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飲食觀
西方有句諺語:「我們每天所攝取的食物中,僅有 1/4是用來維持自己的生命;另外 3/4則用來維持醫生們的生活。」與中國的「病從口入」的說法,頗有異曲同工之妙。隨著物質文明的進步,富貴病的增多,素食在現代已經不再成為宗教的專利品,許多人開始為健而素食,流行所至,在歐美甚至成為時髦前進的象徵,不僅各種的素食餐館、健康食物中心 (Healthy Food Center)紛紛成立,一般餐館也多備有沙拉檯 (Salad Bar)以迎合顧客的需要,所謂的「雅痞」人士,對此亦趨之若鶩。一般社會大眾,在過去一想到素食者,就聯想到面帶菜色營養不良的怪異之士,如今大家雖知素食有益健康,但仍不免有一些過去遺留下來的以訛傅訛似是而非的錯誤觀念。
事實上,從過去的科學研究研究,早已證實素食者較肉食者健康。美國國家衛生院(NIH) 曾針對50,000個素食者進行調查研究,發現從統計學上,素食者較肉食者瘦(約少20磅)而且健康,不僅壽命較長,而且心臟血管疾病或癌症的罹患率亦較。美國糖尿病學會及心臟學會及國家癌症研究所亦認為素食確實有益健康而公開推薦,因此在英國素食者繳交健康險或壽險的費用常較肉食者低,因為保險公司認為素食者罹病的風險較小。
一般社會大眾常有的似是而非的觀念,如「肉食者較強壯,體力較好」或「兒童正在發育,並不適合素食」,經證實是不正確的。耶魯大學的 Irving Fisher博士曾測試素食與肉食運動員在體力耐力上的差異,發現素食者遠優於肉食者的表現。比利時大學的Schouteden博士及布魯塞爾大學的 Iotteyoko和 Kipani 博士亦分別證實素食者的體力均優於肉食者,疲勞恢復亦較快。在台灣曾風光一時,常起慢跑運動的長跑小將蒲仲強,他的父親就是以健康的素食食物來增強兒子的體力,並且曾公開行文表示「吃肉的小孩沒有力氣」。在奧運史上,首度贏得三項游泳金牌的的最年輕選手, Murray Rosse 也是完全的素食者,幼年曾因體弱多病而奄奄待斃,經家人改以完全的健康素食後,身體逐漸轉弱為強。哈佛大學的一項調查報告亦指出,素食兒童較肉食者健康,而且牙齒的發育較好,罹患感冒,過敏等疾病的機會較小,長大後亦不易罹患肥胖或心臟血管疾病。
從生理及心理的角度觀之,人類並非天生的肉食生物,在生理構造上,如爪的有無、皮膚的汗孔、牙齒結構(犬齒、臼齒)、唾腺的多寡、胃液、PH值、大小腸的長短等的差異,人類均與蔬果動物類同,而與肉食動物迥然不同;在心理上,人類對於宰殺動物,是趨向於「君子遠庖廚」的,對於直接活吞生吃血淋淋的動物,只會感到噁心,而不會有餓虎撲羊的快感,因此常需將肉食加以調理煮食,使其變得和生肉完全不像不能下嚥。
再從世界糧食飢荒及生態保育的角度來看,越來越多的科學家和生態學家積極地鼓吹素食,以根本解決地球的糧食危機問題,因為肉食是一種極不合乎經濟效益的食物,為了長成一磅的肉,需消耗20倍以上同樣營養的植物蛋白質。飼料中只有10%轉成動物身上的肉,另外,90%被運動消耗或變成糞便去了。例如一畝田地收成的飼料,僅能長成一磅的動物蛋白質,若改種大豆,則可收成17磅的蛋白質而直接由人攝取。前聯合國秘書長華德翰曾表示:「富裕國家消耗食物的方式,是造成世界飢荒的關鍵因素」,莫怪乎聯合國要大力地呼籲這些國家降低肉類的消耗量。
0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