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背部拉長
在瑜伽體位法中,上背部包括肩頸的動作真的很多。包括繞頸、轉肩、蛇式、魚式、弓式、兔式…幾乎有一半左古的動作都必須用到上背與胸部的肌肉。因此說它是僅次於腹肌與腿肌外,很被大家用到的肌肉群,一點也不為過。
不過,今天我要和大家談的,不是開胸夾肩胛骨類的動作,而是拉長上背肌來做的動作。這些動作就比較屬於中高階的動作,比較不像弓式、橋式那樣經常被提及,但是,有些動作非要把上背拉長,否則做不起來。
拉長上背幫忙平衡
什麼動作非要這麼做呢?最典型的是烏鴉(有人稱它為起重機)。也就是兩腳膝彎曲地靠在兩手臂外緣,用臂肌把全身的體重撐起來。這個動作的重點除了要把腹肌完全緊縮起來,並把兩掌完全打開、平貼地板之外,學著慢慢把臀部抬高時,找到平衡的中心點,並停在那裡。
問題來了。對初學者來說,怎麼做都會覺得臀部太重,抬不起來。或抬起臀部,手臂撐不住,只得任臀部下滑。這個時候如果配合的把上背整個拉直,並把雙眼定住在斜前方的地板,當臀部抬高的同時,仍舊維持直背、朝前看的姿勢,而不是一直看著腳下的地板,這樣會比較容易做得起來。
拉長上背幫忙平衡的道理很簡單。我們的臀部肌肉是身上最大塊的,要讓手臂撐起它們來,得要靠點平衡的技巧,就是運用中學時學到的力矩原理。也就是把從頭到尾椎的這段當成力矩,來抬起沈重的臀部。頭就在力矩的頂端,若是頭稍為朝下一點點,力矩就變短,得用更大的力量才舉得起臀部。
因此,保持頭部朝前看,背拉直的情形下,一邊把臀部抬高,一邊把力矩(頭到尾椎)往地板壓一點,如此反覆練習,自然可以找到要領,學會用兩個手掌平衡全身。
肘倒立、往後跳也是相同道理
另外一個高難度的動作是肘倒立。用兩手肘撐好在地,然後頭懸空的把兩腳拉高成倒立姿勢。初學者做不到直接肘倒立,可以先試著靠牆做,等腹肌與背肌更強後,自然可做到不靠牆的肘倒立或「蠍子」(與肘倒立同,只是兩腳膝蓋彎曲,腳尖互碰)。
在做肘倒立,兩腳往上拉高(或踢高)時,同樣要運用到剛剛提到的上背與頭的力量。以前我還抓不到竅門時,老不知為何做不起來。後來看書上的圖片,發覺為什麼大家都是抬頭、眼睛望向斜前方的地板,而不是垂著頭做。後來自己練習幾次之下,發覺原來這個動作就是要這樣才做得起來,雖然它看起來很不自然,可能會讓肩頸太過用力…。
再有一個動作,也是用相同的技巧的。那是Vinyasa拜日式中,兩手貼地往後跳躍成平台(或鱷魚式)時,為了讓自己有「向上跳高」而不是「向後跳」的感覺。練了非常久,慢慢摸索出─原來要往上跳高(好像要跳到手倒立)時,也要把背拉長,抬眼看斜前方,在跳躍的瞬間用兩手臂撐好上半身,這樣才能跳得輕盈、跳得優雅。
有一些用臂肌平衡(arm balance)的動作,都會用到這個技巧。我想很多瑜伽愛好者早已非常有經驗,也能體會個中奧妙。
0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