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12日

呼吸由易入手

初學者怎麼做? 在我們出生後,被醫生在屁股上用力一拍,一方面哇哇大哭,但也展開了呼吸之旅。

但是,我們真的會呼吸嗎?又或者瑜伽練了半天的Pranayama也好、呼吸法也好,自己真的做對了嗎?

前陣子仔細觀察班上學生,發現絕大部份學生在呼吸法的最基礎,坐姿,都很難真的到位,更何況是運用上半身肌肉和協調力的呼吸呢?

因為一般人長期姿勢不良,加上少做伸展性動作,造成肌肉緊張、軟組織也僵硬,甚至關節錯位,因此,要求瑜伽初學者坐得正,是件不容易的事。而瑜伽的Pranayama是一個比體位法(Asana)還要精細一點的練習,需要對自身的覺知和感受度更高,也更需要肌肉的放鬆與協調度。

也因此,在Iyengar大師的眼中認為,初學者先來練一陣子動作,等到身體歪傾、姿勢不良、肌肉沒力、沒彈性等問題漸漸消失後,才能開始練習呼吸法。否則所「生命能量」的氣,在姿勢不良的身體流通,造成的負面影響可能不是我們短期看得到的。

但是,練呼吸又非常重要,尤其對工作壓力大,沒能好好的、正確的呼吸的現代人,若能透過有系統的練習呼吸,也不失讓大家改善肺活量、淨化血液進而減少壓力的方法。

也因此,很多時候,初學者可以用躺在地板上,先學著如何放鬆全身,以及延展全身(尤其是上半身)肌肉,並讓背部得到支撐,加上地心引力的作用,逐漸讓僵、緊的肩膀能慢慢地延展向下,達到略微擴胸的地步。如此,來進行最基本的深呼吸或是俗稱的腹式呼吸法,會比讓初學者盤坐於地,較能輕鬆維持好的姿勢。

你是反向呼吸嗎?

照說,所謂的腹式呼吸、橫隔膜呼吸或深呼吸,指的是吸氣時,空氣先填滿肺腔,使其前後上下推出,因而擠壓橫隔膜,使其下沈,進而推壓腹腔,也讓腹部外推。吐氣時則完全相反,先用腹肌擠壓腹腔,迫使橫隔膜上移,再將空氣完全吐淨。這是一個呼吸的循環。

但我發現有少數人在做深呼吸時,反而在吸氣時腹部內收,吐氣時則腹腔放鬆的現象。這個情形大部份起因於上述的長期肌肉緊繃,呼吸變得淺、短,還有,不知如何放鬆的呼吸所造成的。

因此,建議各位在練習深呼吸時,可以一手放在胸前,一手放在腹部,觀察自己在深吸氣時,哪一手會因為身體的鼓脹而被推出?手被外推的程度如何?哪一隻手先被推出?兩手被推出的程度差異很大嗎?

而在吐氣時,大部份的人較重視深吸氣,較沒注意自己的吐氣狀態。事實上,吐氣比吸氣重要。因為若是吐氣不徹底,新空氣也沒法大量進入體內。所以,要把呼吸練得深入,吐氣一點都不能馬虎。

在吐氣時,也要同時感覺自己的兩隻手上下起伏的狀態,並且在吐氣的盡頭,把腹肌(有人會說肚臍、有人會說丹田)收緊往內,以腹腔迫使橫隔膜上提,間接擠壓肺腔的空氣排出。

建議初學者 在練習呼吸法時,不用急著學很多花式的方法。先從放鬆、身體端正、胸腔展開的練習開始,並確實感受呼吸帶來每一個細微的身體的感受。若是在練習中,有緊張、頭暈、胸悶甚至想吐的情況,就停止呼吸的練習,回到自然呼吸,等到自己狀況較佳時,才進行練習為宜。

0 留言:

  © Blogger Templates Spain by Ourblogtemplates.com 2008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