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珈經說瑜珈
歷經五千多年的瑜珈,有林林總總的練習方法與論述,在2,500年前有位瑜珈行者 Patanjali帕坦佳利蒐集各派精華寫成”瑜珈經”。瑜珈經(Yoga Sutra)對於瑜珈的定義與描述主要有:
瑜珈經. 約束心靈的變化與作用就是瑜珈。
瑜珈經. 於是,看者〈真我〉安住在自己純潔的本性裡。
瑜珈經. 練習瑜珈會減輕痛苦,並導致三摩地。
瑜珈經. 痛苦起因於缺乏覺知、自我中心、執著、排斥、眷戀生命和對死亡的恐懼。
瑜珈經. 不管那些痛苦是處於蟄伏、減弱、改變或擴張的狀態,都要透過缺乏覺知才能夠運作。」所謂人生的苦是源自於二分法,懵懂不知以自我為中心執著於喜愛的人、事、物而排斥不喜歡的,依附這一生的身體、身分、職業、財富生存,認同這些是”我”的表徵與存在的表現,又為了怕失去當下所擁有的及想得到更多忙碌而一生,受困於患得患失或自我設限的心態,最大的恐懼就是死亡,認為死亡就是自己存在的終止與失去所有。這一切的根源是因為缺乏覺知,只認同外在的物質環境與受限於線性的時間觀念。
要減輕痛苦,不讓外在世界影響自己,最重要的是喚醒覺知,清楚明白每一個當下的一切。能活在當下並清楚覺察一切就是走入瑜珈,減輕痛苦只是附帶利益,而真正的益處是什麼呢?三摩地的感覺如何?有沒有所謂的宇宙意識或能力?只有練習才是唯一知道與得到的方法。
0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