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2月15日

瑜伽的歷史

我們已經瞭解了“瑜伽是什麼”,我們接下來要瞭解瑜伽的起源及其發展歷程。瞭解了瑜伽的歷史可以擴展我們的知識範疇,也會讓瑜伽更深入到我們的生活中。

經過現代的考古證明,早在西元前3000多年的印度河文明中,就有了瑜伽的實踐。後來阿里安人進入了印度河流域,並與當地土著結合,也吸收和傳承了瑜伽,做為他們宗教實踐的重要修行之一,但真正將瑜伽發揚光大並傳承下來的,主要還是游離於當時正統的婆羅門社會以外的自由思想家的流浪的哲人伊耳,他們包括瑜伽行者,苦行者,聖者,祖師,先知和森林哲學家。透過他們的長期堅持與發展,瑜伽行法深深地進入印度社會的各個階層去了。

到西元前6至西元前5世紀,新興的佛教也充分吸收了瑜伽,作為其宗教修行的法門,後來佛教大乘和密宗都強調和發展了瑜伽的修行法。(注意佛教跟瑜伽的關係)


現代學者將瑜伽分為四個時期:

一、前古典時期
由西元前5000年開始,直到《犁俱吠陀》的出現為止,約有3000多年的時期,是瑜伽原始發展,缺少文字記載的時期,瑜伽由一個原始的哲學思想逐漸發展成為修行的法門,其中的靜坐、冥想及苦行,是瑜伽修行的中心。

二、古典時期
由西元前1500年《吠陀經》的出現,將瑜伽開始有系統的記載下來,到了《奧義書》更精確的記載瑜伽,到《薄伽梵歌》的出現,完成了瑜伽行法與吠檀多哲學的合一,使瑜伽這一民間的靈修實踐變為正統,由強調行法到行為、信仰、知識三者並行不悖。大約在西元前300年時,印度聖哲派坦佳裏(pantanjali)創作了《瑜伽經》,闡述古典瑜伽的理論。全書共195章節,將瑜伽定義為:yama 控制;niyama 純潔的操守;Asana,身體姿態;Pranayama,呼吸的控制;dharana,集中意念;dhyana,冥想;Samadhi,至善境界 8個分支,意在傳播瑜伽的智慧精髓。古典瑜伽的特徵之一便是在修習瑜伽功的同時研讀聖書。而瑜伽經的最具顛覆性特徵便是其哲學二元論,即物質必須與精神分離,才可得到精神的至善境界。這與前-古典瑜伽或韋達瑜伽大相徑庭,後者強調物質與精神的合二為一。

三、後古典時期
由《瑜伽經》以後,為後古典瑜伽。主要包括了《瑜伽奧義書》,密教和訶陀瑜伽。《瑜伽奧義書》有二十一部,在這些“奧義書”中,純粹認知,推理甚至冥想都不是達到解脫的唯一方法,它們都有必要通過苦行的修練技術所導致的生理轉化和精神體會,才能達到梵我合一的境地。因此,產生出了節食、禁欲,體位法,七輪等,加上咒語、手印、身印、尚師之結合,是後古典時期瑜伽的精華。後古典瑜伽的時代催生了豐富的瑜伽文學創作與各異的修習分支,其中包括瑜伽氣功(hatha)與密教瑜伽哲學經典(Tantra)以及如雨後春筍般建立的瑜伽專門學校。後古典瑜伽不再渴求從現實中解脫,而是強調捕捉現在的時刻,接受現實。

四、現代瑜伽
在印度民族資本主義興起時期,瑜伽思想成為反殖民、反封建鬥爭的思想武器,同時傳統的瑜伽思想也在新的時代下吸收新思想、新文化,得到了新的發展。19世紀的”克須那摩卻那”是現代瑜伽之父。其後的”愛恩加”和”第斯克佳”是聖王瑜伽的領導者。另外印度錫克族的”拙火瑜伽”和”濕婆阿蘭達”瑜伽也是二個重要的瑜伽派別。一個練氣一個練心。
西方瑜伽的興起
西元1800年前後,操持大師Vivekanada將後古典瑜伽引進美國。隨後,後古典瑜伽歷經多位大師的努力傳播,奠定了西方瑜伽的傳統。其中最著名的便是Paramashansa Yogananda,他建立了自我實現聯盟,並撰寫自傳講授瑜伽。時至今日,Yogananda所宣導的教義仍廣受瑜伽修習者的推崇。

0 留言:

  © Blogger Templates Spain by Ourblogtemplates.com 2008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