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4月11日

Namaste

在印度﹐待人接物的講究相當多﹐可謂是“禮多不怪”。

  “那摩斯戴”是印度人最常用的問候語。印度人在見面和告別時﹐都必須說一句“那摩斯戴”﹐這是印地語﹐意即“您好”。在孟加拉地區﹐人們說的是“那摩斯加”﹐意思是同樣的。據說中國的“南無阿彌陀佛”中的“南無”就源於“那摩”﹐是“敬禮”之意。說“那摩斯戴”不用分場合﹐隨時可用。

  雙手合十是和“那摩斯戴”相伴的身體語言。一般是雙手合十於胸前﹐或舉手示意。兩手空著時﹐則合十問候﹔若一手持物﹐則舉右手施禮﹐切不可舉左手。合十的高低也有講究。對長者宜高﹐兩手至少與前額相平﹔對晚輩宜低﹐可齊於胸口﹔對平輩宜平﹐雙手位於胸口和下頷之間。

  擁抱也是印度人經常的禮節。在久別重逢﹐即將遠行等場合時﹐印度人之間就相互擁抱。擁抱時﹐彼此將雙手搭在肩上﹐先是把頭偏向左邊﹐胸膛緊貼一下﹐然后把頭偏嚮右邊﹐再把胸緊貼一下。有時﹐彼此用手撫背並緊抱﹐以示親熱。

  獻花環在印度是歡迎客人常見的禮節﹐尤其是對於遠道而來或是比較尊貴的客人﹐主人都要獻上一個花環﹐戴到客人的脖子上。花環是由一簇簇鮮花串綴而成﹐客人越高跺﹐所串的花環也越粗。

  摸足是印度的社交大禮。在很重要的場合﹐對於特別尊敬的長者用額頭觸其腳﹐吻其足﹐或摸其足。現在多用的是摸足禮﹐即先屈身下蹲﹐伸手摸一下長者的腳﹐然后再用手摸一下自己的額頭﹐以示頭腳已碰。

  點吉祥祥痣也是印度人歡迎賓客的禮數。每逢喜慶節日﹐印度人愛用朱砂在前額兩眉中間涂上一個圓點。他們認為﹐吉祥痣可以驅邪避災。印度人為了表示隆重歡迎﹐有時不僅向賓客獻上花環﹐而且還為客人點上“吉祥痣”。姑娘出嫁之前﹐父母要選吉日﹐請僧侶專門給姑娘點吉祥痣﹐以祈禱她幸福快樂。吉祥痣實際上也成為印度婦女日常打扮和美容的一個組成部分。

  在印度﹐進廟脫鞋是人人必須遵守的規矩。印度的寺廟無數﹐各種宗教雖然教規不同﹐但進廟脫鞋的規矩卻是一樣的。踏進寺廟之時﹐無論是誰﹐一定要脫鞋﹐以示對神的尊重。

  印度人常見的坐姿是盤腿而坐。無論是農民﹐工匠的勞作﹐還是民間的說唱藝人和琴鼓樂手的演出﹐甚至休息吃飯﹐都是盤腿而坐。在印度路旁的理發攤上﹐經常可看到這樣的情景﹕理發匠和顧客都是盤腿而坐﹐一個安然享受著理發的樂趣﹐另一個則忙得不亦樂乎。

  糖果和鮮花是印度人訪朋問友經常送的禮物。印度人走訪親朋或參加喜慶活動時﹐都要給主人送上一份禮物。因為印度人愛吃甜食﹐所以送糖果的居多。糖果很多是印度人自家做的又甜又膩的糖果﹐外地人很難受用。但由于是人家送的﹐為了禮貌﹐大家只好將就些了。

0 留言:

  © Blogger Templates Spain by Ourblogtemplates.com 2008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