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28日

瑜伽服怎麼穿

若是您看過印度瑜伽人的老照片,會看到男人(印度傳統是只有男人才能練瑜伽)全身近裸,只有下半身包著一塊布。是的,那就是傳統的瑜伽服。但是這樣的穿著很舒適,卻不見得適當,不是嗎?

那麼,現代人穿什麼比較好呢?以我的經驗來說,還是以舒適自然、功能性為主。舒適自然大家都知道,但所謂功能性為主,又是什麼意思呢? 因為瑜伽有很多全身伸展的大動作,而且不是只有某幾個角度的動作,因此,若是穿著棉麻質寬鬆舒適的服飾,固然很通風、舒適,但有時反而會因布料沒有彈性,有束手束腳之感。另外,因為我們的動作中,可能會有肩立等,頭下腳上的姿勢,衣褲若太寬鬆,會有往下滑的窘境,反而讓腹部或腿部露在外面。

以我而言,我習慣穿吸濕排汗的布料。這種質料雖然不是純天然材質,可是卻有一個優點:流汗後,它的排汗性的確比棉麻佳,且不會因為衣褲濕了黏在身上,時間一久可能會長濕疹,更加不適。而吸濕排汗的布料種類還不少,我建議您可多多比較不同的品質,選擇質感更細緻,彈性愈佳的最好。有的布料的化纖加得很重,穿在身上好像包著厚厚的尼龍布,則是下下選。

保護肚臍不外露

因為瑜伽人口快速成長,有更多的國際大廠投入所謂瑜伽服的產銷。有網友來信問我,瑜伽服和一般的韻律服有什麼不同?其實,這兩種的質料幾乎沒有不同,式樣也差不多,實在很難區分什麼才是真正的瑜伽服。不過,我覺得所謂瑜伽服,和韻律服最大的不同是:肚臍儘量不要露出來。

很多韻律服為了時髦美觀,褲子會設計成低腰的款式,不論上衣穿的是運動內衣的短式上衣,或者背心式的長式上衣,都會讓肚臍裸露在外。這樣固然視覺上很美,可是對瑜伽人來說,反倒是不太好的。

您有看過哪一位練太極、氣功或傳統的瑜伽練習者,會把丹田(肚臍)露在外的嗎?因為我們很講究腹部隨時用力、收緊,讓腹腔內的器官和磁場繼續運做著,若把肚臍這麼重要的門露在外吹冷氣(即使是自然風),對注重養生的人來說,都是不好的。因此我建議大家,不論您上衣穿得長一點,或是褲頭高一點,務必要把腹部遮好。

不用穿得太緊

在保護肚臍之外,我發現大部份的瑜伽練習者有個共通點,就是不喜歡衣褲上有太多飾品、衣物太緊。尤其是內衣的鬆緊帶,若是太緊的話,束在身上不但覺得不太舒服,更會影響呼吸時橫隔膜與肺腔外擴的動作。另外,若是腹部有個環扣等飾物,會讓弓式、蝗蟲式等腹部著地的動作,做得較吃力,不是嗎?

雖然我們穿的多半是彈性布料,但是為了展露曲線,穿小一號的衣褲,也會讓自己的動作卡卡的。這也是瑜伽服和韻律服不大一樣的地方:瑜伽服不一定會強調露出美胸或纖腰,而是重視穿著舒適能做動作即可。

另外,我知道有些美眉會在手上、項上帶些飾品,讓自己看來更美。不過,我還是建議能把包括戒指、項鍊這些飾品取下,讓自己更放鬆、更沒有累贅的輕鬆做瑜伽,不被這些外在的飾品分散了學習的注意力。

至於褲子的長短、寬點好還是合身好?上衣是否要包肩?我覺得您認為好穿就好,不是那麼重要的。

Read more...

2009年2月27日

設定自己的速度

瑜伽有意思的地方是,它太浩瀚,每人用他的角度去摸索它、感受它,得到的心得和經驗都不一樣。也難怪瑜伽的派別那麼多,但其實做的骨幹沒有差那麼多,差別最大的在於速度和次序。

那就好比音樂之父巴哈的曲子,因為他當時作曲時只有弦律,沒有節奏,經過後人不同的詮釋,有非常多的版本流傳。同樣一首巴哈的曲子會有這麼不同的表現方式。這些不同沒有什麼對不對,只有您喜不喜歡而已。

對瑜伽而言,同一個動作,您可以停留四個呼吸,也可以停留二十個呼吸,也可以完全不停留,馬上做下一個動作,但是這樣不同的方式給我們的感覺當然不同。一般而言,相同的動作停留的愈久,訓練到深層肌肉,讓肌力大大的增強。但若不停留的接著做不同動作,通常可以流比較多的汗,不過,做起來就有點像做早操一般了

兩大不同派系互別苗頭

若以瑜伽的派別來說好了,同一個姿勢停留時間最久的,可能就算是Iyengar Yoga了。而強調呼吸與身體律動的派別則以Ashtanga Vinyasa Yoga為代表了。前者非常強調每個姿勢的正確性,也就是很重視腳要如何擺放,手的角度如何,他們也配合很多輔助工具的運用,好達到要求的地步。至於停留的時間,有時會長達20個呼吸甚至更多。

而Ashtanga Yinyasa Yoga的停留時間就短多了。基本上做Ashtanga不停留,只在某些強調的動作上停五個呼吸。因此一個半小時的練習下來,可以做到幾十個體位法,流汗量也大於其他派別。

這兩大系統都是目前歐美流行的瑜伽派別,若是您有意要到國外上課,可以先查詢老師是學什麼或是教什麼派別的。不過,也有老師認為這兩種都太極端,而採行折衷辦法,甚至有很多老師自創一套做法。

除了體位法停留時間不同外,做動作的次序差別也很大。一般而言,在暖身之後通常都會用拜日式開頭(有的甚至不暖身,直接以拜日式做為暖身動作),等到身體真的熱了以後,再做平衡、站立再到坐式、後仰及倒立式。也就是說,依動作的難易度來考量,比較容易的放在前面,較難的擺在後面。

這個次序的目的是,希望先透過較容易的動作讓身上重要肌肉和關節都延展開來,才做像後仰和倒立這樣高難度的體位法。

自己的選擇最重要

但是,也有一些老師不依傳統,採用不同的次序。像有的老師會在暖身和拜日式後,就先做倒立,再接著做其他動作。他們認為,只要空腹,倒立沒有必要等到最後才做,甚至不用等做完全套動作才做倒立。

因為每個派別、老師的教法非常不同,因此我一再呼籲有心學瑜伽的朋友,在上課前先了解老師的教學內容和次序,而且也了解老師是否能因材施教,視不同學員狀況彈性調整教學內容。

而對於自己在家練的朋友,您可選擇自己喜歡的速度和次序來做。可以每個動作都停久一點,也可以視當時的時間和身體狀況來決定。不過,我的建議是,偶爾換一下您的練習方式,能讓您更專注在體會差異上。不然,同一套動作天天做,有時候會變成一個儀式,而忽略不斷探索內在的感覺。

Read more...

2009年2月20日

印度老師的特色

近一年來很多人開始注意印度的經濟力的提升的稀有人士

近一年來很多人開始注意印度的經濟力的提升,而印度人在世界各地的曝光也愈來愈多,很多國際大公司把軟體設計、客戶服務部門設在印度,印度工程師開始大量外銷海外。其實,早在印度工程師之前,印度的廚師、門房和瑜伽老師,早就穿梭在先進國家了。

不過,不管他的職業是什麼,在香港,印度人是非常少數的,我們平常很難得會見到他們的蹤跡。最近因為瑜伽紅了,也有一些教室邀請印度老師來教課,也因此我們慢慢開始接觸印式教法。

香港的印度瑜伽老師比例非常的低,但在新韓,尤其是日本,印度老師可搶手的很。只要打著「印度正宗瑜伽」的名號,就能吸引很多學生來上課。香港比起這些地方的熱潮,還差得多。

印度老師的特色

我有幸上過一些印度老師以及西方老師的課,因此比較能體會這兩大類型教法的特色。

一般而言,印度老師通常是從小(約十歲前)就開始學瑜伽,能夠到海外教課的老師,有不少是在學校也是學這個的。他們有些類似像我們體育系的科系,在培養瑜伽這個國粹。也通常他們年紀輕輕就開始教學,因此不論在學習和教學上,他們都經驗豐富。

在上印度老師的課會發現,他們手長腳長,好像長腳蜘蛛一樣,不管做什麼動作,都做來輕鬆。從暖身開始,學員們就能感覺「印式瑜伽」多麼不同。因為他們的動作較大,而且速度很快,我們很能感染他們的熱力。

另外一個特點是,印度老師幾乎都很重視每個體位法對我們健康的益處。因此他會在動作提到「這個動作對消化器官很好」、「這個動作可以按摩我們的甲狀腺和副甲狀腺」…。相較之下,西方老師很少會提這些,或許他們認為,在西方的醫學上,並沒有被驗證吧?

而西方老師比較重視各個體位法的正確性。像是腳要打開多大?角度多少?頭要抬多高?因為西式教法很重視解剖學,也就是要符合人體力學和人體結構,才能減少可能帶來的傷害。

相對之下,印度老師就不太會特別仔細解釋每個動作的小細節。有些西方老師會認為「印度教法比較鬆散沒系統」而印度老師則會認為「西方人很難了解東方哲學和醫學觀念」。

在體位法之外,不論西式或是印式教法,都很重視呼吸和靜坐的練習,這是不容置疑的。

各有長處不宜偏廢

因為這兩種教法各有長處,也多少有些弱點,因此,我建議有心想學瑜伽的朋友,可以廣泛接觸不同的教法、不同的派別,除非您覺得這個老師的教法非常好,我覺得可以不用只跟隨一位老師。不容否認的是,不是所有的印度老師都是學有專長的,小心遇到外不符實的。

以我為例,我很喜歡上不同老師的課。因為每個老師都有他的特長,能提醒我不同的重點,我都能從他的身上學到很多珍貴的東西。

眼見台灣的瑜伽教室日多,派別也愈來愈多,是瑜伽練習者的福音。大家不妨多去不同地方上課,應該可以從這麼多教室、老師中找到您中意的。

而印度人在世界各地的曝光也愈來愈多,很多國際大公司把軟體設計、客戶服務部門設在印度,印度工程師開始大量外銷海外。其實,早在印度工程師之前,印度的廚師、門房和瑜伽老師,早就穿梭在先進國家了。

不過,不管他的職業是什麼,在台灣,印度人是非常少數的,我們平常很難得會見到他們的蹤跡。最近因為瑜伽紅了,也有一些教室邀請印度老師來台教課,也因此我們慢慢開始接觸印式教法。

台灣的印度瑜伽老師比例非常的低,但在香港,尤其是大陸,印度老師可搶手的很。只要打著「印度正宗瑜伽」的名號,就能吸引很多學生來上課。台灣比起這些地方的熱潮,還差得多呢~

印度老師的特色

我有幸上過一些印度老師以及西方老師的課,因此比較能體會這兩大類型教法的特色。

一般而言,印度老師通常是從小(約十歲前)就開始學瑜伽,能夠到海外教課的老師,有不少是在學校也是學這個的。他們有些類似像我們體育系的科系,在培養瑜伽這個國粹。也通常他們年紀輕輕就開始教學,因此不論在學習和教學上,他們都經驗豐富。

在上印度老師的課會發現,他們手長腳長,好像長腳蜘蛛一樣,不管做什麼動作,都做來輕鬆。從暖身開始,學員們就能感覺「印式瑜伽」多麼不同。因為他們的動作較大,而且速度很快,我們很能感染他們的熱力。

另外一個特點是,印度老師幾乎都很重視每個體位法對我們健康的益處。因此他會在動作提到「這個動作對消化器官很好」、「這個動作可以按摩我們的甲狀腺和副甲狀腺」….。相較之下,西方老師很少會提這些,或許他們認為,在西方的醫學上,並沒有被驗證吧?

而西方老師比較重視各個體位法的正確性。像是腳要打開多大?角度多少?頭要抬多高?….因為西式教法很重視解剖學,也就是要符合人體力學和人體結構,才能減少可能帶來的傷害。

相對之下,印度老師就不太會特別仔細解釋每個動作的小細節。有些西方老師會認為「印度教法比較鬆散沒系統」。而印度老師則會認為「西方人很難了解東方哲學和醫學觀念」。

在體位法之外,不論西式或是印式教法,都很重視呼吸和靜坐的練習,這是不容置疑的。

各有長處不宜偏廢

因為這兩種教法各有長處,也多少有些弱點,因此,我建議有心想學瑜伽的朋友,可以廣泛接觸不同的教法、不同的派別,除非您覺得這個老師的教法非常好,我覺得可以不用只跟隨一位老師。不容否認的是,不是所有的印度老師都是學有專長的喔~小心遇到外不符實的。

以我為例,我很喜歡上不同老師的課。因為每個老師都有他的特長,能提醒我不同的重點,我都能從他的身上學到很多珍貴的東西。

眼見台灣的瑜伽教室日多,派別也愈來愈多,是瑜伽練習者的福音。大家不妨多去不同地方上課,應該可以從這麼多教室、老師中找到您中意的。

Read more...

2009年2月19日

頸椎運動應注意

頸椎也常會出問題

不曉得各位在沒有睡落枕的經驗?早上起床發現脖子居然不能動了,或是轉動脖子非常的痛?這是俗稱的落枕。大部份的人解釋說落枕是因為睡覺時姿勢不良造成的,也有中醫認為會落肩的人是因為氣血循環不良的關係。

不論落枕的原因為何,從很多人有這個痛苦的經驗看來,頸部是偶爾會出狀況的部位。只是,我們通常不注意保養它,也難怪它會偶爾發出怨言了。

若是您知道支撐我們身體最重要的骨架─脊椎中,最常出毛病的二大部位,一是腰椎,另一個就是頸椎了,那您就知道,平時注意姿勢和保養它也多重要了。為什麼這兩段脊椎最常長骨刺、異位呢?因為這他們是我們脊椎中可轉動角度最大的二段了。我們可以輕易的把頸部180度轉動,腰椎也可轉到90度,可是我想沒有人能單獨轉動胸椎90度吧?

因為頸椎可活動範圍大,所以只有短短的幾節的長度,卻非常重要的。它不但保護動脈和靜脈通往頭部,還內含氣管、腺體。若是頸椎出大問題,可想有多嚴重了。

此外,頸部的問題不只是脖子不適而已,還會往上發展到頭部,往下延伸到肩、胸部。能把脖子問題解決掉,您的頭痛、肩膀緊及壓力太大的問題,至少減輕三分之一了。

保養的方式

要保養的方式很簡單,平時多轉動頸部,不讓它停留在固定的位置過久。有的人長期打電腦,只盯著眼前的螢幕,一整天下來幾乎沒動過頸部,一天還沒關係,一個月、二個月也還OK,一年下來,我想他的頸椎要正常,恐怕也很難了。

不過,轉動頸部時也要小心,不可過度用力。有的人習慣自己扭脖子,把頸部扭得卡拉卡拉響,覺得這樣才把肩頸鬆開來。殊不知這是很危險的動作,有可能那天他的肩頸比較僵硬,沒辦法像平時那樣扭動,就容易出槌。

因此我建議,早上起床時或是天冷、同一個姿勢保持較久時,剛開始轉動頭部心裡要默唸「慢、大」的原則。就是第一圈、第二圈轉得愈慢愈好。而且想像下巴在空中畫個大圓圈。若是哪邊肩頸特別緊,可在那邊多停留一到三個呼吸。請記得轉完順時針,也要逆時針做一做。

體位法的注意要點

有些學員在瑜伽體位法時,若沒有留意,可能回家後會覺得肩、頸反而更緊張。所以我一再強調,在瑜伽中更要注意這個部位的姿勢,以及隨時放鬆的重點。

很多人常會把脖子扭動角度太大的狀況,是造成體位法後肩頸不適的主因。比如,後仰時,會不自覺的去壓頸部,讓眼睛看到後方。若是從鏡子看自己的側面,會發現整條脊椎的弧度到脖子更加大,好像脖子要扭斷了。

在做眼鏡蛇式時,也有很多人有相同的狀況,就是脖子過度後仰。更不要說駝式、弓式…了。

要避免這個情形,在做各類(不只是後仰喔)的體位法時,請隨時告訴自己,下巴要略略的收進來,讓頸椎拉長一些,並保持整條背脊椎是自然狀態。若是後仰類的動作,脊椎應是順順的弧形,而不是到脖子就變形了。這好比上斷頭台一樣可怕。

Read more...

2009年2月14日

選個合適墊子

使用墊子的目的,但曾幾何時,現在的瑜伽練習者好像離開不了墊子了?

早在幾千年前,印度人做瑜伽是不使用什麼瑜伽墊的。您可以想像他們在最簡樸的環境中,穿著寬大的衣、褲,很虔敬的做著動作和靜坐。


回歸到事情的根本,為什麼要使用墊子呢?瑜伽墊的主要目的是防滑和保護膝蓋、手、腳不至因動作而受傷。因此,如果您練習的場地不會滑、做的動作也不會讓身體的某些地方不舒服,其實是不需要墊子的。我就曾有一段時間練習不用墊子,也沒有覺得不適,反而覺得與地面的直接接觸,而有種踏實的感覺。

可依需求來挑好墊子

大部份的教室都會提供所謂的「公墊」,就是大家上課時使用的公用瑜伽墊。有的老師甚至會在教室內舖好一層保護墊,大家上課就不用再使用墊子了。大部份的學生會因為不想揹著墊子上班、上課跑來跑去,而使用這種公墊。不過,我建議,若是有心要學一段時間的朋友,最好還是使用自己的墊子,一方面自己可以清洗,比較衛生;也能依您個人的情況挑個合適的墊子。

若是您覺得還是需要墊子來保護自己,那麼,如何選個合適的墊子就很重要了。選墊子的方式不外兩種:依個人需求來選擇;或按材質來選。

以個人需求來說,這得看您做的瑜伽是哪一種形式而定,因為不同派別的瑜伽,學習重點不同,您的需求也會很不一樣。若是您學的是以柔軟度訓練為主的瑜伽,大部份時間是坐在墊子上的,那麼墊子厚一點、軟一點,坐得會比較舒服。

但若您學的瑜伽是以跳動式為主的Power Yoga或Ashtanga Yoga的話,墊子不但不能太硬,止滑性的要求也要更高。為什麼呢?因為墊子太軟,站在上面做很多動作會很不好做(尤以樹式等平衡類的動作最明顯)。而這種會大量流汗的瑜伽動作,若是沒有止滑程度更好的墊子,就會發生打滑現象。

若您問我,做的動作沒有那麼靜態,也沒有像跑步一樣流那麼多汗,是介於兩者之間,該用哪種墊子好?我會回答「還是選薄一點的。」因為像是有很軟懸吊系統的車子,開在山路上會像坐船一樣,厚墊子(6mm以上)失去與地面接觸的感覺,做很多動作會有「失真」的感覺。在國外,絕大部份的瑜伽練習者都愛用薄墊子,就是這個道理。倘若您覺得薄墊子在做一些跪地動作時,膝蓋不適,倒是可以在膝下墊條毛巾的。

環保是必然的趨勢

除了依個人需要選擇外,您還可用材質來選墊子。傳統的墊子都是以PVC或是EVA的發泡塑膠為主,這些材質若處理不好,PVC味道很重,要使用好一陣子後才會消失,常有很多人一聞到這種塑膠味就會不舒服。而且,用PVC的材質廢棄後無法掩埋(無法分解),更不能燃燒,因為會產生致癌的戴奧辛,所以如何處理會是個大問題。

為了解決回收處理的問題,最近幾年歐美出現了「環保瑜伽墊」。所使用的材質也不同。所謂環保材質粗分為兩種,一為可自然分解的材質。另一種是不能自然分解,但燃燒時不會產生戴奧辛的材料。

不管用什麼材質,環保墊有一個共同的特色,就是沒有PVC的臭味,因此使用者不會覺得不適。
不過,使用天然乳膠材質的環保墊,為了止滑,它表面有層麻織品,因此聞起來有股亞麻混合著乳膠的味道,但它並不臭。這是我用過十幾、二十種不同材料的墊子中,最滿意的一種,它能符合不論什麼派別的學習者使用,對大量流汗的人來說,是個最好的選擇。只是,它也不是沒有缺點,有非常少數的人會對天然乳膠敏感,還有,價格偏高。

而燃燒時不產生戴奧辛的材質,就像Nike銷售的墊子。老實說,它的止滑性沒有乳膠+亞麻的墊子好,但對不是大量流汗的使用者來說,已經足夠。而且,它的單價比天然材質的略低。

就像廣告說的「我們只有一個地球」,環保墊是必然的趨勢。歐美國家對塑膠用品的管制較嚴,杜絕使用造成環境危害的產品。因此,建議您,若是想換墊子,最好就買環保墊,好利己利人。

Read more...

2009年2月11日

瑜伽也要換季

瑜伽雖然不像中國的氣功這麼追求天、地、人的境界,不過,我們和大自然連結的心是一樣的。在物換星移時,隨著季節的變化,瑜伽的內容也應該跟著不同。在古老的印度,很多地區的四季變化並不太大,因此在傳統的瑜伽中,體位法跟著季節變化的情形並不大。倒是在早上與晚上該做什麼,有比較不同的選擇。

事實上,體位法、呼吸法都應該因氣溫的高低而不同。原因很簡單,天冷時要做到讓肌肉放鬆,進而做到深度的伸展比較不易,更何況一大早做呼吸法,氣溫仍低,冷空氣吸進去後並不舒服,不是嗎?

天冷要怎麼做?

尤其,香港的瑜伽練習著多半認為,做瑜伽應該要流汗,若流汗不夠好像運動量不夠,效果比較差一樣。而冬天冷到十來度,有時候一節瑜伽做下來,除非他穿長袖上衣,否則要流很多汗是很難的。因此,要怎樣做到讓大家不要覺得太冷,有做到瑜伽的感覺,就是老師們的挑戰了。

要怎麼暖身呢?暖身是否要做到流汗呢?我的經驗是,在暖身之前,喝些溫開水,讓體溫上升一些,接下來不管做暖身或進入主要體位法,都會比較快進入狀況。天冷的暖身最好以大動作、重複大塊肌肉動作較多,比如:站立做腿肌訓練的動作,會比較快讓身體熱起來。暖身雖然不一定要流汗,但若像汽車暖身不夠就上路,天冷時會覺得很多動作做得辛苦的。

接著就是體位法的部份,要想讓自己不要太冷,只有兩個方法:呼吸配合動作、做得更深入些。您可以用Ujayyi呼吸法(吸氣到肺腔底,橫隔膜外突,並發出嘶嘶聲音),或者腹式呼吸法(吸氣到腹腔,腹部突出)。只要您專注在動作與呼吸的配合,會發現充足的氧氣會讓我們燃燒更多熱量,會比較讓自己快速進入狀況。

而讓自己做得深入些是指:當您停留在某個體位法時,不是只有停在原地,而是要不斷的拉長或扭轉,把這個體位法做得更深一點。有時候我聽到學員在說「我怎麼都沒流汗?」時就告訴他,其實並不是老師的停留動作讓他冷掉了,而是他沒有配合呼吸讓自己做得更深,那當然一停下來就冷掉了。

在大休息時,請記得一定要做好保溫,否則剛剛流一些汗,毛細孔張開時,很容易招涼的。

呼吸法的練習

在冬天適合做什麼呼吸法呢?一般來說,以左右鼻孔呼吸法和快速吐氣法能讓身體微微發熱,較適於冷天練習。

左右呼吸法就是用右手的大拇指和無名指來輪流按、放兩個鼻孔。吐氣時用無名指按著左鼻孔,用右鼻孔吸氣。兩維持相同姿勢用右鼻孔吸氣。吐氣時換邊,大拇指按住右鼻孔,同時放開左鼻孔。吸氣時也維持相同姿勢。吐氣換邊做。如此輪流兩鼻孔一吸一吐,做五到十分鐘即可。

接下來您可做快速呼吸法。深吸一口氣後,無名指按住左鼻孔,從右鼻孔快速吐氣20下。吐完後再由右鼻孔深吸一口氣,換成大拇指按住右鼻孔,從左邊快速吐氣20下。最後放開兩鼻孔,同時從兩邊吸氣,再快速地從兩鼻孔吐氣20下。做完後調息一陣後,兩做一回合。每次可練習三回合即可。

在呼吸法和體位法的配合下,大冷天做瑜伽不用覺得痛苦。我知道有不少人為了讓自己快些流汗,甚至在冷天月大汗淋漓的感覺而選擇做熱瑜伽,但我比較不建議這種在高溫、乾燥的房間內,和一堆人擠著揮汗,吸著微薄的氧氣。據我知道有不少人練習過程中或之後覺得身體不適,想要享受瑜伽,實在要選擇健康一點的方法吧?

Read more...

2009年2月9日

是受傷還是肌肉痛?

受傷是什麼感覺?

相信很多人在練習瑜伽的過程中,都有一個懷疑「這是不是受傷的感覺呢?還是是肌肉很累而已?」尤其對初學者來說,只要做一些較深度延展的動作,就會覺得不舒服,卻不知這種感覺是累?痛?還是受傷了?要不要繼續做下去呢?

在做一些動作時,神經很快告訴大腦的不適,很快就會浮現在心裡,因此常常會有「到底要不要繼續?」的懷疑。這是初學者頗常見的情形。但隨著經驗比較豐富後,一浮現懷疑後,馬上就能判定是否受傷。

一般來說,受傷的感覺較尖銳,而且很突然。就像尖刀劃過玻璃的感覺,很不舒服。若因為長期沒運動,肌肉很緊,在做體位法的過程中的延展和肌力訓練時,所造成的不適,是漸進式的。也就是說那種酸痛感是慢慢浮上來的,但不會非常尖銳、不能忍受。

為什麼會受傷呢?絕大部份的原因是我們不小心造成的。沒注意姿勢不當,或是肌肉使用不對,都會讓自己受傷。如果多留意在自己的體位法和心理的感覺上,會受傷的機率就很低了。

該不該休息?

若是懷疑自己肌肉拉傷或扭轉的話,最好是暫停您所做的動作,可以用大休息式或嬰兒式休息一下。若是真的還是很痛的話,若不確定狀況如何,建議您下課後可以就醫,檢查一下傷得嚴不嚴重。但若您清楚知道那就是肌肉拉傷或是神經炎,可以好好的休息那個部位。

而若您只是肌肉不舒服,就不用大驚小怪,可以透過呼吸來放鬆緊張的身心,但是仍可進行接下來的動作。因為這是個過程,不適的感覺會隨著身體愈來愈強壯或是愈放鬆,這種不適就會消失。我們就把這種不適,當成蛻變中的正常轉變,哪有改變沒有痛苦的呢?

不過,面對不適或一下受傷,每個人的反應因個性不同而迴異。我看過有的學員,明明就很勉強,很不舒服了,他還硬撐在原地,一點也不放鬆。也有人只有一點不舒服,就放棄多努力一些。其實,我一直強調,瑜伽是個不斷和身、心、靈溝通的過程,要去傾聽身體或心裡在和自己說什麼話,不要忽視它。而且尊重我們的身體,它自然會告訴我們什麼該行,什麼該停。

受傷了還能練瑜伽嗎?

經常被問到這個問題「受傷還能練嗎?」我在瑜伽的練習中,因為自己的不小心,曾受過幾次傷,我也曾用不同的態度來面對傷害。我覺得最好的方式是「受傷的部位要充份休息,但其他部位仍舊不要停下來」

比方說,左大腿肌肉不慎拉傷,那麼左大腿的動作,可以不要用力做,甚至少做。可是右腿、下背、腹、手臂以及胸部的動作,都還是要持續做。因為,如果因某個部位的不適,而整個停頓下來,會讓身體的復元力變慢,不管對傷部或對其他部位,都不是好事。

我認識一位朋友,她突然在中年時患退化性關節炎,因為非常不舒服,讓她停止瑜伽的練習。但是狀況持續惡化後,她發現這樣下去不行,於是從零開始,很痛苦的一點一滴的練習各種動作。對我們而言,那些再基礎不過的動作,她都得費九牛二虎的力氣來完成,看了真讓人不忍。但是她卻說「我重新做瑜伽後,雖然做得很痛苦,但是我感覺得身體沒有繼續退化掉,因此再苦我都做。早知道的話,我不應該停下瑜伽好幾年的」。

若是不小心受傷了,請您不要放棄練習。只是要更加小心,不要讓傷勢惡化。但多多動,您會發現康復得比較快。

Read more...

2009年2月5日

瑜伽和減肥

瑜伽減肥效果好嗎?

雖然幾千年前,人們練瑜伽的目的在於修身、淨心,可是經過多年演進,尤其是最近十來年歐美演藝人員的推波助瀾下,好像做瑜伽成為減肥塑身的代名詞,使得更多人是抱著要減肥的心態來做瑜伽。若是您也有這樣的想法,可能會失望。

若是一個很少運動的人,開始做瑜伽,而且養成定期做的習慣,瑜伽就像很多運動一樣,讓他變得結實,體重減輕一些。可是,若是要透過瑜伽來瘦一、二十公斤,好讓自己修長得像女星一樣美麗,我就要潑大家冷水了。

因為,減肥不是瑜伽的目的。若是真的要快速瘦身,跑步、騎車或是游泳的效果可能都比做瑜伽好。

前陣子我目到一則報導電,有專家就針對這點做了些研究。英國專家發現,學員做一堂課60分鐘的瑜伽,其中,扣掉前面呼吸練習、暖身和最後面的大休息,真正在動的時間約40分鐘,約當消耗掉150卡的能量。倘若練習的是跳動次數較多的Power Yoga或Ashtanga Yoga,同樣的時間約可消耗約220卡的卡洛里。

專家認為,單就消耗熱量的角度來看,瑜伽的減肥效果並沒有那麼顯著。美國健身委員會認為,一般的瑜伽練習,增加的心跳速度和燃燒的熱量甚至不如慢走。甚至動作大的瑜伽也不如輕量的有氧健身運動更有效果。

瑜伽在健身上的功效

瑜伽不是因此就一無是處。相反的,瑜伽從一開始就不是為塑身健美的人設計的,只是後人穿鑿附會的誇大它在這方面的效果,專家的說法只是讓事實更清楚而已。

除了同時強調透過呼吸和靜坐的方式訓練靜心和放鬆外,讓自己朝更高層的靈性發展之外,練瑜伽在身體上仍有一些好處。美國專家發現,與研究前相比,練習瑜伽者身體的靈活性提高了13%,主要是肩部和四肢的靈活性增加。而且,瑜伽還能增加練習者的肌力。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他們平均可以做6個以上的伏地挺身,至少做14個仰臥起坐。平均起來,他們可以單腿站立17秒,這要比初學時保持的時間長得多。

平衡發展才是關鍵

其實,瑜伽真正的用意在於平衡發展。我們不特別強調身體鍛練帶給自己的好處而已,而是也重視心靈層面的成長。因為,如果只有重視外在的曲線、身體的健康,會只流於汲汲營營的保持這些短暫的美好。透過心靈方面的追求,才能讓自己朝更高層次的領域發展,成為外在與內在並重,真正身心靈合一的人。

我說了很多瑜伽與減肥之間不見得完全相關的話,最主要的目的是希望,有很多希望透過瑜伽塑身美體的朋友們,能夠了解瑜伽的真正用意。這樣才不會做了一陣子後,就急著量體重,希望體重隨著練習次數的增加而減少。而沒有遠到目標就氣餒,甚至覺得瑜伽沒有效。

瑜伽練習之路有很多驚喜,若是放棄太早,就看不到後面的美好了。

Read more...

2009年2月4日

討厭的動作是最好

您最厭什麼動作? 若是您已學了一陣子的瑜伽,想必有些動作您做得很得心應手,而有一些動作則是做得咬牙切齒痛苦不已。您以為這個情形只有在初學者身上才有嗎?並不是。

美國的瑜伽雜誌就曾訪問過美國5位名師,問他們有沒有最討厭的體位法?後來怎麼克服的?若是您看了那篇文章就會如釋重負,因為即使像他們這樣天天練且肌力、柔軟度都一級棒的老師,也要每天面對自己的弱點,努力不懈。

這些老師的最恨包括:肩立、鷲式、站立扭轉式、後仰平板(兩手後撐在地,把身體撐高,印度文叫Purvottanasana)和屈腿前彎式。您會發現這些動作都不是一般人認為最難的手倒立、把腳舉到肩上等動作,為什麼這些老師會覺得它們這麼難呢?

困難的原因

那是因為有人曾受傷、有人身體結構不平衡等,這些都是個人的問題,成因多年,因此很難在短短幾個月、幾年就克服這些困難。相反地,一般認為很難的動作,只要不是牽涉到個人長年來的缺點,勤能補拙。

專家分析,我們會特別討厭某些動作的原因不外是:曾受過傷、身體特殊的結構(如手特別短的人,做前彎時自然手很難碰到地面)、恐懼(害怕受傷)、怕在班上同學前丟臉、心理上覺得它很難的劃地自限等等。

若是要克服自己最討厭的動作,除了要面對它之外,要進入問題的核心,了解到底是什麼因素讓您這麼討厭它?是身體上的因素?還是心理上的障礙有待克服?

就像大家在面對生活上、工作上的問題一樣,我們只有不畏懼它,面對它,再進一步想辦法與它為伍,最後才能超越它。但是,越過了這個難關,是否就代表可以高枕無憂呢?其實不是的。

以我自己為例,在幾個月前,只要有關手部肌力的動作,我都無法完成。像是鱷魚式(肘收緊的伏地挺身)、手倒立等,我只要一想到就會痛苦。可是我很清楚,逃避不是解決的方法,我只能努力的練,每天一點的往前推進。這其中當然也因為太躁進,二次拉傷胸肌。每一次的受傷都讓我必須停止練習鱷魚式一個星期左右,但我沒有停止其他動作的練習。就這樣,同時要克服身體上肌力的不足,又要面對別人都會只有我不會的心理障礙,現在的我已經可以沒有痛苦的做包括手倒立在內的臂力的動作。

可是,就在越過這座高山後,我發現,原來自己還有很多弱點待努力。單腳站立把另一條腿拉高並停在空中一段時間,就是目前我的痛苦動作。每次都用力瞪著前方,努力要把自己停在最遠的地方。我發現因為太緊張,我不是其他部位不舒服,而是眼睛瞪得好累。 

克服的方法

努力不懈當然是要超越現況的方法之一,但還有很多方法可以迂迴前進。比如,改變動作的前後次序。比如:在做手後撐在地推高身體的Purvottanasana動作時,一般人都會坐在地上,兩手放在臀部外側,直接把身體推高。您也可從側體單手和兩腳板撐地的姿勢(印度文叫Vasisthasana),翻轉到腹部朝天,可能會比較好做。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是,要克服怕別人笑或是覺得自己不如人的想法。因為只有接受它,不離不棄,才能不怕它的面對它。

不過,我也見過一些人,明明已經做得很好了,但還拿超高標準來看待自己。希望大家不要把自己搞那麼累,畢竟做瑜伽是種樂趣,而不是挑戰和打敗的目標,身邊充滿壓力了,不需要再把自己搞得更緊張吧?

Read more...

  © Blogger Templates Spain by Ourblogtemplates.com 2008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