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30日

男士穿什麼做瑜伽

穿什麼自在?好多男士一進店裡就問我「妳們都只做女人的衣服,都沒有男人的衣服嗎?」我通常會反問他們「你穿什麼做瑜伽?」、「想穿什麼做瑜伽?」

做瑜伽的男士愈來愈多,可是適合他們穿的衣褲並不是太多。最讓他們困擾的是,穿什麼褲子才好呢?有人告訴我,他穿功夫褲做瑜伽;有人說他穿一般的長運動褲;也有人說他們穿寬寬的籃球褲;更有人還穿像泳褲一樣的緊身褲。

其實,男士瑜伽的穿著沒有一定要如何,以舒服自然不影響動作為原則。在國外,很多男士穿著有如內褲般的小短褲,打著赤膊做瑜伽,大家習以為常,也不會覺得不妥。也有人喜歡穿的像傳統的印度男人般,上身穿衣袖棉麻的寬鬆上衣,褲子也棉麻的寬長褲。

香港情況有點不同

不過,在香港的情況有點不太一樣,因為在瑜伽教室中九成以上都是女性,男士穿著變得慮比較多。

有時我會問男士們「會不會穿緊身小短褲、打赤膊做瑜伽呢?」得到的答案幾乎都是「不可能」。因為他們擔心自己穿得太暴露,讓班上女學員們很不自在。

但以我自己做瑜伽的經驗是,我不太習慣穿著像印度傳統服飾(全身都是寬鬆衣褲)做體位法。寬鬆的棉麻衣褲固然通風涼快,可是在做些動作時常必須去拉袖子、拉褲腰,並不利落。因此我比較偏好合身、彈性好的吸溼排汗衣褲。

男士衣褲也是,穿著寬大是很舒適,但在體位法中常要東拉西捲的,有所牽絆。我建議反而穿著有點合身,但又不要太貼的褲子,會比較合適。


在太多男士反映想穿一條好穿的褲子做瑜伽之下,我們動手收集國外一些男褲的資料。終於被我們找到一款符合我們的需求─有點合身,但不要太貼身的褲子。

這款男褲長度在大腿一半左右,寬度介於籃球褲與永褲之間。特別的是有條內褲。也就是二合一的短褲。這還沒什麼特別的,因為有些慢跑褲也有這樣的設計。

為什麼要做有點合但不能太合呢?太貼身如泳褲的男褲,很多男士會覺得在一群女士面前運動很尷尬。但太寬鬆的短褲褲管在做肩立、倒立時,褲管下滑也會小不好意思。在我們做的「中庸之道」男短褲就不用擔心了。再說,即肩立式褲管下滑,還有同樣深色的運動內褲在,一點也不怕會穿幫。

Read more...

2009年4月21日

替代式的重要

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每個動作,相信有瑜伽經驗的人一定對自己有個體認:自己某個部份強,但某些方面會比較弱。但這不表示我們沒法做瑜伽。

我最常聽到一些不能做瑜伽的藉口─「我的骨頭太硬,所以沒法做瑜伽。」其實,這個說法很不精確。首先,每個人的骨頭都是硬的啊,柔軟的是我們的肌肉,以及靭帶組織。因此要練習這些太過僵硬的部位,能靈活一些。

還有,很少人會全身的肌肉及關節都非常僵硬的。有的人是背脊很僵化;有人是髖關節能打開的角度不大;有的人是肩頸非常緊。但是,這些部位只占我們身體的頂多1/3吧,其他的部份都還算OK的吧?因此不能用「自己骨頭很硬」這樣的統稱來形容。

對於這些某些部位太僵硬,或者曾受過傷影響運動者,最好的方法是先以替代式開始,等到柔軟度或肌力提升時,才做一般動作。


因此,有經驗的老師會在帶動作時,提供幾個替代動作給初學者、一般動作做不到者。有的老師會先做標準式,再做簡單的替代式給學生參考。有的老師可能會再做一個進階的變化式,來滿足從入門到進階不同層度的學員的需求。

如果您遇到的老師,只會教愈標準式,而您有些動作實在做不來,請不要客氣,可以直接要求老師提供一些比較簡單的替代式來幫忙。若是比照大家硬著做,小心容易受傷。

我有一個朋友,她的膝關節非常不好,因此跪姿的動作幾乎都沒法做。可是某天上課時,老師心血來潮,教的動作有1/3都是跪在地上做的。她沒法跟大家練曶,只能在旁邊乾瞪眼,覺得自己比別人少做很多,心裡很不是滋味。

其實,她不能做跪姿的動作,可是幾乎所有跪姿的動作都可以用站姿來取代。但是老師沒注意到她的狀況,她自己也不知可以用站姿取代,只能在一邊涼。

替代式是個過渡階段

替代式顧名思義,只是暫時取代一般動作的姿勢。對於能夠做到一般動作的人來說,自然可以不用做較簡單式的替代式。但對於身體狀況比較差,或是還沒有辦法做一般式的人來說,簡單的替代式是個好入門的方法。

因為瑜伽的同一個動作,可以由簡單到難變化出非常多不同的動作。比如:站著前彎式,一般情形是彎下時背與腳都打直,頭靠近小腿。但初學者幾乎都做不到,因此有一些替代動作可以幫忙。比如:上半身與腿都拉直,上半身倒下與地板平行,再度拉長背肌與腿肌並收腹。這個動作對初學者來說,比較容易達成,也能同時延展背肌與後腿肌,緊實腹肌。

下次,當您某些動作還做不到時,先別怨自己,可以從老師那邊,或書上資料,找出目前適合您的動作。在正確的、不斷的練習下,有一天可以達到做一般式的地步的。

Read more...

2009年4月18日

忍耐的船式

不好做啊!

只要上過瑜伽課的人,一定練過船式,也見識過那種忍人所不能忍的痛苦。

是的,對一般人而言,全身肌肉可能就屬腹肌最弱,但是也最容易生贅肉,不是嗎?而大家都知道,船式是鍛鍊腹肌最好的運動之一,也是瑜伽老師必教動作之一。

個人認為,若要練出有力的腹肌,船式會比仰臥起坐好。即使是兩腿彎屈著做仰臥起坐,對下背部的壓力較小,但是仰臥起坐訓練的不只是腹肌,還有背肌,更重要的是,來來回回的伸展和收縮腹肌,其實練到的是短肌。

比起來,坐定不動的船式,就在訓練裡層腹肌,且是把我們腹肌拉長,而不是愈練愈短的。為什麼呢?坐船式的先決條件是背要打直,收腹;尾骨平穩的放在地上,並找到平衡點。接著把併攏的兩腿離地。

腹肌夠力的人,可把兩腿打直,讓上半身與大腿呈約90度的角度。但若腹肌還沒那麼強的人,可以屈膝,讓小腿與地板平行。而兩手則伸直在兩腿旁。

不只是腹肌用力

其實,不論您的腿是直或是彎屈,只要停留幾個呼吸,就會發現:原來船式不單只在做腹肌,它還需要背肌的支撐,尤其是下背。而兩腿伸直的人,會感覺到大腿前肌肉用力緊縮,而後腿肌拉長。

是的,船式不單訓練我們的腹肌,也練到腿肌肌力。若是大腿後側很緊的人,做船式是很吃力的。一般來說,若您平躺在地,單腳拉直上舉無法垂直於地面,也就是後腿肌較緊的人,做船式時較吃虧,常會撐沒多久就因腿肌撐不久的關係掉下來。

因此,船式做不好的人,不見得只因為腹肌沒力,有可能腿肌也要練練啦。

至於做船式有什麼好處?除了肌力訓練,和拉長背脊之外,我們做船式時,覺得會累,不自覺會呼吸加速,但要記得胸膛是打開的,但呼吸儘量放慢放勻,對擴大肺活量也有助益。另外,上舉的腳略略壓迫到下腹腔,對活化消化、生殖與泌尿系統都有正面的助益。

腳尖腳跟有差別。我試了一下,發覺原來壓腳尖、勾腳跟差別還真不小。

於是請ar老師,得到的答案是「用不同方式抬腿訓練的部位不同。勾腳跟是訓練大腿後側肌肉;而壓腳尖則是訓練腿前肌。若是把腳背微勾大拇指用張開是在訓練大腿前、後面的肌肉」體位法沒有對錯,只有適不適合自己。很有道理,不是嗎?

Read more...

2009年4月16日

有點難的後仰式

很少碰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初學者容易受傷。因為後仰類的動作,練習時的不注意,可能會導致下腰的不適,還有頸椎壓力過大。雖然上課時我會一直耳提面命,要大家注意如何保護自己寶貝的脊椎,可是我知道那對一些初學者來說,還難以體會的到,因此,我乾脆少帶大家做,或是等有足夠的暖身後才做。

後仰動作的好處

雖然它容易因為練習不當而受傷,但是後仰類的體位法也是對我們很棒的動作。尤其對活化脊椎、呼吸道及腹部都是最佳姿勢。

首先,後仰類的動作因為把背脊往後彎去,能減緩因長期駝背引起的脊椎僵硬且姿勢不良的問題。這個反方向的動作,不但可活化我們的脊椎,更能因為把胸打開來,讓平常受壓迫的呼吸道舒展開來,其實不用太深度的後仰,都能感受到這兩項益處。

還有,後仰的動作不單打開胸腔,還讓整個腹部往天空拉長。一來可緊實腹肌,更可把平時下垂的內臟往上拉高一些,舒緩器官下垂的壓力。此外,緊實的腹腔還能按摩體內的太陽神經叢,以及位在肚臍的臍輪,而臍輪的功能就是職掌消化器官的,因此後仰類體位法能活化消化器官,是無庸置疑的。

後仰動作把我們整個前側完全打開、拉長,影響的不只有胸部、腹部,還包括前腿肌。只要您一做後仰,就會明顯感覺到從大腿前肌到腹部都往上拉長,這對修飾腿肌當然很有幫助。

後仰動作注意事項

就像之前提到的,後仰的優點雖多,但不小心做是容易受傷的。要如何避免呢?最重要的是一定要保持脊椎是在用力且警覺的狀況下,才能做。也就是後仰的同時,要把臀部與肩胛骨同時夾緊,才不致讓鬆鬆的肌肉和背脊去承受這麼大的壓力。

另一個重點是,千萬不要用力讓脖子後仰。只要記得整條脊椎是條自然拉長的鐵絲,不要在頸椎上特別施力,否則這條鐵絲容易從最單薄的地方「出槌」。

不論做站姿或跪姿的後仰時,請記得,兩腿打開與肩同寬,好穩定重心。還有,後仰時不要把膝蓋打開,變成八字腿了。八字腿會讓大腿內、外側施力不均,內側用力不夠,小心久了膝蓋也可能會出狀況。

有人說,前彎動作較簡單,後仰動作則需要較強而有力的腹肌、背肌甚至是腿肌。初學者或許不用急著每次都要做後仰動作,可先從加強腹、背及腿的訓練開始,才慢慢的進入後仰動作的核心。

Read more...

2009年4月13日

您有氧了

有氧運動真有氧? 相信很多喜歡運動的人,一定做過有氧運動。有們所說的「有氧運動」多是西方的觀點,它的範圍很廣泛,從跑步、騎自行車、跳韻律…。在西方人的觀念中,只要運動到某一個程度,心跳加快且呼吸加速,達到氣體快速進出呼吸道,就算是有氧運動了。

可是東方的觀點就完全不同了。包括太極、瑜伽在內的觀念,都很重視呼吸,而且是長、深且慢式呼吸法,我們認為,只有慢慢的吸和吐,才能真正達到讓氣體大量進入,並分布到身體的細胞裡,這樣的吸與吐才真的帶有氧氣。

我是屬於天資孥鈍的人。為了要體會什麼是吸到氧氣的感覺,居然要花我好一陣子才能漸漸明朗,大家應該早就能體會它的不同。因此,容我在這裡向各位簡單的報告我自己的體會。

太快了反而沒感覺

從我長年跑步的經驗裡,我的體會是:氣體進出速度太快,反而只有「量」而沒有「質」。所謂量是指,我們慢跑到一定程度,心跳到130甚至150下以上時,為了應付這種情況,必須要快速且急促的吸與吐氣。可是這樣的氣體會有「過門不入」的感覺。也就是說,氧氣很快的進來了,可是還沒有被細胞甚至血液交換、吸收時,就得趕快把它吐出來,否則心臟會受不了。

而被細胞吸進去的氧氣,只是維持我們身體必須的基本量,即使能多吸一點,但也留不太住。這就好比餓了很久的人,看到食物只能狼吞虎嚥來解決他短期的需求。但吃太快真的能吸收嗎?我想大家應該清楚。

經驗是,在公園裡跑步,的確能為頭昏腦的我們,帶來一些新鮮空氣,以及大量流汗的暢快感,但若談到呼吸的品質,那就不及瑜伽或氣功給我們的好了。

吸到氧氣的感覺

剛開始接觸瑜伽時,老師教的是腹式呼吸法。可惜那時學藝不精,沒搞懂腹式呼吸法的精髓,老覺得吐氣時肚子變大,吐氣時肚子內縮就是了,一直到後來學了不同的呼吸法,才能慢慢體會真正的用意。

我相信,很多朋友和我一樣,也都是從腹式(或丹田呼吸法)入門的,只是不知各位老師在講解時可能比較明確,才不會像我這樣胡亂學一通才是。

不論腹式呼吸、橫隔膜呼吸….只要是東方的呼吸法,都是重視呼吸要慢、要勻、要飽。就是吸氣時吸到最飽,吐氣時慢慢吐到一點不剩。問題來了,吸到哪裡飽?吐到哪裡光呢?

其實,即使是腹式呼吸法在內,吸飽氣的第一個主要器官應該是肺部,然後再緩的把氣吸到下一個貯藏室─腹腔裡。而不是一口氣就把氣完全引到腹部。因為,我們想想看,在身體裡和細胞交換氧氣的地方,是腹部呢?還是肺部呢?相反的,吐氣吐光時,不單是肚子內縮,肺的氣體也應該吐光才是。

那麼,有氧的感覺是什麼呢?相信大家看過一支口香糖的電視廣告,它為了強調吃了該牌口香糖以後,多麼神清氣爽,因此做了一個動畫,就是從主角的肺部畫了一個螺旋向上的線條,代表他吃了有多舒服。

我個人的感覺是,真的吸到氧氣時,腦部真的開始有「清爽」的感覺,好像有股涼風直接進入咽喉,鑽到腦子裡去了。但是,我比較鈍,還無法感覺到氧氣帶給細胞的能量的感覺。若是有讀者能體會的到,不妨來信分享,讓我們有個學習的目標。

Read more...

2009年4月10日

扭轉式的助益

活筋動骨好方法!

不知道您有沒有這樣的感覺:一個姿勢維持太久,不但身體愈來愈僵硬,而且體溫慢慢降低?

是啦。一直久坐或是久站,血液循環當然變差,不但剛剛說的身體上的不適現象逐漸出來,心體上的疲倦感也正悄悄的累積之中。

要改善這種狀況,有一個快且有效的方法。那就是做一些脊椎扭轉的動作吧!不論是站姿的、坐姿的,或是躺姿的扭轉式,對於減緩這些身心上的倦怠感都很有助益的。

扭轉式的助益

為什麼呢?在身體上,各種類型的扭轉式都是扭轉我們的腹腔,大力扭緊脊椎,可以按摩到腹腔的內臟,且提供血液滋養腹腔內的器官。還有,扭轉式不僅扭緊腹部,還要打開胸腔,讓呼吸道更暢通,對維持同一姿勢昏昏欲睡的我們來說,是很好的打氣姿勢。

另外,扭轉式,尤其是坐姿的扭轉,能強力壓迫到胰島腺,分泌胰島素,對於中和血糖很有幫助。而躺式的扭轉式,把兩腳舉放到身側,對我們的消化器官也正面的刺激,是保養胃腸很不錯的體位法。

而我在「瑜珈慢慢來」這本書中,讀到一段有關扭轉式的好處,提到「扭轉式能把身體的能量釋放出來,同時使身體和體內與脈輪有關的各個微妙關聯重新鏈結」。這點我很同意。但接下來書中提到「脊椎扭轉能使所有脈輪獲益,尤其是心輪」這我就不明白了。

扭轉式更能安撫和鎮定神經

在安撫精神上扭轉式對我們貢獻良多。我們扭動的脊椎,為附在脊椎附近的神經(這些神經從脊椎一直延伸到體外,包括手指和腳趾的末稍),帶來新刺激。因此我們扭動脊椎也是扭動身上不計可數的神經纖維,對我們不論是神經牽附的肌肉或是器官,都帶來新活力。而專家研究,扭轉式對自主神經的影響超過其他任何類型的體位法。

自主神經是啥?它是由大腦主幹和下視丘控制,負責所有我們包括呼吸、消化、心跳、腺體(包含荷爾蒙分泌)、血液循環及肝腎功能的系統。換句話說,我們生命的基本現象完全由自主神經控制,若是自主神經失調,可想其嚴重性。

此外,扭轉式還能刺激到迷走神經,能安撫身、心,使我們平靜下來。因為所謂迷走神經是我們副交感神經系統中最重要的部份,當然,它也同時影響到交感神經。我們都知道,副交感神經是讓我們放鬆、平靜下來的主要系統,副交感神經失調,容易造成我們亢奮、不安、焦慮。扭轉式的適度刺激,能讓副交感神經較為活躍。

所以,若是下回您覺得心情不佳,或是身體僵硬時,不妨起身,做兩回合扭轉式,並配合深呼吸吧!一定有舒暢身心的感受。

Read more...

2009年4月9日

早晨起床

瑜伽生活化,瑜伽不是只有在課堂上練的,在平日生活中,更應時時體會它的存在。從吃的食物、想法、日常坐息…都應該是「瑜伽化」的。若是真的學到家,我相信瑜伽人不會口出惡言,做些違反天理循環的事,不是嗎?

話說遠了,今天想和大家聊的是早晨起床式。

大家一定覺得很有趣,瑜伽也有教怎麼起床嗎?老實說,沒有。瑜伽是有教早晨要做的耳、鼻、口、眼等6處的清潔動作,可沒有什麼起床式。


起床不宜快,冬天早上起床不宜太快,尤其是老人家或是有心血管疾病的朋友。因為經過一夜的休息,到清晨是我們體溫比較低、血液循環比較慢的時候,大家應該知道,清晨是一天之中,中風機率最高的時刻吧?因此,在冬晨起床時,最好緩緩的動作,讓身體逐步適應室溫,且緩緩甦醒過來後,才坐起身體。

另外,我建議大家,起床要由側臥起身,千萬不要猛的坐起。最好是由右側臥的姿勢,停留幾個呼吸後,再緩緩的用手掌和手肘幫忙,把身體撐起來。這是我從復健醫生學來的。

為什麼這樣做呢?因為冬天早晨若是用90度起床的姿勢,很容易為僵硬的脊椎帶來很大的壓力,尤其是年長者,更要小心因為這麼大的姿勢而不適。若是家中有坐骨神經痛的親人就會知道,不論是躺下或是全起的姿勢,都應從側臥開始,而且動作要慢、緩,才能減輕他們在動作中的不適。

床上動動趕走賴床習慣

不過,相信大家都有共同的經驗,就是冬天能賴床就儘量賴,賴到不行了才匆忙跳起來,不是嗎?

我自己也有這個壞習慣!!可是賴床是個很不好的習慣,只會延誤時間,但又沒法真正補眠。於是我改用別的方法來「賴床」。

我做床上運動。在半睡半醒之際,乾脆略略動一下,比較有「效率」。您一定很好奇我做什麼動作是吧?我會做一些伸懶腰和簡單的拉手、踢腿的動作,不能太猛喔,只是稍稍動動而已。

還有,我會做躺著的嬰兒式。就是把兩腳抱進胸口,用大腿壓住腹部,一方面拉一下大腿後側,最重要的是給腸子一些壓力,好讓等下的如廁時間更短。對於沒什麼便祕困擾的人來說,這個簡單的動作只要1,2分鐘,就會有感覺,會趕快起來上廁所了。對早上便便是件痛苦的事的人來說,不妨壓住腹腔2~3分鐘試試,應該會有幫助的。

還有,若是昨晚睡姿不佳,有些部位被壓著不舒服,像是脖子、肩膀,我也會略略動一動,來確定等下是否真的要做更多的肩頸運動。

看到這裡,相信各位一定可以發展出更多早起「賴床式」,不要讓賴床成為無謂的發懶。

Read more...

2009年4月3日

瑜伽人的特質

您夠瑜伽嗎? 最近這兩三年瑜伽好熱門,很多人在這段期間因為流行的因素開始接觸瑜伽。有些人真的對瑜伽有很大的興趣,留下來;但是也有不少人覺得瑜伽不過如此,就離開了。

因為工作的關係,接觸到很多真的有心的瑜伽人,也有一些在門外看看的人。更有機會和一些瑜伽練習者共事,因此很能明顯感覺到瑜伽人有一些與人不同的特質。

瑜伽不是宗教,可是有趣的是,有沒有用心練瑜伽,其實看得出來的。

若是真的在身心靈上面練習過的人,個性明顯比較沈靜。也比較看得開。了解世事無常,外在的事物其實沒有那麼重要,重要的是自己心靈成長的進程。

瑜伽人的特質

還有,瑜伽人多半對健康很重視,不論是不是茹素,對於飲食、生活起居和工作環境,都有一定的要求。我們不會追求名牌,但是對於更自然、更環保、更舒適的生活,是非常嚮往的。

因此,我接觸到的大半瑜伽人,並不在意臉上的化妝,和手上的包是否是LV或Coach。但是通常會揹個袋子,裡面裝著礦泉水、書、CD這些隨時能補充能量的物品。

從瑜伽朋友身上,看到讓人信任的特質。信任是人際間相處很重要的關鍵,因為有了信賴感,我們彼此知道對方絕對是出於好意來設想,也避免很多不必要的猜忌或不安。

我在找瑜伽人夥伴。我的心覺得是,有沒有練瑜伽,在心思上真的差別很大。

Read more...

2009年4月1日

冥想讓人豐富

冥想放鬆的不同,現代人的時間壓力大,能有幾分鐘自己的時間,好好放鬆一下,是給自己最好的禮物。而如果只有短短的10分鐘,您會選擇躺著放鬆呢?或是冥想呢?或許後者給人的經驗會跟您想像中的不同。

透過冥想的練習,我們也能在很短的時間內,讓呼吸及腦波漸漸平靜下來,全身也能慢慢放鬆,帶領自己進入另一個領域,對減壓和平靜思緒有很大的助益。

那麼,很多人會問,冥想與放鬆休息有何不同呢?

最明顯的不同是:放鬆全身後,從肌肉到神經逐漸舒緩下來,會讓人舒服的想睡覺一樣。而冥想則大不相同。在冥想中,雖然我們放鬆身體的,但會把精神集中在某個定點上。這個定點可以是身上某個部位,也可是身外的某個地方。因此,在冥想中,我們是保持既平靜但又專注的狀態的。

冥想的好處

那麼冥想有什麼益處呢?

除了上面提到的,可以讓腦波平靜,血液循環變慢,還有血壓也能逐漸回復正常,肌肉的緊張也能緩緩放鬆。在精神層面上,則是透過集中在某個地方的方法,把自我抽離到另一個境,思維提升到更高的層次上。

也就是說,在冥想上,我們的身體是放鬆的,可是卻不能讓自己昏昏欲睡,而是把思緒集中起來,保持超然的感覺,細細的察照些微的變化。

自己的經驗是,經由冥想的練習,不但學著保持警覺心,更能讓自己在短短的時間內進入集中的境界。對於忙碌不堪且需要大量用腦的我們來說,這樣的練習有助於我們把容易分散的心思集中起來,專注力也就更好了。

冥想的方法

如上所言,冥想是把思緒集中在某個定點上。有以下幾個方法可做:

第一
觀呼吸。把專注力放在我們平穩且深長的呼吸上,且慢慢的縮小注意力的範圍到鼻尖或是鼻尖外那一小塊吸/吐氣的空間上。仔細感覺每個吸吐之間的變化,其他什麼都不想。

第二
觀外物。您也可以半閉著眼睛,把目光集中在眼前約一尺之遙的定點上。可以是一張圖,也可以是一隻燭光…。儘量保持眼前的事物愈單純愈好,以免分心。您可注視它一陣子後,緩緩的把眼睛閤上,心中仍想著那個影像,仍舊保持平順的呼吸。

第三
內觀。內觀可以看的地方很多,除了之前信紹的觀呼吸外,還能專注在第三眼、喉輪、心輪等多處。若有什麼雜念產生,仍舊回來觀照的定點,莫讓注意力掉了。

冥想的時間不用太長,尤其是初學者,能很專注且enjoy的5分鐘,就不錯了。然後再慢慢拉長每次冥想的時間。不過,要留意的是,我們雖觀照某處,但身體和心情是絕對放鬆的,不要不自覺地皺著眉或握著拳。

Read more...

  © Blogger Templates Spain by Ourblogtemplates.com 2008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