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30日

Svadhyaya擦亮你的鏡

本週介紹的是Svadhyaya,它是Niyama(精進)中第四個特質。是透過不斷的練習、觀察與反射來學會自我進修的。傳統上,Svadhyaya是用梵咒來練習、研讀古經文,以及追隨一位老師,他能隨時反射我們的本性,且他能讓我了解大我與靈性自我的目標。

不過,一位這樣能跟在身邊的好老師在現代生活中幾乎是不可得的,因此,我們的人際關係就為我們提供像鏡子一樣,可以讓我們更看清自己的樣貌。事實上,我們每天的生活,只要我們夠仔細去觀照的話,就能提供自己深入覺知之法。當然,我們體位法、呼吸法的練習也是讓我們可以觀照自己身體和心理變化的途徑之一。

本週練習:

1. 本週在練習體位法時,更很留心注意自己每個些微的變化。透過每一個動作來探知精微,也就是說,由身體(外部)來探索每天、每時的變化。深入的觀照會帶領我們走向深化的覺知和感恩中。

2. 若是過去你的瑜伽練習一直集中在體位法的話,現在,加些Tapas(苦修)進來吧。讀些聖經、或薄伽梵歌、或巴坦加里的瑜伽經,或其他靈修的讀物,只讀一小段,並深入去想這段文字如何和我們的生活連結。找出今天這段文字帶給我們深刻的感受吧!

大師之語:

單純的愉悅是內在之旅,也就是這內在之旅才重要。瑜伽可以帶你到那兒去。

Read more...

2010年3月26日

Integral Yoga

本週要介紹的是一個傳承傳統哈達瑜伽精華的派系。

大師沙吉難陀(Swami Satchidananda)這個名字代表「存在、覺知及極樂天堂」之意。他是整體瑜伽(Integral Yoga)的創辦人,他把他的愛與智慧、靈性的洞見與幽默感和美國總統、教宗分享,並因為他參加1960年代在美國興起的伍茲史塔克(Woodstock,美國嬉也時代最具代表性的音樂會)活動,而影響那個世代的人。

他最大的成就是教導他的學生們透過哈達瑜伽、靜坐、梵唱、潔淨法來追求喜樂的人生。大師另一個影響眾人甚巨的是,他以他風趣的和很有魅力的口語表達能力,把印度思想、瑜伽經髓傳承給後代。他最有名的金句是「真理只有一個,但追求真的道途卻有無數個」。沙吉難陀大師在20世紀瑜伽風行之際,已成為一個里程碑。

本週練習:

在本週,想想你的道途是什麼?你想要什麼?什麼是上天給你的恩賜?你可以為你的家人做什麼?為自己、為你的團體、為地球做些什麼?你可以在今天和未來的每一天貢獻什麼給需要你幫助的人?

Read more...

2010年3月22日

Ayurveda

Ayurveda之於印度,就像中醫之於中國一樣。是一套很古老,有傳承,但又有立論基礎的學科(或科學)。而且和中醫很像的是,他們把人看成一個系統,不像西醫,只看個別的問題。每個人有不同的體質,加上不同的飲食習慣,以及迴異的生活方式、運動習性…,造成每個人都是不同的有機體,因此,即使是同一個便祕的困擾,解決方法絕對不只有一個,而是要因人、因時、因地而有不同。

也所以,每次我們在課堂上問老師一個問題,比如:吃素好還是雜食(包括吃暈好)?老師都不會給明確的答覆,因為每個人的體質、需要不同,而且個人的體質一直在變,可能前兩年吃肉好,但今年體質變得要吃素為佳。也因此,很多時候我們被搞得頭昏眼花的,愈弄愈糊塗。

略分為三大類

但是,Ayurveda也不是完全沒有章法的,相反地,它條理分明,才能總結出千變萬化的答案。它先把物質分為五大類:地、水、火、風、空(或稱乙太)。再將這五大類歸類為三個體質(Dosha):風型(Vata)、火型(Pitta)與土型(Kapha)。Vata(風)型的人有創造力、有活力,但一旦能量失衡,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胡思亂想。這類型的人骨小、體形偏瘦,皮膚屬偏乾膚質。

Pitta(火)型的人特質包括熱情、紀律及領導力,但如果能量一失衡,容易急性子及容易激動。皮膚也容易起疹子或其他的狀況。Kapha(土)型的人具有直覺、穩定、耐心,以及仁慈的特性。能量一旦失衡,會變得沒有生氣,甚至懶散。Kapha型的體型屬於強壯結實,皮膚偏油性。

但是,大部份的人都不是絕對的風型、火型或土型,而是二者兼有的體質,比如:風/火型,但風型特質較強,或是火/土型,但土型特質較強。不同的體質,配合天候鎮當然有不同的飲食原則。若要細分起來,會非常的複雜,但一般來說,風型特質強的人,要多吃甜、酸、鹹的口味,多做一些和緩的運動,例如:哈達瑜伽、散步。而火型重的人則多吃甜、苦、澀的食物,運動則以放鬆為主。土型特質強的則多吃辣、苦、澀的口味,也可多做較激烈的運動。

吃什麼變什麼

在這期快結束前,老師問兩眼花花的我們說:Ayurveda上到現在,你們有沒有總結的心得。有一位同學說得非常好,她說,她現在知道,以前最愛吃的東西現在不能再吃了;現在要多吃以前很討厭吃的東西。

乍聽之下,覺得「吃」這件事也變成一種無趣的事情了。愛吃的不成吃,只能吃不愛吃的。但事實上,真的意涵是:過去我們吃太多的食物,會造成我們飲食的不均衡。過去幾乎不沾的東西,是我們最需要的營養。

我們若一直喜歡吃水果、生菜沙拉,長久下來會造成我們太涼性。但若最愛吃澱粉類食物,導致失衡,還會造成水腫,都不是好事。因此,知道自己過去飲食偏好,就要有意識地改正過來,讓我們的身體能回到平衡狀態。

而且,我們的體質不是一成不變的,我的飲食改正一陣子後,體質也會跟著變(就和瑜伽做一陣子以後一樣),所以要時時觀察自己是否從某一型的體質,轉變到另一型,才能隨時調整自己的飲與食,來回歸自我。

聽起來很麻煩,是吧?這就是為什麼現代人只追求一次搞定的事,吃什麼藥丸,或速食。但想想,中國人說,食補重於藥補,真的有它的道理在。我們雖不必一定要靠古人那些繁複的食譜,但至少,了解自己的食物內容,並適時調整,是很重要的。

Read more...

2010年3月20日

必看的好書 瑜伽之樹

很高興最近在書店看到The Tree of Yoga(瑜伽之樹)的中譯本,趕快介紹給大家。一本好書可以一讀再讀,而這本好書就是可以咀嚼再三的好書。尤其適合已學瑜伽一陣子的朋友進修之用。

作者是大名鼎鼎的大師B. K. S. Iyengar。這本書雖是多年前的舊作,但卻是他在驚人之作Light on Yoga及Light on Pranayama等書之後的作品。本書中匯聚大師多年來研究、體會及教學的心得,以散文的方式一篇篇道出他對瑜伽、對身心靈鍛鍊的看法。

你一定好奇,為何這本書要叫「瑜伽之樹」呢?其實大師是有用意的。以下是我摘取本書中點到「瑜伽之樹」的觀念的章節,供大家參考。

種下一顆瑜伽之樹

種一顆樹,你得先堀土,清掉石頭、雜草,翻鬆土壤,然後小心翼翼埋下種子,四周掩上鬆土,這樣種子裂開時才不會讓泥土的重量壓傷。接著細心灌,等待發芽、成長。一、兩天後種子裂開,長出籽苗,籽苗一分為二,很快冒出枝葉。小苗穩定成長。終於枝繁葉茂。

同樣地,真我(True Self)這顆樹也需要細心照顧。體驗過照見靈魂的古聖先哲在瑜伽裡發現了它的種子,這種子含有八部分,將來長大成樹後,就形成瑜伽修行的八個分支。

樹根是持戒(Yama),戒有五種:不傷害、真實、不偷盗、節制、不貪。持戒是守住身體的五種行動器官─手、腳、口、生殖器官和排泄器官。我們的心和知覺器官自然受到行動器官左右,例如某人有害人之心,若行動器官不行動,就害不成人。因此瑜伽行者以控制行動器官為修行之始,所以持戒可說是瑜伽之樹的源頭。

其次是樹幹,與之相應的是內修(Niyama)的原則,也就是純淨、知足、陶鑄(Tapas,很多人譯為苦修,本書譯者作此譯法)、自我研習、敬奉神,這五種內修的原則控制我們的知覺器官:眼、耳、鼻、舌、皮膚。

樹幹上有分枝,或長或短、或橫或豎、或側生或交錯,這些枝椏就是體位法,這些不周的動作使身體的生理功能和瑜伽修行的心理模式產生和諧。

枝椏上長滿了行呼吸作用的葉片,提供能量給整顆樹。樹葉吸取外面的空氣,使之與樹的內在部分連接,因此樹葉對應於呼吸法。呼吸法是一門科學,它連結大宇宙與小宇宙,反之亦然。請留意,當我們的肺倒轉時,就代表樹。呼吸法能促進呼吸系統和循環系統的和諧。

熟練體位法和呼吸法有助於修習者的心不執著於身體的接觸,這自然而然的導致心靈集中與禪定的狀態。所有的枝椏都有樹皮包覆,沒有樹皮保護,就會被蟲蛀蝕。那層保護流動於葉與根之間的能量,所以樹皮對應於收攝,它是感官由皮膚往存在核心的內在之旅。

在這內在之旅中,攜帶能源的樹液就是「心靈集中」。心靈集中是專注,把注意售中於存在核心。 樹液從樹頂連接到樹根。在禪定時,就體驗到這種從外圍到核心的統一感,這時覺察者和被覺察者 合而為一。當一顆樹健康、能量充沛時,自然開花,因此禪定即為瑜伽之樹的花。 最終,花轉變為果實,這就是三摩地。樹的精華在果實,瑜伽修行的精華在三摩地之自由、寧靜、平和、幸福,這時身、心、靈統一,並融入宇宙靈性。」

值得收藏之書

看吧!大師就是大師,他能把大家似懂非懂的八支(Ashtanga)用樹和果實來做比喻,看過這段後,是否對這八支真義有了更深的了解呢?

因為Iyengar大師畢竟在體位法和呼吸法的鑽研多年,因此他的文章和舉例常用我們較能體會的體位法著手。因此,雖然他在說明意識、說明心靈的轉變….這些較形而上的題目時,還是可以說得沒那麼抽象深奧。

也就是說,身為瑜伽愛好,除了「巴坦加里的瑜珈經」這本經典之外,至少還要讀過「瑜伽之樹」。就像前者一樣,我們不見得現在能完全體會大師的用意,但有空把文章重讀再三,必定能慢慢咀嚼出千錘百鍊的字句中的奧義的。

Read more...

2010年3月15日

瑜伽人的生理期

生理期可做瑜伽嗎? 生理期可不可以做瑜伽?這個問題幾乎是所有初學女性會問的問題。自從學了Ayurveda(阿育吠陀,印度古老的養生寶典,像中國的中醫一樣)之後,更證明了東方人的智慧是差不多的,也就是一個問題不會只有一個答案。那就是說,答案因人、因時、因狀況而定。

若是您是很少運動的人,加上長期吹冷氣,手較長時間冰冷的人,會建議您,生理期期間,還是多少要動一動,讓自己流流汗。若真的懶得動,或者很不舒服,可以用泡腳來取代。但請千萬不要窩在家裡什麼都不做,或者只靠止痛藥企圖解決問題。因為各式止痛藥只是治標不治本的東西,過得了一時三刻,但對體質不但沒改善,反而會因藥中的化學成份,帶來不必要的困擾。

還有,如果有上述困擾的朋友,請記得平時就要多運動,散步、爬爬樓梯(上樓)、游泳、打球,當然,做瑜伽是最好的。多做運動能產生正向的熱能,趕走身上的濕、寒,並儲存能量,才是解決生理痛的方法。

若您是經常做運動的人,生理期這幾天,倒不必非要運動或做瑜伽不可。有一位老師說得很好。她說「生理期第一天,我都不做瑜伽,也不做其他粗重的工作,大部份的時間我都唱Mantra或靜坐。」是的,生理期期間是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身體與心理的好時機。透過這個機會,我們可以清楚地知道這個月生活飲食是否正常或較佳、較差?也提醒自己是女性,我們是否真的扮演好女性的角色?是否認同自己的女性角色?還有,我們有沒有好好寵愛自己?

怎麼吃?

所以,當妳是個壓力大的現代人,請在生理期不舒服的那一、二天,給自己放個假。若工作無法請假,在心理上,也好好地愛自己。請注意我們常有錯誤的想法:這段期間我們可以大吃猛吃平時忌口的甜食,好好祭祭自己的五臟廟。我們可以寵愛自己的方式很多,不是只有大吃巧克力和蛋糕而已啊~聽好聽的音樂、重看最愛的DVD、和家人放鬆地慢食…都是很好的選項。

不論是中醫或是印度的Ayurveda系統,都認為女性生理期間所需要的食物是一些比較高能量,甚至有點偏燥的食物。從這個原則來看,巧克力就是個不錯的選擇,但選巧克力也是有學問的。我們常會吃進太多不需要的糖等成份。堅果、葡萄乾、紅豆湯等,都是不錯的選擇。而這幾天吃冷食,尤其是冰咖啡、冰淇淋,更是自找麻煩。

大部份女性在這幾天也會水腫,所以也不建議吃重口味的食物,像麻辣火鍋、醬菜、泡菜、Pizza和過度加工的食物。這些食物會讓我們更腫、更不舒服。可是也不用為了利尿,刻意喝綠茶、吃絲瓜,把自己體質弄得寒,只要注意少吃口味重的食物就好。

可以做倒立嗎?

在瑜伽動作上,有人認為所有的動作都可以做,包括倒立和肩立。有一派說法認為,只要是腳停留在空中一段時間的動作都不宜。後者的說法認為:腳舉高過心臟幾個呼吸,就會讓血往腹腔內的子宮流,對在生理期的女性不好。但前者認為這種說法沒有醫學根據,不足採信。

因為說法完全不同,問過幾個老師,得到的答案也是如此。同好之間,也是分成二派,有人照做倒立不誤,有人完全不做。不過,依據我自己的經驗及其他女性的經驗提供大家參考:通常,在生理期間做肩立或倒立等需要停留一陣子的動作後,當天的流量會銳減,但隔天就會加倍償還,引起一些小困擾。

我有一位好朋友,聽老師說可以做,她在生理期第一天就做倒立,結果當天回家路上腹痛如絞。第二天就完全停止,第三天就來了一缸。她在第四天時跟我提到這件事,我一點也不覺得奇怪,因為我聽到這樣的例子很多,不足為奇。

另外,在生理期前幾天量大時,請各位女性同胞千萬不要提重物。放自己幾天假吧!非要到超市採購,要不請家人朋友幫忙提,再不就晚個三天去買青菜水果等重物。這是婆婆媽媽都這麼說,的確言之有物的原則喔!

但是,還是老話一句,每個人體質不同。別人這樣不表示您也會如此。而且她這次這樣,不表示她兩年後還會如此。所以最重要的還是Follow Your Heart。在了解自己的身體、心理狀況後,負責地為自己做個決定。即使這次結果不理想,但至少也是學個經驗,能讓自己更清楚自身狀況,也是件好事。

Read more...

2010年3月12日

Tapas

梵文Tapas是NIyamas(精進)的第三個特質。它邀請我們進入大部份人都不喜愛,想逃避的空間,也就是不斷地挑戰自己的意思。中譯有人把Tapas稱為「苦修」。它能強化我們的身體、心理、情緒和靈性層面。它包括了:紀律、淨化及簡化。

將我們的意志力放在創造內在之火,來燃燒和淨化外在的毐素,及準備走向轉化之路。經過瑜伽的這個紀律,能將我們的心帶到一個穩定的階段。當我們放下放縱自己的執著後,可以向更多的神性開啟更多。

本週練習:

1. 本週承諾自己每天都要練瑜伽。保持自己在練習中都是專注的。挑一些對你來說很挑戰,而自己一直不想做的動作。比平時的練習還要長半個小時以上。

2. 選擇一天做24小時的禁語。也選一天完全禁食。另外一天完全不買東西和花任何一塊錢。還有一天完全不回覆電子信。注意觀察自己的心,看它是否興起憤怒之感,或是覺得放下那些打擾你的事,反而覺得很清爽?

大師之語:

Tapas就是堅持和紀律。它是我們自我的表現。

Read more...

2010年3月10日

痛到最後就不痛

讓人害怕的一句話,身邊有一些朋友,早年學瑜伽時,經常聽老師講一句話「會痛?要忍下去!痛到最後就不會痛了」老師一邊說,一邊動手壓學生的背,想把對方的上半身壓到大腿上,完成坐姿前彎的動作。結果學生通常覺得老師這種手法太激進,受不了身體與心理的壓力,逃之夭夭,不敢再上瑜伽課了。

聽了好些類似這種的故事,覺得這樣的說法太不可行。因為,如果是劇烈的痛的話,那可能是因姿勢不在順位(Alignment)而引起的不適,硬是堅持下去的話,可能會把自己弄傷。為了一個動作,讓自己肌肉拉傷、或是筋腱扭轉、或是關節受傷,實在是沒有必要的。

說種想法,最近有很大的改變。最大的原因在於我去了一趟內觀中心。

在內觀中心,從早到晚,除了吃飯、睡覺和洗澡,全天都在盤腿靜坐。還沒去之前,一直很擔心自己受傷的膝蓋是否禁得起這種非常密集且強度的坐姿。固然,參加者可選擇坐在椅子上靜坐,但是我知道坐在椅子上和在地上的差別非常大,當然是散盤或者是蓮花盤較佳。因為這樣的坐姿會不舒服,但過一陣子後,這種脹、麻的感覺會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血氣打通的感覺。

因此,為了讓我的傷勢快點好,我採取了以前不敢嚐試的─全程用盤坐的方法來做這種密集的靜坐課程。剛開始當然是痛徹心扉,非常想放棄,但憑著一股信念,忍著痛天天和自己的舊傷磨合。在十天的努力後,果然證實了我原先的想法: 靜坐時的痛楚已不復存在,自己膝傷真的比以前好太多了。

堅持下去

這讓我深刻的體悟到,很多時候,痛,到最後真的就不會痛,那代表身體上的弱點和心理上的恐懼已幾乎不見,不會再被某件事困擾了。

您是否在做某些動作時,會覺得不舒服、不想做呢?我常在班上看到總有一些人很輕易地就放棄自己,不願堅持下去。於是每次做到某個動作,老是有心理障礙,老覺得自己做不來,不想做,想休息。表現在外的,就是班上老有些人會「刻意地」擦汗、喝水、整理頭髮、更有甚者,開始東張西望,觀賞其他同學的努力…。

就拿坐姿前彎這種看來簡單,但做來卻不容易的動作來說,大部份的初學者在做這個拉筋的姿勢會覺得痛若萬分,且又無聊,因此,就很容易藉機打混摸魚,低著頭,弓著背,躲在前面同學身影的背後,希望老師沒看到自己,但事實上,該做到的(後腿肌延展)沒有做,但卻累積一些負面的想法,像是:「這個姿勢真討厭,要停留多久」、「我就是腿筋很緊,拉了就不舒服,為什麼要做這種動作」、「今天很累,下次再用力做好了」等等情緒。

見到同學們碰到自己不喜歡的動作,會自己減速或是踩剎車的情形,我心理不禁會嘆息。因為腿肌很緊,總有一天要拉開來,討厭的動作還是得常常做,所以早晚有一天總會要面對自己的弱點,進而克服它。而且,在體位法上若經常採取迴避、逃跑的策略時,對應到生活上、工作上,是否也有類似的處理態度呢?

堅持,要做對方向

但是,努力咬牙撐下去,請要確定自己的方向沒有錯。若是沒有搞清這樣做對不對,就打落牙和血吞的硬撐,並不是好方法。所以,第一要務就是確認這個動作是符合順位原則的,不會硬做下去害得自己脊椎變形,或是骨盆傾斜,沒有得到動作的好處,反而落得受傷。

至於動作是否正確,就要靠老師指導。若是老師解說是符合人體結構的,那麼耐著性子、不要怕過程的辛苦,這條路走下去就會通往目的地。但若不確定老師這樣說對不對,現在網路這麼發達,可以在網路上詢問更有經驗的人,或自己信得過的朋友,聽聽看他們對這樣的教法有沒有不同意見。

您會問,我學瑜伽不是為了來被折磨的,為何要這樣拚命?是的,沒有錯。我們學瑜伽的初衷不是自虐,因此不要以追求最大的痛苦為目標,我們最大的心願是讓自己的身體與心靈過著輕鬆自在的日子,能想吃什麼就吃什麼、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但要達到這個目標,中間過程有點小小的辛苦:把腿筋拉開,腿肌才能有力地延展;肩膀自由地活動,才能卸下不自覺扛在肩上的重擔….因此,為著甜美的果實,小小的磨難是可以忍受的吧?

在有準備之後,放心地全力以赴,試試看自己的身體和心理在這個過程中,有什麼樣的改變?

Read more...

2010年3月7日

西藏瑜伽

找尋神祕力量的方法!

本週介紹的是大家有聽過,但不太清楚要旨的藏密瑜伽。回溯幾個世前到瑜伽最早先發源的時代,藏密瑜伽代表著Tantra Yoga一個遵守傳統的紀律。Yantra(曼陀羅符號)Yoga與Trul-Khor則是這幾百年被略為修改過的一些支派。

在複雜且隱密的練習之下,以上這兩種瑜伽都包含:動作、呼吸、自我按摩和靜坐。當心跳與呼吸連結時,我們平衡的心識、氣、和意念就能同時達到最高點。以下我們會介紹幾個最基本的練習,只有在許下更高的承諾時,我們才會更深入到複雜而深度的內涵中。

本週練習:

1. 本週,注意自己練習各方面的質量。體驗自己在練習中從開始到結束的各個細節。在每個動作中,留意每個小地方。進入和離開動作時是平緩且順暢的。讓動作與呼吸融為一體,用呼吸來昇華我們的動作。

2. 做「5個西藏瑜伽式」(意者可查five Tibetans)。在做這些動作時,記得結合呼吸、動作來淨化及提升及平衡我們的能量。這5個主要動作包括:蘇菲舞蹈、Tummy Tucks(平躺在地,吐氣時抬頭頭與兩腿)、駝式仰頭(只要跪地,配合吐氣把頭後仰,吸氣時頭往前低下即可)、桌式(兩手撐在臀部後的地上,兩膝彎曲於前,吸氣時抬起臀部往上)、犬式到蛇式(吐氣到犬式,吸氣到蛇式)。

Read more...

2010年3月3日

手抖腳也抖

朋友說「我是用腳在走路啊,為什麼麼連手也會抖呢?」導師就說「那是因為今天運動量已經超過妳能接受的範圍,所以連手也會抖。抖一陣子就好了。」是啊,大概就連續抖幾個小時,手就好了,接下來的就是第二天大腿和臀部的劇痛。

已經很久沒有這樣抖抖抖的經驗了,就在快要忘了它的存在時。

所以,有時候我們在換動作時,配合著小聲的低吟(慘叫)和重重的呼吸聲的。就在那種時刻,我發覺,自己也在微微地發抖。以為是自己體能較差,是個人因素。但在結束後的快樂沖澡時光中,才聽到20出頭歲的同學也在描述做到一半手腳就開始抖了。

不過,人的可塑性很大的。大概就抖那麼一、兩次,接下來就沒什麼感覺了。

愈抖愈進步

為什麼四肢會抖?大家知道,就是沒力才會抖嘛!我聽過一個說法,覺得很好,與各位分享。我們平時神經能負荷的電流有一定的量,當運動量超過平時,肌肉帶的電荷大增,我們原本細弱的電線無法負荷電壓時,電線就發出滋滋的聲音,也就是我們的肌肉會不自覺地抖動,好讓更大量的電流流過。經過多次之後,我們電壓就會往上拉高,也就能承載更大的電流了。

因此,下次當我們手腳在輕顫時,只要自己所有的動作都是正確的,就不要怪罪自己怎麼這麼不中用,而是要高興說自己把能量往上拉升一階,「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鍛鍊體魄,不是嗎?

讓通道順暢

可是我看到很多人因為自己體力不夠(還沒到不支),就開始一路踩煞車,採取保護措施。其實,手抖、腳抖只是一個「訊號」,代表我們的電量已下滑,但我們還有安全存量。而且,除非離終點站還遠得很,不然,能量的補給很快的,實在不必要太擔心。

也就是說,雖然看到自己情不自禁地顫抖時,我們仍舊可以把動作做好,該延展肌肉的,就延展;該收縮的時候就用力。就像「瑜伽經」提到的,我們要訓練自己的意念,讓它為我們所用,而不要讓意念,尤其是負面想法當自己的主人。

下次,手腳再抖時,很開心地看著它們,並留意自己會停在這個階段多久?當我們通過它時,又是一個由內到外全新的自己了。

Read more...

2010年3月1日

Santosa在比較之外

Santosa是Niyama(精進)的第二個特質,也是瑜伽經中很重要的一環。Santosa的中譯意思是「滿足、滿意」,它不是自滿,而是站在一個更高點,讓我們更感恩我們所擁有的。在喚醒Santosa後,我們會經歷心靈的平靜。當我們不去比較別人有什麼、自己有什麼;或是我們曾經擁有什麼:又或者自己希望以後有什麼,我們就是在培養情緒上的平衡,且穩定心智,更能帶來純然的快樂。Santosa是一個有意識的抉擇,放掉一直想要占有的想法,取而代之的是活在當下的愉快。

本週練習:

1. 請在本週遠離各種媒體。不看報章雜誌、不看電視、不聽收音機…。只把自己專注在身邊的人與事上,而不讓人眼花瞭亂的電視節目與廣告上。看看在不受廣告吸引、誘惑的過了幾天後,自己有什麼想法和感覺?

2. 開始寫一個「感恩日記」。每晚在睡前,至少要寫下三件讓你覺得感恩的事。寫得事愈多愈好。

3. 在上瑜伽課時,注意自己是否有和其他同學比較?或者不自覺得與雜誌上看到的「完美姿勢」做比較?或者與過去自己做過同一動作做比較?只要記得,瑜伽就在當下,放下與過去、與未來、與別人的比較,只注意當下自己的呼吸、現在身體的感覺和所在的位置。就只有當下。

大師之語:

Santosa不能被練習。它必須來自內心。我們或多或少有些不滿足。難的就在於我們必須和那種感覺達到合諧平衡。

Read more...

  © Blogger Templates Spain by Ourblogtemplates.com 2008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