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30日

充滿能量的Mudra

僅管各個國家的文化不一樣,各民族各有各的手勢表達。但有一個動作是全球通行的,相信您一定也會,就是雙手在胸前合十,我們也知道這個動作代表給予祝福、問安及謝謝您意思。沒有人教我們手勢,我們自然就會,這就是人和人接觸傳播的力量。

其實,瑜伽有許多Mudra就是這樣千百年流傳下來的。據研究,因為每個手指帶動的能量不一,做出各種不同的手勢能開通不同的電路,因而有不同的意義。

靜坐的手勢

另一個較常被大家引用的手勢就是靜坐時的Mudra。雖然有的人在靜坐時,背部打直,兩腿或盤腿或散盤(重點是讓自己坐得正坐得穩),兩手則輕鬆地垂放在兩膝上。比較講究的人會將食指扣向大拇指,也就是兩隻手指扣成環形,或是掌心向上,也有人掌心向上地置放在膝蓋上。

為什麼要用食指扣在拇指上呢?因為在印度Mudra的意義中,大拇指是大自然、宇宙的意思。食指則是自我,這個動作有「自我向宇宙鞠躬」「向宇宙謙卑」的意義。而扣好手指,掌心向上是Chin Mudra,有「知識」、「清醒」的意思。不過,我也看過有人掌心向下的做Chin Mudra,您可以試試掌心向上較自然或是向下比較順,選一個可以久坐不動的姿勢即可。

也因為靜坐時最好不要因外界分心,在做Mudra時,也以能兩手放鬆地垂放膝上為原則,否則若像圖片中那樣僵直地伸長手臂的話,沒多久就會手酸不適,反而會影響靜坐的品質。

還有,有的人在做某些體位法時,也會用Mudra。最常見的是做樹式時,或在胸前合十(古名叫Anjali Mudra),或合十後將兩手拉高於頭頂。也有人在做兩手打開的開胸時,也會在手上做個Chin Mudra…。

Mudra是什麼?

書上說,Mudra是內心世界的反映,透過手勢不但表示您目前的狀態,更能強化它的效能。比如,透過上面提到的Chin Mudra,別人知道您現在心裡很平靜地在做靜坐。而您本身更藉由這個小動作把雜念都排除掉,心情靜靜地沈澱下來。

除了前面提到的最常見的兩種Mudra,其實還有幾十種手勢,有興趣的人可以到亞馬遜網路書店找和Mudra有關的書目。我在這兒再介紹幾個較常用的Mudra。有一個叫Avahani Mudra的手勢,是把兩掌心朝上並併在一起,放在胸前,小指互碰,而兩手像捧個碗似的,兩隻大拇指則略略向掌心靠過來,其餘手指則伸直。這個動作像是很謹慎地捧著一個碗,代表著感受到對方的好意,或把自己的好意送出給對方。

另一個則是手腕內側互碰,十指像捧著一個球一樣地略彎且朝上,但十指不互碰。這個動作看來像蓮花座,它代表的就是像蓮花一樣純潔。

其實,Mudra不是只有手勢而已,還有一些姿勢。最常見的是兩腳半盤腿坐下,右手在背後扣住左手腕,再前彎把前額放在地上。藉由這個姿勢,右手指尖扣住左手脈博,並壓住下腹,也形成一個特殊的迴路,是個充滿能量的Mudra。

有一些瑜伽的手勢與佛教相通,宗教用手勢的意義也和瑜伽目的相近,所以您會在一些宗教的儀式中看到一些似曾相識的手識,是的,不用懷疑,有些的確是互通的。

還有,每個手指都連結不同的磁場,如果想體會這些非常細微的感覺,您可在靜坐之後,輕輕地用拇指在其他指尖上滑動,細細體會是否真有不同的能量。

Read more...

2008年11月29日

初學者看過來

初學者學瑜伽要注意什麼?要怎樣選老師?我在沒有辦法一一為大家介紹老師或瑜伽教室,覺得很過意不去。但因最近開始在上瑜伽課,發現自己做瑜伽和教瑜伽很不一樣,有一些初學者共通的狀況或困擾,這裡大綱式地分析一下,希望對初學者有點小幫助。

放輕鬆的做吧

A. 初學者經常會肩頸緊張。不論在做伸展、轉腰、平衡或是前彎的動作,大概九成以上的人都會不由自主地把肩聳起來,造成肩頸附近的肌肉緊張。如果您也有相同的狀況,請您一定要在心中默念「把肩上的重擔放下來,一切放鬆」不但把肩放下,也要把脖子拉長、胸腔打開來。因為聳著肩做動作,不但對那個動作沒有幫助,不會做得更好,反而適得其反;更慘的是,我們每天有形的、無形的在肩上負荷著很多重擔,做瑜伽是要把這些壓力卸下來,但不是要讓肩頸僵硬惡化的。若是一直緊張地拱著背、聳著肩,一堂瑜伽課下來,您可能會覺得脖子比之前還要更硬。

B. 請注意腳的重心。您在看這篇文章的同時,請您翻起您的兩腳鞋跟,查看一下兩腳鞋跟是否有一隻磨損得較嚴重,另一隻好一點點?是否鞋跟的外側磨得較多,內側還好?若您不是穿新鞋,這個小小的檢查動作會讓您了解自己平時站立、走路的重量是否平均?瑜伽和彼拉提斯不一樣之一是:瑜伽站立時一定十指朝前,同時使用大腿內側和外側的肌肉。也就是說,重心是落在身體內側的。還有,在做站立前彎、肩立等動作時,請儘量讓臀部與腳板呈一直線,不要讓重心移到體外,造成膝蓋過度使用而受傷。

C. 脊椎要維持自然直立的,且是向上延伸的能量。做任何動作時,請用您的心注意一下脊椎有沒有外推造成臀部外翹,或是脊椎拱起像貓背一般?就像之前說過的,做瑜伽的目的之一是希望透過動作來矯正平時沒有注意的結構問題,透過不斷自我檢視和自我對話,提醒自己保持脊椎的正常位置,千萬不要貪急,想做更多一點,反而把我們身體最重要的線條破壞了。


D. 請記得呼吸。初學者的緊張除了反映在聳肩上,還有就是偶而會忘了呼吸。有人或許會覺得驚訝,呼吸是人的本能,怎麼可能「忘記」換氣呢?會的。當人在緊張時,偶而會不自覺得的憋氣。請隨時提醒自己要呼吸,在做困難度較高的動作時更要告訴自己要換氣。不然憋氣憋得面紅耳赤,動作做不好,更有缺氧的可能呢!

E. 收腹夾臀。在我的記憶中,好像沒有哪一個動作是鬆著腹部與臀部做的。換言之,瑜伽所有的體位法都是收腹夾臀的。收腹夾臀的好處很多,首先,可以訓練我們的腹肌和臀肌,使這些肌肉更結實,該平的平,該俏的俏。更重要的是,收腹夾臀可以保護我們的下背部,當我們在做一些動作(例如:後仰)時不易受傷。還有,像做樹式等平衡動作時,在地面的下腳踩穩,收腹夾臀才能保持重心平衡不會左搖右晃。有的動作的感覺不明顯,但有的就能明確感覺到有沒有收腹差別很大,在做向下看的狗、前彎或是扭轉等動作時,如果挺著個肚皮,是很難有深度按摩腹腔的效果的。所以在做這些動作時,請想像「吐氣時把肚臍塞到脊椎」的畫面。

以上這些都是老生常談,但一再提及,就是希望初學者不論在何處學瑜伽,不管您的老師有沒有時時耳提面命,您都要一再自我對話,把「開胸鬆肩、兩腳重心平衡、背脊自然挺直、換氣、收腹夾臀」這些口訣牢記在心,都可套用在任何體位法來做。不要急,一次進度一點,過了三個月就能發現「輕舟已過萬重山」。

Read more...

2008年11月27日

瑜伽可增強性能力嗎

西藏《欲經》也算是瑜伽的一種嗎?因為內容描述相當細膩的性愛情節,曾經被列為禁書多年的西藏《欲經》,火紅程度之所以比許多印度經典的更熱烈,原因在於《欲經》的核心精神,即是以重視男女平等、強化肉體歡愉的能量、開放心靈內觀狀態的“愛之倫理”,如此的核心概念,也正是性愛瑜伽的目的。此外,《欲經》還將性愛狂喜,當作進入靈性道路之門的道路;姑且不論雙人性愛修襌是否真能引人入道,但對於想要增強親密行為、或性愛刺激的人,還真是大有幫助。

印度人的性愛——一邊做愛一邊練瑜珈印度其實也是個領性文化之先的國家。西元前5世紀左右,在印度人當中接吻就已經很普遍了。一位古代印度人在其所著的《愛情格言》一書中,詳細地描述了用嘴吻的技巧。西元2世紀至8世紀,到中國來的印度僧人就常傳授來自印度的房中術給中國人。在講究做愛藝術的印度,情欲的痕跡可以算是女人最好的裝飾,勝過化妝或者飾品。比如印度女人在眉心點上朱砂,據說就是吻痕的模仿。和中國古時的性姿勢中女人總處於較卑微的地位不一樣,在印度式的性愛中,兩性則一直處於平等的位置。印度人認為女性在上位,是一種非常虔誠的姿勢。印度宗教裏做愛姿勢常是虔誠的宗教儀式,甚至還包括了冥思、瑜伽等的活動,以避免男性太早射精。
  
印度性史印度的做愛姿勢裏,被公認最值得學習的是“立姿”。具體說來,女人站立往後仰,並用手臂攀住腿部,然後男人從前方進入;但是身體不夠柔軟的女人不要輕易嘗試,難度幾乎和瑜伽動作有一拼。還有一種體位,女人一腳站立,另外一隻腳盤到腰間。這種姿勢據說是印度神廟裏的女孩從小接受訓練才能做得到,沒受過訓練的也最好不要輕易嘗試。
  
向印度人學什麼?瑜伽大師不忘把做愛和瑜伽聯繫在一起:做愛時,深呼吸!儘量讓自己的呼吸深長、緩慢。當你的呼吸又短又淺時,你的身體會很緊張,刺激增大,壓力也隨之產生。怎麼能稱得上性愛的享受呢?所以,做愛時,深呼吸。不知道在現在的印度人中,還有多少能同時做愛又做瑜珈。

 

Read more...

2008年11月24日

回到平衡的身心

您心中的瑜伽是什麼樣貌呢?我知道很多人還是把瑜伽當成一種運動,做瑜伽要有運動的感覺,就是做的時候有流汗,做完後有被操到的感覺,這樣才覺得會爽。如果,今天瑜伽老師沒有讓學員流到汗,很多學員會認為沒有達到效果吧?我想,這是為什麼「熱」瑜伽來香港不到一年,能讓人趨之若鶩的原因吧?

但是,您有沒有想過,若是今天心情不好,或是身體不太舒服,要做什麼瑜伽比較好呢?

在國外,有所謂的Restoration Yoga,也就是透過瑜伽體位法的方式,讓人達到放鬆、舒展的目的。在國內,我知道也有人在教類似的瑜伽,它是結合精油、按摩的方式,達到相同的目的。不過,今天我先不討論這種整合式的調理方式,只集中在瑜伽的不同Solution上。

心情亂、憂鬱時怎麼辦?

如果一個人心情不佳、心裡亂糟糟的,怎麼辦呢?有人會認為,用靜坐來排除心中的雜念和負面訊息會有幫助。可是,專家發現,對一個心情低落或充滿負面能量的人來說,要他靜下來,心裡完全放空,不去想困擾他的事情,除非他的道行很高,一般人是做不到的。讓他獨處或靜下來,只會讓負面情緒更高張。因此,這個時候與其要心情不佳的人靜坐、練呼吸法,不如讓他多動,一直運動可以讓他沒有時間思考,等到停下來時,他已筋疲力竭了,沒有太多心思去想挫折或是不滿就入睡,有什麼事就等明天再說吧!

而做運動要做什麼好呢?以我的經驗,若是心中充滿很多負面能量,例如:憤怒、不滿、忌恨、挫折…等,做些發洩式的運動較佳。有的人會去打沙包、做Bodycombat、打球、跑步、舉重等。在瑜伽上,我建議可以做些運動量較大的,比如:Power yoga

保溫、放鬆和適度的運動

Ashtanga Yoga等,讓情緒雜質隨著汗一起排掉。不過,若是情緒不振、說不出原因悶悶的,或能量不佳體力不濟時,屬於憂鬱型的,可能比較適合用讓身心回恢平靜的Restoration Yoga較佳。以瑜伽的體位法來說,除了一些基本的暖身動作外,不做一些太大的動作,接下來就使用一些輔助工具,最常用的是大型抱枕、毯子等,讓自己保溫、放鬆肌肉和情緒。

Read more...

頭要怎麼擺

這次不是要和大家討論脖子的美觀問題,而是談談在做體位法時,頭要怎麼擺?


這個問題有點奇怪。頭要怎麼擺?不就擺在脖子上就好嗎?可是就我多年的經驗,真的知道如何搞定頭和脖子的學生,還真不多。


在正確的站姿中,我們的頭和脖子應放在身體的中心線上。從正面看是如此,從側面看,也當如是。


有很多人會習慣性地偏頭,如果長期性地頭往右斜方傾,會造成右頸比較短、左頸長,且右頸肌肉長期收縮、左側頸的肌肉較長。還有,這個姿勢還會壓迫到瑜伽很重視右脈,影響左右脈的平衡,也使得右脈較不暢通。朝右偏的頭會讓右肩承受較大的壓力,也會造成右肩緊張,甚至是長期右肩不適和頭痛,都是因為自己不留意的小動作造成的。


還有,有的人習慣會推出下巴,也就是讓脖子略朝前推。我常做一個誇張的比喻說這是「禿鷹」姿勢。從側面看,這種下巴推出的姿勢,加上駝背,像不像隻禿鷹呢??


相反的說,當然會有人緊收下巴,好像下巴直接黏在脖子上。不過,這種例子很 少見就是了。


好啦,連個簡單的站,頭都不好擺,那麼在瑜伽動作中,就可見有各式各樣姿勢出現。


最常見的是,學生在地上找錢的姿勢。不論做什麼動作,眼睛都低垂的不敢往前看。小小的眼神聚焦的位置,當然就會影響到頭與頸的姿勢。


我常舉例,一個頭的重量是3~5公斤,它在細細的脖子上,有點像是長長的釣魚杆上綁一個大石頭,如果大石頭長期往前垂吊著,釣魚杆就會承受過大的壓力而變形。若是不把頭擺在該有的位置,就像是一直垂吊在釣杆前的石塊,久了會出狀況的喔~~


各位一定會問,瑜伽的動作很多,有前彎、後仰、側拉、扭轉….有沒有什麼通則來保護自己脆弱的頸部呢??


很簡單。各位只要記得「沒皺紋」的原則即可。所謂「沒皺紋」指的不單是頸後,同時也要觀察前頸項。


比方說,在做駝式時,我們常因不注意,或以為頭要後仰才對,所以以「折脖子」的方式來做這個動作。請各位記得,瑜伽動作中,在頸椎的部份,都不是用「折」的方式來練習,而是「延展」的觀念。從我們的胸椎延展到頭,因此,會有一個自然的弧線,而不是銳角的角度。


以駝式為例,若是您刻意折頸部,後頸必要出現深深的「皺紋」,也就是說,這個姿勢中,頸部的壓力全在那個折痕的位置上。要讓頸部放鬆、回復到沒有皺折的位置,才是適當的。


您或許會問:我怎知自己後頸有無折痕?除了對自己的感覺之外,很簡單,您可鬆開一隻手,摸摸看後頸便知。等到正確的姿勢做熟了,您就會知道所謂「折脖子」是多麼不舒服的滋味了。


在做前彎類動作時,九成的學員都會用力把頭往腳的方向帶,大部份人的頭都是垂吊著的。這時,要知道自己頸部位置對不對,用一隻手摸摸您的前頸項,若是發現喉嚨附近出現很多皺折,就知道頸部位置不正了。


有了這個觀念後,在您下次做三角式、半月式時,請留意看看自己頸部。或許您的頭不見得要完全轉向朝向空中的手。因為,每個人頸椎的位置已經略有不同,或許轉頭朝上會給您頸部帶來很大的壓力,那就應該按自己身體的需要來擺置頭與頸才對。


還有一些細節,必須要在練習中觀察,用文字不易描述。但大方向對了,細節就不難掌握了。


祝各位練習愉快。

Read more...

2008年11月19日

讓靜坐來幫忙

體位法的目的

老師問「我們為什麼要做體位法?」同學們踴躍回答說:為了讓身體更健康、為了讓精神更好、為了體驗自我、為了…。

老師說,答案很簡單,你們想複雜了。瑜伽人練體位法只為了坐得更好。大家都很狐疑,坐得好不是很簡單嗎?為什麼要練那麼多難得要死的動作?老師接著說,坐得正看來簡單,我們不論站坐行臥都能保持輕鬆自在,就不容易了。

體位法(Asana)古意為「坐的姿勢」或「座」,在帕坦伽俐的八支功法瑜伽中,asana排名第三位,修習此法的次序是:在基本的端正品格之後,就是體位法、呼吸法和靜坐了。練體位法讓自己坐的輕鬆自在,接下來就要進入較深奧的呼吸法與靜坐的練習了。可見體位法的練習只是靜坐的起步。

為了讓自己進入深層的放鬆和更好的靈修層次,靜坐是必須的。那我們能不能跳過體位法,只求每天靜坐養心呢?這也可以,只是,仔細觀察西藏很多高僧,他們兩腳外八且佝僂、緩慢的走路姿勢,會發現,每天長時間的靜坐固然是很好的靈魂活動,但缺乏身體的活動,加上長期盤腿而坐的固定姿勢,讓他們的骨盤嚴重外翻,兩腿也跟著外轉,腿肌欠缺訓練而無力…。

因此,在瑜伽的世界中,一直強調平衡的重要性。要動如猛虎、靜如處子。

靜坐的確能強化我們體位法

在訓練班上,有個日本女同學,她肌肉強勁有力、柔軟度特好,不論任何再難的動作,都難不倒她。她曾在印度、泰國等地修習不同派別的瑜伽。問她她最印象深刻的練習經驗,她方回答是禪修。她曾參加類似我們法鼓山的「禪七」的課程,只是時間更長,為期十天。每天清晨即起,開始早課,一直靜坐,靜坐、靜坐還是靜坐。一整天除了最少量的吃喝如廁和少量的睡眠外,只有靜坐,沒有別的。

這在一般人眼中,簡直是個不可能的任務。一個年輕力壯的人坐在那兒什麼也不動,連續十個整天,每分每秒,時間要怎麼才能挨得過去呢?她說,剛開始真的很難,但是時間一久,她自然地往內心深層裡去,從小的記憶一一在她眼前播映出來,有一些以前從來沒想過的問題,在靜坐時都得到答案,也得到很大的開啟。因此她常坐得淚流滿面,欲罷不能。所以十天下來,她得到的比做體位法還多。難怪我從她的體位法中,看到很大的堅持、毅力和深度。

定住的方法

我們一般練瑜伽,很少會觸及這麼長時間的靜坐經驗的。因為,不要說一整天,就是三十分鐘的靜坐,對一般忙碌的現代人都十分難得,能靜下來的人更在少數,因此那位日本同學的經驗,不是每個人都會體驗的到。可是,每天短短的靜坐中,要怎樣才能坐得自在不亂漂浮呢?

有幾個方法提供給各位:可以在心中默念唱頌(Mantra) 。吸氣時心中默想SO,吐氣時則默念HAM,也就是SO-HAM的唱頌練習。這是最簡單的唱頌,但卻十分有效,可以把自己亂飛的思緒鎖在呼吸之間。再不,有的人把思緒定在身體的某個特別的部位,如:鼻尖或眉心或心臟旁的第三脈輪。

再不,可以試著在昏暗的房間中,點上小燭光,距自己有二個手臂的距離遠。眼睛略睜直視看著燭光,雖是看著它。但心裡不想任何事,眼睛儘量不要眨。直到眼睛受不了開始流眼油時,緩緩地把眼闔上,這時燭光的影像仍會在心中,就這樣靜靜地用心看著燭火…。

科學家曾針對三組人做實驗,每組隨機抽出不同年紀性別和職業的十個人,每天練習相同的時間,一組人在靜坐時心中唸唱頌OM;另組則把思緒集中在眉心(第三隻眼);第三組則做直視燭光的練習。在幾週後科學家針對這三組人做腦波觀察,看哪組人的腦波最快進入φ波。結果,您猜是哪組人的表現最好?

答案是第三組看燭光的人腦波最佳。信不信由您。您可以自己親身體會,或許會有不同的經驗。

Read more...

2008年11月14日

盤腿的優缺點

常有人問我,靜坐一定要盤腿嗎?不能盤腿怎麼辦?


那就是,靜坐不一定要盤腿。只是,盤腿的「效果」比較好,不代表盤腿就能進入比較好的狀態,無法盤腿就「靜不下來」。


可是,為什麼印度的瑜伽也好,中國的打禪也好,好像都得要盤腿。為什麼要盤腿?盤腿有什麼好處?


其實,在談盤腿的好處前,我先講一個大家之前都沒提到的文化背景,那就是:古時候人們並沒有椅子可坐,因此,唯一的方法就是席地而坐。在中國,椅子等家俱的出現,大概是在唐、宋之後了。也就是,中國人有椅子可坐,也不過是一千年左右的時間。我相信印度人雖然也很聰明,但有椅子的年代應不會比中國早更多。


既然古人只能席地而坐,怎麼坐才坐得好呢?在所有的散盤、單腿盤、跪坐….等各式坐姿中,能讓人坐得久,又坐得穩、坐得不累的,要算蓮花盤了。這也是為何古時打坐都採用這種姿勢的原因。


倒底蓮花盤或我們一般通稱的盤腿,有何好處呢??


盤腿可以改善腿部、踝部、髖關節的柔韌性,使兩腿、下背、殿部肌肉和軟組織變得柔軟、延展性更好,有利於預防和治療下半身的關節痛。另外,盤腿能讓血液暫時無法進入兩腿,可以放慢下半身的血液循環,也就是說,心臟做一樣的事,但是血循的迴路變短一半了,等於增加了上半身的血液循環的效能,尤其是是胸腔和腦部的血流量會明顯改善。所以,氣與血就會很自然地在上半身循環,有改善和修護身體器官、組織的功效。這也是為何小說中的武林高手練功的方式是盤坐,而不一定是練刀、練劍了。


很奇怪的是,採用這個看來「痛苦」的姿勢,卻能使呼吸系統順暢,心跳變慢,人更容易進入平靜的狀態。


在最近很紅的新書「筋長一寸,延壽十年」中曾提到「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每年有近萬名患有各種疾病的人就診,醫生除了給病人用藥外,還經常教他們如何盤腿打坐,以消除精神上的壓力、增強體質。在日本,許多地方興起做「一日尼姑」的健身潮流,女性健身者到一家寺廟盤腿打坐,齋戒清心,不僅可以消除壓力和煩惱,還可以鍛煉身體。
盤腿而坐,可以說是一種坐位拉筋。無論是佛家,還是道家,都倡導這種坐位拉筋方式。這是一種安全的、經過數千年實踐檢驗的坐位拉筋法。」


不過,也不是每個人目前都能盤腿的。因為我們習於坐椅子,髖關節都較緊,加上缺乏運動,沒有經過練習,幾乎少有人能馬上盤腿的。尤其,膝蓋、腳踝受過傷的人,更要小心為之。


能否盤腿跟體型也有關係。一般而言,瘦子容易做得到,愈胖的人,或應該說大腿愈粗壯者,愈不易盤腿。當然,長腿短也比較占優勢啦~~


不管自己的腿長、腿短,或是腰粗、腰細,想要讓自己能輕鬆「上坐」最好先練習把上述的幾個部位:大腿前、後側、臀部和下背部的肌肉群和筋腱,好好延展開來,在瑜伽動作中,前彎類的動作和坐姿兩腿張開的動作,都是為練習盤腿的事前準備動作。


即使您已經輕易盤腿了,還有幾點要留意的。首先,左腿、右腿最好能交叉練習。也就是不要讓自己維持同一腿在上的固定姿勢。這樣盤久了,一腿會比較鬆,一腿明顯的會緊多了,而且骨盆容易歪斜喔~


還有,在盤腿把單腳的腳跟掛在另一腿的大腿上,請儘量掛得深一點。也就是讓一腳的腳跟能愈接近髖關節愈好。如此,整個腳踝可以完全置於大腿之上,不會旋空,盤坐時間久,腳踝仍是安全被支撐的。


久盤之後,解開雙腿時,請千萬小心。因為此時氣血已脹,腳也麻木,所以要很謹慎地移動姿勢。而平時還是要做一些腿部動作,像前彎練習,確保自己不會因習於久盤造成髖骨、大腿骨和膝關節的變形喔~~

Read more...

2008年11月12日

面對 接受 克服

瑜伽的態度

我們常說「要與自己的缺點共處」,更有很多人說當發見問題時,要學著「接受它、面對它、克服它」。在瑜伽的訓練中,更是時時刻刻咀嚼這句話的深意。對自己在體位法、呼吸法和靜坐頗有點小心得了,覺得這次去上課主要在於學習上課技巧和調整姿勢的重點。可是一開始就發現我錯了,而且錯得很離譜。

瑜伽沒有男女之分

除了生理結構不同,女性有生理期的困擾外,以體位法來說,瑜伽練習者幾乎沒有男女之別。也就是女人和男人一樣強壯;男人和女人一樣柔軟。女人像男人般做伏地挺身、做兩臂倒立(Hand Stand)做各種需要用到多處肌肉的動作。男人也像女人般,把兩腳掛在脖子上互扣、劈腿…。這種情形讓我嘆為觀止,也開始為自己的表現不滿意。

首先,我雖然柔軟度很好,但是肌力卻嫌不足,尤其是臂力不足。做鱷魚(Chaturanga)式時非常吃力,在一堂兩小時課幾十次鱷魚式的練習下來,起初可以免強做幾個標準動作,但後來就開始走樣。老師在第一堂課就發現我這個弱點,別人已經做到下一個動作時,老師還站在我的手邊,要我再做一次我最手軟的鱷魚式,結果讓我愈來愈怕,愈來愈沒力。

第一天結束後,心裡的挫折無人能比。覺得自己很無能,很遜。全班同學都會做的動作,只有我一個人做不起來。接下來幾天,老師每次舉例說肌力不足,就以我為例,讓我真想去撞牆。直問自己真有那麼糟嗎?我能輕鬆的做二十個伏地挺身,但標準的鱷魚式沒做幾次就不行了,在這個問題並不明顯,到了國外和吃漢堡牛排長大的英美澳同學一比,我就成了弱雞。

可是,我最擅長的柔軟度上面,老師反而不讓我做太多。老師認為,瑜伽追求的是平衡,我已經有很好的柔軟度,但肌力明顯不足,就應該多練肌力,尤其是臂肌,而少做折來折去的柔軟度訓練。因此,當同學在練前彎、劈腿這些對我來說很簡單的動作時,老師不但不讓我做,更讓我做些難度很高的肌力訓練替代式。對我而言,那些都是老師針對我而來的折磨,我只有接受它,這就是我花那麼多代價去學的目的,不是嗎?

大家都有弱點要克服

在我們的體位法課程中,有一個重要的部份是「自我訓練」。每個同學都要擬出一套讓自己更好的訓練計畫。並在課上與老師討論,在老師認為方向沒錯後,接下來的自我訓練課就專做這些重點。

我才發現,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缺點(之前一直悶著頭苦練,沒有注意其他同學的動作)。班上有鐵人三項的能手,所以髖關節和大腿很緊,腹肌肌力也不足。也有芭蕾好手,骨盆外翻使得很多動作只能做一半。也有肩膀受過傷、下背受傷的同學,他們很多動作做不標準。就拿我最弱的臂肌,也有幾個人和我同病相憐的。

不過,大家都很認真的設計一套「自虐」計畫。有的體位法老師還覺得不夠,要求我們對自己更嚴格點。因此,自我訓練的體位法一開始,大家都專挑自己最怕、最討厭的動作做,做得人人咬牙切齒,可是卻也坦然面對。

經過這些殘酷且痛苦的自我要求過程後,每個人都改進很多。以我來說,因為練得過頭,我在第三週末時就拉傷胸肌,影響日後的練習,我在做臂肌動作時就更小心。但是,鱷魚式仍舊是我挑戰的重點,但我已不再害怕了。

您在做瑜伽體位法、調習法(Pranayama)或靜坐時,有什麼黑暗、害怕的角落時, 不要害怕,和您的老師討論討論,如何擬定計畫改進它,不要只留在最拿手的領域裡,那就無法體會瑜伽也能讓人痛苦的成長了。

Read more...

2008年11月4日

調整姿勢的絕竅

是否要調整姿勢

瑜伽是以傳統的哈達(Hatha)瑜伽為主,所以向來不太用瑜伽帶等工具來做體位法,在教學上,老師也比較少為學員調整姿勢。因此到國外上課時,外國老師非常習慣用輔助工具,在調整姿勢上的動作也很多。

有幾次和同好聊到要不要為學員調整姿勢,要怎麼調整的話題,有的人認為,對初學者來說,肌力和柔軟度還沒開發出來,不能要求太多。只要他們能跟得上動作,不要做得太離譜,就不用為他們調整,因為日子久了,學生可以慢慢體會並做到的。

但是,有的同好則持不同看法。一位受過完整體適能訓練的老師認為,香港很多瑜伽老師本身的素養不夠,所以比較沒有自信為學員調整體位。所謂的專業素養不夠,指的是很多老師沒有上過人體結構、體適能方面的課,憑著自己多年的瑜伽經驗,就開始教學生涯,因此在為學員調整姿勢上,常用自己的經驗法則,而不是以人體構造學理出發,產生不少問題。再不,有的老師乾脆只教動作,不去碰學員身體,希望不要造成後遺症。

我認為,調整姿勢的重點有二個:避免學員一再重複可能會引發傷害的動作,透過調整來明確告知正確的動作。再者,讓進階的學員透過調整可以做到更深入的感覺。我很喜歡老師來調整我的動作,指出哪兒沒注意到,或是做得不夠。可是,就像會開車的人怕碰到不守交通規則的駕駛一樣,會很怕遇到愈調愈偏離的老師,那時我會請他乾脆不要理我好了。

調整的原則

上課時,同學間彼此捉對學習,一會兒我當老師,一會兒我當學生,每次都換搭檔,大部份常見的疑難雜症都遇到了。

老師教我們調整學員體位的原則很簡單,就是依著身體能量流動的方向為綱領,不要阻礙能量的方向。舉例來說,在學員前彎動作很明顯地駝背時,千萬不要從凸起的背脊上壓下去,這會造成不適或傷害。而應該是讓學員先挺直背(用力在前胸或後背指出應挺直的部位),再用手由胸椎中段往上方的方向沿著脊椎往上推去。更重要的是要適可而止。

另一個重點是要注意保持學員的平衡力量,尤其在做一些下彎或前彎的動作時,不要突然給對方一個方向的力量,使他站不穩,或是在調整後要離開時,突然撒手,都會讓學員不知所措。最好的方法是運用兩種不同方向的力量,幫學員穩住,比如,在調整學員躺式單腳上拉時,一手按住在地面的大腿,再用另一手或是肩膀去幫忙抬高另一隻腳。要離開時,按在地面腳的手最後離開,以免在地面的腳會因頓失援手反而上彈而受傷。

徒手調整外,老師可以用的工具很多,還有自己的胸部、肩膀、腿部等部位,幫助學生固定,或給適度的壓力。更可以用瑜伽帶、毛毯等輔助工具。至於要怎麼調整,要注意不能違逆肌肉與骨骼運動的方向,這得靠專業訓練來累積,另一個就是點靠經驗,很快地判斷什麼方法、什麼工具最適合學員。

信任才是關鍵

除了專業和經驗外,老師一再強調:調整時要不斷和學員溝通,取得對方的信任,才能進一步為他調整姿勢。如果對方太緊張或是個人因素不願讓人觸碰身體,或是怎麼做都不動如山,就千萬不能勉強。畢竟,老師為學員調整姿勢的出發點是為他好,若學員不想在這個階段被碰觸,一定有他的原因,勉而為之反而壞事。

被調整者在一開始一定會有點抗拒,因為他不知道老師倒底要把他怎麼了,因此運用手勢、語言讓對方了解怎麼做,才能配合。還有,老師要注意每個人的差異,有人身體較僵硬,就不能硬要他們做到別人也能做到的程度,經驗之外,不斷詢問是否還可以繼續,也是贏得信任的方法之一。

不過,對於初學者,通常只注意動作正確性,比較不會為學員做深度調整,以免揠苗助長了。

Read more...

2008年11月1日

Moola Bandha

講到Bundha,我想知道這個名詞的人不多,但我若說「鎖印」或是「結印」,可能聽過的人會多一些吧?今天,我想和大家談談一個較幽微,比較難體會的部位─Moola Bandha。

瑜伽認為人體有三個結印,分別位在喉嚨的Jalandhara Bandha,在肚臍的Uddiyana Bandha和在生殖器附近的Moola Bandha。這三大結印各自聚集不同的能量,瑜伽有很多體位法就利用開或是關這些Bandha的方式,來開發這些區域的能量。

Moola Bandha在何處呢?書上說,男性與女性的位置有點不同,主要的原因是因性別不同,生殖器官的結構各異,也影響到這個結印的位置。基本上,Moola Bandha就在骨盆中,以女性來說,就在卵巢附近;男性則在睪丸往體內幾吋之處。也就是說,從身體剖面來看,不論男女,這個結印就在肚臍以下,身體中心線接近生殖器的地方。


Moola Bandha要怎樣運動

若是學過太極的朋友一定會想到,中國氣功中經常提到「提肛」的動作。是的,Moola Bandha的位置的確離肛門不遠,要運動這個結印的方式與提肛也頗為類似。也就是將肚臍與底輪中間的底部肌肉,先向身體中央線集中,再向上提高。這是一個很微細的小動作,從外表幾乎看不出肌肉運動的方向,只有微小到自己能感覺到而已,因此不要說初學者很難體會得到,即使是學了多年瑜伽者,也很難真正體會是否做得正確。

老師常在調氣法(Pranayama)和體位法中,一直強調pulling your Moola Bandha。要了解如何啟動這個結印是需要多年的練習,所以急不得的。若要一步步學著上手,對初學者來說,就先從收腹開始。因為把腹部這塊大塊肌肉集中收緊時,可以間接拉到Moola Bandha這個很微細的小地方。

至於在調氣時,則在吸氣時拉高這個結印,吐氣時緩緩放下來。若是上半身沒有挺直,Moola Bandha的位置就會跑掉,就運動不到這個部位了。

運動Moola Bandha的好處

為什麼我們要練習集中和拉高這個結印呢?首先,它能夠很直接地釋放出生殖器官的能量,讓這個區域活化起來。對消化系統的通暢也有不錯的效用,便祕者或許可試試這個方法。還有,它不只是影響身體層面,這個細微的小部位還與我們的大腦與情緒相連,若是心情沮喪時,規律地運Bandha,能有點改善的。

換言之,運動Moola Bandha的影響層面,可提升到精神領域,但也可停留在身體層面,就看您怎麼用了。

Read more...

  © Blogger Templates Spain by Ourblogtemplates.com 2008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