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1日

觀無常

每當要做一個改變前,心裡總是忐忑的。除了中心規定完全禁語,不能與外界接觸,最讓我擔心的是全天候的盤坐在地。當然,沒有規定要蓮花盤,什麼樣的坐姿均可,甚至有椅子可以供人選擇。知道這是規定後,一直很擔心我受傷未癒的膝蓋是否承受得起10天總共120小時的盤坐??

不過,在走過這一回後,很高興地,最開心的和最痛苦的事都過去了,日子只留下平靜地喜悅。整天只想:若能只做體位法和靜坐就過一生,該有多好?

首先,我先簡單地介紹一下所謂「內觀」在觀什麼?這個方法是佛陀在2,500年前悟到,他認為這個方法可以讓人們離苦得樂。方法很簡單,初學者只花10天工夫,從最基礎的觀呼吸開始,等我們培養對自己身體續微感受的覺知後,再逐步從觀呼吸擴大到觀全身的感受。

內觀有名的規定

這聽來很簡單,不是嗎?但做起來就不容易囉~基本上,學習者都是聽推展這個方法的葛印卡大師的錄音帶(有中文口譯),一天只學習一個主題。光是觀呼吸,我們就花了三個整天來練習和熟練它。從第四天起,則每天以些微不同的方式來覺知全身很細緻的感受,一直到第十天結束。

若是曾靜坐過的朋友就知道,要靜和要坐對我們而言,都不是易事。首先,愈想靜的時候,腦子愈紛亂。坐嘛,坐個幾十分鐘還OK,一天坐十幾小時,一連坐十個整天,嘿嘿,我相信這也同樣是個大考驗呢!更何況其中有好幾十個小時是規定:紋風不動地釘在地上:腳不能動、手不能鬆、眼不能睜。有汗不能擦、有癢不能抓、背痛不能動、腳麻也動不了…。真是各種滋味點滴在心頭。

您一定會問,為什麼要規定不能動的靜坐呢?而且靜坐不是就放空什麼都不想嗎?為什麼還要把注意力放在身體的不同部位呢?

內觀不是一般的靜坐。它的重點就在於「觀」。透過身體完全不動,但心思完全專注在身體的些微感受上,好從身體的反應「觀」到內心,觀到真正的實相,而不是外在的表相。了知我們內心就是外在的反應。

深刻的體驗

所以,在如如不動中,我們會感知自己的身體從平靜的感覺,到腳開始脹、麻、甚至酸痛。還有肩、背也會因固定姿勢的關係,慢慢引出不適。不適感就像毛巾被擰出的水,愈來愈大片,且交織在一起,逐漸分不出到底是什麼地方比較痛?這麼痛還要忍多久?這種痛會消失嗎?

會的。疼痛真的會消失,但在它消失前,疼痛有很多分身,會幻化成各種不同的痛來挑戰我們的耐心、毅力和極限。佛陀為什麼要用這種殘忍的方式來教導弟子呢?他是要我們從身體上各種反應,來參透「凡事無常」,只有持「平等心」來看待所有的苦與樂,沒有貪愛快樂而嗔恨痛苦,這樣我們就能穿越苦與樂的表相,進入內心平靜無波的田地。

因為每個人的因緣不同,最後得到的也都不一。我個人的收穫除了膝傷幾幾乎乎 好了(這種頑固的毛病不會這麼乾脆就好,但能這樣我已很滿意了),長期的盤坐讓下半身的血液循環更好。至於其他的收穫呢?就不是這麼顯而易見的了。但是內心知道自己在解除累積太多的結上面,邁進了很大一步。在靜坐及禪定的品質上,也比以往改善多多。

更棒的是,因為深深體會長期且深度的靜坐內觀對心情、對潛意識的平靜很有幫助,因此愛上這種天天長期靜坐的習慣。現在,一天不坐個幾小時還覺得真不過癮呢!

請不要被我寫的狀況給嚇到了。因為最甜美的果實通常都藏在帶刺的莖葉中,只有撥開困擾人的荊棘才能取出珍寶。若因樹叢嚇人的外表卻步,將會錯失良機。

很多事情,真的只有自己親身體驗,才能深刻體悟老天要給我們什麼禮物。因此,鼓勵大家:把內觀中心排進今年或明年的行程中吧!您一定不虛此行的。

0 留言:

  © Blogger Templates Spain by Ourblogtemplates.com 2008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