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3日

神經與瑜伽呼吸

我們的神經中,有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兩種自律神經,其功能是自動調節運動機能,所執司者即呼吸。
呼吸是由大腦延髓的呼吸中樞(被稱為生命點)所控制,當我們的身心發生變化時,一方面迅即產生反應,一方面作各種不同韻律的呼吸。

例如生氣時,呼氣極為強烈,做粗暴式呼吸;悲哀難過時,吸氣極為強烈,做悲觀式呼吸;而心中祥和安靜時,呼氣溫和緩慢,做平穩式呼吸。

因此,就瑜伽的觀點而言,只要能收放自如的巧妙調節呼吸,身、心以及神經功能則可任意自由控制。
普通情況下,我們的呼吸一分鐘十八次左右;武術修為好的人,每分鐘七次左右;坐禪中的僧侶,每分鐘只有四次左右。由此觀之,宗教人士、武術家大都長壽,也就不難理解了。

在日本,不老的長壽者稱為“長生”,所謂“長生”,意指“將氣息吐得很長”。呼吸淺,情緒不穩定的人,很少有長壽者;焦躁、無法鎮定地人,也大都如此。在自然界,脾氣暴躁的猴子,呼吸頻率極快,所以壽命很短;而鶴與龜則以緩慢、溫和的長息呼吸法呼吸,因為壽齡極高,自古以來皆稱為千年鶴、萬念龜,足見其呼吸方法是其長壽的關鍵之一。長壽與長息之間的密切聯繫,是不容置疑的。

瑜伽教導我們:“人一生的呼吸量是由一定限度的,呼吸又快又匆忙的人,一定早逝;相反,呼吸緩慢,猶如在品嘗空氣的人,必定高夀。”你若想年輕不老,秘訣就是,儘量拉長一次呼吸的時間。

就呼吸器官來看普通人的肺活量,大制約有3000-4000cc,當我們用極自然的方式進行呼吸時,一次所吸的空氣量約僅350-500cc。

這些空氣量並不敷身體之需,所以必須儘量調節自己的呼吸比如患同樣疾病的人,有些很快能痊癒,有些則拖延多日;做同樣性質的工作,有些極富持久力,絲毫不感吃力,有些則不久就上氣不接下氣,這些都因呼吸法不同所致。那些對疾病有堅強抵抗力,對工作有持久力者,便是那些呼吸深長的人。

相反,呼吸淺短的人,常會因周圍的人或事的影響,而心神不定,情緒不穩,每天都感到疲憊不堪,百病叢生,好像活在毛玻璃中,他們的生活是暗淡無光的。

0 留言:

  © Blogger Templates Spain by Ourblogtemplates.com 2008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