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決定健康
把瑜伽帶回日常生活中
我們大部份的因都是在生活中一點一滴種下來的,因此,要改變這個果也必然從生活中一絲一毫的調整過來。
以腳拇趾外翻為例。會有這個困擾的人多少跟遺傳有關,家族中若有人是這個狀況的人,心裡要有警覺,自己「得病」的機率比一般人高得多。拇趾外翻嚴重的人會因為骨骼變形,經常痛徹心扉而不得不開刀。可是開刀雖然一勞永逸讓彎曲變形的腳趾骨回到原位,可是若是平時站姿、走路的姿勢沒有改變,尤其是沒有適當的運動、撐開自己的腳趾,開刀後老毛病還是會慢慢回來的。
最明顯的例子莫過於抽脂減肥了。抽脂後當然身材會較為玲瓏,但若還維持原有的生活習慣,復胖只是早晚的問題,對吧?
我從在瑜伽課上看到非常多因日久積習引起的各種問題。長短腳引起的脊椎側彎、腳弓弧度太小造成下背痛、骨盆前傾帶來長期下腰疼痛。遇到有這些狀況,總是要像老太婆一樣千叮嚀萬囑咐請他們回去多做能調整自己姿勢的動作,並在生活中注意姿勢,讓這些問題不要再惡化下去。
您覺得只有自己才有這些問題,才需要特別調整姿勢嗎?錯了。看過幾乎所有的瑜伽老師,都或多或少有自己過度使用某些肌肉、關節,或者小小的姿勢不良的問題。我可以這樣說:沒有人活到一把年紀,不會因為歲月痕跡或天生條件造成不良的影響的。重點在於,在知道自己的不完美後,我們不但能坦然接受它,更要時時警醒與覺知自己的狀況,提醒自己要改善自己的問題。
因此,您若認為來學瑜伽就可以改善自己因駝背帶來的毛病時,那您可能太高估瑜伽了。在體位法的練習中,我們會更清楚知道自己的問題所在,也會知道如何改善它。但是要靠一週一次、二次,好吧就算是天天做瑜伽,就來改變自己駝背的習慣,是很難的。
或許您在上課時經老師的提醒,您會注意把背挺直,可是一步出教室就忘了這回事。若是如此,即使天天做瑜伽,對自己的幫助有限。最好的方法是:讓我們透過瑜伽,喚起自覺,把瑜伽的健康模式帶回日常生活中,讓自己過著時時瑜伽的日子,才能真正改善自己的狀況。
0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