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30日

睡眠質素

這幾年瑜珈風行,很多人想藉由瑜珈改善睡眠問題,以我所知獲得改善的人的確是有,但也是有人努力練但沒有改善。想靠運動改善睡眠問題的人多半有一個陳舊的觀念,以為藉由運動讓身體疲勞就可以好睡,其實未必,只有部分人可以得到這種效果,還是有人累的半死一樣睡不好的,因為人很少願意去瞭解睡眠,自然找不到方法改善睡眠品質。這些年來從報章雜誌上看到許多跟睡眠有關的文章,很失望的沒看到真的有幫助的內容。在此希望分享我所知道的知識幫助大家。

現代人很多都有睡眠問題,尤其以女性為甚。這一次要談我所知道的睡眠知識,習慣講反話的我,或許會給妳另一種思考方向。

以我所知的睡眠問題大致有幾種:一、睡不好,徹夜翻來覆去,或者睡不熟不安穩或多夢,醒來之後不是腰酸背痛就是頭昏腦脹。二、睡不著,整夜清醒到天亮,或者快天亮才想睡,但沒多久又必須起床上班。三、習慣性晚睡,可是沒辦法晚起,所以每天都睡不飽。四、這一種就比較容易不被當作問題,就是睡太多,好像永遠睡不飽,根本就是嗜睡。

不管你是哪一種問題,先瞭解一下我們為何要睡眠。兩千多年前曾有人問釋迦牟尼佛這個問題,佛回答說:「身與心都會疲勞,心疲勞便會引起昏沈睡眠等現象」。身體問題好解決,心的問題就複雜多了,心疲勞卻反而睡不好,這就是身心理失衡的首要表徵。我時常勸身邊人身體有小毛病要快解決,不然便是未來大疾病的根源,睡眠也是如此。

那為何心疲勞卻無法正常睡覺休息呢?以我經驗我覺得這叫資訊過多症候群,現代人普遍有資訊焦慮症,眼睛耳朵習慣隨時接收資訊,看電視電腦報紙雜誌書籍,沒得看就聽廣播或音樂,只要一下子接收中斷就難以忍受,每天十幾小時的操我們眼睛耳朵,怎能不操出問題?有人會辯說:我沒有認真聽或看啊?要知道眼睛耳朵不斷的接受訊號,並不是大腦要去處理它才叫有吸收,不管你有沒有認真聽或看,那些資訊通通像水桶往湖裡倒一樣全進了腦袋,這麼多的資訊未處理又放在腦袋裡,怎能讓妳安穩?古代人很少有睡眠問題的,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沒有什麼媒體資訊可以接觸,簡單輕鬆的腦袋自然該有的功能都正常運作。

反而現代人對前途未來有無限的焦慮感,但認真分析卻又時常找不出焦慮的來源,隨時像快淹死的動物一樣找東西亂抓想活命,對任何資訊都不放過,可是其實又很無力的,而且資訊越多障礙越多,到後來有問題出現就很難理出頭緒或根源所在。我們生命運作的原理不應該是這樣的,違反了運作方式當然身心會失調。想恢復就必須回到過去正常時的作息與生活方式才對,如果堅持要繼續現有有問題的生活不改變,那妳必須意志力夠強才行,也就是要有不惜一死拼的勇氣,沒有?那你就自求多福吧。

釋迦牟尼佛講解了為何要睡眠,那他如何建議徒眾面對睡眠問題呢?不想改變現況而有勇氣的人注意看了,佛陀認為睡眠是障礙必須去除,他提出五蓋的觀念(蓋就是障礙),認為此五種問題會障礙修道人。

現在離開修道話題不談,回來講有困擾的人如何睡好。首先是我常對人講的話:「不要擔心睡不好」、「睡不好沒有關係」。焦慮是睡眠的大敵,睡不好又擔心那不就是火上加油?所以第一步當然先接受它、習慣它,享受睡不著比別人多出來的時間吧,大家都在浪費時間睡覺你卻可以有這些時間做運用,豈不是一種優勢?

然後如我前說的妳要回到過去沒有問題的生活方式,這個人生充滿了各種抉擇,每次抉擇有得有失,可時常是就算妳願意犧牲睡眠保有現有的生活,妳也可能得不到妳目前追求的東西,那不是更悲慘?妳看現代人有多少年紀輕輕就得癌症的例子,賺來的錢也買不起一粒兩三千元的標靶藥的。一時三刻還放棄不了的人,建議您去度個長假,找一個可以不接收資訊的地方住個十天半個月以上,徹底閉關放鬆,好好享受大自然。

度完假回來之後,請調整一下您的臥室,把電視電腦移走,考慮換個床墊與枕頭,床單被單也要時常換洗,確保睡覺的干擾源消失,燈光也是干擾源,改掉點燈睡覺的習慣吧。

再來是睡眠的黃金時段。兩千多年前佛陀就講過如何選擇睡覺的時間,對還不能消除睡眠的弟子,佛陀建議要睡中夜就好,何謂中夜?日落天黑之後到晚上九點十點這段時間叫做前夜,凌晨三點之後到天亮叫做後夜。根據經驗,只要身心正常,一般人在晚上十點以後自然會想睡覺,如果不睡而拖過十一點半精神反而會好起來,就會拖到一兩點才睡,所以能在十一點前上床是最好的,就算半夜起床也無所謂。其實一夜的睡眠大部分是在浪費時間,人體需要的睡眠休息只要幾十分鐘就夠了,佛陀講的只睡中夜就是這意思,其他時間就算未醒來也只是翻來覆去。前夜不適合睡,因為晚餐還沒消化完畢,後夜也不適合,因為凌晨時溫度下降露水凝結,如果還在睡覺中身體會緊縮自我保護導致無法深睡,身體不好的人此時也容易感受風寒,而且馬上就要天亮,亮光會影響睡覺。

至於睡太多又睡不飽的,有可能是低血壓傾向的人,大概是身體氣血不足加上個性慵懶怕麻煩,這種人比較容易睡太多,這不是毛病,但要小心睡太多會越睡越笨,平時多運動,假日盡量親近大自然吸收陰離子就可以。

最後要說的是,安心才能睡好覺。講了拉拉雜雜一整篇無非是講這個,焦慮、煩惱、工作繁忙都難以安心,你若沒有本事像我講的有勇氣跟它拼了,那還是不要硬撐吧,放下那些你努力半天也沒得到好處的事情去,等身心調整好再來拼一次,人生如果連睡覺這種小事都會變成煩惱,那其他的還有什麼意義呢?

Read more...

2007年9月28日

放鬆一點

很多修練的朋友:「練了幾年瑜珈體位法,很容易遇到瓶頸,已經適應了一般的練習強度,而練習效果已經沒有剛接觸時那麼顯著,雖然重複著平常的練習,但是病痛照樣的來,身體好像沒有逐漸變好的傾向。這時候有些人便會去尋求更強力的練習,讓自己身體更勞累酸痛。有些人則會喪失練瑜珈的樂趣與成就感,退出練習的行列了」。

「而其實遇到瓶頸的人,應該要更專注在放鬆上面,放鬆不但是第一堂瑜珈課要學的基本功,更是練了幾年之後還要努力的重點,應該說放鬆是永遠要做的功課,沒有盡頭也沒有終點」。

練習中,一個伙伴抱怨自己的身體僵硬,說要放鬆談何容易?每個動作都差人家那麼多,心中就想做好動作,哪裡放鬆的了?難怪我看他每次練習都像潑水一樣汗水潑了一地,真是太認真了。

所以重點來了,練了那麼久為何放鬆不好?不是我們不知道肌肉關節如何放鬆,也不見得我們學不好放鬆,而是我們放不下。

放不下什麼?放不下那想練到的心急,放不下身體的重量,放不下做的沒別人好的面子問題,放不下想從練習得到的好處,放不下那種流汗賣力的踏實感,放不下很多東西。甚至不知道放不下什麼,就是放不下。

古人說過一句話:「置心一處,無事不辦」為何這樣說?很簡單,因為不管做任何事,都是這個心,搞定這個心,任何事都可以辦的好。今天在場上活動身體時,與你在家裡、辦公室、學校任何地方用的都是同一個心,放不下的都是同樣的東西,縱使項目明細不同,追根究底其來源是同一個。

懂得這道理,就會知道如何放下,不懂這道理,也是因為這些固執太深太久,說要放下,放個什麼?沒什麼好放的啊?但是,要放下心裡的成見執著談何容易。

以前有個布袋和尚的小故事說:「有一天有人問布袋和尚什麼是佛法?和尚便把背著的布袋扔到地上。問的人不解,和尚便拿起布袋就走」。這故事大概是講,佛法很簡單,就是一切放下。放不下怎辦?那就扛起來吧。可惜我們多半是扛不起也放不下的凡人,每天發牢騷說自己身上重擔有多辛苦,但卻時時刻刻放不下這些重擔。放不下那就繼續扛吧,但又扛的不好,扛的了一時也扛不了一世。

理可頓悟,事需漸修。講的簡單,做時還是要一樣一樣來。簡單講,放鬆無別法,就是除了放鬆以外,什麼都不要什麼都不想。下次練瑜珈時多想想這個吧。

Read more...

2007年9月21日

談食物的四氣

很多練瑜珈人都聽過瑜珈知識裡有所謂:悅性食物、變性食物、惰性食物的分類,長久以來以我自身觀察,覺得這三種分類對人身體健康的調整功能有限。地處亞熱帶的香港,基本上四季還算有點分別,加上我們中餐的食材取用與烹煮方式,發現還是中醫講的寒熱燥濕等飲食屬性分法最有幫助,於是在網站上找到下面這篇非常好的論述,轉貼給大家參考。本文以食物寒熱為主,沒有談到香港人飲食裡頭很嚴重的”濕”的問題,以後有找到相關的文章再分享給各位。

溫熱涼寒-談食物的四氣作者:林仲皮膚科診所 林仲醫師食物四氣的介紹古人很早就有用食物來防治病的觀念,遠在戰國的名醫扁鵲就曾說過:「為醫者,當洞察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療不愈,然後用藥。」這種食療,藥療並重,甚至先食療後醫療的思想,對後世的中國人影響很大。中醫治病時很注重病人所吃的食物,「藥食同源」的說法,認為食物與中藥都具有相同的性與特性,跟治病有密切的關聯。另外中尚有「醫食同源」的說法,認為有醫療的時候就有食療了。這兩種說法都很有道理,因為很多常用的治療疾病的中藥就是日常食用的食物。

事實上食療早已成為中國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中醫的基礎理論之一。筆者在看門診時,發覺古人的說法真是深深地影響著現代人,除了藥物治療以外,大部份的病人還是很注重食療的,病人及家屬往往會問:「有何忌口?多吃甚麼食物?少吃甚麼食物?涼的東西可以吃嗎?」等問題。由於西醫是外來的科學,所以西醫沒有食療這方面的概念,每當病人一問及飲食注意事項,就讓筆者很為,難到要依西醫的理論來回答:「沒有!」不過筆者也很了解病人雖然看的是西醫,但心中所想要的回答卻是後者,因食療是中國的傳統文化,這觀念已根深蒂固在中國人的腦海中了!筆者發覺大家對於古老的飲概念很有興趣,但筆者也同時注意到大部分人都一知半解,甚至還以訛傳訛,傳播錯誤的概念,因此筆者現就以中醫的觀點來討論幾個最常被病人提及的食療問題,供有興趣的讀者參考。

筆者尚希望西醫也能吸收這方面的知識,因為醫是不可能脫離當地的社會文化而獨自生存的,唯有尊重與了解當地的文化,才能使病人對我們的接受度更大,那醫病關係將更和諧,我們的治療也越容易成功。中醫對食物的分類跟中藥的分類一樣,除了所謂的「溫、熱、涼、寒」四氣以外,食物尚可依「辛、甘、酸、苦、鹹」五味再分類而有不同的治病功效,另外食物尚有「升、降、浮、沉」的現象。由於篇幅所限,再加以一般社會大眾在日常生活保健及生病時,往往特別注重食物的溫、熱、涼、寒的特性,所以本文只討論食食物在這方面的性質,並不涉及更深奧的食物之「五味」或「歸經」等性。


1.中國人對食物還分「寒」、「熱」等性質,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一般人,尤其是老一輩的人,多多少少都有某種食物是「涼」的、某種食物是「熱」的一些模糊概念,其淵源如前所述,因為古人把食物跟藥物一樣,分為「熱」、「溫」、「涼」、「寒」等不同的性質,中醫稱之為「四氣」或「四性」,這種食物分類法是中國老祖宗所特有的,為歐美文化所無。

大家最感困惑之處為食物所具有的四氣性質並不能照其字面的意義去解釋,如煮得熱騰騰的食物並不一定就是「熱」性的食物,把食物放涼了以後也並不表示食物的性質就是「寒」性,真把人搞糊塗了。

食物的四氣性質主要依人體吃了這種食物後的所產生的影響或反應來決定,舉個最簡單的例子為人們喝下一杯烈酒或是吃了辣椒以後後,馬上就感覺到嘴巴至全身都開始熱烘烘起來,由此身體的感就可知酒味與辛辣食物均是「熱」性的食物;又如在冬天吃羊肉後感全身暖和,可以袪寒,但反過來說在夏天吃羊肉,吃後令人上火,使人口乾舌燥、喉嚨發緊、口舌生瘡,讓人覺得天熱時吃羊肉不太適宜,由這種身體的體驗,古人就把羊肉歸於「熱」性的食物。再如在大熱天身大汗時吃片冰西瓜令人全身透涼、暑意全消,反之如於天氣寒冷時吃西瓜,不僅讓人渾身大汗時吃片冰西瓜令人全身透涼、暑意全消,反觀這種身體的反應,古人就把西瓜於「寒」性的食物。由上面的例子可知食物「寒」、「熱」性質是一種人類經驗的累積,現尚無法用科學的方法來定性或定量。

還有中醫認為食物防治疾病,所以食物的四氣性質尚可以由其所適的疾病來分類。中醫與西醫學對疾病的分類方法有很大的歧異,其中之一為中醫把疾病的性性質分為「寒證」或「熱證」。「寒證」的主要證候為手腳冰冷、怕冷、口不渴、喜歡喝熱的東西、小便透明且量多、大便稀薄而不臭、面色蒼白、精神萎靡等人體生理能不振、新陳代謝率低下的現象,常見於慢性病。「熱證」則可發熱、怕熱、口渴、喜歡喝冷的東西、小便色黃或紅且量少、大便秘結、面色紅、煩躁等人體生理功能旺盛、新陳代謝率增加的現象,常見於急性病或人體有病毒、細菌感染等情況。

另外中醫也依上面所述的人體生理功能變化把人的體質分為熱性與寒性,寒性體質即民間俗稱的「冷底」。

凡是適用於寒性體質與寒證的食物就被歸類於「熱」性的食物,由此可知給慢性病病人進補的補品大都為熱性的食物;反之適用於熱性體質與熱證的食物就被歸類於「寒」性的食物,例如發燒時可以喝西瓜汁來退燒,從這點也可知西瓜為寒性的食物。

由現代醫學的觀點來看,可以使人體的能量代謝率提,高產熱量增加的食物即為熱性的食物,反之會使人體能量代謝率降低,產熱量下降的食物即為寒性的食物。



2.食物的「溫」、「涼」、「平」等性質為何?

至於對人體的反應,食物的「熱」與「溫」、「寒」與「涼」的不同則是程度上的差異而已,「熱」大於「溫」,「寒」大於「涼」,不過這界限常不明顯,常有同一種食物在某本醫書上被歸於「熱」性,但在另一本書卻屬於「溫」性,所以大家不必拘泥於字義,只要知道所要吃的食物是屬於溫熱類食物或寒涼類食物即可。但前面已經提到食物的四氣歸屬依人體吃的食物屬於溫熱類食物寒涼類食物即可。但前面已經提到食物的四氣歸屬依人體吃了食物後的反應來決定,沒有儀器可以測量,只有主觀的評估,沒有客觀的標準,也沒有系統的研究與整合,所以同一種食物常各家歸屬不同,有的還溫、涼完全相反,不知那一本書對。

另外有些食物的性質比較平和,介於寒涼與溫熱性質之間,任何體質與寒證熱證的病人都可食用,這類食物就被類於「平」性。雖然於「平」性,但實質上依四氣的分類,絕對的「平」性食物是不存在的,這類食物仍有略偏於溫或略偏於涼的不同,所以此類食物的屬性紛歧最多,在有的書上雖被歸於「平」性,但在其他的書卻歸於「溫」性或「涼」,造成讀者無所適從。例如白蘿蔔、豬肉、蘋果、豆漿在有的書寫成「平」性食物,有的書就寫為「涼」性食物,由此來分析,這些食物應該還是有點偏涼的食物,只是依作者的觀點不同,因而分類也不同。類似的例子還有牛肉、雞肉、甘薯在不同的書中可屬於「平」性或「溫」性,這些歧異還需要有心人來研究與統一整合。

如食物曾用火處理過,那其性質也會偏向熱性,所以經燒、烘、炒、爆、煎、炸、烤處理過的食物性多燥熱。像花生為平性食物,可是我們平常所吃的花生米如是炒過或油炸過的,就是熱性的食物。白蘿蔔、蜂蜜如果生吃為涼性的食物,可是熟食就變為溫性的食物。

另外熱量很高的西式食品如巧克力、糖果等,吃了容易有內熱及上火,所以應歸於熱性的食物裡面。


3.可否請教常見食物在四氣中的屬性?

茲列出各本醫書看法大致相同的食物供大參考如下:
溫熱性食物:香辛料(辣椒、胡椒、蔥、薑、韭、蒜、芫荽、肉桂、茴香、八角等)、酒、醋、羊肉、狗肉、雞肉、牛肉、火腿、蝦、鱔魚、海參、龍眼、荔枝、桃、杏、櫻桃、核桃仁、松子、木瓜、南瓜、胡蘿蔔、黃豆芽、紅棗、糯米、紅糖。一般間所說的「燥」或「熱」的食物即是指溫熱性食物。

平性食物:肉、鵝肉、牛奶、鯉魚、蘋果、葡萄、鳳梨、米、玉米、甘薯、花生、蠶豆、芝麻、黑豆、豌豆、豆。平性食物雖然此處列得不多,但一般日常常用食物仍以平性食物居多。

寒涼性食物:鴨肉、蛋白、蟹、蛤、蚌、海帶、紫、菜西瓜、香蕉、梨、橘、橙、枇杷、甘蔗、子、奇異果、楊桃、香瓜、番茄、柚子、竹筍、冬瓜、黃瓜、絲瓜、苦瓜、豆腐、豆豉、芹菜、子白菜、菠菜、空心菜、金針、茄子、蓮藕、茭白筍、荸薺、薏仁、白蘿蔔、蜂蜜、茶葉、綠豆、綠豆芽、鹽、醬油、白糖。一般民間所遻的「冷」、「涼」或「退火」的食物即是指寒涼性食物。


4.如何運用食物的四氣來保健?

人類進食最好要合乎大自然運轉及人體生理的韻律,依「三因制宜」的方式,即因時、因、因人而制宜,還有「寒者熱之,熱者寒之」的原則來選擇及烹飪食物。

因時制宜:依時令、季節挑食物吃。如在夏天要少吃溫熱性食物,在冬天要少進食寒涼性食物,所以冬吃燒酒雞、薑母鴨、羊肉爐、沙茶牛肉、火鍋很好,可是夏天卻不適宜,吃了容易上火。現代人用冷暖氣機來破壞這種規律,在夏天開著冷氣吃火鍋,在冬壓開著暖氣吃冰,這以中醫的觀點來看是不對的。早上是一天的開始,人體生理功能剛要開始旺盛,不要吃寒涼性食物來鎮靜之;反之晚上是一天的結束,人體生理功能已經舒緩,不要吃溫熱性食物來興奮之。

因地制宜:依地域挑食物吃。如住在炎熱地方要少吃溫熱性食物,住在寒冷地區要少進食寒涼食物。

因人制宜:寒性體質的人要多挑溫熱性食物吃,反之熱性體質的人要多挑寒涼性食物吃。寒證的病人要少吃寒涼性食物,反之熱證的病人要少吃溫熱性食物。*吃東西及煮菜時能稍微注意一下菜色的冷熱平衡會更理想,例如要烹煮寒涼性食物時可使用溫熱性的、酒醋、香辛料來調味,像海產店的「炒蟹腳」、「炒蛤蜊」使用溫熱性的、酒辣椒、蔥、、薑、九層塔等來炒性寒的蟹、蛤蜊就是很好的搭配,不僅去腥、好吃且合乎原則。有吃火鍋時放豆腐、白菜、粉絲不但可使湯汁更鮮美,還可利用這些性寒的食物來降吃火鍋的上火,吃完火鍋後挑些寒涼的水果如梨子、西瓜來吃也有幫忙。其實媽媽們每天煮菜時,往往就如此冷熱搭配,只是大家很少注意而已,譬如用蒜頭炒空心菜、煮冬瓜湯及蛤蠣湯放薑絲、泡菜及醃黃瓜加辣椒、豆漿配燒餅油條、煮冬瓜茶加紅糖等就是很好的冷熱調和的典範。


5.何謂「忌口」、「發物」?

為了防止病病情的惡化以及食物對人體產生不良的影響,古代就有「忌口」的觀念,其遵循的原則大致依問四的講法。談及「忌口」時,一定還要注意到中醫有一個特殊的觀念,就是把一些食物歸類於「發物」,認為這些食物容易引發舊病,或使新病加重,甚至引起一些跟中醫的「風邪」有關的病,如蕁麻疹、抽筋、眩暉等。所以中醫認為這類食物最忌用於生瘡、發斑、出血、眼睛的病、產後病後、黃疸、痢疾等情況。

發物有公雞、羊肉、鵝肉、豬頭肉、鴨肉、海鮮、芥菜、油菜、香菇、南瓜、茄子、竹筍、辛辣蔬菜等。


如想遵循忌口觀念的人也要注意一點:不要「一竿子打翻一條船」,發物並不是全部都不能吃的!只有吃了以後病情會惡化的才需要忌食!如吃了以後病情沒有惡化或不吃兩到三個禮拜後病情也沒有好轉的話,這種食物還是可以繼續食用的。很多人在生病後就自動對一大堆食設限,例如蕁麻疹的病人中雖然只有少數的病人對魚蝦過敏,但大數的病人都不敢吃魚蝦蟹,甚至連一些中西醫師也都附合著這麼說,這是不正確的觀念,沒必要把自己的日子弄得那麼難過的。

還有平常人是可以吃發物的,例如竹筍可以清熱化痰,是一道夏天很好的食用蔬菜,值得一般人常吃,但皮膚病的病人如吃了竹筍以後會發病或使疾病惡化的,就應避免再度食用。


6.皮膚病的病人要如何注意飲食?

病人一定要先了解自己的疾病屬於寒證或熱證後,才能決定要吃何種食物,以便「以寒勝熱,以熱勝寒」。

皮膚病如出現紅、腫、熱、痛、發高燒、化膿、糜爛、紅斑、紫斑、紅疹、流湯流水等情況大都為熱證。由於天氣熱,台灣常見的皮病多屬於熱證,例如青春痘,細菌感染的膿痂疹、癤、疔、癰、蜂窩組織炎、丹毒、甲溝炎、黴菌感染,病毒感染的病毒疹、水痘、單純皰疹,吃過敏引起的藥物疹,酒疹,接觸過敏的接觸性皮膚炎,脂漏性皮膚炎,頭皮屑,玫瑰糠疹,曬傷,陽光過敏等幾乎全是熱證,病人就應多吃寒涼性食物,如吃溫熱性的食物則對疾病有如火上添油,可使疾病惡化。

香港常見皮膚病屬於寒證的並不多見,例如凍瘡、因冷引起的蕁麻疹、硬皮病等,此時可見皮膚冰冷、皮膚病遇冷惡化,這煩病人應多吃溫熱性食物,少吃寒涼性食物。


7.以中醫的觀點,除了注意食物的溫、熱、寒、涼外,皮膚病病人的飲食還有何注意事項?


*中醫認為飲食不節、過食肥甘厚味容易生病,特別是長癰、疽、癤、疔。所以皮膚病的病人忌油膩、腥臊、燒烘炒爆煎炸烤的食物、辛辣刺激性食物、菸、酒。

*有濕疹、清春痘、病毒疹、瘡癤膿瘍的病人也忌發物。

Read more...

2007年9月20日

練習體位常犯的錯誤

這裡介紹一些我常看到的練瑜珈犯的錯誤,練瑜珈的人如果犯這些錯誤會容易傷身,有的問題立刻顯現,有的則要好幾年後才爆發,所以千萬要小心。

1.太投入,練習次數太頻繁
一些剛練瑜珈的朋友,愛上瑜珈的練習,或許加上有些瑜珈教室以定期內不限制練習堂數為吸引,所以便每天練,心想練愈多愈便宜,又希望立竿見影看到練習成效,卻不知道這樣是有危險性的。練習初期身體還不強健時,每天練身體便累積疲勞,往往還沒恢復又上課操勞,如果是年輕人還可以忍受,年紀超過三十歲的就很受不了,因此受傷的所在多有,如果老師又以受傷為家常便飯來鼓勵你繼續練,那真是火上加油,令人不忍啊!


建議初期練習每週不要超過三天,一兩個月後再逐漸增加次數,不要以為一些瑜珈老師每天都練很有效,人家會控制力道與份量,你還沒練會不可以學的。


2.過度強調後彎
很多瑜珈老師以後彎練的好作為號召,遇到這種老師,練到後彎時她也會鼓勵你努力的練,希望妳早日後腦袋碰到屁股。要知道這個是很危險的動作,長期下來脊椎間的軟組織就會受損了,而且脊椎只朝一個方向發展,其他方向就會受限制。有時候雖然老師沒有強調後彎,學員也會自己想練好,希望能跟書上照片一樣厲害,請您三思一下吧,脊椎有很多節,而您還沒學會控制身體之前,時常再怎麼練也是練到最容易彎的哪一節,其他節脊椎還是沒練到,那可憐的那一節脊椎命運如何您可想而知吧?


例如學員練到輪式時,好不容易舉起身體,心裡一高興,就想拼命把身體舉高,結果一樣是累到最軟最彎的那一節腰椎,其他節還是沒有均衡鍛鍊到。所以練輪式不要急著把腰推高,先強調手臂大腿的伸展,這樣才安全又有效。



3.想做好體位法,又想省力的做
很多體位法練來辛苦,手腳發抖身體不聽使喚,學員一面擔心自己姿勢難看一面又希望省些力氣回家休息,結果練習時身體便自然而然的朝向省力的方向作了,外表看起來好像有達到標準,其實很多地方為了省力而做的不確實,久而久之身體的關節會承受很多不必要的壓力,加上拉筋做的多,韌帶拉鬆了,肌耐力卻未跟著提昇, 這樣的身體活動起來就跟線控魁儡一樣,外表柔軟身體卻不紮實,不但難以享受瑜珈帶來的功效,而且沿生很多毛病。


既然練瑜珈是為了身體健康,那就應該努力痛快的練,汗水也是成就感之一,不應該想著如何省力,反而應該一邊做動作一邊想著如何更累一點,才能找出身體孱弱的地方來加強鍛鍊。


4.太強調拉筋
拉筋是很好的身體活動,適度拉筋讓身體組織保持年輕活力,也促進氣血循環。
但是很多人以為瑜珈就是激烈的拉筋運動,這當然是錯誤的,瑜珈的確內含很多拉筋動作,但哪只是眾多要素之一,反而誤以為瑜珈是拉筋的人,練習時將身體過度伸拉,把身體韌帶拉鬆了而不自知,反而容易一天到晚這裡痛那裡痛,又搞不清楚原因,所以不要單方向的練,要找到好老師按部就班的練習,讓身體平衡發展才是。



5.汗流太多
流汗可以促進新陳代謝,排出體內毒素,尤其是現代人喜歡吹冷氣,身體時常處於毛孔收縮的狀態,於是百病叢生而找不出原因。這樣的人,多運動多流汗就是最佳的解藥,吃西藥暫時解決問題反而會帶來更多的問題。


那為何要說汗流太多不好?這其實是針對愛戀瑜珈的朋友說的,喜歡上瑜珈運動之後,你就會感受到瑜珈帶來的好處,將你身上的宿疾逐漸掃除,慢慢就會喜歡上流汗的痛快。但是古人對瑜珈傳下一個重要警示,就是運動前後千萬不可以吹到風,身上汗出毛孔張開時一吹到風,便容易受到風寒入侵,如果是健康的身體,則毛孔會立刻緊閉保護身體,如此皮膚底下的汗水不及排出便會被身體再吸收,這個汗水是身體的污水不是淨水,污水滲透到細胞裡如果沒有排出體外,會成為潛伏的疾病根源,也就是中醫講的濕症,必須要提防小心。

汗流太多就算沒吹到風也有壞處,例如一般所知的身體電解質失去平衡,運動時身體處於激烈的氣血循環之下,這時不宜飲食,否則氣血循環會受影響,身體還要分散能量到腸胃處理飲食,輕則影響運動效果,重則引起身體不適。但不喝水如何保持電解質的平衡?所以要避免大量流汗。

以中醫觀點來說,汗流太多會傷陰,陰代表身體的液體與內分泌,汗流太多身體的能量也會隨汗流失,還有電解質流失的危機,所以流汗要適可而止。所幸我們的身體運作十分微妙,健康的人,汗水會自動調節,少運動的人初期練習時會覺得汗流不止,慢慢的隨著身體強壯之後,汗就會愈流愈少,有長期持續練習的人,如果偶爾遇到汗流的很多,代表當時身體的體能偏下,這時要改更緩慢輕鬆的練習,等到狀況改善之後再恢復平時強度。

Read more...

2007年9月19日

練習瑜伽時的準備工作

時間:一般來說,人們都是利用早晨、中午、黃昏或睡前來練習瑜珈姿式。其實,只要保證空腹的狀態,一天中的任何時間都可以練習。換句話說,飯後(3小時之內)是不宜練習瑜珈姿式的。在真正的瑜珈行者看來,清晨4~6點才是練習瑜珈的最佳時刻,因為此時周圍萬籟俱寂,大氣最為純淨,腸胃活動基本停止,大腦尚未活躍起來,容易進入瑜珈的深層練習狀態。
  

地點:練習瑜珈最好能在乾淨、舒適的房間裏,有足夠的伸展身體的空間,避免靠近任何傢俱。房間內空氣清新、流通,並且能自由地吸入氧氣。最好擺上綠色植物或鮮花,也可播放輕柔的音樂來幫助鬆弛神經。當然,您也可以選擇在露天的自然地練習,比如花園等環境較好的地方,千萬不要在大風、寒冷或有污染的空氣中練習,也不要在太陽直射下練習(黎明除外,因為那時光線柔和,有益於健康)。
  
衣著:練習瑜珈姿勢時應穿著寬鬆柔軟的衣服,以棉麻質地者為佳,必須保證透氣和練習時肌體不受拘束。鞋子必須脫掉,襪子最好也脫掉(天冷時腳部須注意保暖),手錶、眼鏡、腰帶以及其他飾物都應除下。

道具:練瑜珈當然以使用專業的瑜珈墊為好,當地面太硬或不平坦的時候,瑜珈墊能發揮緩衝作用,幫助您保持平衡。但是,如果您沒有專業的瑜珈墊,鋪上地毯或對折的毛毯也可。不要在過硬的地板或太軟的床上進行練習,同時注意不能讓腳下打滑。初學者也可使用一些道具來輔助練習某些姿式,可用的道具如瑜珈磚、瑜珈繩,甚至牆壁、桌椅等等。很多姿式都可使用相應的道具,幫助您進行循序漸進的練習,同時更準確掌握每一個姿式傳達給身體的感覺。
  
沐浴:沐浴前20分鐘內不要練習瑜珈,因為瑜珈練習會使身體感覺變得極其敏銳,此時若給予忽熱忽冷的刺激,反而會傷害身體,消耗身體內儲存的能量。沐浴後20分鐘內也不宜練習瑜珈,因為沐浴後血液迴圈加快,筋肉變軟,如果馬上練習瑜珈,不僅容易使身體受傷,而且會導致血壓升高,加重心臟負擔。心臟病、高血壓、甲亢等疾病患者尤其要注意這一點。

另外,在長時間的太陽浴後不要練習瑜珈姿勢。在練習瑜珈之前1小時左右洗個冷水澡,能讓您的練習達到更好的效果。
  



飲食:如前所述,飯後3小時之內不宜練習瑜珈姿式。但是,您可以在練習前1小時左右,進食少量的流質食物或飲料,比如牛奶、優酪乳、蜂蜜、果汁等。練習時,您可以喝一點清水以幫助排出體內毒素(當做鴨行式的練習時,您甚至應該大量喝水。)瑜珈練習結束1小時後進食最好。最好吃一些天然的食品,避免食用一些油膩、辛辣或導致胃酸過多的食品。進食要適可而止,吃得太飽會讓人感到煩悶和懶惰。另外,練習瑜珈後飯量減少,排氣、排便增加屬於正常現象。

Read more...

2007年9月15日

練習體位法的訣竅

瑜珈與其他運動一樣,練習者需要小心保護自己以免造成運動傷害,以下列舉一些注意事項與練習訣竅提供練習者參考。



練習瑜珈的訣竅:
隨時提醒自己放鬆身體。
瑜珈的宗旨在於身心合一,練習者應隨時觀照自己身體各個部位,了解自己的狀況,不過度不急躁的進行練習。
保持輕鬆快樂的心情,在熱身時便要調整心情輕鬆自然。
練習全程皆由鼻子呼吸,嘴巴輕閉,眼睛張開。
建議練習完作半個小時的靜坐,可以讓身體平靜減少練習後帶來的興奮,保有因練習得來的能量不會浪費。
做任何體位法都不宜讓身體痛苦。
做任何體位法都不宜讓身體輕鬆。
在鏡子前或同伴前進行,確保姿勢正確。
練習時不要有害羞、急躁、或任何其它情緒。
完成後一定要作癱屍式放鬆,不要立即起身。


體位法練習注意事項:
女性月經期間避免做任何激烈(例如倒立)的體位法,但是仍然可以練習。女性懷孕初期與產後一個月內不要做任何體位法。
選擇乾淨、空氣流通的地點但不能吹到風。
練習完二十分鐘內忌大口喝水,練習前後勿飲食冰涼食物。
宜空腹練習。
練習前勿曬太陽。
地板宜舖毯子。
練習時著寬鬆服裝。
隨時注意動作與呼吸保持細、慢、長。 有脊椎受傷或相關疾病的人建議請先找治療師治癒後再練習。
感冒或風寒易造成肩頸部僵硬酸痛,此時宜小心練習與肩頸部有關的體位法以免拉傷。

Read more...

2007年9月13日

練習體位經驗分享

瑜珈等同於體位法似乎是目前大眾對瑜珈的刻板印象。其實體位法只是瑜珈基本的鍛鍊方法之一,完全的瑜珈練習另外還有飲食控制、呼吸鍛鍊、唸誦、觀想及更深入的拙火鍛鍊等等。這些練習都必須按部就班小心的進行,以避免未蒙其利反受其害的結果,許多的的練習都必須仰賴一個健康而且完美的身體來進行,因而體位法便成為首要的基本練習項目。

練習體位法有幾項基本條件必須遵守,以獲得良好的練習效果。一是安靜的練習場所,二是輕鬆的心情與身體,三是不躁進、不期待有立即的成效。

安靜的場所使我們能把注意力專心的集中到身體上以達到瑜珈(身心相應)的目的。輕鬆的身體是指身體處於空腹的狀態,無必須消化食物的負擔,以及穿寬鬆衣 服、輕鬆的心情、無時間壓力、無擔心的事情在心上以及無憤怒或悲傷等複雜的情緒等等。其實不必等到練體位法才想到要準備這些條件,這些在平常都是讓身心健 康和諧的必要條件,只要隨時保持這些條件,則不必練習體位法身心也可以常保舒暢健康,這就是所謂的養生之道。懂得養生之道的人,隨時讓身心達到上述的效 果,自然會比一般人看起來年輕、有活力,也不必刻意練什麼氣功或瑜珈了。我們這些暫時做不到的人,只好想辦法在一星期裡抽空練習兩三次瑜珈了。

練習體位法最怕躁進與過度壓迫身體,急躁的心情是進步的最大阻礙,而過度壓迫身體常是造成傷害的主要原因。 個人的經驗是初學者不必在意進度或成效,只要保持固定練習,就算每星期只做一、二次的體位法,也可以在兩三個月內感覺到身體有明顯的進步。

很多人以為瑜珈術就是許多拉筋的姿勢,這看法是不對的。拉筋是部分過程,而不是瑜珈術的目的,過去看到有些人過度的拉筋,造成肌肉韌帶鬆弛或身體的傷害,之後反而回來數說瑜珈術的不是,這是自己的誤解,也讓大眾跟著有錯誤的認識。

練習體位法應該是:全程緩慢的移動、細慢長的呼吸、把感官的注意力放在感覺酸痛的部位,以及於放鬆時做深長誇張的深呼吸。

練習者一開始時一定會有很多體位法做不好,這時不必急躁,只要以目前能達到的範圍來做,並留意自己身體的耐力,幾個星期後您就可以發現自己有非常大的進步,幾個月後種種體位法就可以輕鬆達成。

讓 身體放鬆也是非常重要的體位法練習。很多人不瞭解何謂放鬆,或是有錯誤的放鬆觀念。如果您不夠瞭解您的身體,便不知道身體是否真的放鬆。我們在練習體位法時會比平常更感受到身體各個部位,組織、肌肉甚至內臟器官會以各種方式運動著,在這時去體會放鬆會更有收穫,身體會感覺到超越一般狀況的放鬆狀態,練習者 要記憶住這個狀態,在平實生活中隨時回溯這狀態,這身心相應的程度便會與日遽增。

而在放鬆時做深呼吸,可 以加強身體呼吸與循環系統的運作效能,充分把氧氣與活力送到身體每一個部位(大家可以自我檢查一下,平時您的心肺功能有多少被使用到?)。最後於體位法練 習結束時我們會做全身的放鬆休息練習,對部分人來說這放鬆練習的收穫甚至大過於做各種體位法姿勢。

認識自己身體是作為一個人類非常重要的課題,保護自己也是所有生物的天性,對於瑜珈行者來說身體是一個工具、一個有用的伴侶,所以我們要懂得照顧它,不使毀壞。

Read more...

2007年9月9日

素食排毒

每天在繁華的都市中生活,汽車尾氣,工業廢氣,有害成分超標的食品,人的身體儼然成了有害物質的垃圾桶,身體狀況自然越來越差。想要排出毒素嗎?來試試天悅瑜伽教練教我的素食排毒法吧。

一切疾病的基本原因是身體的生化失衡,因此生物醫學強調“萬病一因”。造成身體生化失衡的原因則可歸納為四種:1、錯誤的飲食習慣2、不良生活方式3、環境污染4、情緒和壓力。在這四種成因中則以錯誤飲食習慣最為重要。這些因素使身體血液化學酸堿失衡,代謝失常,代謝廢物在血液中和組織中無法排除,因而造成[毒血症],引起[自身中毒]。這才是一切疾病的真正根源,包括傳染病和慢性病在內,細菌和病毒只有在毒性血液中方能發生破壞作用。

生化失衡是全身系統性病理現象,愈加素食排毒法的科學理論為:我們的身體具有兩種相反的功能,消化功能增強時,排泄功能則減弱,反之亦是。[自體溶解]是身體自行分解並消化本身組織的一種生理現象,排毒的目的就在誘導發生自體溶解,以達到治療目的。排毒時身體只消耗最下等物質,例如死亡細胞、腫瘤、受傷組織和脂肪沉積物等,這種現象等於[焚燒垃圾]汽車借款,重要組織和器官則完全不受影響,而因為消化功能停止,排泄功能大為增強,大量代謝廢物和毒素乃得迅速排除。


疾病和衰老的主要原因存在於細胞代謝和細胞再生過程中,如果細胞的死亡和補充過程能保持平衡,即能保持青春和健康。如果細胞衰老和死亡的速度超過再生的速度,衰老即行開始。排毒期間,死亡細胞的排除過程加速,細胞的再生作用亦加速。同時,因為干涉供應細胞氧氣和營養素的代謝廢物得以有效排除,正常的代謝和細胞氧化作用得以恢復,這就是排毒能夠治病強身健體的道理。



瑜伽素食排毒法是通過斷食(只食用蔬菜水果和蔬菜水果汁、根據人的健康狀況搭配人體所必需的營養素),以達到排除體內毒素,調理改善慢性疾病,消除亞健康症狀。

愈加素食排毒法是一種獨特方法。由於人體有很強的自愈能力,疾病絕不是只靠藥物就可以治癒的,必須依靠人體本身的能量才行。素食排毒,就是通過消耗體內積存的脂肪,排除體內沉積的毒素,使人體充分發揮本身的自然自愈能力。

瑜伽教練認為,人在饑餓時,體內的蛋白質、脂肪等營養物質會相應減少,體內病菌的活力也會減弱,病菌與人體正常細胞的對抗能力也削弱了,細菌被消滅的可能性增加,正常細胞就能很容易的消滅病菌。我們可以注意一下貓、狗、雞、鴨等動物,它們一旦生病,就絕對不吃飼料,一直到身體恢復健康時,食欲才恢復正常。


素食排毒法的主要功用:
消除全身毒素;修復受損的器官和組織;增強人體抗病能力;增強記憶力;防病益壽。
那些人不適合排毒:
1.體重低於標準體重25%者
2.患有嚴重疾病且身體虛弱者
3.少於十二歲的孩童
4.懷孕的婦女、洗換腎者等。
瑜伽飲食的素食理論大家都知道了,那麼就快點試試看。清除體內毒素,從現在開始吧。

Read more...

2007年9月8日

正確的瑜伽態度

為了身體健康而來但傷害自己,回頭面對時,除了無奈後悔,傷痛卻時時的提醒自己,對心靈更是一大損傷。

這是專注的力量。簡單,重複,就是力量;滴水,穿石,鑿破巨石。道,是存在的,就看你是否有將心眼打開;透過呼吸,將紊亂的心收攝,比你的體位法更重要。體位法的迷思,是現代人學瑜伽最大的弊病,很可怕,這是一種心念,會殺人於無形,凶手,就是你自己,自己讓自己的身體偏離中庸之道,自己將自己的心靈推向高峰,然而,高處不勝寒。以往,根本不重視肌肉與動作這個領域,但學了瑜伽之後,發現,骨頭真的不太重要,肌肉才是重要的,但影響肌肉的形塑,來自呼吸與意識.大師看你的完美體位法,更看你的呼吸與神態。這個神態泛指一種圓滿的狀態,那是渾然天成的,沒有一絲的扭曲與刻意地拉扯呈現。

時間到了,就自然綻放,精進久了,自然就完成了,太早完成高難度的體位法,也提早讓身體折損。這層道理,很淺,但領悟者,稀有!

唯有親身經歷的人,才會深有同感,但那是付出代價之後的慘痛領悟。同樣地,不要因為心急,而將身體過度使用。

任何傷痛,只要超過兩個小時,你都要留意,這是教授再三提醒的,會痛,就是不對,要注意,但不用心急,只要留心身體的感受即可,超過三四天都沒有好轉,更要留意,不要以為病痛真的消失,不是,它是轉化成另一種模式,那就是肌肉組織纖維化,不會很痛,但隨時留在你的體內,只要動到舊疾,就會隱隱作痛,可惜的是,轉成慢性發炎狀況下的組織,會成為你一輩子的印記,隨時牽扯你的當年結痂的傷口。

千金難買早知道,我身旁有位同學,為了讓自己早點一字馬,於是學別人,每天朝後踢一百下,朝前踢一百下,然後,發現,大腿後側的肌肉拉傷,會痛,但老師告訴她,就是要痛才會有效,於是乎繼續踢,現在,她到底一字馬成功了沒?很好奇地問。


沒有,並沒有,她告訴我,現在,她連前彎,手碰地都很困難,因為大腿後側會痛,沒有辦法搬重物,甚至蹲下去抱小孩都有問題,談到這,她哭了出來,我想,若是我,可能會放聲大哭,因為我很關心朋友,若她跌倒,或是發生危險,而我卻沒能立即救她,我會自責一輩子。

我的希望,很小,但祝福很大,願每個人都在瑜伽的路上,平安健康,不要再重蹈前人的痛苦。

Read more...

2007年9月1日

內在靈性的渴望

一直以來我們都把生物分為動物與植物兩類,那人是屬於動物一類嗎?人和那些只知吃、睡、繁殖的動物歸為一類,這種歸類太粗淺了,人和一般的動物是非常不同的,人是藉於動物和神之間的生物,所以我們會有內在靈性的渴望,在機緣巧合下會從事靈性的修持,在累世的修持之下,逐漸具有神性,甚至得道成佛;反觀社會大眾,有些人是比較接近動物一類的,思想行為都是動物最基本的本能,所以才會有許多的社會問題;而現今的大修行者證嚴法師,個人的欲求很少,悲天憫人慈悲為懷,已經很接近神佛的境界了。其實,每個人內心都有內在靈性的渴望,只是有層次的差別,有的人修了幾輩子的善心、善行,已經有很高深的境界,而有些人才剛開始。

我在因緣際會下接觸靈修,很自然的接受而且受用無窮;我的靈性啟蒙課就像是我的另一個生日,我在深層的靜坐裡享受意識集中、身體完全的空,很多生命的智慧自然的開啟,我靈修靜坐的法門是用梵咒(mantra)配合呼吸、意念、意識集中點,Di Di Madhumaya 給我第一個屬於我個人的Mantra是用來化解累世的因果業力,第二個Mantra是讓我不要再造新的業力,沒有業力的束縛就能達到解脫的境界;我修習瑜珈體位法有很久的時間也教授體位法的課,從瑜珈體位法中我獲益良多,因為長時間瑜珈的鍛鍊身上的氣血通暢,在靜坐中很能進入感覺回收、意識集中的境界。靜坐做的好,自然會得到內在的喜悅,這個感覺不是因為別人喜歡你、欣賞你或送你禮物而快樂,是從內心升起的一種平靜、安祥、喜樂的感覺。瑜珈體位法的精進及靈修靜坐的堅持是我生命的目標。

人再怎麼計較,都扺不過上天的安排,要有善心多行善事,人及萬事萬物都在大宇宙的洪流中,從事瑜珈八部功法的修行,人生會豐富而有意義。最後用NAMASKAR跟你的內在神性打招呼。

附註:珈八部功法:內在行為控制、外在行為控制、瑜珈體位法、呼吸控制法、感覺回收、意識集中、禪定、三摩地。

Read more...

  © Blogger Templates Spain by Ourblogtemplates.com 2008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