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坐的理論
靜坐古代稱做坐禪、禪坐或禪觀,是鍛鍊身心必經的路程。這篇介紹的經典對現代人來說都很深奧,但值得深入研究,尤其很抗拒文言文的朋友,更應該藉此加強自己的中文能力。畢竟你要學靜坐就是要開發智慧,讓心沈穩專注,讓身體放鬆強壯,如果說無法耐下心來好好看書,卻想花時間靜坐,那是自欺欺人的,兩個都是同樣的功夫在練才對。而且,現在好老師越來越少,想把功夫練好也只有看書一途,衝吧。
中國人的靜坐功夫不外乎佛道兩家,我這裡介紹的以佛家理論為主,不是道家的理論不精湛,而是比起來更難閱讀。佛道兩家都有很多專業名詞,佛家的專業名詞解釋很好找,但道家的則隱諱難懂解釋又少,所以了。
先從比較古老的開始介紹起:
1.佛說大安般守意經
2.坐禪三昧經
3.修行道地經
4.達摩多羅禪經
以上這四本經是決定終生練習禪坐的朋友一定要隨身準備的書。除了大安般守意經之外,都能於書店購買,網上也都找得到,經文不多,下載後印出來也可以。
為何推薦?因為釋迦牟尼佛是中外有史以來把禪定練的最高、把禪定的練法與各種境界講的最清楚的大師,也是教出最多成就弟子的人,更是目前留下資料最多最完整的,所以當然要珍惜把握。不要嫌難讀,懂多少算多少,就算只有一兩句都可以受用一輩子的。
有人會說那這樣不就要入佛教變成佛弟子?我要說有這樣的大師你不學還要跟誰學去?去哪裡找教的更好的人?但若因此說要到處燒香拜拜、到處找和尚皈依,那不見得。我們是在家自己好好練習就好,不必到處串門子求安心。何況現在多數的和尚禪坐功夫也不好,不是你皈依他們就有幫助的。
再強調一次,這文章講的是練習靜坐,你自己的問題你還是要一一去解決,要靠宗教力量或否,那不在討論範圍。在靜坐功夫日益深入之後,也需要面對很多來自內心深層的根本問題,那時有更多的經典必須瞭解,那也不在本文討論範圍內。
在努力讀上述經典的時候,還可以參照兩本後面一點的靜坐介紹書籍。第一本是唐朝茅山派宗師司馬承禎先生的”坐忘論”。第二本是明朝的袁了凡寫的”袁了凡靜坐要訣”,世人多知教人改運的”了凡四訓”,很少人知道袁先生是靜坐高手,同時也讓你知道,靜坐功夫不好是改不了運的。以上這兩本書都可以在網路上找到,相比之下稍微白話一點,比較好讀。
其他靜坐書籍多如牛毛,大部分不是重複就是不夠完整,有些是個人經驗值得參考,那就留給大家自己去抉擇。最常聽到人說靜坐怕會不會走火入魔?只要你把這篇介紹的經典好好看懂就不會,再加上瑜珈體位法要練好,那就更安全妥當,不必想東想西找理由阻礙自己,快去讀書、快去練靜坐。
0 留言:
發佈留言