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辨心
在國外待過的人,都會知道有個字眼很敏感,要小心被提起。那就是Discrimination。這個字眼常被用在不好的地方。比如:Racial discrimination種族岐視。Sexual discrimination性別岐視。當被別人提到自己有這些Discriminations時,通常代表要吵架了。
在學瑜伽時,老師也一再三令五申No Discriminations。他們的意思是指:對程度不一的學生,不應有分別心。對教法不同的老師,也不要有異見。….對我們學到看到的,都要儘量包容,不要心存「只有我這個方法才是對的。」的想法與做法。
換句話說,Discrimination含有排他、獨斷的意味。因此能避免就避免。在我們心裡,要時時想著No Discriminations,保持一視同仁的態度。
另一個意義
但是,老師特別提到「瑜伽學到最後,要有分辨心(Discrimination)」。第一次聽到這樣的說法,我真的是滿臉問號。
原來,老師的意思是,我們要隨時保持警惕心,要分別出哪些對我們是好的?哪些對我們沒有益處。
有了分辦心,我們在飲食上,就會多加注意,小心入口的食物是否帶來負面影響。有了分辦心,我們要挑選對我們靈修有幫助的書,而不是一般的消遣書。也因為分辦心,讓我們知道行、坐、躺、臥,都應有一定的規範。
因此,這裡的Discrimination就不是一個負面的字眼;相反地,它是讓我們在渾噩的生活中,看到自己該走的路,而不是人云亦云。
時間會告訴我們
各位一定覺得過這樣的日子好像在修行一樣,一點樂趣都沒有。其實,我自己的經驗是,如果您是順著自己的心去做,不是刻意照著書本或老師的指示走,一切做來都很自然,也很輕鬆,自己更不會覺得像在修行。
也就是說,您的瑜伽照著體位法、呼吸法與靜坐三者同時並進的腳步的話,身體與心靈會逐漸出現變化。只要按著那個心裡的聲音走,就會發現原來自己已走到一條不同的路上了。
我也見過有人一直以來都是體位法、體位法,沈浸在完成超高難度動作的成就感中,無法開始靜坐也看不下「巴坦加利的瑜伽經」這樣的書。那麼他的生活不會有太大的不同的。
分辦心,就是區分什麼是真正對我們身心靈有益的事,然後歡喜地去做。不是嗎?
0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