法。因為沖冷水澡好處多多。

一早沖冷水澡有何好處呢?

它可使我們皮膚光澤有彈性。能快速讓血管擴張鎮也使器官充滿新鮮的血液。平衡血液中的化學成份鎮讓我們保持年輕和健康。它還能刺激內分泌系統健康的分泌。因為我們身體一接觸到冷水,會刺激表皮的毛細孔收縮,讓皮膚緊繃有彈性。身體為了對抗冷水,自然會加速血循產生熱能,這是為何沖完冷水澡後,覺得全身發熱的原因。

也就是說,在頭腦還未完全醒來的清早,馬上來個冷水澡,馬上就喚醒所有的細胞,也讓身體馬上進入最佳狀態,好迎接全新的一天。

沖澡的方法

而冷水浴也不是隨便沖沖就好,還有一套方法的。最好先用杏仁油按摩全身,再從四肢開始沖,從雙腳、雙手、手臂開始。大腿不能沖到水。因為這會影響鈣和鎂之間的平衡。頭和生殖器官也是同樣的原則。女性在懷孕期間和生理期間,或者是發燒、有風濕病和心臟病的情況下,不要洗冷水澡。如果有坐骨神經痛和高血壓,開始的時候一定要慢一點。穿上棉質短褲,使大腿和生殖器官有一點緩衝。

一邊沖冷水,一邊按摩全身。書上寫了很多冷水在各個不同部位,有不同的效果。像是:冷水沖上臂,加上按摩這個區域,會徹底治療胃的毛病。手腕對應的是肝臟、手指尖對應的是大腦…。冷水淋在腳上時,用左腳按摩右腳,再用右腳按摩左腳。這就有按摩全身的效果。

離開冷水後,用雙手按摩全身,讓身體變熱。然後再次沖冷水。然後再次按摩全身。這樣持續12~15分鐘,你會處在一個完全不同的空間中。得要有個朋友把你拉出來,不然就會上癮一直沖冷水下去。

皮膚真的變好了喲

各位或許會問,用油按摩全身再用冷水沖,而且不用肥、沐浴乳清潔,身體會不會太油啦?是的,我的經驗是,先用油按摩才沖水,的確會有油膩感。但若您買的是好油,分子比較細,較易為身體吸收。因此即使沖完澡後仍油油的,但擦拭完後,油膩感就會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發覺自己的皮膚更光滑、觸感更好了。

我跟不少朋友分享過這個一早沖冷水澡的好方法,得到的回應都是「早上洗冷水澡很冷」是的,尤其在冬天,連我這種皮厚、心臟比較強的人,都時常沖不下去,何況是各位。因此,我建議各位可從現在這種天氣溫和的初夏開始嚐試,這時候氣溫、水溫都很暖和,開始做這樣的練習比較不覺痛苦。等您慢慢發覺它的好處後,即使在冬天,您可能都會覺得再冷都要來個冷水浴,才能展開有活力。

Read more...

2010年6月4日

王者之王瑜伽經

國內瑜伽界的至寶

在國內瑜伽界,「喜悅之路靜坐協會」的邱顯峰老師是我非常尊崇的一位老師。在多年研讀梵文、潛心靜坐冥想和教學之後,這幾年來老師以一年譯一本書的速度,將一本本精典的瑜伽古書,譯成中文給大家。

在「勝王瑜伽經」、「哈達瑜加經註釋」之後,今年邱老師的力作是「王者之一瑜伽經」。這是由阿士塔伐克拉(Astavakra)原著。本書原名為Astavakra Smhita或Astavakra Gita(直譯為阿士塔伐克拉集或歌集)。被喻為「最靈性的瑜伽經典」且被推崇為「王者之王瑜伽」有別於勝王瑜伽和哈達瑜伽,因此,邱老師以「王者 之王」為本書書名。

據考證,此書作者阿士塔伐克拉出生於西元1500年前的印度克里師那時代。其年代比佛陀、老子、孔子、耶穌基督都還早。這麼早之前就提出歷久彌新的觀點,可見它的原創性。

而擅於梵文的邱老師是直接由梵文譯為中文,但經文的某些意義相當深奧精微,為讓我們易讀,博學多聞的邱老師提供不同宗教在同一觀念上的相關論述。

經典好句

由於整本書都是由經文串成,意涵深遠,很難以偏蓋全。但我還是引用書中一些金句供大家參考。大家就可知道書中提到的境界有多高了。

1-4 如果你能離開形(縛),安住於覺性意識(Citi),當下即是快樂、詳和寂靜(Santi)、沒有束縛。

1-15 你本書不執著的、無為的、自我銾光且無瑕疵的,所以用心從事修定(Samadhi),其實這就是你的束縛。

2-8 光明(Prakasa)即是我本自的形相,而沒有更超越此(光明)者。當宇宙顯現時,我即是那唯一的光明。

2-23 善哉!在我無限的海洋裡,當心靈的風升起,快速地產生世界形形色色的波浪。

2-24 善哉!在我無限的海洋裡,當心靈的風熄滅時,有如商旅般的個體生命和宇宙大船都將不幸地消失。

2-25 善哉!在我無限的海洋裡,(每個)個體的波流依其自性升起、撞擊、遊戲,然後再融入、消失。

5-2 宇宙來自於你,就像水花來自於大海。由此你知曉真我是唯一的,並以此法達到消融(laya)之境。

6-4 我在萬物裡頭,萬物同時也在我裡面。以此這樣的認知,既不需要捨棄,也不需要執著消融。

8-2 當你心中沒有欲求、也沒有悲傷;沒有捨也沒有得;沒有高興也沒有生氣時,這就是解脫(mukti)。

10-3 只要何處有慾望(trsna),就能確知何處定有輪迴,(所以)要有強烈自信心對於所喜好的慾求不起依戀執著,以生快樂。

10-8 已有好幾世,你以身體、心靈和言語從事痛苦和辛勤的工作,所以至少今天總該休息吧!

11-4 能了悟到快樂與痛苦,生與死等都是命也(的人),不會看到什麼是必須被完成的事,也沒有什麼是必須操心的事,無所為而為的從事工作。

13-6 對我而言,睡覺(不做事)不會有損失,辛勤努力也不會有成就。放下一切的得與失,快樂地活著。

18-29 一個內在有我執的人,即使他沒有行動亦是一種行動。一位心中沒有我執的智者,即使從事任何行動赤有如沒有從事行動。

18-33 一位無知者(又譯愚者)非常努力地鍛鍊專注或懸止(nirodha),而一位智者 則安住在真我之境(svapada),有如熟睡中,好似沒有看見什麼事是必須去完成的。

18-49 一個直心的人(rju)無論什麼事情到來,不管它是善的或不善的,該做的他就去做,他的行為舉止就像是天真的小孩。

18-53 智者沒有幻想,無拘無束,具有不受限的覺智。既能在遊戲活動中盡情享樂,又能進入深山洞穴中靜修。

Read more...

2010年6月1日

首次斷食的欣喜

身為一個瑜伽練習者,當然對於「斷食」這個字眼一點也不陌生。其實,早在開始練習瑜伽之前,我就開始學習一日禁食。從那時就展開了十餘年來和「斷食」的博鬥史。

為何以前的斷食從來沒有成功過呢?主要受困於心理因素。雖然知道斷食很好,可以讓腸胃休息、趁機清除腸道、儲存更多的能量以做身體修復之用…。但打心理,害怕胃不好,且血糖偏低的自己,會因為斷食而餓的兩眼昏花,沒有體力。

也因為沒有做好斷食的準備,每次都是想要斷食就突然停止進食,第一餐還可以挨過去,第二餐有點勉強,還沒忍到第三餐,就被沒頭沒腦的飢餓感完全打敗。在幾經身心煎熬之後,終於決定放棄斷食,不但馬上開始復食,還因過度飢餓而把前面兩餐沒吃的食物,一股腦全塞進胃裡。

就這樣周而復始,我的斷食一再重演這種「挨餓->忍耐到盡頭->掙扎->放棄->大開殺戒」的循環。自知這種斷食法反而不健康,這幾年乾脆不再做這種無謂的抗爭了。

意外的首次斷食成功

為期6天的第二期Kundalini瑜伽課時,看到曾經是「大胃王」的室友居然在斷食,詳細詢問她的斷食經驗與心得後,發現我調整自己的心態和做法,其實也可以和她一樣,做得又輕鬆又健康的。於是,在事先沒有準備的情形下,我也加入斷食的行列。

在上課的那6天,我都在斷食。前兩天是水果斷食。每餐只吃單一一種水果。第3,4兩天則只喝簡單的無糖豆漿或清湯,完全沒有固體食物。第5,6天復食時,則採取和第一階段的減食一樣,每餐只吃單一水果。

為什麼只吃單一水果呢?因為這樣胃腸比較好消化。為什麼吃水果呢?因為取材容易且我喜歡吃水果。

有什麼感覺嗎?在第三天完全不吃固體食物時,那天早上約9:30(大概在喝了300~400cc豆漿後的2小時後),有一些飢餓感。我觀察那種感覺持續多久?大概不出半小時,不太舒服的飢餓感就完全消失。從此的二天時間內,那種感覺幾乎不上身。身體是處於平靜、詳和的狀態。胃腸像是冬眠一樣,靜悄悄地。

不單是身體安靜下來,心也變得很沈靜。不是因為餓肚子沒力氣才沒說話,而是因為身體的平和帶動心情,進入一個好像沒有人的空間。只想自己和自己在一起,不像讓多餘的或向外投射的言語、行動,破壞這種難得的寧靜狀態。

由於在這種狀態下實在太舒適、太平靜了,讓我一度想要繼續延長不吃固體食物的斷食時間。可是後來聽從老師、同學的建議,第一次的斷食最好不要太長,尤其是我在沒有充份準備(只靠喝豆漿或熱湯,沒有按照安全的斷食守則操作),最好還是保守為宜。

所以在第5天上午,我開始吃下第一片薄薄的青蘋果。只那麼小小的一片卻在大約半小時之後,喚醒了胃的能量,接下來的幾個小時,腸子也加入蠕動,這種感覺好陌生啊~因為打破寧靜並不舒服,讓我更加懷念完全不吃東西的時刻。

斷食心得

若問我這6天斷食有什麼心得?我發覺自己不怕蚊子了。在那段期間同學拼命噴,我完全沒噴防蚊液的情形下,幾乎沒有被蚊子騷擾過,可知血液真的變乾淨了。還有,睡眠時間縮短了。每天不到5小時,還能保持頭腦清醒和活力,真是想不到。

更有甚者,等我有機會練習哈達瑜伽時,發覺自己身體變得更輕盈、更柔軟但更有力量了。在冥想中,可以更明確地感覺能量在體內的流動。甚至在大休息時,能更清楚的體會到精微能量在體內安靜流動的舒適感…。這些好處都是當初始料未及的。

由於有了第一次美好經驗,現在的我更謹慎的挑選食物、不會再過食,更決定從現在起,每週進行一日斷食,而且要試用幾種不同的斷食法,直到找到適合自己的為止。

其實,我們要的(need)真的不多。只是想要的(want)的太多而已。斷食,讓我重新思考自己與食物的關係;自己與自己的關係。

Read more...

2010年5月30日

隨時觀照小地方

有時候我們在做瑜伽動作時,有時就會出現特殊鏡頭。

有次,在上課練習一個深度扭轉的動作時,老師突然有感而發的說,「你們看過畢卡索的畫嗎?你們現在這個樣子,真的很像畫中嘴角歪斜、身體不對稱扭曲的樣子。」我聞話不禁失聲笑出。老師這個比方真的太貼切了。

我們在做動作中,常有一些自己不知道的、下意識的小動作。像是擦汗、皺眉、咬牙切齒、嘆氣、暫時停止呼吸,甚至左張右望…。我常在想:若是我把自己練習錄影下來播放的話,一定不敢相信那是我自己,會有那麼多的小動作。

會有這些不必要的小動作,一方面代表自己的心散漫掉了,沒有非常專注在動作上。還有一個情形是,那些下意識的動作,就代表平時自己的狀態。

我發覺,有的人在做一些比較艱困的動作時,就會停下來或是老大不願意的隨便比劃兩下,就在一旁發呆。也有很多人,幾乎都是不自覺的咬著牙在做動作。更有些人兩眼無神的當漂流木。

瑜伽動作的練習,固然要注意自己是否正確、有沒有啟動到該用到的肌肉或筋腱?動作是否流暢,甚至能量是否暢通?但是,動作的練習也是種從外在動作,往內走到一個內在旅途的方法。說瑜伽是個個人內在之旅,一點也不為過。

隨時觀照小地方

也因此,在練習的過程中,每一個動作做的好當然非常好,呼吸順暢也很重要,當然,透過一些小動作、小地方,來觀察自己是否放鬆且專注,又是另一個學習。

在我們習慣在瑜伽上時時注意自己是否為了某一個要命的動作,做的歪嘴斜眼、快要斷氣時,就能夠進一步把這個隨時警覺的心,帶到日常生活中。讓我們能注意自己說的話、和他人的互動情形,是否都能在有覺知的狀態下進行的。

這,就是用瑜伽心過日子的實現

Read more...

2010年5月29日

唱咒四階段

多次提到唱咒(Mantra)二、三事。梵唱也好,唱咒也好,都是中文翻譯,我們不管是唱也好、唸也好,唱咒的主要用意在於用自己的心、口、意,唱出對上天的崇敬之意,藉由唱(或唸)的動作,振動自己的身體,讓我們的頻率更細緻、靈性更提昇。

但是,同一首Mantra的詞意,也有不同唱法。若是我以唸經的方式,快速的唱或唸出來,音調沒有太大的變化,可以說我們是在持咒。若是我們把它當一首歌,唱出時,真情流露,透過歌聲表達心中的感動,甚至不自禁地會跟著舞動身體、結手印…之類的,可以稱為Bhalti Yoga(有人稱為「奉愛瑜伽」)。

之前,我不是很分得清這兩種唱法有什麼大區別,在一次實際唱咒後,很清楚的知道平調式的唸經法和讓感情完全流洩的唱法在「功能上」與「感覺上」差別很大。

四階段唱法

不管是唸的還是唱的,基本上唱Mantra可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大聲唱出。唱了數分鐘後,小聲吟唱。第三階段是在心中默唱。最後是在我們沒有刻意用心念或聲意唱頌之下,這個咒會自動浮出在心底。

說實在的,一般人不太這樣唱。但是,在Yogi Bhajan的Kundalini Yoga中,我們經常會用前三種階段唱咒。也就是,若是一首11分鐘的Mantra,我們前6分鐘會大聲唱出來,接下來3分鐘會用小聲(像低聲呢喃的方式),好像唱給情人聽一樣的音量唱。最後會在心裡默唱2分鐘。

如此這樣唱著唱著久了,這首曲子有時就突然會出現在腦海中。這就好像把一個意念用刀子,很深的刻印成木雕後,雖然木雕經風吹日曬而佈滿細塵,但只要稍搖動一下它,雕刻的紋路還是清晰可見。

用力的大聲唱

我本人比較喜歡用Bhakti的方式唱咒。我的生活中充滿了音樂,但幾乎完全沒有現下的流行歌曲,因為發覺那些歌怎麼聽都不順耳。所以整天放的都是大家聽不懂的Mantra。只要我在家的時候,這些曲子就是背景音樂,一邊聽一邊刷牙。邊唱邊洗澡、邊唱邊上網…。

我一點也不覺得自己有「不敬」的心,因為它們就像陽光、空氣、水,是生活中必須的元素。因此,我相信,自己的細胞也會跟著頻率振動,難怪這一陣子以來自己這麼的喜樂呢!

而我很喜歡Kundalini Yoga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Mantra在其中扮演太重要的角色,而且,幾乎每首歌、每種唱法,都非常好聽,和自己非常相應。

雖然,在香港要找好的Mantra不容易。我都是透過出國時採購,或朋友從國外幫我帶回,再不就上網買。剛開始時可能要多花點錢,買很多版本的唱法,慢慢的會找到有幾首或幾張Mantra是你很愛的。那麼,就可以展開每天唱、時時唱的習慣了。

Read more...

2010年5月27日

對抗它 還是融入

有一句話說「世界凡事在變,唯一不變的是地心引力」。是的,只要在地球上,不論走到何處,地心引力永遠跟著我們。也為地心引力長期、不知不覺地在我們身上運作,若不是刻意「反抗」它,隨著年紀愈大,地心引力呈現出的結果就更明顯。

老人會變矮、器官會下垂、皮膚鬆弛下垂….這些就是地心引力自然的運作。若要減緩這個無形的壓力,我們就得很有覺知地做一些反地心引力的事,好讓下垂的狀況略略減緩。

在瑜伽的練習中,我們幾乎花大部份的時間在對抗地心引力。希望透過更好的順位(Alignment)和強健又有彈性的肌肉、組織,讓我們站得更挺,遠離因長期姿勢不良帶給我們的不適。

這些「反地心引力」的動作比比皆是。像是包括最基礎的山形站姿在內的所有站姿的動作、所有倒立類的動作,甚至扭轉等動作,都是要我們利用反地心引力的道理,讓動作做得更好。

所謂反地心引力,舉例來說,以最簡單的站姿為例,想要站得挺,與地面接觸的雙腳,就要往下紮根,藉由力量往下的反作用力,也就是反地心引力,幫自己站得更好。

相反的,倒立類的動作,不論是肩立、頭倒立、手倒立….,換成手肘、掌關節等處與地板接觸,就要用力地往下紮根,好讓其他部位能夠離地,立起來。因此,所有必須要對抗對心引力的動作,都要像大樹一樣,用力往地紮根,才能得到反作用力,反地心引力而行。

可是,凡事不是只有一面,必定要有一另面,才能成為一個圓。因此,也不是所有的瑜伽動作,都在努力對抗自然法則喔~有時候,順力地利用地心引力,反而是件好事。

比如,要練習一些舒緩的動作,像是Yin Yoga(陰瑜伽)之類的動作,地心引力就變成好幫手,我們要順勢而為,不要去對抗它。

因為,我們只要擺個簡單但又放鬆的動作(通常會需要一些例如瑜伽磚、抱枕之類的輔助工具),在那個姿勢停留,地心引力自然會找上門,這時,時間與地心引力,就成為這個動作的好朋友,讓我們伸展得更深,或更能放鬆….

最常見的這類動作,多半出現伸展姿勢上。不論是延展腿部、胸部、背部或腹部,我們唯一能做的是保持自己的放鬆,讓大地幫助自己,而不要企圖抗距地心引力,因為愈抗拒就愈緊繃、愈是反效果。

而攤屍式大休息時,躺在地上完全的放鬆,您就可以明顯感受地心引力的作用,把自己完全交給它,身體自然就可以一步步地鬆開來。這比do something的效果來得好。


不過,大部份時候,瑜伽動作不是只有反抗地心引力,也不是完全的接受它,而是介於兩者之間。就像這個世界不是只有黑和白而已,而是有很多中間地帶。至於,在動作中,如何做到又對抗地心引力、又順勢利用它,是個大學問。需要不斷地揣摸和練習,才不會讓自己的練習非常乾、硬,或者軟趴趴的。當自己能悠游在黑和白的世界中,您會發現很多事是水到渠成,不請自來的。

Read more...

頭輪真好用

什麼是頭輪的能量? 好久沒去游泳了。前兩天雨勢不小,一直掙扎要不要冒雨出門?後來決定還是順從自己的心,打算給它從裡到外濕個夠!!

還是老樣子,先游它1,000公尺當暖身再說。最近我自學仰式,到了一個快要突破的階段,所以先游過千米,再開始仰式的自我摸索之路。游蛙式,我游得還不賴,已經愈游愈有心得,就好像做瑜伽一樣,開始會注意到全身的小細節。自己用力平不平均?肩膀是否緊張?出腳的方式對不對?呼吸順不順暢?身體有沒有側傾?

最近注意到一個以前沒注意的地方:頭的位置。我發覺,游泳時頭和眼的位置也很重要。尤其是蛙式。因為頭位置高低會影響換氣的時間。頭頂離水面愈遠,抬頭換氣所需的力量愈大、時間也愈長。但若把頭抬高一點,也就是像Anusara瑜伽常提到,使用頭輪(Skull Loop)的能量,游蛙式時,頭頂是浮在水面上,鼻孔離水面大概不到10公分,因此換氣更容易,游得更舒服。

所謂頭輪的位置,是指我們在肩膀往下往後,心略往前展開時,在做全身延展時,放鬆地延伸脖子,再感覺頭的能量略往後、往上提,喉部略往後退。換言之,我們的頭不是垂在胸前、更不會折向後。在任何站姿、坐姿、躺姿的動作都需要把頭擺在對的位置。但大部份初學者常忽略這麼簡單的道理,而讓頭垂掉下來。做犬式頭快掉到地上,勇士式也是低頭看地板….。再不就折頭仰望。這在做蛇式、駝式時更是常見。

頭輪影響很大

頭的位置影響之大,平時都沒注意到。我們在做任何手平衡的動作,若沒有用到頭輪的力量,想像後腦有個枕頭,要把頭延展且舒服地放在那個枕頭上,再來做手平衡的動作,會比平時更容易許多。若讓頭低垂著的話,是幾乎做不起來的。像烏鴉、手倒立等,都是相同的道理。

把這個道理,移植到游仰式上。哈!!那天的仰泳有大突破。我只要一直保持頭向上,好像把頭躺在一塊浮板上,再很放鬆地動動手腳,就這樣,毫不費力地可以仰泳了。

就在我仰看泳池天花板,很自在地從這頭,仰游到那頭時,心裡不禁想:學瑜伽真好,不但可以修身養性,還可治國平天下。

Read more...

2010年5月23日

何時才能把腳架上頭

自從朋友知道我現在瑜伽練得勤,甚至當起瑜伽老師後,幾乎毫無例外地,都會問我「妳會把腳綁在頭頂上嗎?」真讓我啼笑皆非。

是的,這個動作是很經典的一個瑜伽動作,可是,為什麼它是大家對瑜伽的唯一印象呢??

最近,有一位年輕男性,透過朋友的介紹,和我在網路上大談瑜伽。他說,他追求的是像密宗一樣的神祕感覺。問我瑜伽和密宗之間的關係。講了一些,讓我覺得他好像是要走瑜伽苦修這條路似的。

但冷不防地,他問我「我的筋骨很硬,妳覺得我要多久時間才能把腳放到頭上呢」?我的天啊!!這個動作有這麼重要嗎?它是瑜伽的全部嗎?為什麼所有的焦點都在它上面呢??

我覺得好像有必要再跟新朋友、老朋友聊聊這個話題了--辛苦學瑜伽所謂何來??

為何學瑜伽?

這個問題,我每次都會問班上同學。得到的答案大半是:想改善健康、想流流汗動一動、想防止老化…這些回答都是一般人的標準答案。若有人告訴我,他想學瑜伽,為了想開悟。我會非常驚訝。不是說這個答案不對,而是此人想必有不尋常的腦袋,才會說出驚人之言。

從瑜伽最古老的經典之一「瑜伽經」來看,我們練瑜伽,從最粗糙的身體著手,把最粗糙、最易能有感覺的身體,拋光、打磨,讓它愈來愈細緻、愈有覺知。再輔以正確的呼吸法和有方法的靜坐,使我們得以愈走愈深入,進到所謂身、心、靈結合的地步。

不過,因為體位法(動作)帶給我們不管是外形、健康的改善,或是自覺動作進步的成就感,讓人欣喜,幾乎我們把絕大部份時間都放在動作的鑽研上。研究如何下腰下得更好?研究臀大肌要怎麼運做?這些都無可厚非,因為我們理所當然地有所要求,想改善現況。

因此,若是為了健康之故,有沒有把腳放到頭上,有這麼重要嗎?當然,做到這個高難度的動作,而沒有受傷,代表自己氣脈通暢,可以儘情地伸展、扭轉、綁結自己。但沒有做到這個動作之前,相信多多少少已達到「改善健康」這個目標了吧?

綁在頭上有何好處?

若是練瑜伽的目的,不在炫於做更難的、別人做不來的動作,而是希望因為體位法給我們更穩定的且強大的能量,做為進入心靈旅程的本錢。那,能不能把腳架在頭上,又有什麼關係呢?達賴喇嘛一定做不來這個動作、教宗更不用說了。可是一點也無損於他們對人類的貢獻。

還有,我們再怎麼努力,好不容易把腳放上頭頂了,那又如何?「太陽馬戲團」的成員還能幾十個、上百個讓我一輩子都練不到的動作,不是嗎?

要扭轉一般人對「瑜伽」的刻板印象,不容易。可是,我們身為一個瑜伽練習者,自然會觀察自己的起心動念,看到底是什麼企圖讓自己想要追求最難、別人做不到的動作呢?

話說回來,若是我能輕鬆地把兩腳綁在腦袋後面,再來說這句話,相信會更理直氣壯吧!

Read more...

2010年5月20日

別被好轉反應嚇倒

為什麼愈學愈痛苦?

前幾天,一位同學問我「參加瑜伽課回來,有沒有覺得身體或心理不舒服,我想都沒想的說「不會,我覺得超棒的。每天都有很多上天給的禮物,收都收不完。」一同參加訓練的朋友更懷疑的說「可是我們好多人都有狀況發生」。

我問了一下發生的狀況。有的人起疹子、有的人覺得很沮喪、有的人一反常態的做了一些以前不會做的事…。更有人去給人算命,對方跟同學說「妳練什麼功?不要再練了,妳好像『被鬼抓去』一樣了」。等等這些奇異的事,接連在我們班的同學身上延燒開來,大家心裡都毛毛的…。

這些反應其實我還滿熟悉的。如果各位看過一本暢銷書「人體使用手冊」裡面就有提到類似的情形,作者稱之為「好轉反應」。我則多半說它為「淨化、排毒現象」。

所「好轉反應」指的是,平時我們因先天遺傳、飲食、坐息或習性不良,累積在身上或心理上一些毒素,若是我們沒有採取什麼行動,這些垃圾會愈積愈多,到有一天堆積如山時,就會生病。不管是哪一種病,都是身或心長期累積的影響。但我們平時不知自己在一點一滴的堆積壞東西,因此,只知道我們是突然因為受風寒感冒,或吃壞東西拉肚子。

如同清通水溝

但若我們開始以運動或各種方法清理垃圾時,扭轉原本的習性、刺激原來的運作模式,就好像用竿子清水溝,攪動一池污水,就會覺得臭不可聞。那時,我們會放棄不清水溝了嗎?通常不會吧!!因為我們知道那是清除的過程之一,那種臭味,一會兒就過。而水溝也會愈來愈清澈。

我們了解清水溝的道理,但對於自己體內倒垃圾的反應卻很陌生,因陌生而產生恐懼和懷疑。懷疑自己這樣做對不對?是不是自己做錯了?或是我們學的東西有問題?

也經歷過這個過程。事實上,我偶一陣就會經歷不同形式的「清潔、淨化」過程。在我一開始學瑜伽後,很認真的一週至少練習四、五次之後,那年我的臉上長滿大顆像瘡一樣的痘痘。即使是青春期,我也幾乎 沒這樣長過痘子,心裡當然恐懼和挫折。看過中醫、把過脈,說法不太一樣,有人說,是肺功能不好,要清肺。有人說是胃很弱,要健胃…。儘管如此,我還是咬著牙,相信我學的沒有錯,繼續練下去。

就在我持續練習約半年後,一個颱風讓我受寒了。還好有颱風假,我在家攤平的咳了四、五天。那種恐怖的咳法真嚇人,可是心裡卻慢慢清楚:我把積年累月的氣管、肺的髒東西多咳一些出來了。結果,那次的重感冒之後,我有5、6年間一次感冒都沒有。

只要做對,就要堅持

但是,我很多學生、朋友並沒有所謂的「好轉反應」。為什麼呢?觀察他們,同樣是練瑜伽,一週練一次,甚至二週才練一次,以這種頻率,是很難達到所謂清除垃圾的目的。以我的經驗,一週四次以上,持續幾個月,才會看出效果來。

我在長痘痘和重感冒之後,身體就很好,沒有「好轉反應」了嗎?並沒有。以最近一次來說,去年中,去一趟內觀中心坐禪10天。當時我的膝傷未癒,所以每天十餘小時的靜坐,除了練自己的靜心、耐心和定心之外,就是在修復我的傷勢。每一段靜坐盤腿結束時,都覺得不僅膝蓋劇痛,連大腿、臀部也痛到不行。有好幾次是咬著牙、流著淚的完成靜坐過程。

但是,10天之後,我回到台北沒多久,困擾我近2年的膝痛問題,就不藥而癒。可是,我沒高興幾天,就發現自己左臉頰上浮出一大塊一大塊的黑斑。因為黑的太明顯又太大片,學中醫的朋友要我一定要去檢查身體,看是否有異狀…。這的確讓我倍感壓力。

這些黑斑終於在約半年後的現在,煙消雲散了。我當初的懷疑(懷疑是好轉反應),終於得到證實。

我和各位分享自己的經驗,不是要嚇退大家,讓大家不要練瑜伽或靜坐。相反地,是要鼓勵大家放心的練習。若遇到狀況時,先反問自己:我的練習方向和方法正確嗎?若是對的,請務必堅持下去,否則每次攪動一下下水溝就嫌它臭的離開,水溝永遠清不乾淨的。

相同的,在心理層面也是。當我們對某一個功法產生嫌惡或不滿等情緒時,先觀察自己幾天,不要急著論斷。若是覺得自己方向對的話,那就請繼續旅程。

所以,下次當各位開始練習呼吸法後,發覺自己反而鼻涕流不停、鼻塞更嚴重…請先確認做的對不對。若是練習正確,就放心的練下去。成功是屬於能分辨是非且堅持的人的。

Read more...

2010年5月12日

呼吸由易入手

初學者怎麼做? 在我們出生後,被醫生在屁股上用力一拍,一方面哇哇大哭,但也展開了呼吸之旅。

但是,我們真的會呼吸嗎?又或者瑜伽練了半天的Pranayama也好、呼吸法也好,自己真的做對了嗎?

前陣子仔細觀察班上學生,發現絕大部份學生在呼吸法的最基礎,坐姿,都很難真的到位,更何況是運用上半身肌肉和協調力的呼吸呢?

因為一般人長期姿勢不良,加上少做伸展性動作,造成肌肉緊張、軟組織也僵硬,甚至關節錯位,因此,要求瑜伽初學者坐得正,是件不容易的事。而瑜伽的Pranayama是一個比體位法(Asana)還要精細一點的練習,需要對自身的覺知和感受度更高,也更需要肌肉的放鬆與協調度。

也因此,在Iyengar大師的眼中認為,初學者先來練一陣子動作,等到身體歪傾、姿勢不良、肌肉沒力、沒彈性等問題漸漸消失後,才能開始練習呼吸法。否則所「生命能量」的氣,在姿勢不良的身體流通,造成的負面影響可能不是我們短期看得到的。

但是,練呼吸又非常重要,尤其對工作壓力大,沒能好好的、正確的呼吸的現代人,若能透過有系統的練習呼吸,也不失讓大家改善肺活量、淨化血液進而減少壓力的方法。

也因此,很多時候,初學者可以用躺在地板上,先學著如何放鬆全身,以及延展全身(尤其是上半身)肌肉,並讓背部得到支撐,加上地心引力的作用,逐漸讓僵、緊的肩膀能慢慢地延展向下,達到略微擴胸的地步。如此,來進行最基本的深呼吸或是俗稱的腹式呼吸法,會比讓初學者盤坐於地,較能輕鬆維持好的姿勢。

你是反向呼吸嗎?

照說,所謂的腹式呼吸、橫隔膜呼吸或深呼吸,指的是吸氣時,空氣先填滿肺腔,使其前後上下推出,因而擠壓橫隔膜,使其下沈,進而推壓腹腔,也讓腹部外推。吐氣時則完全相反,先用腹肌擠壓腹腔,迫使橫隔膜上移,再將空氣完全吐淨。這是一個呼吸的循環。

但我發現有少數人在做深呼吸時,反而在吸氣時腹部內收,吐氣時則腹腔放鬆的現象。這個情形大部份起因於上述的長期肌肉緊繃,呼吸變得淺、短,還有,不知如何放鬆的呼吸所造成的。

因此,建議各位在練習深呼吸時,可以一手放在胸前,一手放在腹部,觀察自己在深吸氣時,哪一手會因為身體的鼓脹而被推出?手被外推的程度如何?哪一隻手先被推出?兩手被推出的程度差異很大嗎?

而在吐氣時,大部份的人較重視深吸氣,較沒注意自己的吐氣狀態。事實上,吐氣比吸氣重要。因為若是吐氣不徹底,新空氣也沒法大量進入體內。所以,要把呼吸練得深入,吐氣一點都不能馬虎。

在吐氣時,也要同時感覺自己的兩隻手上下起伏的狀態,並且在吐氣的盡頭,把腹肌(有人會說肚臍、有人會說丹田)收緊往內,以腹腔迫使橫隔膜上提,間接擠壓肺腔的空氣排出。

建議初學者 在練習呼吸法時,不用急著學很多花式的方法。先從放鬆、身體端正、胸腔展開的練習開始,並確實感受呼吸帶來每一個細微的身體的感受。若是在練習中,有緊張、頭暈、胸悶甚至想吐的情況,就停止呼吸的練習,回到自然呼吸,等到自己狀況較佳時,才進行練習為宜。

Read more...

脊椎側彎問題

很多人或許不知道自己有脊椎側彎的問題,但大家應該都清楚自己左手掌和右手掌不管在大小、力量強弱,會有不同吧?也應該多少知道自己左右臉不是很對稱,有一邊比較大一點吧??

可別小看一些我們身體透露給我們的各種訊息,其實這些蛛絲馬跡都可能是造成我們腰酸背痛的問題的幫凶,因為除了天生或因車禍等外力的受傷造成的側彎之外,絕大部份脊椎的問題都是後天一點一滴累積下來的。

為什麼呢?因為我們平時不注意,經常慣用右手提重物、右肩揹重物。或是不經意地老是翹腳,而且是同一條腿在上。接電話時常歪著脖子夾話機…一天兩天還無所,一個月兩個月差別可能還不大,但幾年下來這些平常我們都不注意的小動作,自然就會累積到對我們造成一定程度的傷害,加上有些人根本不運動,或者不知道如何正確地保養自己的脊椎,當然老毛病不但不會好,而且還愈來愈惡化。

側彎會為我們帶來什麼困擾呢?從大家最常遭遇的腰酸、背痛,到下肢無力、膝關節疼痛、腹部肥胖、生理痛、便祕,一直到影響肝、腎、消化器官、生殖器官和排泄器官的功能,甚至有人心肺功能的問題,就是脊椎側彎造成的,也就是說,幾乎我們平常看到、聽到或是自己經歷到的問題,可能都是「它」造成的。

小小的檢測指標:

脊椎側彎幾乎都會跟著長短腳而來,這兩者互為因果。所以可以從某條腿較長,來粗略地判斷您另一側的腰會較短。

您懷疑自己有沒有側彎的問題嗎?有幾個很簡單的自我檢測方式,以下幾個小問題,只要很確實地回答,就可知道自己的狀況了。

踏出第一步時,通常是左腳先?還是右腳先?

腰帶、裙子或褲頭、裙頭是左邊高?還是右邊較高?

坐在椅子上翹腳時,是左腳在上?還是右腳在上??

若是您以上這3個問題,都是第一個答案的話,恭喜您,您可能左腳較長,。若是答案都是第二個的話,您可能是右腳長的人。若是您的答案是不一定的話,那您可能沒有好好去觀察自己平常的小動作,可以多留意幾天後再回答。有的人真的不固定用某條腿先行,或沒有翹腳的習慣,那更好,您因不良習慣引起的側彎的問題就小得多。

如何對症下藥呢?

很簡單,要改善側彎,可以先從改善長短腿的問題開始。所以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改掉上述問題的那個狀況。也就是說,老是用左腳跨出第一步的朋友,就常提醒自己要偶爾用右腳邁出第一步。常翹腳的朋友,就提醒自己不要翹腳。

當然,除了上述的改掉習性累積的影響外,還有一些簡單,不用學過瑜伽就可做的動作。例如,若是左腳較長的人,在站立時可多將重心放在左腳上,且讓左腳指向內側轉,也就是左腳有點內八,但右腳趾維持向前的站法。當然,還有很多不用靠機械來保養脊椎的方法。

自己是脊椎側彎的過來人。長年側彎帶給我的毛病真多:膝蓋受傷、骨盆傾斜、內臟下垂…雖然瑜伽學這麼多年,但從沒有老師真的針對最切身的問題來幫助個人。因此自己跌跌撞撞地看很多書、請教很多專家,得到的一些心得,很想和大家分享。

Read more...

2010年5月8日

當我們同在一起

有的瑜伽派別,大部份的老師都認為瑜伽是個人的修練,因此,我們不用管別人的狀況,專心在自己身上即可。但是哈達(Hatha)瑜伽派別中很新的一個分支Anusara Yoga並不這麼認為。因為我們認為,大家都是屬於一個群體的,個人與群體不論在能量上、在情感上、在成長上…是不易分割的。所以我們屬於群體,也希望和群體一同成長。

群體,在梵文是Kula的發音。不是可樂Cola,是酷一點的Kula。

最近,幾位好朋友也加入Anusara這個派別的練習,她們也很喜歡這個派別的教法。和其他派別很不一樣的是,我們除了用簡單易懂的語言,告訴大家身體該如何有效且正確的律動。更重要的是,我們有很多所謂的Heart Language,心的語言。也就是在一堂課中,老師會帶到一些與靈性成長有關的話語,並把它巧妙地和動作交織在一起。

因此,動作不只是左手如何擺、右腳如何踩而已。而是在手和腳之間,有很多關連性將其串在一起。讓我們在做完一堂課,不僅身體舒展開來,心靈也好像如沐春風一般。

記得去年,在上一堂我很喜歡的Anusara老師的課時,他要大家分別找牆,練習手倒立。這在我們來說,好像上課要唱OM一樣平常,我們就拖著墊子四散開來找空牆。有人動作快的,已經先掛在牆上了。

但老師說,「等等,你們全下來聽好。我們你們看一下你的左手邊和右手邊的同學,確定他們也能自行上牆。若不行的話,你要去幫助他。我們是連在一起的,我不要有人落單,其他人獨善其身」。

愛的連結

是的,這是Anusara很大的一個精神。我們參與團體,希望這個團體的每個人,或至少自己的左右鄰居都是安全的、良好的狀態,在這個情況下,他能享受到練瑜伽的樂趣,我們也可從互助的身上,學到很多自己練習感受不到的細微感受。

練瑜伽不是同學會,也不必要照顧到每個人的體能狀態與情緒。但至少在Anusara派別認為,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同等重要,都是一樣珍貴的。今天,有一個人特別沮喪或是能量特別低,其實會影響小團體的。相反的,我們也可用群體的力量,帶起少數幾位需要扶持的人,這就是Kula的功能。

不過,很可惜的是,不是所有的派別或老師都有這樣的想法。所以除非老師要我們是雙人練習或是特別提出互助的要求,否則我都會安份的做好自己的事。畢竟,在教室內,老師最大。我們要尊重和老師對教學的態度和做法。

Read more...

2010年5月7日

Toe-Cheese

前一陣子,聽到一個新名詞,叫Toe-Cheese,很好奇那是什麼?原來它是指,有的人長期穿著緊包著的鞋子,腳趾一直被鞋、襪侷限在狹小的空間中,沒有好好的透透氣、動一動。長久下來,腳趾之間會有一層黏膜狀的白色薄膜,那就叫Toe-Cheese。

第一次聽到這個說法,我心裡叫了一聲Yack,聽起來真噁心,不是嗎?腳趾擠在一起後,像發酵的起司,味道聞起來也想必不好吧?

要消除Toe-Cheese最好的方法,就是多讓趾出來透透氣。我們的皮膚是身體最大的排毒器官,您能想像假若我們一整年都穿著密不通風的衣褲,完全不讓皮膚接觸到空氣,那是什麼景象嗎?何況是位在身體最末稍、循環比較差的腳趾呢?

讓每個細胞都活起來

在Anusara瑜伽派別中,很重視把腳趾分開的站著。我們不單把腳趾分開、讓第二根腳趾(腳的食指)面對正前方,還時常會把十隻腳趾翹起來。這樣做,一方面可以讓每個腳趾分攤身體部份重量,放鬆腳趾的關節,立起腳趾更幫助訓練我們的腳弓更有力,來承擔身體的重量,而我們的重心,也不會過於前傾。

也因此,我們的腳趾和手指一樣,是打開的、不僵硬但卻是有能量的。我常跟學生說,瑜伽不是舞蹈,我們追求的不單純是外形的美觀,而是在動作中,找到自己最好的姿勢,再把最好的姿勢帶到日常的生活坐息中。

若是用「蓮花手」或是「蘭花手」來練習瑜伽,能量的流動通常無法抵達肢體的末稍,會在大關節,像是手腕前,就會減速。這也是血液循環較差的人,常常瑜伽練了半天,手指、腳趾還是冰涼的原因。

張開手指、腳趾,但不要過於僵硬,在有精神的動作中放鬆,才能達到讓我們從核心到末稍,都有流暢的能量流動。至於如何「有精神卻不僵硬」這實在有點難懂,需要各位自己去揣摸。

腳趾的力量

還有,有愈來愈多的廠商推出「氣墊鞋」,其實,我並不是很贊成大家天天穿氣墊鞋。若是跑步為了防震,或醫生要求之下,穿氣墊鞋有其功能上的必要性,但平時習慣這種軟墊,不見得是好事呢?

怎麼說呢?習慣軟墊鞋後,我們會習於用腳掌走路,會讓腳趾的抓地能力愈來愈差。也就是腳趾日漸無力。退化也就步步逼進自己。這種退化,不單是腳趾關節而巳,甚至還包括腦部的退化。

各位知道原始人怎麼走路的嗎?他們的腳爪非常的有力,靠這個爪子來幫忙他們走過崎嶇路而不會動不動就跌倒或是扭傷。可是現代人愈保護自己,遠離與大地的連結,我們很多本能已不復見,腳的退化,就是其中之一呢!!

因此建議各位好朋友,平時多讓腳趾透透氣,多動一動,還有,多赤腳在大地上行走,訓練自己的抓地力。不但可減緩趾關節退化、減輕姆趾外翻的情況,更可以活化腦部、讓廢氣從腳底排出。

Read more...

2010年5月5日

唱出內心

在瑜伽中,「音樂」也是一個重要的要素。所謂音樂,不是瑜伽教室中播放輕柔的New Age 音樂或是流滿印度味的梵唱,而是我們經常唱的梵唱或是咒(Mantra)。

而且不論是咒歌曲,重視的不只是它的曲意,事實上,不明瞭曲意也沒關係,因為那些都是正面的,崇天敬神的語意。最重要的是,要由內而外地唱出來。而不只是「聽」而已。

唱出內心

為什麼呢?各位一定聽過佛家常說的「身、口、意」就是我們想的、做的、說的都不離正道。而「口」是一個大學問,我們如何讓自己不要造口業?相反的是用我們凡人的口,說出不平凡的美意呢?當然,我們很難在每天、每刻由衷地說出各種讚美的話語,所以,很好的方法就是用正面語意的梵唱來代替。

各位可以試試,學著一、兩首容易朗朗上口上的曲子,經常不斷的複唱。這個效果就像是佛教徒唸經、基督教徒唱聖歌一樣。經常地由內心唱出這些美妙的天樂,第一,自然可以讓我們的心平靜、喜悅。還有,我們的心就會經常停留在詞意中,不太會漫遊到老是占領我們內心的恐懼、擔憂、自私、氣憤…這些方面上。當我們向陽光走近一步時,相對地,也遠離黑暗一些。

我知道有人因為宗教或其他因素,老覺得唱個梵文很奇怪。建議您大可不必拘泥於語言的隔閡,可選擇最有感覺的語言、歌曲。不論是宗教性的、性靈的、甚至流行性的,都沒關係。只要它是正面的,能讓您喜悅或是產生力量的曲子都OK。

在歌唱時,我們的舌頭會碰觸到上顎的不同部位,等於是按摩我們這些穴點,也同時振動和按摩我們的內臟和腺體,也有刺激腺體和荷爾蒙的好處。

只要相應,就有力量

相信各位應該看過或聽過「生命的祕密,水知道」這本書吧?作者花了很多時間收集各種水分子,在聽不同音樂或被貼上不同意思的字句時,所結晶出來的圖片。結果顯示,不論用什麼語文,播放和諧的、正面的音樂,水分子都會結出美麗的六角形圖案。相反地,搖滾樂、咒罵的、失戀的、悲苦的歌曲,只會召喚更多痛苦的、不滿的、不和諧的能量,即使曲子再美妙,也不適合聆聽和複唱。

除了挑選好歌詞、與自己心靈相應的曲子外,真正有龐大魔力的是複唱的力量。因為當一件事不斷被複述、複唱時,就有洗腦的效果,唱到自己都信以為真,您就達到歌詞所描述的感恩、或欣喜或平衡的地步了。這也就和教徒不斷複唸咒文的道理一樣。

因此,在選到自己喜愛的、正面的曲子後,請不斷的、反複的唱著它,唱到覺得自己就是詞意的地步,您就用您的口、您的心來與宇宙根源連結,展現最喜悅、最美好的一面了。

Read more...

2010年5月1日

象神和猴神

印度兩大聖物!印度最常看到的二個動物─大象和猴子。

我們看到的象神(Ganesha)圖形是一個有著大象的頭,加上一個大肚腩的可愛符號。它代表可以在實體上或精神上把障礙移除的力量,並帶給我們智慧、運氣、書寫的幸運之星。

而猴神(Hanuman)呢?它強調的是無私的服務和勇氣。牠有點像西方人眼中的超人,因為猴神可以跳躍、騰空翻滾、三頭六臂地幫助別人。

象神的四肢代表:保護、甜蜜、聖性的成長與一直走在正途的引導。它同時具有控制自我膨脹和戰勝幻想的力量。象神在傳統上會在儀式的開始前來崇敬牠。

猴神是Ramayana的起始。牠救過Sita,也就是Rama的同伴。是Bhakti(奉獻)瑜伽的最高代表:是奉獻、信心、勇氣的象徵。牠也是有著祝福、力量、財富的靈長類動物。

本週練習:

今年你的挑戰是什麼呢?這週,想著如何從這兩種動物身上,得到我們想要擁有的智慧、平靜與愛。把這些特質帶進你的人際關係、學校、家庭或工作場合中。

Read more...

2010年4月30日

不要急急忙忙

學過一些派別的瑜伽後,Anusara是我很喜歡的一個。因為它處處強調和諧、不過度且平衡。在Anusara這個派系的練習非常強調一點是:在進入這個動作前,先退後一步「看」著它,再緩慢、謹慎且放鬆地進入動作。也就是說,先從一個Big Picture(全視野)來看某個動作,如何能讓個姿勢做得穩定、平衡、順暢且又能照顧到安全性(好的結構)和與內在連結。

所以每一個動作對我們來說,都不只是動作,而是一個禪、一個哲理。先想想,這個動作最大的意義是什麼?我們要如何能讓自己做得更好?除了動作中的各個細節,自己的心是處在什麼狀態呢?我們可以從每個動作中,讓自己更展開、更與大我或環境連結嗎?

因此,不要急急忙忙地從一個動作跳進另一個動作中,是Anusara很講究的。我們一方面以欣賞的角度來看待每個動作,在換動時,會慢慢琢磨它,把它調整到自己最好的狀態,才停留。

我們常開玩笑,有的派別是一個動作停5個呼吸,就很快地換下一個動作。但是Anusara要進入一個動作最好的狀態可能就要5個呼吸。而「殺手級」的老師則會讓我們停留至少5~8個呼吸。那真的是「瑜伽慢慢來」的世界。

慢反應

也因為學了Anusara這個新派別之後,發現自己在很多方面都愈來愈慢。因為有很多事,根本不需要急著反應。當下的立即反應通常都是我們的本能或習性,而這個習性也好,本能也好,常是我們出錯的本源。

像是有人說出很刺耳的話,自己會不會有本能反應呢?是立即反駁?是為自己辯護?是掉頭走人?還是??在瑜伽練了一陣子後,相信很多朋友逐漸可以從身體的反應逐步擴展到對日常生活中,去觀照每一個當下的自己是什麼狀態吧?

但是,慢反應不是不反應。我們做體位法慢慢地以Enjoy的心情面對,可不是讓我們以旁觀者的角色,在一邊看。練體位法當然是要自己「撩落起」,只有自身的體會,才能明白我們的不夠完美、需要改進或是需要向目前的狀態臣服?

放鬆才有力量

相信很多初學者心裡會有個疑惑:老師老叫我們放鬆做動作,但是放鬆怎麼有力氣呢?

其實我們有一個迷思:覺得愈是難的動作,愈是要啟動更大的能量(也就是更用力)才做得起來。例如:手平衡或是頭倒立。但殊不知,愈是用力,全身愈緊繃,該用力的地方沒用力,把力氣全浪費在不該用力的地方。

在一個動作中,找到鬆與緊的平衡是很重要的。全身完全放鬆,真的鬆透的話,連站都站不起來。但全身用力的話,緊張只會僵硬,更做不起來。以頭倒立來說,該用力的地方是壓在地上當支架的雙手和頭頂,以及讓自己全身向上延展的力量(包括腹肌和腿肌)。但是要放鬆的是什麼?放鬆我們的呼吸、放鬆臉部表情、讓兩肩是放鬆的情形下達到支撐的目的。除了該用力的地方,其他的都是放鬆的。

其實,若知道自己是個容易緊張的人的話,最好的方法就是讓事情變慢。順著緩慢的能量流動,去找到自己可以做到的最佳狀態,即使不能做到完美的姿勢,但至少是誠實地面對自己,做出安全的動作。

建議大家下次做體位法時,慢慢進入動作,小心地離開它。再比較快與慢之間的差異吧!

Read more...

2010年4月29日

Isvara-Pranidhana

Isvara-Pranidhana是第五個Niyama。譯成中文可以說是「神聖的智慧」、「高我的靈魂」或大我。

透過全然地臣服,我們了解到瑜伽的最高境界─「三摩地」(Samadhi)或與宇宙意識連接。苦修(Tapas)與觀照(Svadhaya)能幫我們學著如何找到平靜的心。此時我們集中心念在Isvara直到我們完全融入在感恩之中。也就是說,我們的一思一行全帶領我們到那個境地。我們在一天中做每件事時,都覺得自己是充流恩典的嗎?我們可以在開車、走動、說話、吃喝時都能在恩典中嗎?經過這樣的提醒和練習,我們的生活會過得更有意識和覺知、關心,及尊重每個面向神性的展現。

本週練習:

1. 若是您很難放鬆自己,這週讓自己在瑜伽墊上放全地放下自己吧!讓自己向無限的可能展開自己並完全地臣服。讓工作、努力、掙扎都放下,相反地用光來填滿自己。由此去接觸自己的神性。

2. 大休息的姿勢是一個放下執著和把自己融入恩典中的一個好機會。觀察自己的呼吸是緩慢的,而覺知遍布全身。單單把自己放進幸福愉悅之內。

大師之語:

Isvara-Pranidhana的意思不是瑜伽可以為你做什麼,而是以一種奉獻的方式來練習。

Read more...

2010年4月25日

深度且長期靜坐的感覺

雖然平時有靜坐的習慣,但從來沒有整天靜坐十幾小時,且維持好幾天。所以當今年參加內觀中心的課程後,有了很深的感觸。事後在禁語令解除的最後一天,大家在分享各自的經驗時,我發現有一些共通處,可以提供各位參考。

幾乎大家都有一個發現:平時不覺得夢多的人,怎麼突然夢變多了呢?這我其實有一些小小的體認。那就是,平時我們在接受各種文字、符號、語言、顏色…等訊息的刺激。我們會把這些事物存放在意識區,尤其是潛意識、無意識區。而這些區域就像電腦的儲存體一樣,一直不斷吸收各種我們要的、不要的資訊,一直到我們把它塞爆了都還不自知。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的記憶力愈來愈差、反應有誤差或動不動就覺得腦子很累的原因。

但是在深度靜坐後,等於是進入一個很深層的θ波甚至是δ波(以下會有解釋)。就是進入我們的潛意識或無意識區,清除我們不用的檔案。把垃圾清掉後,儲存空間自然變大。而我們原本根本記不得睡夢中的情節(每個人睡眠中一定有夢,只在於我們能不能在醒來時仍記得它們),就突然因為同一個記憶區的空間變大後,可以裝得下夢境的故事,能讓我們在醒來後還記得住。

所以,若是在深度靜坐後,睡眠變少之下,反而出現夢多的情況,請不要認為自己的靜心動作白做了。相反地,應該很高興,高興自己擺脫掉不需要的檔案,把腦袋清空了些。

睡眠變少了?

還有另一件大家幾乎共通的事是:睡眠時間變短了。在內觀中心時,我們的坐息是晚上約9:30就寢,第二天4點鐘打鈴起床。中午還有午休。剛開始時,因為太早睡不習慣,因此在床上輾轉難眠。但我發現,一天比一天睡得好,到最後幾天,我都是清晨不到3點鐘就起床靜坐了。晚上睡得少,但白天的午休也不太需要。

不只我有這種情況,幾乎大家都有這種體驗。為什麼呢?這得好好地解釋一下腦波了。以下是我從網路上找到的一段文字,我覺得寫得很棒,提供給大家參考。

我們的大腦,不論行動坐臥或是睡覺,都會不斷的產生「電流脈衝」,這些電流也就是所謂的「腦波」。

腦波依每秒振動頻率的快慢可分為四大類:

β波(貝塔波):最快波。(有意識) 每秒震動 14~38次。清醒時的腦波。

α波(阿爾發波):安定波。(橋樑意識)每秒震動8~13次。修行時會出現。

θ波(西塔波):慢波。(潛意識) 每秒震動4~7次。深度禪定時出現。

δ波(德而塔波):最慢波。(無意識) 每秒震動0.5~3.5次。熟睡或靈魂出竅。


β波為一般人的主波

一般人清醒時大部分時候都處於β波為優勢,隨著β波的增加,身體逐漸呈緊張狀態,準備隨時因應外在環境。大腦能量除了維持本身系統的運作外,尚須指揮對外防禦系統作準備,因而消減了體內免疫系統能力,在此狀態下人的身心能量耗費較劇,快速疲倦。

β波的特質

β波的特質是:緊張、業障、疲憊、低免疫力、壓力大、易生病…舉凡現代人所困擾的一切情緒健康問題,都在於長時期處於β波無法放鬆。 當然,β波不是絕對壞的,適量的β波,對積極的注意力提升以及認知行為的確具有助益。但若隨時都維持在β波對身體、心靈、健康都是極大損耗。

深度的靜坐有助各方面的提昇

腦波可以呈現一個人心靈處於安定或焦慮狀態,也可以呈現出一個人智能的活動度。一般醫生會依這四種腦波的變化,來判讀病患是否有憂鬱症、癡呆症、學習障礙…等,而靈修團體則用來判讀一個修行者禪定的深度。我們平時如何用心、如何修持、如何放鬆自己…都會在腦波數據下流露出來。如常打電動的人,會呈現「電玩腦」類白癡的腦狀態;修行者則會呈現α波的修行腦…。

以下我們把腦波在情緒、健康、修行上的意義做一個簡單分析整理:

在健康上的意義:

β波:生病波。緊張腦波,低免疫力,易生病。

α波:健康波。放鬆腦波,高免疫狀態,分泌腦內嗎啡,有自癒能力。

θ波:修復波。極度放鬆,又稱佛陀腦波,修復力強。

δ波:休息波。一般只有深度睡眠狀態才會出現。

在修行上的意義:

β波:凡人波,業障腦波。

α波:禪定波。修行者波。

θ波:佛陀波。高僧大德入定波。

δ波:靈魂出竅或借竅波。

腦波與修行

為什麼修行者要檢測腦波?為什麼要在這上面大做文章?因為腦波的趨向和修持功夫息息相關。所以從腦波圖可以看出一個修行者是否有真金不怕火煉的修持實力。

腦波數據在修行上被如此解讀:

β波:容易產生業障的腦波狀態,長期處於這種腦波,神經負擔過重,精神壓力會過大,易引發疾病。

α波:身心放鬆的狀態,從修行及養生之道來看,我們最好讓自己的腦波常處α波。如果腦波是在 9~10Hz時候,剛好跟我們地球上空電離層中的「舒曼 層」相同,兩者會產生共振,這時候對人體的健康與精神狀態最好。

θ波:θ波接近睡眠的狀態,可以讓人靈感大發,也可以強化人的α波,可以說是一種高階修持的腦波,一般只有在氣功高手或修持專精的修行者身上才會有這腦波。為所謂的「入定」狀態,此時最容易產生超常意識感受。

而且人腦能夠感應到的宇宙意識,其頻率是在 7.5 Hz,也就是正好介於α波 與θ波之間,腦波穩定在這樣7.5 Hz 時,所以也稱為「佛陀的腦波」,此時 因共振共鳴機能極致發揮, 最能大量的感受到宇宙意識。 δ波:熟睡腦波,屬於無意識世界。是直覺性與第六感的,元神出竅的狀態。所以無論追求身體健

康或修持境界,將腦波調整在α波甚至θ波,是醫學及修行者的夢想。但腦波卻不是那麼容易控制,能控制腦波也就等於控制疾病。

當然,我們長期靜坐的目的不只在於改善睡眠品質,或增加腦容量,這些只是長期靜坐的副產品,不是主要產品。因為我們追求的是更自由、更喜樂、更有能力去愛的生活,不是嗎?

若是各位有興趣,可以自己在家試試長期靜坐。所謂長期靜坐,對初學者來說,不是一天一小時、兩小時就能感受到以上我提到的明顯差異,而是一天至少要六小時以上,且連續幾天才會有感覺。所以可見,一般人哪有可能整天沒事就這樣做呢?我的建議是:每年給自己一段假,讓自己不論去內觀中心也好,打禪七也好,儘量避開俗世的干擾,才能專心地只在靜坐中學習。

Read more...

2010年4月20日

頭痛時也能做瑜伽

頭痛、牙痛不是病,痛起來要人命。相信各位一定有過頭痛的經驗。在這方面,比較幸運,沒太多頭痛經驗可以和大家分享,頂多覺得頭重重的,腦部和頭皮血液循環差,特別是某一邊的頭部更明顯。但用按摩梳梳個108下,或肩、頸動動,就沒事兒了。

但是,我知道有的人長期來深受頭痛所苦,不但時間比較頻繁、痛法不同、強度不同…。有人說,牙痛不是病,但痛來要人命。我想頭痛也是,若去看醫生,醫生會告訴您,就是工作壓力大,休息不夠,或是血壓偏高等等原因。說實話的,您滿意這樣的回答嗎?要怎麼解決呢?除了吃吃止痛藥,平時做做運動、注意飲食和睡眠,都可改善頭痛。但這些都是老話,誰真的頭痛時會去運動呢?相信很少吧??

頭痛時可以試著做瑜伽

前陣子參加阿南老師的工作坊,學到一些實用的教學方法和療癒瑜伽的內容。其中,介紹頭痛時可做的幾個瑜伽動作給大家。

首先,要說的是,頭痛時做的動作和一般我們做的拜日式、勇士式不同,是以舒緩為主。因此只要有一些簡單的輔助工具,也可在家做這些動作。

第一個要介紹大家的動作是大家再熟悉不過,不管會不會瑜伽都可以使的姿勢。就是坐姿前彎。練習時,會在這個動作停留一陣子來舒緩頭頸的壓力,所以請各位不要使出全力做到平時水準,相反地,以舒、緩為原則,才能放鬆神經。還有,請各位在做這個動作時,額頭下方請用個輔助工具來支撐。柔軟度好的人可能用一個豎起來的瑜伽磚支撐在額頭下。柔軟度沒那麼好的人沒關係,可以拿把椅子,把額頭抵在椅面上。若還是碰不到椅面的人,可在椅面上加一些毯子或瑜伽磚來增加高度,好讓背可以舒服地拉長、延伸。

為什麼頭下面一定要抵個東西呢?有二個主要原因。第一,要保持背是拉長、拉直的,所以請千萬不要駝背做這個動作。若自己有駝背習慣,或柔軟度不夠好,就加高額頭下的支撐物的高度即可。另一個重要原因是,當我們額頭尤其是眉心處能抵著一個物品,能幫助我們的腦部放鬆。但是要停留至少5分鐘,才能有緩解的感覺喔~

接下來這個動作更簡單了,人人都會做。就是平躺下來,雙眼輕鬆地閉著。在額頭下放一個約半公斤重的物品。讓這個重量壓在額頭上,來鎮定正在受苦的頭部。現在天涼了,建議各位可以試試用可加溫的眼罩或肩頸放鬆的水袋。用溫熱和一些重量來平緩頭部的壓力。當然,各位可以舒服地且保暖地躺著休息數分鐘,感覺看看是否有改善?

若想多一些變化的朋友,可以試著做下犬式,或是站姿前彎式。同樣地,在額頭下方使用支撐物,可以是瑜伽磚或椅子或是其他穩固的輔具。

平時多燒香

倘若您試過以上方法,仍覺得沒效,還是要靠止痛藥的話,恭喜您,您是屬於需要用心照顧自己的一群喔~那就是說,要從根本著手,否則疼痛上身,這些小動作都幫不了您。

從根本下手,就是大家都知道的,平時多運動、飲食清淡且適量、適當地釋放壓力…。多運動真的對改善頭痛真的有用,您可以選擇您喜歡的項目,一週至少做2或3次,每次能讓自己流流汗,最後再加上一些簡單地腿部、腰部、手臂伸展和肩頸舒緩的動作即可。相信您只要養成習慣,不單是頭痛的頻率和強度都會明顯下降,連生理痛的問題也會一併舒緩。

Read more...

2010年4月15日

Jnana Yoga

本週要介紹的是Jnana Yoga。Jnana的意思是瑜伽的智慧或知識。它的練習從對知識的追求,是一種對經文的深層探索。例如:薄伽梵歌、瑜伽經、回教可蘭經、猶太教律書、基督教聖經,這些經典都是領著我們走向性靈之途。Jnana的練習是讓我們的心智更敏銳,讓我們的心智琢磨得更能在靈性的基礎上分辨是非。Jnana強化我們的Vigyanamaya,也就是心智體,和找到真我的智慧,來得到釋放。當我們專注在內在真我的追尋時,外在世界的歡愉、感官的欲望都會慢慢地消融。

本週練習:

1. 本週多留意自己心思的轉折、變化。當你發現心中的念頭不是靈性的答案時,就在心中默唸neti。Neti的意思「非也、非也」。用默唸的方式來消除心中這些念頭。用這種摒除法的練習,把不是我們要的想法和感覺去除掉,一直到我們的心來到平靜、安詳的時候,真理就會慢慢地浮現上來了。

2. Jnana有另外一個意思,是「詢問」之意。問自己「我是誰?」,用「我就是我」來回答。把這兩句話當成一個咒,整天重複地說,一直到它變成你做每件事的背景音樂。

大師之語:

這世上沒有比神聖的智慧更崇高或更純潔的事了,而它是神祕主義的成熟果實。當一個人在這種瑜伽練習中變得更完整,他會在適當的時候很樂於享受內在智慧的開展。

Read more...

2010年4月13日

提升專注力

瑜伽的練習,很重視務實、落實和專注力。在每一個動作中、每一個呼吸中,我們都非常實際地的去體會身體、心理的每一個感受。因此,練瑜伽一陣子以後,您會明顯感覺自己的專注力有提升喔。


專注力是可以訓練出來的,但今天介紹一個小方法,可以在「不用力」的情形下,很自然的讓心思沈靜下來。


各位一定看過日本人綁的頭巾吧??日本人好像特別愛綁塊布在頭上。餐廳的師傅要綁、比賽的選手會綁、連考試的學生也愛在頭上綁一條寫著「必勝」的頭巾,對我們來說,這樣的鏡頭,我們會覺得有點肅殺之氣,但又有點滑稽。


千百年來,日本人經常做這樣的打扮,他們祖先應該有些特別的感受,才會這樣一代代相傳吧?


是的,頭上綁個東西真的可以讓我們比較專注,心神集中,甚至覺得自己靈性提升呢!!


為什麼呢?因為我們的頭顱是由幾十塊大小不一的骨頭拼接而成。這些骨頭之間有接縫,因此,平時這些頭骨不是固定不動的,而是會微微地移動。它的移動,會連帶影響腦的平衡和腦脊髓液的平衡。我們若將頭骨微微用力地固定住時,可減少它們之間移動的機會,對於穩定和平衡我們的腦部,是有幫助的。


這不是胡扯隨便說的,而是前陣子剛巧連續看了兩篇不同出處的文章,不約而同地提到了這個狀況,我覺得這個觀點可供各位參考。


也就是說,若是我們頭上綁條頭巾或是戴個帽子,讓我們的頭骨可以穩定在一定的狀態,對於我們腦部平衡和穩定,是個好方法。


某篇文章的作者建議我們做個小實驗:我們可以試試看在與某個朋友談話到一半時,去另一個房間,把帽子戴上,再回來與朋友繼續話題,看看自己的感受如何?


建議快要考試或是趕工作的朋友,可以試著在頭上綁條頭巾或戴帽子。我恰巧是個喜歡戴帽子的人,自己覺得戴帽子後,比較有安全感、也比較有方向感,覺得頭上有個東西,自己真的比較不會胡思亂想。所以,早在閱讀到這些文章之前,戴帽出門已是習慣。


戴帽子還有個好處:就是可以不用注意自己頭髮髮型如何?有沒有亂飛?頭髮要綁起來好?還是放下來好??因此,減少很多梳理和費心的時間,這也是「專注力」的另一個來源吧~~


在昆達里尼(Kundalini)瑜伽練習時,我們更習慣綁上頭巾。一方面可以在動作中不用擔心頭髮的髮型,還有保持專注力之外,另一個重點是:保護我們的頂輪,讓我們在練習時能量提升的過程中,感覺自己是被保護的。


不過,不要把自己的頭綁太緊,還是要留點縫隙給頭骨,讓它透透氣的。當然,綁頭巾不是萬靈丹,專注力的練習還是不能荒廢的啦。

Read more...

2010年4月12日

哪個脈輪最重要

終於去上「靈氣」的課。課堂上,老師也提到瑜伽的三脈七輪的觀念。他問大家「哪個脈輪最重要?」大家答「都重要啊」師曰「這個答案太鄉愿,要回答確實的脈輪」。

他認為海底輪最重要。而海底輪、臍輪及太陽神經叢(另有一派稱為海底輪、性輪、臍輪)的最下面三個脈輪是同時重要的。

為什麼呢?很簡單,若是海底輪很弱或是能量錯亂,很可能會連生存的力量都喪失。對人來說,有什麼比「生存」更重要的呢?

這讓我想到,其實瑜伽也非常重視這些脈輪的發展。幾乎大部份的體位法都多少與這三個脈輪有關。比方說,做樹式平衡時,我們除了雙腳要用力外,更需要強壯有力的腹肌幫自己保持平衡。在做倒立時,不是只有肩膀和手肘用力往下撐住自己的體重,也還要靠有力的腹腔才能平衡和撐得久,不是嗎?

身體之外的精神層面

相信各位多少知道每個脈輪各自職掌的不同能量,帶給我們身體上和心理上各有不同的活動狀態。

在上半身最底端,接近生殖器官的海底輪,代表的就是我們求生的原始慾望。舉凡與「生存」相關的課題,如:飲食、物質生活、擁有…都是海底輪的能量。若是海底輪不平衡,可能會引起:暴力傾向、掠奪、暴飲暴食、侵略行為等。

臍輪是我們生命的中樞,位在肚臍往下三吋之處。在中國我們叫它「丹田」。它掌管情緒管理的能力。若是臍輪失調,可能會出現生殖器官、泌尿系統和情緒感官的麻煩。像:生理痛、恐懼、憂鬱、下背痛、性虐待等。

至於太陽神經叢位在腹腔中央,它掌握我們對自我力量與勇氣的實踐。若是太陽神經叢失衡,我們可能出現否定自我、神經系統問與及疲勞等問題。腸胃不好、悲傷、過度膨脹、傲慢、易發怒等,都是表現在外的身、心狀況。

瑜伽能平衡、強化下三輪

現代人其實這三個脈輪幾乎都屬於阻塞的狀態,也就是或多或少有以上提到的病痛或心理狀況,還好,我們透過經常做瑜伽體位法可以改善這種情形。

在體位法中,可以平衡這三個脈輪的動作可多了。像是扭轉式、駝式、弓式、蝗蟲式、蝴蝶式等,太多太多動作都與鍛鍊和平衡我們腹腔的能量有關,大家可以自己每天挑幾個動作練習,幾個月會明顯感覺的變化。

有什麼變化呢?在身體上可以觀察幾個指標:大小便的狀況、女性生理期的時間、品質和量、食慾如何?手腳是否仍舊冰涼?對愛做的事還是提不起勁嗎?

在心理層面上呢?覺得情緒比較穩定、慢慢不會過度追求金錢、食物或他人的肯定…這些心理層面的轉變都是很幽微、不容易察覺的。但只要對自己觀察夠深入,相信各位可以明白體會得自己逐漸的轉變的。

Read more...

2010年4月10日

Karma Yoga

本週要介紹的是最近兩年大家比較有聽過的Karma Yoga。它行動瑜伽(Karma Yoga,有人譯為業力瑜伽)是一種需要以行動付出的瑜伽,或是為他人服務的瑜伽。

它的中心想法是,我們不執著於付出的最終結果,而是相信:有付出就會有成果。行動瑜伽淨化我們的能量磁場。在梵文,他們稱Karma Yoga是Pranayama Kosha。當我們為神付出我們的努力時,我們的每一個動作都是和神性連結。此時,我們不再追求以工作、說話、行動、甚至靜坐來滿足自己內在的想望。我們的願景會變得更遠大,更獨特的。

很重要的是,在你的服務中找到樂趣。自發性地做服務而不要求任何回報。你可以試著隨心隨意地提供你的服務給他人,看它會帶給你什麼改變。

本週練習:

奉獻你的時間或是精力給他人,想著你是打內心、從靈性出發地為他人服務。向你的行動和內在的靈性臣服。因為無私地服務,你的心會被淨化。如此一來你會學著容忍、有同理心、更有人性和發展純然的愛,也會體會合一的感覺。最終你會從「為了服務而服務」超脫出來,而享有內在深層的平靜。

Read more...

2010年4月7日

Kriya Yoga

本週的要介紹的是大家偶而會看到的字眼:Kriya Yoga。Kriya是梵文,意思是「轉化」、「執行」、「動」等。Kriya Yoga經常會融合奉愛瑜伽(Bhakti Yoga)、智慧瑜伽(Jnana Yoga)和勝王瑜伽(Raja Yoga)這些派別。這個派別的教法是透過自律的練習、內省和在日常生活中的奉獻來練習包括:呼吸法、把能量從較下面的脈輪往較高的脈輪移動等方法。這些練習法影響我們的心志,更進一步地去深入了解「真我」。

觀照妳的言談。把它當成日常生活中自我訓練的方法之一。言出必行,就照著妳說的話做事。你會覺得自己是個重承諾且有執行力的人。另外,把這些神性的特質放在你每天遇見的人身上,去感覺他們也有同樣的特質。

本週練習:

每天晚上睡前,安靜地坐著。很緩慢地呼吸,並回顧從一早起床到現在的每一段時光。你會對自己憶起什麼細節覺得很驚訝。經過練習,你可以暫停你自己拍的電影,有覺知地感受你在最開心的時刻中是充滿幸福的。相同地,在挑戰的時刻,從中間學些什麼吧!!重編你的電影,並告訴自己在未來你可以如何改善自己的狀況。這個改編的過程可為你帶來很大的改變呢!



大師之語:

脊椎是通往無限可能的高速公路。你的身體是神的廟宇。不管你到訪了多少的聖地,做過多少神聖的儀式,最無上的宗教之旅其實是在你的內在─你與內在之神的溝通上。這是為什麼耶穌在聖經「約翰福音」提到「你們拆毀這殿,我三日內要再建起來,耶穌這話是以他的身體為殿」。這就是Kriya Yoga之道。

Read more...

2010年4月4日

薑的妙用

四季都可吃的小東西。各位好朋友的衣著想必經換季了,但是您吃的食物也跟著換季了嗎?您一定想問「食物也要換季嗎?」那當然。大體上來說,天熱時,要吃些涼性的食物;天涼了,當然就不適合再吃太多生菜沙拉、瓜類、冰咖啡、冰紅茶等。

那秋冬適合吃些什麼呢?當然能吃些暖暖身體的食物,啟動我們天涼時節的熱能。但這不代表天天吃火鍋、吃燒烤。而是聰明地選擇適合自己體質的食材,才能達到中國人愛說的「食補」的目的。

今天,跟各位介紹一個很不起眼,一年四季都能在超市、傳統市場中找到、再平價不過的一個小東西:薑。在我學了Ayurveda(阿育吠陀,印度的養生寶典)之後,每天都會來點薑鎮發覺它真是非常的好用、有用。

薑的功能

大家都知道薑可趨寒,所以在外頭淋了雨、或者辦公室冷氣太冷,都可以用薑來暖暖身子、讓血液循環變好。還有,薑能改善食慾,若是一直都吃不下飯,可以在餐前來點薑片。另外,吃素的朋友更是對薑不陌生,因為青菜通常比較寒涼,吃多了體質會更冷,所以在菜中適度地加薑絲或薑片,可改善這個情況。當然,薑可以去腥,魚湯、蛤蜊湯更是要酌量放它的。

因此,覺得快感冒了、手腳冰冷都來些薑,可以很快地逆轉不利於己的情形。此外,若是女性在生理期間,覺得腹腔很沈重、不適,在食物中加些薑,也能獲得改善。

以上都是各位已知薑的妙用,但各位可能不知道薑還能殺菌、加速大腸蠕動等優點。尤其在古代印度是個衛生環境不佳的地方(其實現在還是有很多地方衛生條件讓人皺眉的),就是靠巧妙地用薑來殺菌和防止便祕的。

在中醫和Ayurveda中,都有用薑來入藥的,它像個引子,一點點就能讓其他藥性得到發揮,是個不錯的「綠葉型」的東西呢!

自從學了Ayurveda後,解開我的一些疑團:那是自己對自己體質的認知,以及給中醫把脈後,兩者出現兜不攏的現象,現在在Ayurveda找到答案了。老師建議大家一早起床先喝個薑末煮水,加點蜂蜜和檸檬汁的飲料,這樣可以增強我們體內的元火,讓我們整天都有元氣,還可改善消化系統、排洩供能,小東西、小動作讓我的體質改變很大。

各種的薑

但是,每個人的體質不同,有的人身體屬於「火」比較旺的,也就是中醫說的,比較「燥」的體質,也要一早就喝這種飲料嗎?Rachel給的解答是:薑有幾種,我們可挑適合自己的來用。比如:嫩薑就沒那麼「燥」適合體內「火元素」比較多的人。而體內「火元素」沒那麼旺的人,在天涼後,當然以老薑為宜。而薑粉也是另一種型式的薑,也是適於火元素較弱的人來用。

而餐前來幾片沾了岩鹽(有不同的微量礦物質)和幾滴檸檬汁的薑片,是開胃、驅寒、增加元氣的開胃菜。

不論如何,家中隨時準備一些薑,可供不同人的不同需求,是很簡單又有效的保養品呢!

Read more...

2010年4月1日

Prenatal yoga

本週介紹的是國內逐漸開始重視的產前瑜伽(Prenatal yoga,孕婦瑜伽)。作者認為,產前瑜伽可以讓媽媽和寶寶一起準備好進入下一個里程。從水中生產到剖腹產都是特殊和很棒的生產過程。父母選擇的每一種生產方式都是神聖的,也就是說我們和寶寶間有種神聖的約定。

以下的一些方法可以幫助妳增強肌力和耐力,好應付生產的最後一段的衝刺。當妳覺得累時,就想想最終的結果吧!一切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本週練習:

1. 用力捏緊的練習。兩盤輕鬆地盤坐在地,或跪坐也可。兩手放鬆、掌心朝上放在大腿或膝蓋上。在唸以下的字時,用力地捏緊兩個指頭。持續練習2~3分鐘。

Sa(生命)大拇指壓食指。

Ta(出生)大拇指壓中指。

Na(死亡)大拇指壓無名指。

Ma(重生)大拇指壓小指。

2. 接下來是一個連結妳,妳的伴侶與即將出生的小Baby的很棒的方法。

請妳的伴侶坐在床上,兩腿大張地穩定地坐好。媽媽的背就靠在坐著的伴侶身上。兩人四手很虔敬地放在媽媽肚皮上。兩人一起吸氣,同時把上半身挺出來,且有些前傾。吐氣時,兩人同時拱背,讓上半身向後捲去。兩人還是緊緊地靠在一起。兩人一體地同時向前轉及向後滾,讓雙方的身體連結,也與小寶寶的成長連結。

大師之語:

小寶寶在母親子宮中時,就會承襲媽媽的生活模式,而且會帶著母親的模式繼續他/她的一生。所以當孕婦學會瑜伽的呼吸時,也是把這個好的習慣像禮物一樣,傳給她的小寶貝。

Read more...

2010年3月30日

Svadhyaya擦亮你的鏡

本週介紹的是Svadhyaya,它是Niyama(精進)中第四個特質。是透過不斷的練習、觀察與反射來學會自我進修的。傳統上,Svadhyaya是用梵咒來練習、研讀古經文,以及追隨一位老師,他能隨時反射我們的本性,且他能讓我了解大我與靈性自我的目標。

不過,一位這樣能跟在身邊的好老師在現代生活中幾乎是不可得的,因此,我們的人際關係就為我們提供像鏡子一樣,可以讓我們更看清自己的樣貌。事實上,我們每天的生活,只要我們夠仔細去觀照的話,就能提供自己深入覺知之法。當然,我們體位法、呼吸法的練習也是讓我們可以觀照自己身體和心理變化的途徑之一。

本週練習:

1. 本週在練習體位法時,更很留心注意自己每個些微的變化。透過每一個動作來探知精微,也就是說,由身體(外部)來探索每天、每時的變化。深入的觀照會帶領我們走向深化的覺知和感恩中。

2. 若是過去你的瑜伽練習一直集中在體位法的話,現在,加些Tapas(苦修)進來吧。讀些聖經、或薄伽梵歌、或巴坦加里的瑜伽經,或其他靈修的讀物,只讀一小段,並深入去想這段文字如何和我們的生活連結。找出今天這段文字帶給我們深刻的感受吧!

大師之語:

單純的愉悅是內在之旅,也就是這內在之旅才重要。瑜伽可以帶你到那兒去。

Read more...

2010年3月26日

Integral Yoga

本週要介紹的是一個傳承傳統哈達瑜伽精華的派系。

大師沙吉難陀(Swami Satchidananda)這個名字代表「存在、覺知及極樂天堂」之意。他是整體瑜伽(Integral Yoga)的創辦人,他把他的愛與智慧、靈性的洞見與幽默感和美國總統、教宗分享,並因為他參加1960年代在美國興起的伍茲史塔克(Woodstock,美國嬉也時代最具代表性的音樂會)活動,而影響那個世代的人。

他最大的成就是教導他的學生們透過哈達瑜伽、靜坐、梵唱、潔淨法來追求喜樂的人生。大師另一個影響眾人甚巨的是,他以他風趣的和很有魅力的口語表達能力,把印度思想、瑜伽經髓傳承給後代。他最有名的金句是「真理只有一個,但追求真的道途卻有無數個」。沙吉難陀大師在20世紀瑜伽風行之際,已成為一個里程碑。

本週練習:

在本週,想想你的道途是什麼?你想要什麼?什麼是上天給你的恩賜?你可以為你的家人做什麼?為自己、為你的團體、為地球做些什麼?你可以在今天和未來的每一天貢獻什麼給需要你幫助的人?

Read more...

2010年3月22日

Ayurveda

Ayurveda之於印度,就像中醫之於中國一樣。是一套很古老,有傳承,但又有立論基礎的學科(或科學)。而且和中醫很像的是,他們把人看成一個系統,不像西醫,只看個別的問題。每個人有不同的體質,加上不同的飲食習慣,以及迴異的生活方式、運動習性…,造成每個人都是不同的有機體,因此,即使是同一個便祕的困擾,解決方法絕對不只有一個,而是要因人、因時、因地而有不同。

也所以,每次我們在課堂上問老師一個問題,比如:吃素好還是雜食(包括吃暈好)?老師都不會給明確的答覆,因為每個人的體質、需要不同,而且個人的體質一直在變,可能前兩年吃肉好,但今年體質變得要吃素為佳。也因此,很多時候我們被搞得頭昏眼花的,愈弄愈糊塗。

略分為三大類

但是,Ayurveda也不是完全沒有章法的,相反地,它條理分明,才能總結出千變萬化的答案。它先把物質分為五大類:地、水、火、風、空(或稱乙太)。再將這五大類歸類為三個體質(Dosha):風型(Vata)、火型(Pitta)與土型(Kapha)。Vata(風)型的人有創造力、有活力,但一旦能量失衡,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胡思亂想。這類型的人骨小、體形偏瘦,皮膚屬偏乾膚質。

Pitta(火)型的人特質包括熱情、紀律及領導力,但如果能量一失衡,容易急性子及容易激動。皮膚也容易起疹子或其他的狀況。Kapha(土)型的人具有直覺、穩定、耐心,以及仁慈的特性。能量一旦失衡,會變得沒有生氣,甚至懶散。Kapha型的體型屬於強壯結實,皮膚偏油性。

但是,大部份的人都不是絕對的風型、火型或土型,而是二者兼有的體質,比如:風/火型,但風型特質較強,或是火/土型,但土型特質較強。不同的體質,配合天候鎮當然有不同的飲食原則。若要細分起來,會非常的複雜,但一般來說,風型特質強的人,要多吃甜、酸、鹹的口味,多做一些和緩的運動,例如:哈達瑜伽、散步。而火型重的人則多吃甜、苦、澀的食物,運動則以放鬆為主。土型特質強的則多吃辣、苦、澀的口味,也可多做較激烈的運動。

吃什麼變什麼

在這期快結束前,老師問兩眼花花的我們說:Ayurveda上到現在,你們有沒有總結的心得。有一位同學說得非常好,她說,她現在知道,以前最愛吃的東西現在不能再吃了;現在要多吃以前很討厭吃的東西。

乍聽之下,覺得「吃」這件事也變成一種無趣的事情了。愛吃的不成吃,只能吃不愛吃的。但事實上,真的意涵是:過去我們吃太多的食物,會造成我們飲食的不均衡。過去幾乎不沾的東西,是我們最需要的營養。

我們若一直喜歡吃水果、生菜沙拉,長久下來會造成我們太涼性。但若最愛吃澱粉類食物,導致失衡,還會造成水腫,都不是好事。因此,知道自己過去飲食偏好,就要有意識地改正過來,讓我們的身體能回到平衡狀態。

而且,我們的體質不是一成不變的,我的飲食改正一陣子後,體質也會跟著變(就和瑜伽做一陣子以後一樣),所以要時時觀察自己是否從某一型的體質,轉變到另一型,才能隨時調整自己的飲與食,來回歸自我。

聽起來很麻煩,是吧?這就是為什麼現代人只追求一次搞定的事,吃什麼藥丸,或速食。但想想,中國人說,食補重於藥補,真的有它的道理在。我們雖不必一定要靠古人那些繁複的食譜,但至少,了解自己的食物內容,並適時調整,是很重要的。

Read more...

2010年3月20日

必看的好書 瑜伽之樹

很高興最近在書店看到The Tree of Yoga(瑜伽之樹)的中譯本,趕快介紹給大家。一本好書可以一讀再讀,而這本好書就是可以咀嚼再三的好書。尤其適合已學瑜伽一陣子的朋友進修之用。

作者是大名鼎鼎的大師B. K. S. Iyengar。這本書雖是多年前的舊作,但卻是他在驚人之作Light on Yoga及Light on Pranayama等書之後的作品。本書中匯聚大師多年來研究、體會及教學的心得,以散文的方式一篇篇道出他對瑜伽、對身心靈鍛鍊的看法。

你一定好奇,為何這本書要叫「瑜伽之樹」呢?其實大師是有用意的。以下是我摘取本書中點到「瑜伽之樹」的觀念的章節,供大家參考。

種下一顆瑜伽之樹

種一顆樹,你得先堀土,清掉石頭、雜草,翻鬆土壤,然後小心翼翼埋下種子,四周掩上鬆土,這樣種子裂開時才不會讓泥土的重量壓傷。接著細心灌,等待發芽、成長。一、兩天後種子裂開,長出籽苗,籽苗一分為二,很快冒出枝葉。小苗穩定成長。終於枝繁葉茂。

同樣地,真我(True Self)這顆樹也需要細心照顧。體驗過照見靈魂的古聖先哲在瑜伽裡發現了它的種子,這種子含有八部分,將來長大成樹後,就形成瑜伽修行的八個分支。

樹根是持戒(Yama),戒有五種:不傷害、真實、不偷盗、節制、不貪。持戒是守住身體的五種行動器官─手、腳、口、生殖器官和排泄器官。我們的心和知覺器官自然受到行動器官左右,例如某人有害人之心,若行動器官不行動,就害不成人。因此瑜伽行者以控制行動器官為修行之始,所以持戒可說是瑜伽之樹的源頭。

其次是樹幹,與之相應的是內修(Niyama)的原則,也就是純淨、知足、陶鑄(Tapas,很多人譯為苦修,本書譯者作此譯法)、自我研習、敬奉神,這五種內修的原則控制我們的知覺器官:眼、耳、鼻、舌、皮膚。

樹幹上有分枝,或長或短、或橫或豎、或側生或交錯,這些枝椏就是體位法,這些不周的動作使身體的生理功能和瑜伽修行的心理模式產生和諧。

枝椏上長滿了行呼吸作用的葉片,提供能量給整顆樹。樹葉吸取外面的空氣,使之與樹的內在部分連接,因此樹葉對應於呼吸法。呼吸法是一門科學,它連結大宇宙與小宇宙,反之亦然。請留意,當我們的肺倒轉時,就代表樹。呼吸法能促進呼吸系統和循環系統的和諧。

熟練體位法和呼吸法有助於修習者的心不執著於身體的接觸,這自然而然的導致心靈集中與禪定的狀態。所有的枝椏都有樹皮包覆,沒有樹皮保護,就會被蟲蛀蝕。那層保護流動於葉與根之間的能量,所以樹皮對應於收攝,它是感官由皮膚往存在核心的內在之旅。

在這內在之旅中,攜帶能源的樹液就是「心靈集中」。心靈集中是專注,把注意售中於存在核心。 樹液從樹頂連接到樹根。在禪定時,就體驗到這種從外圍到核心的統一感,這時覺察者和被覺察者 合而為一。當一顆樹健康、能量充沛時,自然開花,因此禪定即為瑜伽之樹的花。 最終,花轉變為果實,這就是三摩地。樹的精華在果實,瑜伽修行的精華在三摩地之自由、寧靜、平和、幸福,這時身、心、靈統一,並融入宇宙靈性。」

值得收藏之書

看吧!大師就是大師,他能把大家似懂非懂的八支(Ashtanga)用樹和果實來做比喻,看過這段後,是否對這八支真義有了更深的了解呢?

因為Iyengar大師畢竟在體位法和呼吸法的鑽研多年,因此他的文章和舉例常用我們較能體會的體位法著手。因此,雖然他在說明意識、說明心靈的轉變….這些較形而上的題目時,還是可以說得沒那麼抽象深奧。

也就是說,身為瑜伽愛好,除了「巴坦加里的瑜珈經」這本經典之外,至少還要讀過「瑜伽之樹」。就像前者一樣,我們不見得現在能完全體會大師的用意,但有空把文章重讀再三,必定能慢慢咀嚼出千錘百鍊的字句中的奧義的。

Read more...

2010年3月15日

瑜伽人的生理期

生理期可做瑜伽嗎? 生理期可不可以做瑜伽?這個問題幾乎是所有初學女性會問的問題。自從學了Ayurveda(阿育吠陀,印度古老的養生寶典,像中國的中醫一樣)之後,更證明了東方人的智慧是差不多的,也就是一個問題不會只有一個答案。那就是說,答案因人、因時、因狀況而定。

若是您是很少運動的人,加上長期吹冷氣,手較長時間冰冷的人,會建議您,生理期期間,還是多少要動一動,讓自己流流汗。若真的懶得動,或者很不舒服,可以用泡腳來取代。但請千萬不要窩在家裡什麼都不做,或者只靠止痛藥企圖解決問題。因為各式止痛藥只是治標不治本的東西,過得了一時三刻,但對體質不但沒改善,反而會因藥中的化學成份,帶來不必要的困擾。

還有,如果有上述困擾的朋友,請記得平時就要多運動,散步、爬爬樓梯(上樓)、游泳、打球,當然,做瑜伽是最好的。多做運動能產生正向的熱能,趕走身上的濕、寒,並儲存能量,才是解決生理痛的方法。

若您是經常做運動的人,生理期這幾天,倒不必非要運動或做瑜伽不可。有一位老師說得很好。她說「生理期第一天,我都不做瑜伽,也不做其他粗重的工作,大部份的時間我都唱Mantra或靜坐。」是的,生理期期間是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身體與心理的好時機。透過這個機會,我們可以清楚地知道這個月生活飲食是否正常或較佳、較差?也提醒自己是女性,我們是否真的扮演好女性的角色?是否認同自己的女性角色?還有,我們有沒有好好寵愛自己?

怎麼吃?

所以,當妳是個壓力大的現代人,請在生理期不舒服的那一、二天,給自己放個假。若工作無法請假,在心理上,也好好地愛自己。請注意我們常有錯誤的想法:這段期間我們可以大吃猛吃平時忌口的甜食,好好祭祭自己的五臟廟。我們可以寵愛自己的方式很多,不是只有大吃巧克力和蛋糕而已啊~聽好聽的音樂、重看最愛的DVD、和家人放鬆地慢食…都是很好的選項。

不論是中醫或是印度的Ayurveda系統,都認為女性生理期間所需要的食物是一些比較高能量,甚至有點偏燥的食物。從這個原則來看,巧克力就是個不錯的選擇,但選巧克力也是有學問的。我們常會吃進太多不需要的糖等成份。堅果、葡萄乾、紅豆湯等,都是不錯的選擇。而這幾天吃冷食,尤其是冰咖啡、冰淇淋,更是自找麻煩。

大部份女性在這幾天也會水腫,所以也不建議吃重口味的食物,像麻辣火鍋、醬菜、泡菜、Pizza和過度加工的食物。這些食物會讓我們更腫、更不舒服。可是也不用為了利尿,刻意喝綠茶、吃絲瓜,把自己體質弄得寒,只要注意少吃口味重的食物就好。

可以做倒立嗎?

在瑜伽動作上,有人認為所有的動作都可以做,包括倒立和肩立。有一派說法認為,只要是腳停留在空中一段時間的動作都不宜。後者的說法認為:腳舉高過心臟幾個呼吸,就會讓血往腹腔內的子宮流,對在生理期的女性不好。但前者認為這種說法沒有醫學根據,不足採信。

因為說法完全不同,問過幾個老師,得到的答案也是如此。同好之間,也是分成二派,有人照做倒立不誤,有人完全不做。不過,依據我自己的經驗及其他女性的經驗提供大家參考:通常,在生理期間做肩立或倒立等需要停留一陣子的動作後,當天的流量會銳減,但隔天就會加倍償還,引起一些小困擾。

我有一位好朋友,聽老師說可以做,她在生理期第一天就做倒立,結果當天回家路上腹痛如絞。第二天就完全停止,第三天就來了一缸。她在第四天時跟我提到這件事,我一點也不覺得奇怪,因為我聽到這樣的例子很多,不足為奇。

另外,在生理期前幾天量大時,請各位女性同胞千萬不要提重物。放自己幾天假吧!非要到超市採購,要不請家人朋友幫忙提,再不就晚個三天去買青菜水果等重物。這是婆婆媽媽都這麼說,的確言之有物的原則喔!

但是,還是老話一句,每個人體質不同。別人這樣不表示您也會如此。而且她這次這樣,不表示她兩年後還會如此。所以最重要的還是Follow Your Heart。在了解自己的身體、心理狀況後,負責地為自己做個決定。即使這次結果不理想,但至少也是學個經驗,能讓自己更清楚自身狀況,也是件好事。

Read more...

2010年3月12日

Tapas

梵文Tapas是NIyamas(精進)的第三個特質。它邀請我們進入大部份人都不喜愛,想逃避的空間,也就是不斷地挑戰自己的意思。中譯有人把Tapas稱為「苦修」。它能強化我們的身體、心理、情緒和靈性層面。它包括了:紀律、淨化及簡化。

將我們的意志力放在創造內在之火,來燃燒和淨化外在的毐素,及準備走向轉化之路。經過瑜伽的這個紀律,能將我們的心帶到一個穩定的階段。當我們放下放縱自己的執著後,可以向更多的神性開啟更多。

本週練習:

1. 本週承諾自己每天都要練瑜伽。保持自己在練習中都是專注的。挑一些對你來說很挑戰,而自己一直不想做的動作。比平時的練習還要長半個小時以上。

2. 選擇一天做24小時的禁語。也選一天完全禁食。另外一天完全不買東西和花任何一塊錢。還有一天完全不回覆電子信。注意觀察自己的心,看它是否興起憤怒之感,或是覺得放下那些打擾你的事,反而覺得很清爽?

大師之語:

Tapas就是堅持和紀律。它是我們自我的表現。

Read more...

2010年3月10日

痛到最後就不痛

讓人害怕的一句話,身邊有一些朋友,早年學瑜伽時,經常聽老師講一句話「會痛?要忍下去!痛到最後就不會痛了」老師一邊說,一邊動手壓學生的背,想把對方的上半身壓到大腿上,完成坐姿前彎的動作。結果學生通常覺得老師這種手法太激進,受不了身體與心理的壓力,逃之夭夭,不敢再上瑜伽課了。

聽了好些類似這種的故事,覺得這樣的說法太不可行。因為,如果是劇烈的痛的話,那可能是因姿勢不在順位(Alignment)而引起的不適,硬是堅持下去的話,可能會把自己弄傷。為了一個動作,讓自己肌肉拉傷、或是筋腱扭轉、或是關節受傷,實在是沒有必要的。

說種想法,最近有很大的改變。最大的原因在於我去了一趟內觀中心。

在內觀中心,從早到晚,除了吃飯、睡覺和洗澡,全天都在盤腿靜坐。還沒去之前,一直很擔心自己受傷的膝蓋是否禁得起這種非常密集且強度的坐姿。固然,參加者可選擇坐在椅子上靜坐,但是我知道坐在椅子上和在地上的差別非常大,當然是散盤或者是蓮花盤較佳。因為這樣的坐姿會不舒服,但過一陣子後,這種脹、麻的感覺會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血氣打通的感覺。

因此,為了讓我的傷勢快點好,我採取了以前不敢嚐試的─全程用盤坐的方法來做這種密集的靜坐課程。剛開始當然是痛徹心扉,非常想放棄,但憑著一股信念,忍著痛天天和自己的舊傷磨合。在十天的努力後,果然證實了我原先的想法: 靜坐時的痛楚已不復存在,自己膝傷真的比以前好太多了。

堅持下去

這讓我深刻的體悟到,很多時候,痛,到最後真的就不會痛,那代表身體上的弱點和心理上的恐懼已幾乎不見,不會再被某件事困擾了。

您是否在做某些動作時,會覺得不舒服、不想做呢?我常在班上看到總有一些人很輕易地就放棄自己,不願堅持下去。於是每次做到某個動作,老是有心理障礙,老覺得自己做不來,不想做,想休息。表現在外的,就是班上老有些人會「刻意地」擦汗、喝水、整理頭髮、更有甚者,開始東張西望,觀賞其他同學的努力…。

就拿坐姿前彎這種看來簡單,但做來卻不容易的動作來說,大部份的初學者在做這個拉筋的姿勢會覺得痛若萬分,且又無聊,因此,就很容易藉機打混摸魚,低著頭,弓著背,躲在前面同學身影的背後,希望老師沒看到自己,但事實上,該做到的(後腿肌延展)沒有做,但卻累積一些負面的想法,像是:「這個姿勢真討厭,要停留多久」、「我就是腿筋很緊,拉了就不舒服,為什麼要做這種動作」、「今天很累,下次再用力做好了」等等情緒。

見到同學們碰到自己不喜歡的動作,會自己減速或是踩剎車的情形,我心理不禁會嘆息。因為腿肌很緊,總有一天要拉開來,討厭的動作還是得常常做,所以早晚有一天總會要面對自己的弱點,進而克服它。而且,在體位法上若經常採取迴避、逃跑的策略時,對應到生活上、工作上,是否也有類似的處理態度呢?

堅持,要做對方向

但是,努力咬牙撐下去,請要確定自己的方向沒有錯。若是沒有搞清這樣做對不對,就打落牙和血吞的硬撐,並不是好方法。所以,第一要務就是確認這個動作是符合順位原則的,不會硬做下去害得自己脊椎變形,或是骨盆傾斜,沒有得到動作的好處,反而落得受傷。

至於動作是否正確,就要靠老師指導。若是老師解說是符合人體結構的,那麼耐著性子、不要怕過程的辛苦,這條路走下去就會通往目的地。但若不確定老師這樣說對不對,現在網路這麼發達,可以在網路上詢問更有經驗的人,或自己信得過的朋友,聽聽看他們對這樣的教法有沒有不同意見。

您會問,我學瑜伽不是為了來被折磨的,為何要這樣拚命?是的,沒有錯。我們學瑜伽的初衷不是自虐,因此不要以追求最大的痛苦為目標,我們最大的心願是讓自己的身體與心靈過著輕鬆自在的日子,能想吃什麼就吃什麼、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但要達到這個目標,中間過程有點小小的辛苦:把腿筋拉開,腿肌才能有力地延展;肩膀自由地活動,才能卸下不自覺扛在肩上的重擔….因此,為著甜美的果實,小小的磨難是可以忍受的吧?

在有準備之後,放心地全力以赴,試試看自己的身體和心理在這個過程中,有什麼樣的改變?

Read more...

2010年3月7日

西藏瑜伽

找尋神祕力量的方法!

本週介紹的是大家有聽過,但不太清楚要旨的藏密瑜伽。回溯幾個世前到瑜伽最早先發源的時代,藏密瑜伽代表著Tantra Yoga一個遵守傳統的紀律。Yantra(曼陀羅符號)Yoga與Trul-Khor則是這幾百年被略為修改過的一些支派。

在複雜且隱密的練習之下,以上這兩種瑜伽都包含:動作、呼吸、自我按摩和靜坐。當心跳與呼吸連結時,我們平衡的心識、氣、和意念就能同時達到最高點。以下我們會介紹幾個最基本的練習,只有在許下更高的承諾時,我們才會更深入到複雜而深度的內涵中。

本週練習:

1. 本週,注意自己練習各方面的質量。體驗自己在練習中從開始到結束的各個細節。在每個動作中,留意每個小地方。進入和離開動作時是平緩且順暢的。讓動作與呼吸融為一體,用呼吸來昇華我們的動作。

2. 做「5個西藏瑜伽式」(意者可查five Tibetans)。在做這些動作時,記得結合呼吸、動作來淨化及提升及平衡我們的能量。這5個主要動作包括:蘇菲舞蹈、Tummy Tucks(平躺在地,吐氣時抬頭頭與兩腿)、駝式仰頭(只要跪地,配合吐氣把頭後仰,吸氣時頭往前低下即可)、桌式(兩手撐在臀部後的地上,兩膝彎曲於前,吸氣時抬起臀部往上)、犬式到蛇式(吐氣到犬式,吸氣到蛇式)。

Read more...

2010年3月3日

手抖腳也抖

朋友說「我是用腳在走路啊,為什麼麼連手也會抖呢?」導師就說「那是因為今天運動量已經超過妳能接受的範圍,所以連手也會抖。抖一陣子就好了。」是啊,大概就連續抖幾個小時,手就好了,接下來的就是第二天大腿和臀部的劇痛。

已經很久沒有這樣抖抖抖的經驗了,就在快要忘了它的存在時。

所以,有時候我們在換動作時,配合著小聲的低吟(慘叫)和重重的呼吸聲的。就在那種時刻,我發覺,自己也在微微地發抖。以為是自己體能較差,是個人因素。但在結束後的快樂沖澡時光中,才聽到20出頭歲的同學也在描述做到一半手腳就開始抖了。

不過,人的可塑性很大的。大概就抖那麼一、兩次,接下來就沒什麼感覺了。

愈抖愈進步

為什麼四肢會抖?大家知道,就是沒力才會抖嘛!我聽過一個說法,覺得很好,與各位分享。我們平時神經能負荷的電流有一定的量,當運動量超過平時,肌肉帶的電荷大增,我們原本細弱的電線無法負荷電壓時,電線就發出滋滋的聲音,也就是我們的肌肉會不自覺地抖動,好讓更大量的電流流過。經過多次之後,我們電壓就會往上拉高,也就能承載更大的電流了。

因此,下次當我們手腳在輕顫時,只要自己所有的動作都是正確的,就不要怪罪自己怎麼這麼不中用,而是要高興說自己把能量往上拉升一階,「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鍛鍊體魄,不是嗎?

讓通道順暢

可是我看到很多人因為自己體力不夠(還沒到不支),就開始一路踩煞車,採取保護措施。其實,手抖、腳抖只是一個「訊號」,代表我們的電量已下滑,但我們還有安全存量。而且,除非離終點站還遠得很,不然,能量的補給很快的,實在不必要太擔心。

也就是說,雖然看到自己情不自禁地顫抖時,我們仍舊可以把動作做好,該延展肌肉的,就延展;該收縮的時候就用力。就像「瑜伽經」提到的,我們要訓練自己的意念,讓它為我們所用,而不要讓意念,尤其是負面想法當自己的主人。

下次,手腳再抖時,很開心地看著它們,並留意自己會停在這個階段多久?當我們通過它時,又是一個由內到外全新的自己了。

Read more...

2010年3月1日

Santosa在比較之外

Santosa是Niyama(精進)的第二個特質,也是瑜伽經中很重要的一環。Santosa的中譯意思是「滿足、滿意」,它不是自滿,而是站在一個更高點,讓我們更感恩我們所擁有的。在喚醒Santosa後,我們會經歷心靈的平靜。當我們不去比較別人有什麼、自己有什麼;或是我們曾經擁有什麼:又或者自己希望以後有什麼,我們就是在培養情緒上的平衡,且穩定心智,更能帶來純然的快樂。Santosa是一個有意識的抉擇,放掉一直想要占有的想法,取而代之的是活在當下的愉快。

本週練習:

1. 請在本週遠離各種媒體。不看報章雜誌、不看電視、不聽收音機…。只把自己專注在身邊的人與事上,而不讓人眼花瞭亂的電視節目與廣告上。看看在不受廣告吸引、誘惑的過了幾天後,自己有什麼想法和感覺?

2. 開始寫一個「感恩日記」。每晚在睡前,至少要寫下三件讓你覺得感恩的事。寫得事愈多愈好。

3. 在上瑜伽課時,注意自己是否有和其他同學比較?或者不自覺得與雜誌上看到的「完美姿勢」做比較?或者與過去自己做過同一動作做比較?只要記得,瑜伽就在當下,放下與過去、與未來、與別人的比較,只注意當下自己的呼吸、現在身體的感覺和所在的位置。就只有當下。

大師之語:

Santosa不能被練習。它必須來自內心。我們或多或少有些不滿足。難的就在於我們必須和那種感覺達到合諧平衡。

Read more...

  © Blogger Templates Spain by Ourblogtemplates.com 2008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