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30日

呼吸冥想 呼吸或冥想

在教呼吸法時,不但會示範給學員看,學員在練習時,也都會儘量跟著做。但有時發現需要在學員練習時,提醒大家要注意的重點,我會停下呼吸練習,開口說話。我發覺有好些同學不知是想專心聽我說話,還是看我停下來的關係,他們的練習也停了。有時教室會突然出現真空的停頓狀態。

請大家繼續練習。

其實,大家不知道,我們常會無意識的停止呼吸。甚至不知不覺中,呼吸變得短淺。但是,呼吸品質確實會影響我們的生活品質,甚至是靈性成長的品質,於是呼吸法就得要練習,練得呼吸舒坦放鬆且儘量又深又長。

呼吸做得好,會增強肺活量,大大改善血液的含氧量,當然會改善我們的生活品質,可是為什麼它與靈性成長有何關聯呢??

您可以試試,先坐正、伸展整個上半身,再連續做幾個非常深且長的呼吸,感覺每個細胞都吸收到氧分一樣,先讓身體甦活起來。接著感覺自己的身體,是否有種輕飄飄的擴大感?


再順著這種輕盈感,保持自己放鬆但又專注(可專注眉心、鼻尖或心輪)一陣子,再觀察自己的呼吸。只要前面幾個放鬆的動作做得徹底,到後面的階段,您會發覺,有時候呼吸似有似無,好像沒在呼吸,或是吸與吐是只一小口,好似又變回淺短的呼吸。


其實,這時的呼吸和我們一樣的淺式呼吸不同。當我們身體放鬆,腦部也跟著進入beta波時,呼吸的確會變慢、變短,但這不代我們的氧氣吸得少了,而是當我們在很放鬆的情形下,毛細孔會自然地打開,您知道嗎,毛細孔也會呼吸!!因此,我們少用鼻孔呼吸,而多用皮膚呼吸了。


真的厲害的大師,每一個呼吸都非常的長。在「心靈瑜珈」這本書中,作者韋達.帕若就提到,他一個深長的呼吸都超過1分鐘以上。各位知道一般人1分鐘交換幾次氧氣嗎?約6~10次左右。也就是說,大師一個呼吸,一般人要吸10次,可見我們的心肺有多忙碌。也因為器官忙著處理這些瑣事,難怪心靜不下來。


而我們一般練習所謂的呼吸冥想,到底是練習呼吸法?還是冥想呢?


其實,呼吸冥想的目的就是透過有意識的且規律的練習呼吸,讓全身保持放鬆且專注,也讓心識漸漸地穩定下來,進入冥想的階段。因此,說呼吸冥想法是身體與靈性的橋樑,一點也不為過。


將昆達里尼瑜伽帶到西方的Yogi Bhajan大師說「當呼吸改變,人的思維也會變」。相反地,若您想改變想法,透過呼吸法輕而易舉地就辦得到。比如說,當您覺得疲累無力時,可用比較快速地呼吸法幾分鐘,為自己打氣。但若憤怒時,可用深緩的呼吸幾分鐘,甚至10分鐘以上。您就會發現練完之後,就不會被原先的困擾卡住了。


在練習呼吸冥想法時,呼吸的節奏有非常多種,為的也就是改變我們大腦的模式,進入下一個深沈放鬆的階段。也就是說,當呼吸或呼吸冥想法練得有心得時,再進一步到冥想(或者,應該說,深度的冥想),只有一步之遙了。


不過一再強調,呼吸練習一定要找有經驗的老師練習。老師在學與教都需要有一段時日以上,且個人有深刻的經驗,才好來教學生。這是因為呼吸法是一個比體位法精微的練習,老師需要累積個人經驗和教學經驗,才能給不同狀況的學員正確的指導。

Read more...

2010年6月29日

再談靜坐

以前一直不太想在文章上說一些個人的靜坐(Meditation)或練功經驗。一來知道大部份的讀者沒興趣看這種形而上,與自己沒什麼關係的內容。二來覺得自己一些還不錯的經驗沒什麼好說的,因為比我更精進的前輩比比皆是,豈容小輩如此放肆?

我深刻的覺得地球能量的轉變愈來愈快,我們需要更快地提升自己靈性的層面。也因此想開放自己,和更多朋友分享一些自己小小的心得。也希望各位先進、前輩給予指教。


個人覺得,長期以來,我們在瑜伽也好、佛教或是禪宗也好的靜坐練習,非常偏重(請注意,我說偏重,不是說大家只在練習這個而已)「靜」和「止」的練習。我們要學著如何把雜念放下(不是摒除雜念,單是放下就夠難的了),很多人在靜坐上覺得無法突破而氣餒,最主要的原因就在於認為自己雜念妄念太多,再不一靜坐就容易陷入昏沈想睡的尷尬場面。有耐心的人,這樣的練習了半年一年還沒什麼進展,沒耐心的幾天就放棄了。


其實,靜也好、止也好,個人覺得那只是個入門的學習。但靜坐最終的目的不在於此。至於靜坐讓血壓降低、心情穩定、頭腦清晰等,更是持續練習之後的必然作用。我們靜坐,最高的目的是在與宇宙無限連結。


但這不表示,我們不需要練習靜或是止,而是說,讓心沈靜下來,定於一,是基本的練習。就好像練習瑜伽體位法,讓自己的手、腳和身體放在最符合人體結構的位置上,是基本的訓練,在這個基礎上,才好做更深入的練習。可是,人體解剖學卻不是體位法的全部。


宇宙無限意識的連結才是終點


與宇宙無限意識的連結上,在昆達里尼瑜伽練習是非常強調的。我們同學間彼此開玩笑說,「等要考試時,所有答案最後只要寫上,與宇宙無限意識連結,就對了」。


這麼耍賴的答案,老師當然不滿意。他說,要與宇宙連結,是有步驟和方法的。我們昆達里尼學半天,就是要知道方法與路徑。當然,也不是一蹴可及的容易。需要不斷的練習與揣摸。


您一定會問,我自己的事都處理不好了,幹嘛要去與高我或宇宙意識結合呢?這就好比,假設您知道您有個銀行當靠山,隨便愛領多少錢都可以,您會不會想常常去領錢呢?與宇宙無限連結,是站在一個更高點,看身邊的事物,您會發覺以前卡住的問題,再也不是問題。而且真的更容易開發潛能,甚至達到「知天命」的地步呢!


練習、練習、練習才是王道


當然,要讓自己眉心輪或頂輪開啟,甚至與宇宙無限意識連結,絕非三言兩語說完幾個重點,各自回家練習就能速成的。但是,很願意跟大家分享的是,當您在靜坐練習上,卡在無法讓自己端坐30分鐘不動念這個環節上時,請各位放開心,不要太拘於這個點,而用更大的眼光、全像式的來看整件事。也就是說,沒能完全靜下來不是一件讓人沮喪的事,相反地,我們每天的練習讓自己靜下來,同時觀照自己的心念在這個過程中,是不是一直苛責自己不夠好?建議各位放輕鬆,就好像去見一位再熟悉不過的老友,不用太拘泥於非要梳裝打扮才能出門。而是坐在那兒,看看這位老友今天會跟您有什麼互動?有雜念出來,不用尾隨即可。


這就像是,練瑜伽體位法,不是只有把兩腳架在脖子上,才算功德圓滿一樣。體位法的進步是多方面的,不會只有單一的姿勢或結果的呈現。


不過,話說回來,在能量啟動的情形下,就好比坐直昇機,在靜坐中會非常快就進入很安靜、很舒適甚至喜樂、與宇宙連結的狀態。如何做到這個地步?就是身體的淨化、心靈的鍛鍊,加上練習、練習、練習了。
您一定會問,我自己的事都處理不好了,幹嘛要去與高我或宇宙意識結合呢?這就好比,假設您知道您有個銀行當靠山,隨便愛領多少錢都可以,您會不會想常常去領錢呢?與宇宙無限連結,是站在一個更高點,看身邊的事物,您會發覺以前卡住的問題,再也不是問題。而且真的更容易開發潛能,甚至達到「知天命」的地步呢!
您一定會問,我自己的事都處理不好了,幹嘛要去與高我或宇宙意識結合呢?這就好比,假設您知道您有個銀行當靠山,隨便愛領多少錢都可以,您會不會想常常去領錢呢?與宇宙無限連結,是站在一個更高點,看身邊的事物,您會發覺以前卡住的問題,再也不是問題。而且真的更容易開發潛能,甚至達到「知天命」的地步呢!
我以前一直不太想在公開的文章上說一些個人的靜坐(Meditation)或練功經驗。一來知道大部份的讀者沒興趣看這種形而上,與自己沒什麼關係的內容。二來覺得自己一些還不錯的經驗沒什麼好說的,因為比我更精進的前輩比比皆是,豈容小輩如此放肆?


但這幾天的想法有些不同。我深刻的覺得地球能量的轉變愈來愈快,我們需要更快地提升自己靈性的層面。也因此想開放自己,和更多朋友分享一些自己小小的心得。也希望各位先進、前輩給予指教。


個人覺得,長期以來,我們在瑜伽也好、佛教或是禪宗也好的靜坐練習,非常偏重(請注意,我說偏重,不是說大家只在練習這個而已)「靜」和「止」的練習。我們要學著如何把雜念放下(不是摒除雜念。單是放下就夠難的了),很多人在靜坐上覺得無法突破而氣餒,最主要的原因就在於認為自己雜念妄念太多,再不一靜坐就容易陷入昏沈想睡的尷尬場面。有耐心的人,這樣的練習了半年一年還沒什麼進展,沒耐心的幾天就放棄了。


其實,靜也好、止也好,個人覺得那只是個入門的學習。但靜坐最終的目的不在於此。至於靜坐讓血壓降低、心情穩定、頭腦清晰等,更是持續練習之後的必然作用。我們靜坐,最高的目的是在與宇宙無限連結。


但這不表示,我們不需要練習靜或是止,而是說,讓心沈靜下來,定於一,是基本的練習。就好像練習瑜伽體位法,讓自己的手、腳和身體放在最符合人體結構的位置上,是基本的訓練,在這個基礎上,才好做更深入的練習。可是,人體解剖學卻不是體位法的全部。

Read more...

2010年6月28日

擇時擇地練靜坐

何地不宜靜坐?前幾天和朋友們去海邊玩。我們沿著步道邊走邊欣賞風景,颱風過後難得不下雨的日子,大家覺得能遠離市區偷得浮生半日,甚是愉快。


大家是有得有點累,加上海景太美。我們走到一個類似像觀景台的地方欣賞風景。有好幾個朋友很自然的就地坐下,開始靜坐。我剛開始也覺得這麼好的景色和天氣,能在戶外靜坐是件好事,因此也跟著大家坐下。但沒幾分鐘,我只好起身,落慌而逃。


為什麼呢?因為海邊的風非常大,正巧沒戴帽的我,還有身上的衣服單薄,抵不住海風像颱風一樣的吹,才放鬆準備要進入靜坐,就因受不了風寒,趕緊起身,想找避風之處。


這讓我想到一件事:靜坐雖然非常好,但也是要挑時間和地點的。不是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適合靜坐。以下是我從書上或個人經驗和大家分享,當然,每個人狀況不同,或許您就是個特例,因此參考參考即可。


一般來說,靜坐要在溫度合宜、不太冷、不過熱的地方進行。還有,也不宜在下雨天或大風天的室外進行。這個道理很簡單,因為在靜坐中,我們第一步是全身放鬆,才能進入所謂的專注的狀態。而人一旦放鬆,全身毛細孔自然會張開,這時若在大風、雨中靜坐,很容易因為毛孔張開而著涼。我那天穿的不夠,加上海風一吹就開始覺得頭痛欲裂了。


但若在空氣、溫度、各方面條件都好的情形下,在大自然裡靜坐當然是件好事、樂事。


還有,靜坐最好找個安全、安靜的角落,不被人、事、物打擾。當然不會在馬路邊靜坐。但若只是等車時短暫的靜心,那倒無妨,因為時間短,而且自己也不會真的非常的進入狀況,就把它當成靜心觀照自己就好。


何時不宜靜坐?


靜坐的地方要挑,那麼靜坐的時間也要挑嗎?


基本上,剛吃飽飯或是真的很累的時候,不宜靜坐。因為您會發現在那時靜坐特別容易昏沈想睡。如果在靜坐中一直打盹,我勸各位不要浪費時間了,乾脆躺下來睡個小覺,精神養足了再靜坐,才比較易進入狀況。


還有,心情起浮很大時,最好也不要靜坐。例如:剛和人吵完架,情緒還很亢奮或是激動時,當然不宜。若是因為某事非常沮喪時,靜坐的效果也較差。當然,您可能會問,我就是要透過靜坐來放鬆自己,改變情緒狀態,為何反而叫我不要靜坐?是的,若是您能很快地把剛剛的情緒放掉,進入放鬆且專注的冥想狀態時,那當然最好。可是您若試了一陣子,發覺自己的情緒仍舊無法平復,還是一直想著某件讓您放不下的事時,建議換個時候再靜坐吧。


另一種說法


我聽過另一種不宜靜坐的說法。是說,在地震、颱風等天候巨大變動之後,不要靜坐。剛剛發生這種巨大能量轉變的異動,不只大地能量還沒回到正常,人的情緒多少受到一些影響,因此最好避開這些時候。


談到大環境的變化,什麼時候最適合靜坐呢?一般來說,初一、十五都適合靜坐。至於初一能量強或是十五比較好,則看個人的敏感度囉~當然,每年的二分二(春分、夏至、秋分與冬至)都因季節交替而形成不錯的能量場。其他較適合靜坐的時間則有某某神的生日啦、某某星接近地球啦…這些資訊只要您有心,在網路上都可找到。


其實,靜坐可以隨時隨地練習,不一定要坐在地上盤腿才叫靜坐。在工作中,進入很專心又放鬆,同時觀照自己一舉一動的狀態,也可稱它為靜心。但若是特地要坐下來幾十分鐘以上的時間,就要稍微挑一下時間和地點了。

Read more...

2010年6月25日

腹與背

一體兩面,古時有句成語「腹背受敵」,是講一隻軍隊或一個人正面(明處)和背面(暗處)都被敵人夾擊,那是很讓人棘手的狀況。

現代人遇到兩軍交戰腹背受敵的情形不多了。可是在另一個層面,卻又天天腹背受敵。

怎麼說呢?這些年下來,很少遇到沒有下背問題的人。包括我自己在內,也偶有小恙。下背問題的原因非常多,要根治也不是那麼容易,但是要讓大事化小、小事化無,也不是沒有可能。

只要多做強化腹肌的動作,就可以減緩下背不適的問題。這個道理大部份的人都懂,可是很吊詭的是,下背部不適的人,通常腹肌特別弱,比一般人還差的多。雖然明知要多做腹部運動,來減輕下背疼痛,可是對他們來說,像要命一樣的不可能。

或許是因為腹肌太弱,造成原本就「體質不良」的人,一做腹部運動就哇哇叫,與其這麼痛苦練習,最快的方法就是選擇放棄。

腹與背,誰比較弱?

其實,不是有下背困擾的人有這樣的狀況,一般人也多有背比腹強的情形。不信的話各位捏捏自己的腹肌,再摸摸它背面的下背肌肉群,看看哪一邊的肉比較軟?哪一邊比較硬?通常是沿著下腰椎兩側的肌肉會結實得多,相對的腹肌多半較鬆垮。對吧?

好吧。既然知道要做腹部運動,要做什麼?怎麼做呢?練腹肌的方法百百種,大部份我們都會採用地板動作。也就是仰躺在地上做抬腿或是延展的動作。問題來了,下背就痛的人,做地板抬腿的動作簡直是要命的痛,做兩下就躺在地上「攤屍」,一點也達不到效果。那麼要怎麼做呢?

動作怎麼做?

一直以來,做地板抬腿的動作,有二種說法:一是,下背部儘量緊貼地板。一是,維持下背部原有的弧度,再來做任何抬腿動作。倒底哪一個才是正確的?才好做呢?

經驗是,地板抬腿若是直腿上下的話,下背的壓力會大增,除了腹肌練得很 強的人,或是知道怎麼做的人,不然真的事部功半。所以,要不就略彎兩膝,這樣可以略微放鬆下背,也就是膝蓋一彎曲,下背就能往地板方向放鬆,就不會讓原本就工作量過大的下背更累。

做地板抬腿動作,還有一個方法可以減輕下背壓力,在兩腿之間(不論大腿或小腿皆可)夾個瑜伽磚,強迫自己下半身用力,可以適度地減輕下背的壓力,做動作較沒那麼吃力。此外,將兩手手掌置於臀部下方,墊高屁股,也是讓下背朝地板放鬆,可減輕動作中的下背壓力。

也就是說,一般的情形下,腹肌弱的人,儘量不要直腿做地板抬腿動作。也儘量讓下背朝地板放鬆。除非是兩膝彎曲,否則下背是不會整個平貼地上,但刻意提醒自己下背退向地板,可以減輕下背的疼痛。

不過,話說回來,有下背困擾的人,不只是腹肌弱,下腰椎和骨盆也呈緊張狀態,因此,要他們在動作中把下背儘量往地板放鬆,幾乎是不可能的。面對這種腹肌又沒力、下背又緊的人,我通常會建議,先做一些簡單的脊椎動作,讓下背比較靈活、放鬆,再來練腹肌,才不會練了半天腹肌,都練到下背了,讓下背愈來愈痛。

Read more...

2010年6月22日

Mantra喚醒松果體

在之前的提過好幾次Mantra(多譯為梵唱或唱頌)的意義、怎麼唱Mantra這類的題目,多少對Mantra有一些介紹。

也就像大家一般知道的,我們唱Mantra是利用音頻振動自己的身體,與歌曲產生共鳴,達到按摩身體的效果,並向宇宙發音,跟天地調頻之意。加上Mantra的詞義多為讚美、崇敬上天或神祇的正念,因此多唱Mantra也有「轉念」的用意。所以多唱Mantra可以讓人更喜樂、更正面。

不過,多唱Mantra還有一個重點我只在Kundalini(昆達里尼)瑜伽書本中讀到,那就是透過聲音的振動和舌頭的刺激,我們梵唱時會刺激嘴內的上顎,小小的上顎有84個穴點,多是連接、通往腦部的重要通道。而用聲音或舌頭刺激這些穴點,經過傳導,刺激到腦中的下視丘。

下視丘有什麼重要呢?它負責管控我們體溫、睡眠等生理本能,以及情緒、憂鬱等。再經過下視丘,把化學成份送往更重要的腦下垂體,這個被稱為腺體的總管的腦下垂體通常會把訊息傳給身體各個部位。

在此,我們唱Mantra後刺激下視丘->腦下垂體,腦下垂體就再刺激松果體,讓松果體運作,分泌所謂的「甘露」出來,這是為什麼梵唱在生理上通常能為我們帶來愉悅的原因之一。

松果體又是什麼呢?這個小東西是腦的一部份,但隨著我們年齡的增長,我們愈來愈少用它,它不但不再增長,更慢慢萎縮了。而松果體有什麼重要呢?在靈修的人眼中,它代表的直覺、靈性,松果體發達的人,通常直覺力較強。

老師的話,透過靜坐,我們同樣是在刺激松果體。但當您長期靜坐沒有進步時,何不試試梵唱,因為唱Mantra同時也在刺激松果體。雙線進行,或許會有不同的進展。

長時間的梵唱,一直刺激上顎,間接刺激下視丘->腦下垂體->松果體這個平時做體位法很難刺激到的腺體,收到的效果遠比「延緩老化」還多得多。

有幾次很棒的靜坐經驗就是在全班合唱一個小時Mantra後發生的。有一次是Rebecca老師的早課上,因為整個能量場非常強,且震動頻率很和諧,我感受到Rebecca老師的母愛、大愛,忍不住淚如雨下,感動不已。

另一次,就是在前幾天,也是Rebecca老師帶的早課,在大夥梵唱、冥想(在Kundalini經常用梵唱來冥想,可見梵唱有多重要)到一個階段後,我居然到一個感受到天地大愛的極樂國度,再次地,喜悅之淚又泊泊而出。那種超越人世間能有的快樂,只有真正體會自己與天地宇宙合一,享受宇宙的包容、大愛之後,才能深刻體會得到。

當然,我還有幾次特別的梵唱冥想經驗,讓我真真正正體驗Mantra真的不是隨便唱唱,而是要心、語、意合一的唱。也就是用我口唱我心,用我口傳達意念。把感恩、讚美紮紮實實地、不斷地且大聲地複唱出來,您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因為它的效用遠比您知道的強更多。

另外,認識我的朋友都知道,我是個不能沒有Mantra過日子的人。一早起床到睡前,只要我在家時,不論是電腦或是音響,一定要播Mantra音樂。除了自己可以開心的跟著唱之外,這些振動頻率很高的音樂能量,是淨化空間最好的利器。也因此,我家不噴什麼淨化精油,但自認能量場還不差呢!各位不信的話,可以一試。

Read more...

2010年6月20日

靈性成長的階段

這是很多人在成長階段中,會遇到的瓶頸。為什麼不靜坐或是不成長還好,愈做日子愈不好過呢??

我自己也曾遇過這種質疑,也不只一次問自己,「修」的目的不就是要離苦得樂,但為什麼反向而行呢?

但累積了幾年經驗後,我的心得是:就是我們身體在排毒、轉好的時刻,會有所謂的「好轉反應」。比如,瑜伽學一陣子後,臉上突然冒大痘痘,或突然重感冒…。在靈性成長的道路上,也有類似的狀況。那個狀況是:我們對自己和對外界愈來愈敏感,會注意自己用什麼「心」來對應這個世界,同時,也會對這個反應有所批評。

舉個例吧!以前若是有人隨便抄車,讓路上行人、駕駛都很不方便,很可能您就會一直碎碎唸,唸那個駕駛真沒公德,甚至會當場罵出來。在「修」了一陣子後,或許您還是會因對方的舉動而不高興,但是多了一個反應:馬上會警覺到自己有那個「不高興」的心,以及「不高興」的反應,而會認為自己不應該有這些情緒,或是被這樣的小事打擾心情,而覺得自己好像很容易生氣,或是修了半天,修養沒有比較好?

其實,這些都是過程,讓我們從無明(不知所以)到清明的過程。若沒有經過這種剝離舊我的過程,怎麼會有新生呢?也就是說,我們從以前渾噩過日子,到後來會觀察、警覺自己的心,到最後「隨心所欲不逾矩」,是有很長一段過程的。

再一個例子是,我們沒開始靜坐時,不知道自己的心原來這麼紛亂,但一靜坐,才發現原來自己的心根本靜不下來。心很亂,是練習靜坐後,必經的階段。若因此而覺得沮喪、沒信心而放棄,那就放棄一個最佳學習的機會。

若我們「修」了一陣子,發現自己好像愈修愈回頭,請檢視一下:自己的方向或方法有沒有問題?想從台北去高雄,結果卻搭到往花蓮的車了?或者,我們需要的時間和毅力,好繼續走下去。

靈性成長這條路看來漫長,到底何處才是盡頭?Kundalini(昆達里尼)把靈性成長分為5個階段:初學者階段、成長階段、轉型階段(Shakti Pad)、突破階段、合一階段。我們開始學一個法門,初期因為什麼都不懂,會覺得很新鮮,但有一搭沒一搭地學。接下來,學了一陣子覺得它真的很好,會很勤奮地認真上課、買書、找時間自修…這是成長期。但認真學一陣後,會出現自我懷疑、不安、沒有信心…的階段,會不斷問自己:這個方法對嗎?我這樣投入對嗎?這條路走到何處才是盡頭呢?各式各樣的問號冒出之際,那就是到了自我質疑、挑戰的Shakti Pad階段了。

有的人會在這個時間放棄原先的想法,另起爐灶;有的人會在質疑與投入之間不斷擺盪,有時覺得很有信心,有時又懷疑自己…每個人的狀況不同,處理Shakti Pad的方式也各異。

此時,若是您有一個好的精神導師,帶著走出雲霧,還不夠,您還需要一個「成長團體」(Support Group)大家互相成長、打氣,那時您才會發覺:自己的疑問不是特例,原來大家或多或少都有類似問題。而且在大家彼此幫助之下,靈性成長之路會走得更有信心。

在突破那個轉型期後,就會進入找到自我的階段。那時您會很清楚自己要走什麼路?適合用什麼方式成長與學習?甚至可以用自己的經驗如何幫助他人?....最後就會走向與最高的大我合一的至高境界。

若是各位還在找方向,請給自己一些時間。若您懷疑自己走的對不對,請到跟您學同一個方法的團體看看,看他們是否有您想要的特質:沈靜、喜樂、愛心…就可以知道您是否與這個團體投契了。

Read more...

2010年6月18日

好轉反應 和 惡化反應

記得前陣子提到練瑜伽或其他功法,有「好轉反應」或稱「排毒反應」的問題。那時就有人問:我怎知那些出疹子、感冒等身體不適的情形是好轉反應呢?

提到一個重點:療癒起始於身心的最深層。他說「當病症趨於好轉時,你會發現,精神情緒的安康穩定早於身體症狀的良性變化;同時,精神也會變得比較好,不會像以前一樣容易疲倦(尤其到晚上)。而隨著情緒跟精竟的穩定,你也會發現到,之前干擾你心情的事件,影響力可能也不再那麼大了」。

換言之,有可能臉上還在冒痘痘,或是身上還有疹子,但是王醫師認為好轉反應的一個重要指標是:心情或情緒變得比較穩定,甚至晚上睡得少了。

那麼好轉反應有沒有順序呢?

在書中提到「當身體產生好轉反應時,順序會從上而下,從內而外;由較有生命力(vital force)的器官先顯現,其次才是較無生命力的器官。也就是說,毒素會從身體比較重要的部位(大腦、內臟)離開,慢慢來到比較末稍的部分。所以,發燒如果從手腳開始發熱,慢慢的胸口、肚子的溫度提高,然後才是頭部很熱,這樣就是病症在變嚴重的過程。相反地,如果頭部溫度慢慢的降低了,這就是身體在回復健康的現象」。

以上這點,也可給身為父母的朋友做參考。下次,您家小孩發燒時,您才會知道小孩的狀況是在惡化,要趕快就醫?還是病情趨於好轉。因為,不論在中醫的觀點或是自然醫學的觀點都認為,發燒不一定是件恐怖的事,尤其是小兒發燒,不一定非要用藥不可。但是這個時間點的拿捏,就要靠各位判斷了。

療癒也有時間性。王醫師在書中提到「通常來說,越晚出現的症狀,會越早出現在好轉反應。反之亦然」假設,您的狀況是先長痘子、再頭痛、最後出現發燒。照學理說來,會先退燒、頭不痛了,痘痘才慢慢好。

若是「身體的反應沒有按照逆推式的時間性在運行,那可能就是症狀在惡化中。不過,好轉反應也會因為毒素累積過多,身體會先由毒性最多的部分先開始反應」「自然醫學DIY」是這麼寫著。

以上這些資訊,希望能夠解答大家一直以來的疑惑。

Read more...

2010年6月12日

靜坐怎麼坐

雖然知道靜坐好處多多,但我知道很多人還沒有開始做,或是試了幾回就放棄。這當中原因很多,但我的深刻體會是,若是靜坐時,能多注意坐姿,坐在最好的位置上時,可以坐得住、坐得較久,靜坐的品質也會較好。

怎麼說呢?若是沒有放鬆的讓上半身坐正、坐直,且讓臀部、髖關節、大腿及膝蓋都能放鬆的話,進入靜坐一陣子後,整個身體會位移,地心引力的關係,會讓駝背的背愈駝,脊椎歪斜的更嚴重,甚至整個骨盆位置垮掉、大腿愈坐愈麻、腰愈坐愈痛…,我們單是應付這些身體粗糙的感覺都來不及了,遑論讓心安靜下來了。

因此,想要靜坐的第一步就是要讓自己坐得正、坐得穩且坐得舒服。

怎麼坐?

不論您是坐在地上或椅子上,請先讓兩邊坐骨平均地往下紮牢地板,把整個骨盆往上提起,讓下腰幾乎是垂直地坐著。若是無法拉直下背時,可以在臀部下墊個靠枕或是打坐用的樸團。很多人忽略這個小細節,會造成上述的駝背、下腰及髖關節與大腿緊張的狀況。

在確定坐骨與骨盆的位置後,深吸氣讓整條脊椎往上延展。但兩肩是自然往下、胸腔是略略打開的。把下腰往上提也是個重要,但常被忽略的小動作,沒有做好,當然坐不正、坐不穩了。

最後再把頭擺正、下巴平行地板,把臉部表情和整個身體的外在完全放鬆,好進入接下來安靜的片刻。

氣的流動

但是,內行人知道,單是上述這些動作還不足以把自己推動更好的靜坐狀況,您可以試試以下的方法。

1. 確實把坐骨往下後,感覺下背的延伸,讓瑜伽說的Prana(上行氣,在胸腔到上腹腔之間間流動的氣)可以順勢往下。

2. 讓丹田、肚臍往內,感覺下腰雖拉長但往後退一點。這不但有助打直下背,還有,當您做到以上這些時,會發覺自己會陰是略縮的,有助於讓下行氣(Aapna在肚臍以下流通的氣)往上。

3. 感覺自己坐在最高的位置上,確實保持脊椎拉長。而且把胸腔往外再打開多一些。可用幾次深長的呼吸幫忙,可確實感覺前後的差異。

也就是說,當您坐正、坐好時,上行氣與下行氣會在丹田附近交會,產生一股能量(或「氣」)從丹田推進往上。這股能量有助於穩定我們神經、思緒,很容易進入所謂的「氣功態」,較易讓心平靜下來。

我們一般會以為,靜坐或冥想,就是坐下,眼睛閉上,靜靜的坐一段時間就好。但是心愈想靜下來,就愈不容易做到。我自己的經驗是,注意自己坐姿,剛開始配合做幾個又深又長的呼吸,好吸進飽滿的宇宙能量,快速讓自己放鬆且穩定,進入靜坐通常都有「事半功倍」之效。

個人小小經驗,提供給大家參考。但最重要的是,持續的靜坐,即使從每天5分鐘,10分鐘開始,也勝過一直沒開始喔。開始靜坐冥想不代表就萬事ok,其實,還有太多要學或是自己體驗的,很難在這兒闡述。套句大師說的話,練瑜伽唯有Practice, practice and practice,才能把知識變為自己的經驗。

Read more...

2010年6月10日

保持自然的脊椎

整條脊椎變型不是只有出現在很少運動的人身上,連經常做瑜伽的朋友,也常忽略自己的習性帶來可能的傷害。

每每在教體位法時,老覺得自己是個喋喋不休的老太婆,一直重複相同的細節。我真的很不喜歡一直叨念同樣的事情,但是每次看到學員們老是一再做一些讓我頭痛的動作,怎能不心驚膽跳呢?

經常的「折脖子」或是「脖子斷掉」就是學員們最愛做的動作之一。「折脖子」最常出現在後仰類的動作,像是:蛇式、駝式…。「脖子斷掉」則是平板式、前彎類的動作中屢屢出現。

為什麼說這兩種情形都是不佳動作,甚至是危險動作呢?因為它們都會逐漸造成我們的頸椎位移,並給肩頸很大的壓力。換言之,從頭部延伸而下的頸椎,在沒有強而力有的肌肉和其他骨骼關節的保護下,孤單地承受不當的重量,也難怪瑜伽愈做愈緊張!

找到脊椎最適位置

記得多年前我在上師資訓練課時,老師們非常強調一個觀念:Neutral Spine。也就是找到我們脊椎自然、健康的位置。不要過度拗、折自己任何一段脊椎,而是以延展的方式找到自己最適角度。

以頸椎來說,所謂的Neutral Spine指的就是:在動作中保持自己的頸椎放鬆的延伸向上,並維持頭不過度前傾或後仰,沒有之前的「折脖子」或「脖子斷掉」的現象。

另一個觀察是:在任何一個動作中,去觀察,甚至用一隻手摸摸自己的後頸,一來查查看頸部肌肉是否緊張,還有,看看後頸是否保持「沒有皺紋」的情況。這裡說的「沒有皺紋」就是指頸椎沒有前傾或後仰,或做一些給自己帶來壓力的扭轉。

喉嚨後退、耳尖向後

所謂「給自己帶來壓力的扭轉」最常的動作就是:在做大三角式時,我們的頭倒底要怎麼轉?是轉而朝上看著上手嗎?還是下巴略有點收進來地轉頭朝上呢?這個答案其實因人而異。因為每個人的頸椎的弧度不同,要做到讓自己能舒適的延展,就要靠上述的Neutral Spine的原則,也就是在大三角形動作中,保持自己後頸是放鬆且沒有皺折的轉頭向上,才是最適合自己的頸椎位置。

那麼,在經常做、但也經常錯的蛇式中,我們的脖子要怎麼擺呢?

因為我們的脊椎是整體的,所以我們不會只折或彎某段脊椎,而是牽一髮動全身地,讓整條脊椎都參與動作。以後仰類的動作為例,當我們做蛇式時,除了讓肩膀放鬆下沈且往後,展開前胸時,不要刻意折壓自己的頸部向後,相反地,是讓脖子向上延伸,再讓喉部略略後收,最後再捲動自己的耳朵頂端向後一點,來完成頭、頸部的動作。

上述這些動作都不是很大的角度進行,而是在延展和放鬆的前提下完成的,因此,我們前胸往前往上打開的同時,頸椎是順著胸椎的弧度向上和向後延展的。此時若能鬆開一隻手去扶住後頸,也會發現我們的後頸是沒有皺折的。因為從我們的心輪拉出一條漂亮的弧線,就成了美麗的蛇式了。

相同的道理,在做每個動作中,請問自己:我的頸部是否緊張?我是保持Neutral Spine?至於要怎樣才能讓自己把頭和頸擺在最好的位置,只有透過不斷地努力和揣摸了。

Read more...

2010年6月9日

洗冷水澡有益身心

為何要沖冷水澡?

不同派別的瑜伽,對於如何淨身,有不同的做法。在Kundalini Yoga(昆達里尼瑜伽),很強調一早起床沖冷水澡的做法。因為沖冷水澡好處多多。

一早沖冷水澡有何好處呢?

它可使我們皮膚光澤有彈性。能快速讓血管擴張鎮也使器官充滿新鮮的血液。平衡血液中的化學成份鎮讓我們保持年輕和健康。它還能刺激內分泌系統健康的分泌。因為我們身體一接觸到冷水,會刺激表皮的毛細孔收縮,讓皮膚緊繃有彈性。身體為了對抗冷水,自然會加速血循產生熱能,這是為何沖完冷水澡後,覺得全身發熱的原因。

也就是說,在頭腦還未完全醒來的清早,馬上來個冷水澡,馬上就喚醒所有的細胞,也讓身體馬上進入最佳狀態,好迎接全新的一天。

沖澡的方法

而冷水浴也不是隨便沖沖就好,還有一套方法的。最好先用杏仁油按摩全身,再從四肢開始沖,從雙腳、雙手、手臂開始。大腿不能沖到水。因為這會影響鈣和鎂之間的平衡。頭和生殖器官也是同樣的原則。女性在懷孕期間和生理期間,或者是發燒、有風濕病和心臟病的情況下,不要洗冷水澡。如果有坐骨神經痛和高血壓,開始的時候一定要慢一點。穿上棉質短褲,使大腿和生殖器官有一點緩衝。

一邊沖冷水,一邊按摩全身。書上寫了很多冷水在各個不同部位,有不同的效果。像是:冷水沖上臂,加上按摩這個區域,會徹底治療胃的毛病。手腕對應的是肝臟、手指尖對應的是大腦…。冷水淋在腳上時,用左腳按摩右腳,再用右腳按摩左腳。這就有按摩全身的效果。

離開冷水後,用雙手按摩全身,讓身體變熱。然後再次沖冷水。然後再次按摩全身。這樣持續12~15分鐘,你會處在一個完全不同的空間中。得要有個朋友把你拉出來,不然就會上癮一直沖冷水下去。

皮膚真的變好了喲

各位或許會問,用油按摩全身再用冷水沖,而且不用肥、沐浴乳清潔,身體會不會太油啦?是的,我的經驗是,先用油按摩才沖水,的確會有油膩感。但若您買的是好油,分子比較細,較易為身體吸收。因此即使沖完澡後仍油油的,但擦拭完後,油膩感就會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發覺自己的皮膚更光滑、觸感更好了。

我跟不少朋友分享過這個一早沖冷水澡的好方法,得到的回應都是「早上洗冷水澡很冷」是的,尤其在冬天,連我這種皮厚、心臟比較強的人,都時常沖不下去,何況是各位。因此,我建議各位可從現在這種天氣溫和的初夏開始嚐試,這時候氣溫、水溫都很暖和,開始做這樣的練習比較不覺痛苦。等您慢慢發覺它的好處後,即使在冬天,您可能都會覺得再冷都要來個冷水浴,才能展開有活力。

Read more...

2010年6月4日

王者之王瑜伽經

國內瑜伽界的至寶

在國內瑜伽界,「喜悅之路靜坐協會」的邱顯峰老師是我非常尊崇的一位老師。在多年研讀梵文、潛心靜坐冥想和教學之後,這幾年來老師以一年譯一本書的速度,將一本本精典的瑜伽古書,譯成中文給大家。

在「勝王瑜伽經」、「哈達瑜加經註釋」之後,今年邱老師的力作是「王者之一瑜伽經」。這是由阿士塔伐克拉(Astavakra)原著。本書原名為Astavakra Smhita或Astavakra Gita(直譯為阿士塔伐克拉集或歌集)。被喻為「最靈性的瑜伽經典」且被推崇為「王者之王瑜伽」有別於勝王瑜伽和哈達瑜伽,因此,邱老師以「王者 之王」為本書書名。

據考證,此書作者阿士塔伐克拉出生於西元1500年前的印度克里師那時代。其年代比佛陀、老子、孔子、耶穌基督都還早。這麼早之前就提出歷久彌新的觀點,可見它的原創性。

而擅於梵文的邱老師是直接由梵文譯為中文,但經文的某些意義相當深奧精微,為讓我們易讀,博學多聞的邱老師提供不同宗教在同一觀念上的相關論述。

經典好句

由於整本書都是由經文串成,意涵深遠,很難以偏蓋全。但我還是引用書中一些金句供大家參考。大家就可知道書中提到的境界有多高了。

1-4 如果你能離開形(縛),安住於覺性意識(Citi),當下即是快樂、詳和寂靜(Santi)、沒有束縛。

1-15 你本書不執著的、無為的、自我銾光且無瑕疵的,所以用心從事修定(Samadhi),其實這就是你的束縛。

2-8 光明(Prakasa)即是我本自的形相,而沒有更超越此(光明)者。當宇宙顯現時,我即是那唯一的光明。

2-23 善哉!在我無限的海洋裡,當心靈的風升起,快速地產生世界形形色色的波浪。

2-24 善哉!在我無限的海洋裡,當心靈的風熄滅時,有如商旅般的個體生命和宇宙大船都將不幸地消失。

2-25 善哉!在我無限的海洋裡,(每個)個體的波流依其自性升起、撞擊、遊戲,然後再融入、消失。

5-2 宇宙來自於你,就像水花來自於大海。由此你知曉真我是唯一的,並以此法達到消融(laya)之境。

6-4 我在萬物裡頭,萬物同時也在我裡面。以此這樣的認知,既不需要捨棄,也不需要執著消融。

8-2 當你心中沒有欲求、也沒有悲傷;沒有捨也沒有得;沒有高興也沒有生氣時,這就是解脫(mukti)。

10-3 只要何處有慾望(trsna),就能確知何處定有輪迴,(所以)要有強烈自信心對於所喜好的慾求不起依戀執著,以生快樂。

10-8 已有好幾世,你以身體、心靈和言語從事痛苦和辛勤的工作,所以至少今天總該休息吧!

11-4 能了悟到快樂與痛苦,生與死等都是命也(的人),不會看到什麼是必須被完成的事,也沒有什麼是必須操心的事,無所為而為的從事工作。

13-6 對我而言,睡覺(不做事)不會有損失,辛勤努力也不會有成就。放下一切的得與失,快樂地活著。

18-29 一個內在有我執的人,即使他沒有行動亦是一種行動。一位心中沒有我執的智者,即使從事任何行動赤有如沒有從事行動。

18-33 一位無知者(又譯愚者)非常努力地鍛鍊專注或懸止(nirodha),而一位智者 則安住在真我之境(svapada),有如熟睡中,好似沒有看見什麼事是必須去完成的。

18-49 一個直心的人(rju)無論什麼事情到來,不管它是善的或不善的,該做的他就去做,他的行為舉止就像是天真的小孩。

18-53 智者沒有幻想,無拘無束,具有不受限的覺智。既能在遊戲活動中盡情享樂,又能進入深山洞穴中靜修。

Read more...

2010年6月1日

首次斷食的欣喜

身為一個瑜伽練習者,當然對於「斷食」這個字眼一點也不陌生。其實,早在開始練習瑜伽之前,我就開始學習一日禁食。從那時就展開了十餘年來和「斷食」的博鬥史。

為何以前的斷食從來沒有成功過呢?主要受困於心理因素。雖然知道斷食很好,可以讓腸胃休息、趁機清除腸道、儲存更多的能量以做身體修復之用…。但打心理,害怕胃不好,且血糖偏低的自己,會因為斷食而餓的兩眼昏花,沒有體力。

也因為沒有做好斷食的準備,每次都是想要斷食就突然停止進食,第一餐還可以挨過去,第二餐有點勉強,還沒忍到第三餐,就被沒頭沒腦的飢餓感完全打敗。在幾經身心煎熬之後,終於決定放棄斷食,不但馬上開始復食,還因過度飢餓而把前面兩餐沒吃的食物,一股腦全塞進胃裡。

就這樣周而復始,我的斷食一再重演這種「挨餓->忍耐到盡頭->掙扎->放棄->大開殺戒」的循環。自知這種斷食法反而不健康,這幾年乾脆不再做這種無謂的抗爭了。

意外的首次斷食成功

為期6天的第二期Kundalini瑜伽課時,看到曾經是「大胃王」的室友居然在斷食,詳細詢問她的斷食經驗與心得後,發現我調整自己的心態和做法,其實也可以和她一樣,做得又輕鬆又健康的。於是,在事先沒有準備的情形下,我也加入斷食的行列。

在上課的那6天,我都在斷食。前兩天是水果斷食。每餐只吃單一一種水果。第3,4兩天則只喝簡單的無糖豆漿或清湯,完全沒有固體食物。第5,6天復食時,則採取和第一階段的減食一樣,每餐只吃單一水果。

為什麼只吃單一水果呢?因為這樣胃腸比較好消化。為什麼吃水果呢?因為取材容易且我喜歡吃水果。

有什麼感覺嗎?在第三天完全不吃固體食物時,那天早上約9:30(大概在喝了300~400cc豆漿後的2小時後),有一些飢餓感。我觀察那種感覺持續多久?大概不出半小時,不太舒服的飢餓感就完全消失。從此的二天時間內,那種感覺幾乎不上身。身體是處於平靜、詳和的狀態。胃腸像是冬眠一樣,靜悄悄地。

不單是身體安靜下來,心也變得很沈靜。不是因為餓肚子沒力氣才沒說話,而是因為身體的平和帶動心情,進入一個好像沒有人的空間。只想自己和自己在一起,不像讓多餘的或向外投射的言語、行動,破壞這種難得的寧靜狀態。

由於在這種狀態下實在太舒適、太平靜了,讓我一度想要繼續延長不吃固體食物的斷食時間。可是後來聽從老師、同學的建議,第一次的斷食最好不要太長,尤其是我在沒有充份準備(只靠喝豆漿或熱湯,沒有按照安全的斷食守則操作),最好還是保守為宜。

所以在第5天上午,我開始吃下第一片薄薄的青蘋果。只那麼小小的一片卻在大約半小時之後,喚醒了胃的能量,接下來的幾個小時,腸子也加入蠕動,這種感覺好陌生啊~因為打破寧靜並不舒服,讓我更加懷念完全不吃東西的時刻。

斷食心得

若問我這6天斷食有什麼心得?我發覺自己不怕蚊子了。在那段期間同學拼命噴,我完全沒噴防蚊液的情形下,幾乎沒有被蚊子騷擾過,可知血液真的變乾淨了。還有,睡眠時間縮短了。每天不到5小時,還能保持頭腦清醒和活力,真是想不到。

更有甚者,等我有機會練習哈達瑜伽時,發覺自己身體變得更輕盈、更柔軟但更有力量了。在冥想中,可以更明確地感覺能量在體內的流動。甚至在大休息時,能更清楚的體會到精微能量在體內安靜流動的舒適感…。這些好處都是當初始料未及的。

由於有了第一次美好經驗,現在的我更謹慎的挑選食物、不會再過食,更決定從現在起,每週進行一日斷食,而且要試用幾種不同的斷食法,直到找到適合自己的為止。

其實,我們要的(need)真的不多。只是想要的(want)的太多而已。斷食,讓我重新思考自己與食物的關係;自己與自己的關係。

Read more...

  © Blogger Templates Spain by Ourblogtemplates.com 2008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